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秦文学编年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先秦文学编年史 上
  • 赵逵夫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5265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41页
  • 主题词:文学史-编年史-中国-先秦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先秦文学编年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编年体文学史的特征与意义1

二、先秦佚诗与先秦诗歌发展总貌7

三、先秦赋、辞令与诸子散文的成就17

四、先秦时代的讲史、故事和小说26

五、先秦寓言的成就35

六、先秦时代的文学活动51

七、先秦时代的诗论、文体观念与文学思想60

八、先秦文学编年史的必要性70

凡例75

夏商西周部分3

引论——由考古发现看原始社会的文学3

夏代部分(约前2070—前1600年)17

约前2070—约前2026年 禹17

禹建夏朝,标志着国家政权的形成和中国奴隶社会的开始17

禹伐三苗,作《禹誓》以动员部族,开帝王制作誓、诰、训、命之先河22

夏有乱政,禹作《禹刑》。《禹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现维护国家统治和意志的法律文书23

禹发布禁令,作《禹禁》24

史官记禹之言行成《禹之总德》24

禹铸九鼎象物,使民知神奸。九鼎既是王权的象征,也是综合绘画、雕刻、铸造等各种技艺为一体的艺术品25

禹作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27

奚仲造车,推动了文化的交流28

禹卒,葬会稽。其子启嗣禹即帝位,从此结束了氏族社会选贤举能的禅让制,建立了世袭继承制。28

约前2025—约前2016年 启29

启伐有扈氏,作《甘誓》29

启使蜚廉开采铜矿,铸造铜器31

启有钧台之享32

启征西河32

九年,启为《九招》乐舞作《九辩》、《九歌》32

帝启九年崩,其子太康立35

约前2015—约前1987年 太康35

太康即位,沉湎于游乐,不恤民事35

启子五观放纵失度,史述其事而作《五观》35

有穷氏首领羿因夏民以代夏政37

后羿因夏人废太康,而立其弟仲康37

约前1986—约前1974年 仲康37

胤征羲和,作《胤征》37

仲康崩,子相立39

约前1973—约前1946年 相39

相即位,处商丘39

元年,征淮夷39

二年,征风夷及黄夷39

七年,于夷来宾39

羿代相而立,号曰“有穷”。相避之而居斟灌40

后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而沉溺于田猎,任用寒浞。寒浞杀之而取其位。夏之旧臣靡借有鬲氏之力灭浞,立少康40

