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4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4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4633525.jpg)
- 高明编 著
- 出版社: 中华文化基金会
- ISBN: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904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9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第14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八章 边防1
第一节 历代边防1
壹 先秦之边防1
一 商代之边防1
二 周代之边防2
(一)西周之边防2
(二)东周之边防3
三 秦之边防6
贰 两汉之边防8
一 匈奴之征伐8
(一)匈奴之强与汉初之和战8
(二)武帝之征讨11
(三)匈奴之臣服15
二 西域之经营21
(一)汉初西域之概况21
(二)张骞之出使西域24
(三)西域诸国之征伐26
(四)东汉对西域之经营33
叁 魏晋南北朝之边防40
一 五胡乱华之前后40
(一)北方匈奴族系43
(二)西南氐羌族系46
(三)东北鲜卑族系50
二 南北朝对峙之局54
(一)宋与北魏55
(二)齐与北魏56
(三)梁与北魏(东魏、西魏)57
(四)陈与北周、北齐及隋58
(五)北魏与柔然59
肆 隋唐之边防61
一 东北之征伐61
(一)奚61
(二)契丹62
(三)室韦63
(四)高丽63
二 北方之平定66
(一)突厥66
(二)铁勒73
三 西域之经营76
四 西北之平定79
(一)吐谷浑79
(二)党项81
(三)天竺82
五 西南吐蕃之招抚82
六 海外及南方诸国之经略85
(一)倭奴国85
(二)流求85
(三)林邑86
(四)赤土86
伍 两宋之边防87
一 北宋87
(一)辽87
(二)西夏90
(三)抚水州蛮93
(四)广源州蛮95
(五)吐蕃98
二 南宋103
(一)金103
(二)蒙古112
陆 元代之边防124
一 三次西征126
(一)第一次西征126
(二)第二次西征132
(三)第三次西征134
二 征讨邻国136
(一)高丽之役136
(二)日本之役137
(三)占城之役138
(四)安南之役139
(五)缅甸之役140
(六)爪哇之役141
柒 明代之边防141
一 明初之征讨143
(一)鞑靼与瓦剌之征伐143
(二)安南之归附147
(三)西南之经营151
(四)琉球之臣服152
(五)朝鲜之臣服154
二 明代之外患156
(一)鞑靼与瓦剌之寇边156
(二)倭寇之骚扰东南165
(三)中日朝鲜之役170
(四)后金之入侵173
捌 清代之边防185
一 清初之武功185
(一)南明之灭亡185
(二)三藩之戡定188
(三)台湾之平服190
(四)蒙族与回部之征服192
(五)西藏之内属与苗疆金川之开辟195
(六)藩属之经营198
二 清末苗回之乱200
(一)贵州苗乱200
(二)云南回乱201
(三)陕甘回乱203
(四)新疆回乱205
三 清末列强之瓜分206
(一)苏俄之侵略206
(二)日本之侵略238
(三)法国之侵略272
(四)英国之侵略与边藩之丧失296
第二节 历代边防经略名家304
壹 周代304
一 南仲304
二 尹吉甫304
贰 秦代305
一 蒙恬305
叁 汉代305
一 周亚夫305
二 李广306
三 卫青306
四 霍去病307
五 赵充国308
六 陈汤309
七 冯奉世309
八 张骞310
九 郑吉310
一〇 耿恭311
一一 邓训312
一二 马援313
一三 班超314
一四 班勇316
一五 虞诩318
一六 皇甫规320
一七 段颎320
一八 窦融324
一九 窦固325
二〇 孔奋326
肆 魏327
一 徐邈327
二 张既327
三 苏则328
四 李贤328
伍 晋代328
一 马隆328
陆 隋代329
一 裴矩329
柒 唐代330
一 李靖330
二 苏定方330
三 薛仁贵331
四 张仁愿331
五 杜暹332
六 郭震332
七 萧嵩333
八 薛讷333
九 王忠嗣334
捌 宋代334
一 曹玮334
二 张叔夜335
三 韩琦335
四 范仲淹336
五 狄青337
六 庞籍339
七 种世衡339
八 王韶340
九 高遵裕340
一〇 种谊341
一一 赵隆341
一二 苗授342
一三 姚雄342
一四 范育343
玖 明代345
一 汤和345
二 项忠345
三 马文升346
四 余子俊346
五 秦纮347
六 杨一清348
七 王琼348
八 梁震349
九 宋晟349
一〇 杨荣349
一一 史昭350
一二 许进350
一三 陈九畴351
一四 彭泽353
一五 王越354
一六 王守仁358
一七 俞大猷362
一八 戚继光367
一九 熊廷弼372
二〇 袁崇焕382
二一 杨鹤392
拾 清代394
一 年羹尧394
二 岳钟琪398
三 策棱403
