图书介绍
内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内经](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4636757.jpg)
- 王洪图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3799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811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831页
- 主题词:内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内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绪论篇3
第一章 《黄帝内经》的成书与流传3
第一节 《内经》的成书年代3
一、《内经》成书古今说3
(一)古代《内经》成书说3
(二)近现代《内经》成书说7
二、《内经》书中的时代标志13
(一)社会背景13
(二)科学技术16
(三)语言文字18
三、与《内经》相关的史志、著作、文物20
(一)史志记载20
(二)相关著作25
(三)出土古佚书31
四、《内经》的成篇与成编33
(一)《内经》各篇撰写时间的大体分期34
(二)《内经》成编年代49
五、《内经》书名考证53
(一)《黄帝内经》53
(二)《素问》53
(三)《灵枢》54
第二节 《内经》的版本与流传55
一、《素问》传(版)本系统56
二、《灵枢》传(版)本系统58
第二章 《黄帝内经》学术发展概要61
第一节 藏象学说61
一、《内经》解剖学的发展61
二、《内经》脏腑理论的发展62
(一)脏腑功能62
(二)脏腑相关68
(三)三焦、命门、相火69
(四)奇恒之府73
三、《内经》精气神理论的发展74
(一)精74
(二)血74
(三)津液75
(四)气75
(五)气血精神关系78
第二节 经络与针灸理论79
一、《内经》经络学说的发展79
(一)经络的功用和实质79
(二)奇经八脉的概念、循行、功能和奇经理论的应用82
(三)络脉的概念、数目、功用和络脉理论的应用84
(四)经筋的特点和经筋理论的应用85
二、《内经》腧穴理论的发展86
(一)腧穴数目方面86
(二)腧穴名称及取穴方法方面87
(三)五输穴的阴阳属性及其主治方面87
三、《内经》针灸理论的发展88
(一)关于针具88
(二)关于针刺大法88
(三)关于灸法89
(四)针灸处方90
(五)针药并重与针药配合90
第三节 病因病机学说90
一、《内经》病因学说的发展91
(一)古代医家对《内经》病因学说的阐发91
(二)近现代医家对《内经》病因学说的阐发92
二、《内经》发病学说的发展92
(一)发病机理92
(二)发病类型92
三、《内经》病机学说的发展93
(一)阴阳失调病理93
(二)邪正盛衰病理95
(三)精气神病理96
(四)六气病理99
(五)脏腑病机100
四、《内经》病传学说的发展102
(一)外感病传变模式102
(二)内伤杂病传变模式103
中篇 理论篇107
第一章 《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107
第一节 《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107
一、《内经》理论体系的内涵和结构108
(一)本体论方面108
(二)认识论方面109
(三)方法论方面110
二、《内经》理论体系的特点110
(一)独特的医学理论111
(二)独特的临床诊治方法112
(三)独特的医学发现和发明112
(四)独特的自身发展形式113
第二节 《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113
一、《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113
(一)解剖学基础114
(二)长期的生活观察114
(三)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114
(四)《内经》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古代哲学的作用115
(五)《内经》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诸子百家多学科的影响115
二、《内经》理论体系的完善118
(一)医经注疏118
(二)专题发挥118
(三)学派论争118
(四)临床实践119
第三节 《内经》理论体系的认识论119
一、《内经》理论体系认识论形成的文化背景119
二、《内经》理论体系认识论的唯物基础120
(一)天人可知论120
(二)唯物生命观121
(三)唯物反映论122
(四)医学实践论122
三、意象思维方式123
四、辩证思维方式125
(一)藏象、经络学说中的辩证思维126
(二)病因病机学说中的辩证思维128
(三)诊法学说中的辩证思维129
(四)论治学说中的辩证思维130
第四节 《内经》理论体系的方法论132
一、观察方法133
(一)《内经》观察方法的特点133
(二)《内经》观察方法的内容134
二、医疗实践法135
(一)病理探查法135
(二)治疗实验法135
(三)身心观控法136
三、系统方法136
(一)天人内外整体性原则137
(二)有机联系性原则137
(三)自组织原则137
四、逻辑方法138
(一)比较法139
(二)类比法139
(三)三段论法139
(四)分析法与综合法140
五、数学方法141
(一)以数学语言和思维论述中医学理论141
(二)以数学模型建构中医学理论框架142
(三)以活的动态数学关系量化诊治指标143
第五节 《内经》理论体系主要学术思想144
一、“四时五脏阴阳”观144
二、辨证论治观145
三、方药系统观147
(一)药物功效系统观147
(二)方剂组合系统观148
第六节 对《内经》理论体系的评价149
一、世界两大医学理论体系之对立与统一150
二、中医学的科学形态和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定位151
三、运用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方法研究和发展《内经》理论体系152
第二章 《黄帝内经》的医学原理154
第一节 《内经》的生命观154
一、《内经》对生命活动的基本认识154
(一)生命的起源154
(二)人体生命的内涵157
(三)人体生命的特征158
二、《内经》生命观的主要内容160
(一)人是阴阳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160
(二)人体生命功能的核心理论——脏腑学说161
(三)人体生命要素的集中概括——精气神学说163