约前1945—约前1925年 少康41

少康初年,方夷来宾41

少康改进工艺,发明了用人工曲蘖造酒的技术41

少康崩,子予立42

约前1924—约前1898年 予42

帝予居原,自原迁于老丘42

予作甲42

柏杼子征于东海及王寿,得一狐九尾43

予崩,子槐立43

约前1897—约前1854年 槐43

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43

槐崩,子芒立43

约前1853—约前1836年 芒44

后芒即位,元年,以玄珪宾于河,命九东狩于海,获大鸟44

芒崩,子泄立44

约前1835—约前1815年 泄44

后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等爵,由是畎夷等服从于夏44

泄崩,子不降立45

约前1814—约前1756年 不降45

不降六年,伐九苑45

不降崩,弟扃立45

约前1755—约前1735年 扃45

扃崩,子厪(胤甲)立45

约前1734—约前1715年 厪(胤甲)46

胤甲居西河,十日并出,其年胤甲陟46

厪崩,不降之子孔甲立46

约前1714—约前1675年 孔甲46

帝孔甲好事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46

孔甲使刘累豢龙46

孔甲作《破斧之歌》47

孔甲崩,子皋立47

前1674—前1664年 皋47

皋崩,子发立47

约前1663—约前1651年 发47

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庸会于上池,诸夷入舞47

周祖弃当生活于此时。周人使用的八进位制同上古结绳纪事之法的结合,形成八卦之前身八索49

发崩,子桀立50

约前1650—前1600年 桀50

桀宠信妹喜,在后宫收倡优为奇伟之戏,烂漫之乐50

夏桀作倾宫、瑶台,殚百姓之财,夏人作歌以诅咒之51

桀杀关龙逢51

汤始居亳,作《帝诰》、《釐沃》51

汤宽以治民,诸侯皆归商60

汤有景亳之命60

桀囚汤于夏台。周先祖不窋失其后稷之官,当在此时61

夏人欲去夏就商,相和而歌:“盍归于亳,亳亦大矣。觉兮较兮,吾大命格兮。去不善而就善,何乐兮。”伊尹闻之,去夏适汤62

伊尹以夏政丑恶,复归于亳,入自北门,遇汝鸠、汝方而作《汝鸠》、《汝方》63

桀伐岷山,得二女,弃妹喜。妹喜遂与伊尹交,间夏63

夏太史令终古投奔商汤63

夏王朝日益衰败64

商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征之,史述其事而作《汤征》64

秦人、赵人远祖之旁支费昌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65

夏桀五十一年,社坼裂65

伊尹相汤伐桀,战于鸣条之野,汤临战誓众而作《汤誓》65

汤逐夏师,伐三朡,获宝玉,谊伯、仲伯作《典宝》66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而止,史叙其事而作《夏社》、《疑至》、《臣扈》67

