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关礼仪概论 公共关系人际关系礼仪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关礼仪概论 公共关系人际关系礼仪
  • 刘建长,程旭兰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7487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公共关系学-礼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关礼仪概论 公共关系人际关系礼仪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公共关系的基本含义1

第一节 中国公共关系的引进1

一、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引进2

二、中国大陆公共关系公司的引进7

三、中国公共关系学科的引进8

四、中国公共关系的相关组织的建设9

第二节 公共关系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10

一、社会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11

二、社会关系对成就事业有重要影响14

三、公共关系如何营造和谐的关系氛围15

四、2008年的中国公共关系成就与挑战18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概念及职能21

一、公共关系的概念及基本含义21

二、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23

三、公共关系的三大基本要素23

四、公共关系基本职能和公共关系观念25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历史和发展28

第一节 古代处理关系的思想28

一、古代西方的准公共关系思想28

二、中国古代的准公共关系思想29

第二节 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起源与发展32

一、“报刊宣传活动”催生公共关系职业32

二、艾维·李的“宣传顾问事务所”标志公共关系职业诞生34

三、伯内斯为公共关系学科的诞生作出卓越贡献34

四、公共关系思想的发展35

第三节 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35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公共关系职业的面世36

二、民主政治是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政治基础38

三、科技进步带动传媒更新是公共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40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49

第一节 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49

一、公共关系主体的含义49

二、社会组织的概念50

三、社会组织形象51

四、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素质57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62

一、公共关系的“公众”概念及其特点62

二、公众的分类64

三、公共关系客体在公共关系中的能动作用67

第三节 公众心理与公众关系处理68

一、公共关系工作中的公众心理69

二、个体公众心理与公共关系69

三、社会流行与从众心理72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与效果76

第一节 信息社会与大众传播媒介77

一、信息的定义、分类与特征77

二、信息的传播78

三、信息社会与大众传播媒介影响80

第二节 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特征82

一、报纸——文字印刷媒介的特征82

二、广播——声音电子媒介的特征83

三、电视——视听电子媒介的特征84

四、互联网——多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85

五、杂志期刊的传播特点87

第三节 公共关系传播形式与内容88

一、公共关系的传播形式89

二、公共关系的传播内容90

第四节 公共关系传播效果92

一、“枪弹论”与“靶子说”92

二、有限效果理论与“意见领袖”93

三、创新与扩散理论93

四、议程设置理论94

五、强大效果论与“沉默螺旋”94

第五章 人际关系的特征、作用与角色意识97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特征97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97

二、当代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98

三、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新特点99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作用101

一、人际关系对社会组织的影响102

二、人际关系对个人心理和健康的作用103

三、诚信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道德纽带106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角色意识和心理因素106

一、人际关系中的角色意识106

二、人际关系的心理影响因素107

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与类型110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110

一、人际关系需要的三维理论111

二、社会历史进程与人际关系112

三、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取向113

四、人际关系稳定程度的影响因素114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类型和发展趋势115

一、人际关系的类型115

二、同伴关系的建立过程117

三、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117

四、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发展动向119

第三节 公共关系礼仪中的人际关系120

一、公共关系中的人际关系120

二、礼仪的实质与人际关系120

第七章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123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功能与形式123

一、人际交往的功能123

二、人际交往的形式和程度124

第二节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26

一、自我概念127

二、自我坦诚127

三、个人特质127

四、人际间的情境因素127

五、彼此特质的关联程度127

第三节 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法则128

一、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128

二、人际交往的具体原则130

三、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注意防范的问题131

四、人际关系交往的“白金法则”132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人际交往的协调对策133