(四)联络全身、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学说165
第二节 《内经》的疾病观166
一、《内经》对疾病的基本认识167
(一)疾病的概念167
(二)疾病的形成168
二、《内经》疾病观的主要内容170
(一)病因学说171
(二)发病学说173
(三)总体病机175
(四)精气神病机177
(五)脏腑病机181
(六)经络病机182
(七)疾病的演变184
(八)病证的概念及分类185
第三节 《内经》的疾病诊治观189
一、《内经》的疾病诊断观189
(一)独特的诊断理论189
(二)《内经》的诊法特点197
(三)关于“证”的内涵198
二、《内经》的疾病治疗观199
(一)《内经》论治的基本思想199
(二)《内经》的治疗原则200
(三)《内经》的治疗大法206
(四)《内经》论治疗手段208
第四节 《内经》的养生康复观212
一、《内经》的养生观212
(一)生命发展规律与人类寿限212
(二)人体寿夭的原因214
(三)养生的基本原则215
(四)《内经》论养生大法216
二、《内经》的康复观221
(一)康复医疗的理论基础221
(二)康复医疗的基本原则223
(三)《内经》论康复医疗大法224
第三章 《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228
第一节 《内经》哲学的基本内容228
一、天人228
(一)先秦的天人之辨228
(二)《内经》的天人合一思想229
二、气236
(一)气的渊源236
(二)气的概念238
(三)气的性质和作用239
三、阴阳五行241
(一)阴阳五行的渊源242
(二)阴阳五行的内容249
四、别异、比类、正名260
(一)名辩的含义260
(二)别异、比类、正名是古代名辩学的基础260
(三)《内经》正名、别异、比类的名辩学内容及其特征263
第二节 《内经》哲学思想在建构理论体系中的作用267
一、方法论的启示267
(一)意象思维的含义268
(二)意象思维的过程268
(三)意象思维的应用269
二、原理借鉴271
(一)《内经》哲学与藏象理论的形成271
(二)《内经》哲学与病机理论的形成274
(三)《内经》哲学与诊法理论的形成277
(四)《内经》哲学与治疗理论的形成277
(五)《内经》哲学与摄生理论的形成278
三、对《内经》哲学思想的评价279
(一)对《内经》天人关系理论的评价279
(二)对《内经》气哲学的评价280
(三)对《内经》阴阳哲学的评价281
(四)对《内经》五行哲学的评价282
(五)对《内经》比类的评价282
第四章 《黄帝内经》理论专题发挥284
第一节 《内经》的天文历法思想284
一、《内经》的古天文学内容284
(一)《内经》的宇宙结构理论284
(二)《内经》的天球思想285
(三)北斗星285
(四)二十八宿286
(五)日月五星288
(六)《内经》古天文的占星术内容292
二、《内经》古天文学思想的医学意义294
(一)二十八宿的医学意义295
(二)北斗星的医学意义296
(三)日、月、五星的医学意义296
三、《内经》的历法思想及其医学意义298
(一)六十干支历298
(二)四分历299
第二节 《内经》的地理医学思想300
一、《内经》的地理医学内容301
(一)地理与气候301
(二)地理与体质301
(三)地理与发病302
(四)地理与治疗302
二、《内经》地理医学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意义303
(一)在辨证论治中的意义303
(二)在防病保健中的意义304
三、《内经》地理医学思想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304
(一)在体质诊断中的应用304
(二)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304
第三节 《内经》的气象医学思想304
一、《内经》的气象学内容305
(一)《内经》古气象学研究的对象和特点305
(二)《内经》古气象学的内容305
二、《内经》气象医学思想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309
(一)《内经》气象医学思想与藏象309
(二)《内经》气象医学思想与发病310
三、《内经》气象医学思想与临床应用312
(一)气象与疾病的诊断312
(二)气象与疾病的治疗313
(三)气象与养生313
四、对《内经》气象医学思想的评价314
第四节 《内经》的时间医学思想314
一、《内经》的时间医学内容315
(一)亚日节律315
(二)周日节律315
(三)周月节律315
(四)周年节律316
二、《内经》时间医学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意义317
(一)病情预测317
(二)疾病治疗317
(三)养生防病317
三、《内经》时间医学思想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318
(一)择时用药318
(二)择时针刺319
第五节 《内经》的体质医学思想319
一、《内经》体质医学的基本内容319
(一)体质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客观基础319
(二)体质的藏象学说基础322
(三)体质的分类及特点323
二、《内经》体质医学思想在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中的意义326
三、《内经》体质医学思想的临床应用327
(一)体质与诊断327
(二)体质与治疗328
(三)体质与养生330
四、对《内经》体质医学思想的评价330
第六节 《内经》心理医学思想332
一、《内经》心理医学的基本内容332
(一)神与心理332
(二)《内经》心理理论的藏象学说基础333
(三)心理与病因病机339
(四)心理与诊断342
(五)心理与治疗343
二、《内经》心理医学思想在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中的意义345
三、对《内经》心理医学思想的评价346
(一)促进医学模式转变346
(二)促进病因学研究347
(三)提高诊治疾病效果347
(四)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身素质347
(五)创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医学体系347
第七节 《内经》的社会医学思想348
一、《内经》社会医学的基本内容348
(一)《内经》中的社会分期及医学源流说348
(二)《内经》有关社会状况与人群疾病的记载349
(三)《内经》关于医患关系社会意义的议论351
二、《内经》社会医学思想的学术价值351
(一)丰富了中医病因学理论351