汤灭夏68

夏代文学综论69

商代部分(前1600—前1046年)79

前1600—约前1588年 汤79

汤建商朝。商代已进入广泛使用文字的时期79

汤归自夏,至于大坰,汤之左相仲虺作《仲虺之诰》。语多警策,且富有文采79

汤既黜夏命,归于亳,作《汤诰》81

五年,汤因旱祷雨而作《汤誓》81

汤求贤治天下而作《汤誓》83

商有乱政,汤作《汤刑》84

伊尹作《咸有一德》84

咎单作《明居》85

汤命伊尹作《大濩》乐舞,歌《晨露》,修《九招》、《六列》85

汤有建商之功,时人作诗颂之86

十三年,汤崩87

太子太丁未立而卒,其弟外丙立87

约前1587—约前1585年 外丙88

外丙即位三年而崩,弟中壬立88

约前1584—约前1581年 中壬88

中壬即位四年而崩,伊尹立太丁之子太甲88

约前1580—约前1548年 太甲89

元年十二月乙丑,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89

三年,太甲乱德,伊尹放之于桐宫而自行国政89

六年,伊尹迎太甲归亳而作《太甲》89

公刘率周人迁豳91

太甲崩,子沃丁立94

约前1547—约前1529年 沃丁94

八年,伊尹卒,葬于亳,咎单训畅伊尹事而作《沃丁》94

周人在豳开垦土地,勤于稼穑,有《七月》之诗95

沃丁崩,弟太庚立95

约前1528—约前1524年 太庚95

太庚崩,子小甲立95

约前1523—约前1507年 小甲96

小甲崩,弟雍已立96

约前1506—约前1494年 雍己96

雍已崩,弟太戊立96

约前1493—约前1474年 太戊96

七年,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伊陟告于巫咸而作《咸乂》、《太戊》96

太戊作《伊陟》、《原命》命伊陟97

秦人、赵人之远祖孟戏、中衍为帝太戊之御,太戊妻之98

太戊崩,子中丁立98

约前1473—约前1464年 中丁98

元年,仲丁迁于嚣,作《仲丁》98

六年,征蓝夷99

自中丁以来,废适而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99

中丁崩,弟外壬立99

约前1463—约前1454年 外壬100

外壬崩,弟河亶甲立100

约前1453—约前1445年 河亶甲100

元年,河亶甲自嚣迁于相,作《河亶甲》100

征蓝夷,再征班方101

河亶甲崩,子祖乙立101

约前1444—约前1370年 祖乙101

元年,祖乙迁于耿,作《祖乙》101

祖乙崩,子祖辛立102

约前1369—约前1354年 祖辛102

祖辛崩,弟沃甲立102

约前1353—约前1329年 沃甲103

沃甲崩,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立103

约前1328—约前1320年 祖丁103

祖丁崩,弟沃甲之子南庚立103

约前1319—约前1314年 南庚103

南庚更自庇迁于奄103

南庚崩,祖丁之子阳甲立103

约前1313—约前1310年 阳甲104

阳甲崩,弟盘庚立104

约前1309—约前1282年 盘庚104

十年(前1300年),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迁殷前后作《盘庚》三篇104

盘庚崩,弟小辛立107

约前1281—约前1261年 小辛107

小辛崩,弟小乙立107

约前1260—前1251年 小乙108

小乙崩,子武丁立108

前1250—前1192年 武丁108

高宗即位三年,梦得傅说,使百工求诸野,得诸傅岩而作《说命》108

三十四年(前1217),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110

贞人有卜辞之作,记癸巳日卜问十日之内是否有灾祸,商王视卜兆后言有不测之灾,五天后果然传来土方、工方侵犯边境的报告。全辞为记叙文体,时间、人物、事件、经过、结果俱全110

贞人有卜辞之作,记戊子日卜问天象,商王视兆后言丁日雨,十天后的丁酉日果然有雨111

贞人有卜辞之作,验辞记有云从东方出现,彩虹自北而南跨越天空,像饮大河之水。此辞开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景物之先河111

记四方风名,有刻辞之作。全辞句式整齐,已运用排比的手法112

贞人有卜辞之作,卜问妇好分娩,商王视卜兆后言丁日分娩好,庚日分娩大吉,结果31天后的甲寅日分娩,因为是女孩而失望。卜辞反映出了商王的心理活动112

贞人有卜辞之作,记癸巳日卜问十天内是否有灾祸,商王视卜兆后言有不测之灾,结果甲午日商王田猎,马被绊倒,车翻人坠。文字准确、生动,颇能传神112

贞人有卜辞之作,记癸卯日卜问雨从何方来,表现了渴望下雨的迫切心情112

贞人有卜辞之作,记戊午日卜问田猎是否有收获,结果当天田猎大有收获113

武丁崩,子祖庚立113

前1191—约前1181年 祖庚113

祖已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以戒王113

祖庚崩,弟祖甲立115

约前1180—约前1165年 祖甲116

祖甲崩,子廩辛立116

约前1164—约前1159年 廩辛116

廩辛崩,弟康丁立116

约前1158—前1148年 康丁116

康丁崩,子武乙立116

前1147—前1 113年 武乙117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117

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王赐地三十里、玉十瑴、马八匹117

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117

贞人有卜辞之作,记乙未日祭祀上甲、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太乙、太丁、太甲、太庚、小甲所献牲牢之数118

武乙崩,子文丁立118

前1112—前1102年 文丁118

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118

三年,洹水一日三绝,殷人尞祭之119

四年,周人伐余无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119

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120

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120

帝文丁杀周之季历120

文丁崩,子帝乙立121

前1101—前1076年 帝乙121

二年,周人伐商121

十年九月甲午日,帝乙率众征人方121

十五年,再次征人方122

小臣俞作尊铭,记十五年征人方时商王巡视夔京及受王赏赐事122

小子?作卣铭,记其受命往堇地及所受之赏赐122

贞人有卜辞之作,记己巳日卜问年成,商王视卜兆后言吉利,东、南、西、北四方均有收成。全辞句式整齐,已运用排比的手法122

小臣墙从商王征伐,大获全胜,有刻辞记其事及所获战利品,开铭功颂德文学之先河122

有刻辞记商王田猎于麦鹿,赏赐宰丰123

贞人有卜辞之作,记卜问十天之内是否有灾祸,商王视卜兆后言甲日祭先王庙号曰甲者吉利,为典型的商代先王甲日祭祀辞123

作册般作甗铭,记商王因用兵于人方而祭于社及受王赏赐123

小臣缶作鼎铭,记其受商王赏赐湡地五年赋税事124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124

前1075—前1046年 帝辛125

邲其作卣铭,记商王令其贶赐夆地之田于?而得五朋贝,时值商王二祀125

邲其作卣铭,记商王命祭祀帝乙之语及受赏事,时值商王四祀125

邲其作卣铭,记其受作册赏赐,时值商王六祀125

六年,周文王初禴于毕125

文王祭于帝乙之庙,周人记其事而有甲骨刻辞之作126

小臣邑作斝铭,记其受商王赏赐126

殷纣王宠妲己,使乐人师延为之作淫声127

殷纣王厚赋税,广苑台,慢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127

殷纣王为炮格之法127

周文王礼贤下士,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等皆归文王127

吕尚穷困而不遇于时,归周文王128

纣囚文王,文王演八卦129

《周易》成书于商末,卦、爻辞中保存了许多西周以前的文献资料。其中阴阳对立、立象以尽意等观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31