一、正确看待人际关系的变化134

二、努力摆正物质利益的位置134

三、不断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135

四、敢于面对激烈竞争的现实135

第五节 人际交往的技巧136

一、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136

二、人际交往的交谈技巧137

三、人际交往中的聆听138

四、人际关系中的倾诉139

五、说服别人的技巧141

六、如何留下好的印象142

七、批评别人的技巧142

八、异性交往规范143

九、家庭关系处理144

第六节 人际关系的障碍与改善146

一、情绪等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影响146

二、人际交往及其心理建康147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148

四、人际关系的障碍消除149

五、人际关系的改善152

第八章 礼仪概论154

第一节 礼仪的概念与内容154

一、礼仪的概念154

二、礼仪的内容156

第二节 礼仪的特性与功能157

一、礼仪是社会交际的学问,有自身的特点157

二、礼仪的社会功能158

第三节 礼仪与道德161

一、礼仪与道德的内在联系162

二、道德是礼仪的基础162

第四节 礼仪与气质164

一、气质的含义和类型164

二、气质类型无优劣之分164

三、气质与礼仪修养165

第五节 性格与礼仪166

一、“性格”概念的含义166

二、性格的结构及其特征166

三、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167

四、礼仪在性格形成中的意义168

第九章 礼仪的历史沿革172

第一节 社会礼仪的起源172

一、礼仪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形成的172

二、礼仪是人类为了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而产生的173

三、礼节的仪式产生于原始宗教的祭祀活动173

第二节 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阶段173

一、礼仪的初始时期173

二、礼仪的形成时期174

三、春秋时代礼仪的发展变革时期175

四、秦汉时代礼仪的强化时期175

五、唐宋以后的礼仪176

六、现当代礼仪时期176

第三节 中国古代礼仪内容177

一、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178

二、中国古代著名的典籍著作“三礼”178

三、中华礼仪思想的传承179

第四节 西方历史与礼仪184

一、《伊利亚特》故事中的礼仪184

二、古希腊哲学家对礼仪的论述185

三、欧洲中世纪的贵族礼仪186

四、文艺复兴时代的礼仪188

五、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礼仪188

六、中西礼仪的差异189

第十章 人际交往礼仪(一)193

第一节 个人仪表和仪态193

一、仪表与仪容193

二、要懂得微笑的魅力195

三、仪态与礼仪196

四、鞠躬欠身的礼节197

第二节 介绍握手称呼礼节198

一、介绍的基本规范198

二、握手的基本规范199

三、人际关系中的称呼199

四、怎样“打招呼”200

五、古代的见面礼节201

第三节 交谈的礼仪203

一、人际交谈的作用203

二、交谈的声音与姿态要正常204

三、交谈的话题与避讳要讲究205

四、交谈的规范和原则要遵守205

五、交谈的技巧要学习206

六、学会使用委婉的语言207

七、怎样对待含沙射影的语言208

第十一章 人际交往礼仪(二)211

第一节 交换名片与打电话礼仪211

一、交换名片的礼仪211

二、打电话的礼仪212

第二节 拜访与待客的礼节礼貌214

一、拜访的规范214

二、待客礼仪215

第三节 求职的礼仪215

一、面试保持大方得体的言谈举止216

二、自我介绍时充满自信,态度诚恳216

三、谋职时的仪表与礼仪216

第四节 馈赠的礼仪217

一、馈赠的基本原则218

二、馈赠礼仪的避讳219

三、馈赠与接受礼仪219

第五节 宴请礼仪219

一、宴请的规格220

二、宴请的准备221

三、参加聚餐的礼仪规范222

第十二章 服饰礼仪224

第一节 服饰的时代性及功能225

一、服装的时代性225

二、服饰的功能和传达的讯息227

第二节 着装的原则228

一、着装的TPO原则228

二、服装的色彩搭配原则230

三、饰物搭配礼仪原则231

第三节 西服着装与礼仪233

一、西服的来历和款式233

二、穿着男士西装应遵循的原则235

三、女装西服和职业女装236

第四节 中式服装与礼仪237

一、唐装服饰与礼仪237

二、旗袍服装与礼仪239

第十三章 社会组织礼仪242

第一节 迎送礼仪242

一、迎送的规格242

二、迎送前的准备243

三、迎送中接待的礼仪243

四、见面时的礼仪243

第二节 仪式礼仪244

一、签字仪式244

二、开业仪式245

三、交接仪式246

四、剪彩仪式247

第三节 新闻发布会与记者招待会248

一、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的特点248

二、新闻发布会的筹备工作程序249

三、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249

四、企业新闻发布活动的礼仪250

第十四章 涉外礼仪252

第一节 涉外礼仪基本原则252

一、人人平等的原则253

二、入乡随俗的原则253

三、诚实守约的原则253

四、女士优先的原则253

五、个人心态的调整原则254

第二节 涉外礼仪对个人素质的基本要求255

一、涉外活动要讲究仪表和形象255

二、涉外活动中注意使用礼貌用语255

三、涉外活动中要懂得尊重个人隐私256

四、涉外活动中的自尊与不卑不亢256

五、涉外礼仪中的谈话257

第三节 涉外宴请礼仪257

一、涉外宴请的形式258

二、涉外西餐宴请程序礼仪259

三、西餐宴会的基本礼仪261

四、参加涉外宴请礼仪的忌讳262

后记264

参考文献2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