(二)完善了中医学防治理论354
三、《内经》社会医学思想的应用355
(一)诊病须察社会因素355
(二)社会因素相关疾病355
(三)以人为本,强调治疗个体化358
四、对《内经》社会医学思想的评价358
(一)《内经》社会医学思想的历史作用358
(二)《内经》社会医学思想的现实意义360
第八节 《内经》的运气学说361
一、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361
(一)干支甲子361
(二)五运365
(三)六气369
(四)运气同化373
二、运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75
(一)推测每年的气候变化375
(二)预测疾病的发生及流行376
(三)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377
三、正确对待运气学说378
下篇 原文导读385
《素问》部分385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385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394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403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419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436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452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节选)458
五脏生成篇第十462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466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471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474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478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485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490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502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507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517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526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529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534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540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547
热论篇第三十一552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557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563
咳论篇第三十八567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570
风论篇第四十二578
痹论篇第四十三582
痿论篇第四十四593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602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606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613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622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628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652
《灵枢》部分658
九针十二原第一658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666
寿夭刚柔第六676
本神第八680
经脉第十684
营卫生会第十八698
热病第二十三708
决气第三十714
海论第三十三717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723
本脏第四十七727
天年第五十四733
水胀第五十七736
贼风第五十八741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743
邪客第七十一753
通天第七十二760
九针论第七十八764
岁露论第七十九771
大惑论第八十(节选)781
附篇 导研篇789
第一章 《黄帝内经》音韵校勘研究789
第一节 字误失韵789
第二节 字倒失韵796
第三节 字衍失韵798
第四节 字脱失韵799
第五节 句读误而失韵800
第二章 《黄帝内经》的研究思路与方法802
第一节 《内经》研究现状述评802
一、运用文献学方法研究《内经》802
二、运用临床方法研究《内经》804
三、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内经》804
第二节 《内经》理论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805
一、把握《内经》理论的学术内涵与特征805
(一)从整体考察与把握生命活动规律805
(二)从功能考察与把握生命活动规律806
(三)从活体动态考察与把握生命规律806
二、确立《内经》理论的研究思路与原则806
三、探讨《内经》理论的研究方法808
(一)运用文献方法研究808
(二)运用临床方法研究809
(三)运用实验方法研究810
(四)《内经》理论的多学科研究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