闳夭、散宜生用吕尚之计,献美女宝物于纣,纣释文王,使专行征伐139

文王祭祀殷先王,被册命为方伯,周人记其事而有甲骨刻辞之作140

纣拒比干谏,废商容141

前1056年 帝辛二十年 周文王元年141

文王受命,元年断虞、芮之讼141

前1055年 帝辛二十一年 周文王二年141

文王伐犬戎141

前1054年 帝辛二十二年 周文王三年142

文王伐密须142

前1053年 帝辛二十三年 周文王四年144

文王伐黎,祖伊恐告纣,史叙其事而作《西伯戡黎》144

前1052年 帝辛二十四年 周文王五年144

文王伐邘144

前1051年 帝辛二十五年 周文王六年145

文王伐崇侯虎145

文王迁都于丰146

宰椃作角铭,记其随从商王而受赏赐146

前1050年 帝辛二十六年 周文王七年147

周文王崩,武王立,修文王之业147

前1048年 帝辛二十八年 周文王九年147

周文王九年,武王观兵盟津,有告司马、司徒等命,吕尚并发布号令147

殷纣王暴虐无道,王子微欲去之,不能自决,询于太师、少师,史叙其事而作《微子》。微子终因纣不从其谏,去殷适周148

纣杀王子比干,箕子佯狂为奴,鼓琴自悲,后世因而作《箕子操》149

太师疵、少师彊抱其乐器奔周150

前1046年 帝辛三十年 周文王十一年150

一月十四日,武王伐纣,师渡孟津,诸侯咸会,武王作《太誓》以为动员令150

一月二十日,武王伐纣,陈师牧野,临战誓众而作《牧誓》,一举克商161

商代文学综论163

西周部分(前1046—前771年)171

前1046年 武王元年 周文王十一年171

文王十一年一月二十一日,武王设祭于社,登基即天子位,标志着西周王朝的建立171

一月二十四,武王安抚殷商百官、献民,申明伐殷之义而作《商誓》171

武王立武庚守商祀。建管叔于鄘、蔡叔于卫,以监殷民173

一月二十七日前后,史官作《克殷》记武王克殷的过程,兼及善后之举174

利作簋铭,记甲子朝克商天象及一月二十七日受武王赏赐事175

克殷后第41天,擒获艾侯,行献俘礼时史官诵读《禽艾》175

克殷后第46天,武王荐俘而燎于周庙,史佚向上帝诵读《武寤》176

五月,史官作《武成》,记武王克商至凯旋归来诸事178

天亡作簋铭,记武王五月乙亥祭祀文王、丁丑享大祖及其受武王赏赐事182

武王迁都于镐183

武王欲营建洛邑,传位周公,史录君臣对答之语并叙事之始末而作《度邑》184

武王以殷为鉴而作《支》184

武王克殷,班赐宗彝,作《分器》封先圣王之后、功臣、昆弟184

前1045年 武王二年 周文王十二年185

四月,武王有疾,命周公立成王,告以为政之要,保成王于位,史录其言而作《武儆》、《五权》185

前1044年 武王三年 周文王十三年186

箕子来降,周人记其事而有甲骨刻辞之作186

武王访箕子,箕子为武王陈《洪范》186

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而作《麦秀之诗》190

武王克商,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190

巢伯闻武王克商,慕义来朝,芮伯作《旅巢命》191

武王病,周公欲以己身代武王死,史官录其册祝之文并叙事之始末而作《金縢》191

前1043年 武王四年 周文王十四年192

武王克殷,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而作《采薇歌》192

十二月武王崩于镐京,明年夏六月葬于毕193

前1042年 周成王元年 周公摄政元年193

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称王193

管叔、蔡叔与纣子武庚联合淮夷、徐、奄、熊、盈等国叛周196

周公东征,讨伐管叔、蔡叔、武庚及东方诸国,矢誓邦君、御事而作《大诰》197

淮夷、徐戎助管、蔡、武庚为乱,伯禽率师征之,于费地誓众而作《费誓》198

前1041年 周成王二年 周公摄政二年199

周公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199

周公作《微子之命》,封微子启于宋200

管叔、蔡叔作乱,周公兴兵东征。周公忧王业之将坏,故陈《七月》以明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既诛管、蔡,作《鸱鸮》之诗以明其志200