四 左宗棠406
五 刘锦棠412
第三节 历代边疆大事年表415
壹 三代415
贰 秦代418
叁 两汉419
肆 魏438
伍 晋代440
陆 南北朝445
柒 隋代457
捌 唐代460
玖 五代482
拾 宋代482
拾壹 元代507
拾贰 明代511
拾叁 清代534
拾肆 民国567
第九章 侨务587
第一节 华侨之移殖587
壹 移殖之动因587
一 经济之动因587
二 政治之动因589
三 其他590
贰 移殖之环境594
一 中外交通之开辟594
(一)中国与南洋之交通594
(二)中国与日本之交通603
(三)中国与西亚及欧洲之交通613
(四)中国与美洲之交通615
二 沿海各省之自然环境619
(一)河北省619
(二)山东省620
(三)江苏省620
(四)浙江省621
(五)福建省621
(六)广东省622
三 西南各省之政治环境623
(一)云南省623
(二)西藏地方624
叁 移殖之时代624
一 殖民之先驱(先秦两汉迄唐宋)624
(一)先秦华侨之移殖624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华侨之移殖629
(三)隋唐华侨之移殖637
(四)宋代华侨之移殖641
二 中国势力时代(元代)653
(一)元代侨日华僧纪略654
(二)元代侨日华僧对日本文化之贡献655
三 中西势力接触时代(明代)657
(一)东南亚沿海之华侨情形657
(二)西部南洋群岛之华侨情形664
(三)菲律宾群岛之华侨情形671
四 欧人势力时代(清代迄今)686
(一)清代南洋群岛华侨之情形686
(二)清代中南半岛华侨之情形699
(三)清代菲律宾群岛华侨之情形704
(四)清代美、加华侨之情形706
(五)清代其他地区华侨之情形720
第二节 华侨之分布732
壹 世界华侨人口动态732
一 由于交通物产气候之不同733
二 由于向外就业谋生之需求733
三 由于大陆沦陷人民奔向自由之意愿734
贰 华侨人口统计及其分布735
叁 历年华侨人口比较736
第三节 华侨之社会739
壹 组织型态739
一 华侨社团组织探源739
二 各地区特殊情况741
三 华侨社团组织类别743
(一)综合团体743
(二)乡族团体744
(三)社会团体747
(四)职业团体750
(五)文教团体752
贰 社会教育755
一 华侨社会教育之发生755
(一)语言756
(二)饮食756
(三)衣服756
(四)居住757
(五)岁时节令757
(六)一般礼俗758
二 华侨社会教育之设施759
(一)华文报刊759
(二)书报社760
(三)图书馆761
(四)中文补习班761
(五)音乐、舞蹈、戏剧社762
(六)体育会763
(七)广播电台、播音社、视听中心764
三 华侨社会教育之重要性765
(一)当地环境变改·社教更形重要765
(二)侨校遭受限制·社教尤不可废766
四 华侨社会教育之改进767
(一)以复兴中华文化为中心目标768
(二)健全机构组织768
(三)推广视听教育769
(四)普遍供应资料769
(五)发动筹募基金770
(六)加强内外交流770
叁 经济特性775
一 华侨外移目的为侨居性而非移殖性775
二 华侨经济本质富适应性而无排拒性776
三 华侨经济活动为服务性而兼建设性777
四 华侨经济事业为媒介性而兼互助性779
第四节 华侨之贡献780
壹 华侨对祖国之贡献780
一 对革命之贡献781
二 对建国之贡献782
三 对抗战之贡献785
四 对反共之贡献788
(一)支持政府反共决策789
(二)结集全球反共力量791
(三)建立反共救国组织793
(四)拥戴革命领导中心795
(五)踊跃捐款劳军救灾797
(六)打击匪伪阴谋活动801
(七)推进国民外交工作826
贰 华侨对世界之贡献840
一 各种事业之贡献840
(一)垦荒方面840
(二)矿业方面842
(三)农业方面843
(四)交通建设方面844
(五)工业生产方面845
(六)一般文化方面846
(七)反侵略运动方面847
(八)国际反共运动方面848
二 对世界有贡献之先侨人物851
(一)拓荒“阿钊坡”之杨大钊852
(二)开发诗巫之黄乃裳852
(三)垦辟坤甸之罗芳伯853
(四)经营龙目之张杰诸853
(五)为暹罗御侮复国之郑昭854
(六)石郎卑力之无名英雄854
(七)华侨知名人物之一斑及其贡献854
第五节 侨务之政策855
壹 历代政府对华侨之态度855
一 历代之海禁856
二 对侨民之鄙弃860
三 清末之转变863
贰 民国以来之侨务政策866
一 侨务政策之确立866
二 抗战前之侨务政策869
三 抗战时期之侨务政策871
四 复员时期之侨务政策875
五 侨务机构之嬗变878
叁 政府迁台后之侨务政策881
一 民国四十年制定之侨务政策882
二 侨务会议与加强海外工作方案884
三 华侨文教与经济工作纲领888
四 民国五十三年研订之侨务方针892
肆 现阶段之侨务政策896
一 当前侨务工作之重要性896
二 现阶段侨务政策之时代背景897
三 当前客观事实之演变897
四 现阶段侨务政策之理论基础900
五 当前侨务努力之目标与工作要领901
六 争取海外战场之最后胜利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