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园区创新性品格 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传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493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高技术产业-经济开发区-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技园区创新性品格 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高新区发展的背景和理论解释1
1.1 世界科技园区的起源及分类1
1.2 高新区的内涵及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2
1.2.1 开发区的内涵及其发展2
1.2.2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内涵及功能7
1.2.3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别10
1.2.4 体制机制的概念及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13
1.3 高新区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理论基础14
1.3.1 功能性理论14
1.3.2 组织、管理、系统理论21
1.3.3 创新理论26
1.4 高新区建立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过程30
1.4.1 高新区的建立和发展阶段30
1.4.2 高新区及体制机制创新的阶段性特征35
1.4.3 高新区发展的主要成绩37
第二章 世界科技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发展比较41
2.1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园区体制机制创新41
2.1.1 美国硅谷的体制机制创新42
2.1.2 日本筑波科学城的体制机制创新46
2.1.3 澳大利亚高科技园区的体制机制创新49
2.1.4 欧洲高科技园区的体制机制创新51
2.2 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及发展中国家科技园区的体制创新53
2.2.1 韩国大德科技园的体制机制创新53
2.2.2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体制机制创新57
2.2.3 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的体制机制创新63
2.3 国内高新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个案66
2.3.1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体制机制创新67
2.3.2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体制机制创新72
2.3.3 深圳高新区的体制机制创新76
2.4 世界科技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启示79
2.4.1 管理体制创新要依托园区自身特点79
2.4.2 产学研融合是基础80
2.4.3 科技金融创新是助推器80
2.4.4 利用全球创新资源80
第三章 我国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现状82
3.1 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82
3.1.1 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探索82
3.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推进需要国家高新区继续创新89
3.2 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概况92
3.2.1 历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形成了建设高新区的国家共识92
3.2.2 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重大事件扫描95
3.2.3 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概况100
3.3 国家高新区组织机制102
3.3.1 在国家层面,高新区宏观管理体系日益完善102
3.3.2 在地方层面,形成了建设高新区的强大合力103
3.4 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105
3.4.1 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意义105
3.4.2 国家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的现状107
3.4.3 成果转化机制存在的问题110
3.5 产学研结合机制112
3.5.1 产学研紧密结合是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关键113
3.5.2 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发展历程115
3.5.3 产学研结合的发展现状117
第四章 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环境与目标119
4.1 体制机制创新的国际国内环境119
4.1.1 世界科技园区发展出现新情况、新特点120
4.1.2 经济总体稳定增长,发展与转型是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主题122
4.1.3 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组织新形态重构高新区产业功能123
4.1.4 国际化和市场化日益融合,决定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深度和广度124
4.1.5 行政、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决定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和方式125
4.1.6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决定高新区目标定位的层次和区域差异127
4.1.7 城市发展模式和高新区功能决定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点128
4.1.8 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从非均衡向均衡转变129
4.2 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环境130
4.2.1 “一次创业”阶段高新区的政策环境131
4.2.2 “二次创业”以来高新区的政策环境132
4.2.3 未来的高新区政策走向137
4.3 高新区及其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142
4.3.1 高新区的目标142
4.3.2 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147
第五章 国家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创新150
5.1 国外科技园区管理体制的类型与特征150
5.1.1 国外科技园区管理体制的主要类型151
5.1.2 国外科技园区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154
5.2 国内高新区管理体制的类型与特征156
5.2.1 国内高新区的管理体制156
5.2.2 国内高新区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158
5.3 国内外科技园区管理体制对高新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启示160
5.4 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成就、问题及原因161
5.4.1 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取得的主要成就162
5.4.2 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62
5.4.3 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64
5.5 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166
5.5.1 影响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因素166
5.5.2 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政策建议167
第六章 体制机制创新的重点内容171
6.1 产业集群机制创新171
6.1.1 高新区产业集群的现状172
6.1.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点176
6.1.3 高新区产业集群机制创新的重点177
6.2 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系统构建182
6.2.1 创新、创新网络和区域创新系统182
6.2.2 中关村、深圳等典型国家高新区创新网络的分析187
6.2.3 高新区创新网络和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重点190
6.3 公共服务平台和对外交流合作机制的创新198
6.3.1 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98
6.3.2 对外合作交流机制创新200
第七章 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支撑体系205
7.1 高新区人才支撑体系205
7.1.1 高新区人才支撑体系的特征与功能206
7.1.2 高新区人才支撑体系的创新导向207
7.2 高新区财税支撑体系211
7.2.1 高新区财税支撑体系的作用211
7.2.2 高新区财税支撑体系的发展导向213
7.3 高新区风险投资支撑体系216
7.3.1 高新区风险投资的模型结构217
7.3.2 高新区风险投资支撑体系的构建目标220
7.4 高新区服务支撑体系222
7.4.1 高新区服务支撑体系的影响效应223
7.4.2 高新区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导向224
7.5 高新区科技支撑体系226
7.5.1 高新区科技支撑体系的运行过程与特征226
7.5.2 高新区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导向229
第八章 中国光谷的体制机制创新232
8.1 中国光谷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232
8.1.1 创新企业孵化器运作机制233
8.1.2 创新股权激励机制234
8.1.3 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234
8.1.4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235
8.1.5 创新投融资服务机制236
8.1.6 创新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237
8.2 光谷体制机制创新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发展路径238
8.2.1 光谷体制机制创新的发展思路238
8.2.2 光谷体制机制创新的总体目标239
8.2.3 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路径240
8.3 光谷体制机制创新的对策措施244
8.3.1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提高政府行政效能244
8.3.2 探索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新机制,着力推进高新区自主创新245
8.3.3 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着力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47
8.3.4 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提升园区国际竞争力248
8.3.5 不断创新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投融资机制改革试点249
8.3.6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构筑中国光谷人才高地250
8.3.7 创新中介服务机制,破除市场主体之间边界障碍251
后记252
参考文献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