前1040年 周成王三年 周公摄政三年203

周公征服奄等东方诸国,扩大了势力范围203

周公东征期间,成王作《归禾》,命唐叔将其所得禾馈赠于周公203

周公东征期间得命禾,陈成王之命而作《嘉禾》204

周公伐淮夷、践奄而作《成王政》204

周公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告召公而作《将蒲姑》205

周公东征凯还,劳归士而作《东山》之诗。东征士卒喜得生还,有人作《破斧》之诗205

东人欲成王以礼迎归周公而作《伐柯》;周公得到礼遇西归时,东人惜别而作《九罭》206

前1039年 周成王四年 周公摄政四年207

?作鼎铭,记周公东征归来献俘周庙、五月戊辰行饮酒礼及受周公赏赐事207

周公东征归来,豳人述其进退为难之事而作《狼跋》207

周公自奄至于宗周,五月二十八日为安抚、威胁、利诱四方之士及殷民而作《多方》208

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210

周公作策命之书《伯禽》,封伯禽于鲁210

周公作《康诰》、《酒诰》、《梓材》,徙封康叔于卫211

沫司徒作簋铭,记其从康叔至于卫213

周公作《唐诰》,封唐叔于夏虚214

蔡叔既没,周公作《蔡仲之命》,复封其子蔡仲以奉其祀214

周公大规模迁徙殷商及其与国的遗民215

前1038年 周成王五年 周公摄政五年216

三月,周公据当年武王之意营建洛邑216

前1037年 周成王六年 周公摄政六年217

周公制礼作乐,作《周礼》、《誓命》、《大武》217

周公尊后稷以配天而作《生民》218

前1036年 周成王七年 周公摄政七年219

洛邑告成,史官作《作雒》记其规模形制,兼及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封康叔及营洛始末219

三月十四日,周公在洛邑南郊祭天,歌奏《昊天有成命》之诗;以后稷配天,歌奏《思文》;以先王配享,歌奏《天作》220

周公在明堂祭祀文王以配上帝,歌奏《我将》之诗224

周公在文王庙中祭文王,歌奏《清庙》、《维天之命》和《维清》之诗;在武王庙中祭武王,歌奏《时迈》和《般》之诗226

三月二十一日,周公安抚庶殷众士,作《多士》229

三月二十一日,召公谐殷民、戒成王而作《召诰》231

成王将亲政,召公献《公刘》、《洞酌》、《卷阿》以戒成王233

十二月三十日,成王在洛邑举行烝祭,歌奏《丰年》、《潜》之诗233

前1035年 周成王八年236

正月一日,成王正式亲政,登基典礼时歌奏《闵予小子》、《访落》、《小毖》、《烈文》、《敬之》之诗236

成王南郊祭天、绎祭宾尸,歌奏《噫嘻》、《丝衣》之诗240

正月一日或稍后,史逸录成王与周公对答之语而作《洛诰》243

正月二日,周公在左闳门告诫群臣应勤劳王家,辅佐成王而作《皇门》244

周公还政成王,恐其逸豫,为勉励成王而作《无逸》245

周公述文王、武王、太王之功业以戒成王而作《文王》、《大明》、《绵》246

周公颂文王、武王之德,并述大王以来王业之所由兴,或作《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文王有声》246

召公不悦周公致政而不去位之鲁,周公作《君奭》以明其意247

二月,成王祈社稷,歌奏《载芟》之诗248

二月十七日,成王率殷东国五侯祭文王、武王,歌奏《雝》、《载见》249

成王祭文、武之后,行飨礼,歌奏《振鹭》、《有瞽》、《有客》、《臣工》之诗253

仲秋,成王报社稷,歌奏《良耜》之诗255

周人述成王举行烝祭及祈、报社稷的情形而作《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256

周人述成王祭毕燕族人、行飨礼及燕公尸的情形而作《行苇》、《既醉》、《凫鹥》258

周公因周之官政未次序而作《周官》,戒成王辨百官而作《立政》260

息慎来贺,王使荣伯作《贿息慎之命》261

楚子来告事,周人记之而有甲骨刻辞之作261

前1033年 周成王十年262

周公将没,欲葬于成周。周公卒,成王葬于毕,告周公而作《亳姑》262

周公既没,成王作《君陈》,命君陈代周公治理成周262

前1021年 周成王二十二年263

毛伯作簋铭,述周王令其伐东国之命并记其战功及告上之语。为散文佳作叙战事,后述诰诫,而中间叙遣师处峰峦陡起263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四月十七日成王崩,子康王钊立,临朝以文、武之业申戒诸侯,史官叙事之始末而作《顾命》264

前1020年 周康王元年265

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年不用265

前1018年 周康王三年265

作册大作鼎铭,记召公为武王、成王铸鼎等事265

前1016年 周康王五年266

三月,康王在洛邑祭祀武王,歌奏《执竞》之诗266

何作尊铭,记康王四月丙戌诰宗小子之言268

前1015年 周康王六年269

西周时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思想家吕尚卒269

前1012年 周康王九年271

晋侯筑宫而美,康王使让之271

前1009年 周康王十二年271

六月三日,康王作《毕命》命毕公分居里,成周郊271

前1005年 周康王十六年272

康王巡狩至庐山272

鲁侯伯禽薨272

前1000年 周康王二十一年272

鲁炀公元年272

前998年 周康王二十三年272

庚嬴作鼎铭,记四月丁巳受康王褒奖、赏赐272

盂作鼎铭,记康王九月在宗周命盂之辞。康王一命盂绍续荣,早晚规谏;再命盂效法其祖南公;三命盂主司戎之职。铭文苍渊严峻273

前997年 周康王二十四年274

二十四年召康公薨274

前996年 周康王二十五年274

盂伐鬼方,大有俘获,作鼎铭详记八月甲申所行献俘礼,叙事章法严密274

师旂作鼎铭,记其属下不从王出征,白懋父令处以罚金事。铭文曲致古雅275

献作簋铭,记其受楷伯金车之赐而推美于天子。铭文章法奇诡多变化276

矢作簋铭,记周王令其迁于宜之册命276

康王卒,子昭王瑕立277

前995年 周昭王元年277

昭王之时,王道微缺277

前981年 周昭王十五年277

鲁幽公弟?杀幽公而自立277

前980年 周昭王十六年278

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遇大兕278

前977年 周昭王十九年278

静作鼎铭,记其受王命省南国、归至成周及八月丁丑昭王之命辞278

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279

矢作彝铭,称扬明公的赏赐及命令并叙事之始末,为散文佳作。铭文苍覈高峻279

矢作簋铭,称扬皇王之赐,记其丁公之祭280

召作尊铭,记受白懋父赏赐事280

士上作卣铭,记其与史寅受王命在成周殷见并赏赐诸侯事281

令作鼎铭,记周王大耤于諆田、行射礼及其所受之赐281

周昭王末年,夜有五色光贯紫微。其年,王南征不返,卒于江上,子满立,是为穆王281

前976年 周穆王元年282

穆王元年,筑祗宫于南郑282

穆王作《冏命》,命伯冏为周太仆正282

穆王作《君牙》,命君牙为周大司徒283

史官记周王命大正正刑书之诰辞,并叙事之始末而作《尝麦》283

前971年 周穆王六年284

穆王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284

前969年 周穆王八年285

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骝马是生绿耳285

前968年 周穆王九年285

穆王所居郑宫、春宫285

前965年 周穆王十二年285

穆王将伐犬戎,祭公谋父谏。文中提出“修意”、“修言”、“修文”、“修名”、“修德”、“修刑”之说,认为有所征讨则“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要“布令陈辞”,是对军事应用文体的最早论述285

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穆王周行天下之心286

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取其五王以东286

前964年 周穆王十三年287

穆王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憩287

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287

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得骥、温骊、骅駵、绿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287

前963年 周穆王十四年287

穆王得骥騄之乘,乃使造父御之,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大举兵而灭之287

前961年 周穆王十六年288

穆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288

前960年 周穆王十七年288

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288

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遂迁戎于太原288

前956年 周穆王二十一年288

穆王因祭公病重,询之以懿德,祭公告以勤政守位之事,史录君臣问答之语而作《祭公》。此年蔡公谋父卒288

前953年 周穆王二十四年289

正月,穆王使左史戎夫记历史上之大事可为借鉴者,朔望讲述之289

前950年 周穆王二十七年289

卫作簋铭,记其三月戊戌受穆王册命、赏赐289

前947年 周穆王三十年290

虎作簋铭,记其四月初吉受穆王册命及对扬天子休命之语290

前943年 周穆王三十四年291

鲜作簋铭,记五月戊午穆王禘祀昭王及其受穆王褒奖、赏赐291

前940年 周穆王三十七年291

周穆王三十七年,伐楚,大起九师,至于九江291

前938年 周穆王三十九年291

穆王有塗山之会291

前932年 周穆王四十五年292

鲁公?薨292

前926年 周穆王五十一年292

吕侯以穆王之命申述夏时赎刑之法而作《吕刑》292

前922年 周穆王五十五年293

?作簋铭,记其率有司师氏击戎,大获全胜293

孟作记言之铭,叙其父受毛公赏赐294

长甶作盉铭,记穆王行饮酒、大射礼及其受褒奖事294

遹作簋铭,记其侍周王行礼而受赏赐295

静作簋铭,记周王令其司射学宫及因无过错而受赏赐事295

穆王崩,子伊扈立,是为恭王296

前922年 周恭王元年(恭王当年改元)296

师询作簋铭,记二月庚寅恭王令其夹辅王室、勿使王陷于艰难之命辞296

前920年 周恭王三年297

裘卫作盉铭,记三月壬寅以物易田事297

师遽作簋铭,记其四月辛酉受恭王赏赐298

密康公母论小丑备物终必亡298

前918年 周恭王五年298

裘卫作鼎铭,记正月初吉划分田界事298

前915年 周恭王八年299

齐生鲁作彝铭,记十二月丁亥为其文考乙公作器299

前914年 周恭王九年299

裘卫作鼎铭,记正月庚辰以物易地事299

前911年 周恭王十二年300

走作簋铭,记其三月庚寅受恭王册命300

前910年 周恭王十三年301

无?作簋铭,记其正月壬寅受恭王马匹之赐301

前908年 周恭王十五年301

趞曹作鼎铭,记五月壬午恭王在周新宫行射礼及其所受之赐301

前903年 周恭王二十年302

休作盘铭,记其正月甲戌受恭王赏赐302

前900年 周恭王二十三年302

史墙作盘铭,叙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穆王功烈及微氏高祖、乙祖、亚祖、文考乙公明德302

倗生作簋铭,记格伯以土地换取倗生四匹良马,意欲反悔,殹妊等至田中植木以为标识,并起土定疆界事303

尹姞作鬲铭,记天君至宗室繇林及其所受之赐304

乖伯作簋铭,记其所受周王之赐及周王命辞304

恭王崩,子囏立,是为懿王305

前899年 周懿王元年305

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305

师虎作簋铭,记六月甲戌懿王令其继承祖考职事之册命305

曶作鼎铭,分记六月乙亥受周王册命、四月丁酉讼效父背约及索赔于匡季三事305

前898年 周懿王二年306

吴作彝铭,记其二月丁亥受懿王册命306

趩作尊铭,记三月乙卯懿王令其继承父祖业绩之册命307

前893年 周懿王七年307

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307

牧作簋铭,记十三月甲寅懿王令其辅佐百僚,敬狱恤刑之命辞308

前892年 周懿王八年308

敔作簋铭,记其追御南淮夷,大有收获,受周王褒扬、赏赐308

盝作尊铭,记其受周王册命309

懿王崩,恭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310

前891年 周孝王元年310

师?作簋铭,记其四月甲寅受孝王册命310

师?作簋铭,记九月丁亥孝王重申先王之命,令其作司士并给予赏赐310

前889年 周孝王三年311

达作簋铭,记其五月壬寅受孝王赏驹之赐311

前888年 周孝王四年311

散伯车父作鼎铭,记其八月丁亥为?姞作器311

前887年 周孝王五年311

师?作簋铭,记其九月壬午受孝王册命311

前886年 周孝王六年312

师臾作钟铭,记为其烈祖皇考作钟,祈求福禄长寿312

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312

前885年 周夷王元年312

师?作簋铭,记正月丁亥伯龢父令其主家内外事之命312

前884年 周夷王二年313

王臣作簋铭,记其三月庚寅受夷王册命313

夷王二年,蜀人、吕人来献琼玉,宾于河,用介珪313

前883年 周夷王三年313

师兑作簋铭,记二月丁亥受夷王册命313

三年,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314

前880年 周夷王六年314

夷王猎于杜林,得一犀牛314

宰兽作簋铭,记二月甲戌夷王重申先王之命,令其继其祖考之事314

前879年 周夷王七年315

夷王衰弱,荒服不朝,乃命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315

夷王七年,冬,雨雹,大如砺315

前878年 周夷王八年315

楚子熊渠伐庸、杨粤,至于鄂。封其长子于庸,更名曰“伯庸”,是为《离骚》所言屈氏之祖315

夷王有疾,诸侯奔走祈祷315

夷王崩,子厉王胡立315

前877年 周厉王元年316

逆作钟铭,记三月庚申叔氏命辞316

师兑作簋铭,记其五月甲寅受厉王册命316

叔?父作盨铭,记六月丁亥为郑季作器316

前875年 周厉王三年317

师晨作鼎铭,记其三月甲成受厉王册命317

师俞作簋铭,记其三月甲戌受厉王册命317

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317

召穆公作《民劳》,警同列以戒王318

前874年 周厉王四年319

?作盨铭,记其二月戊戌受厉王赏赐319

前873年 周厉王五年319

谏作簋铭,记其三月庚寅受厉王册命319

前867年 周厉王十一年320

师?作簋铭,记其九月丁亥受厉王册命320

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321

前866年 周厉王十二年321

大师虘作簋铭,记其正月甲午受厉王虎裘之赐321

大作簋铭,记其三月丁亥受厉王赏赐321

前865年 周厉王十三年322

望作簋铭,记其六月戊戌受厉王册命322

?作壶铭,记其九月戊寅受厉王赏赐323

厉王作宗周钟铭,记南国服孳进犯中原,周师反击,夺其城邑,南夷东夷二十六国来朝。铭文渊奥宏朗,体势骏迈323

前863年 周厉王十五年324

大作鼎铭,记三月丁亥厉王行享礼及其受马匹之赐事324

前862年 周厉王十六年325

伯克作壶铭,记七月乙未受白太师赏赐325

前852年 周厉王二十六年325

番匊生作壶铭,记其十月己卯为孟妃姜作器325

前850年 周厉王二十八年326

?作盘铭,记其五月庚寅受厉王册命326

前848年 周厉王三十年326

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芮良夫有“谏厉王不可专利”之文326

前847年 周厉王三十一年327

?攸从作鼎铭,记其三月壬辰讼攸卫牧于王并使攸卫牧誓盟事327

前845年 周厉王三十三年328

晋侯苏受王命征伐,战果显著,得王赏赐,作晋侯苏钟铭,其铭文记事细致而有层次,代表了未经后人修改的西周记叙文的文风328

伯?父作盨铭,记其八月辛卯作盨328

前844年 周厉王三十四年329

召穆公谏厉王弭谤,文中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民者宣之使言”的卓越见解。论述中言及古之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瞽史教诲”的制度329

芮良夫谏厉王无道,戒执政者当导王于正,作《芮良夫》329

诸侯刺王暴虐无亲,不欲朝王而作《菀柳》329

凡伯作《板》之诗以刺厉王330

厉王无道,无纲纪文章,召穆公作《荡》,伤周室之大坏331

前841年 周厉王三十七年331

善父山作鼎铭,记正月庚戌受周王册命331

厉王出奔于彘331

邵公以其子代太子靖死332

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告病刺乱而作《大东》332

芮良夫作《桑柔》,伤厉王之贪暴,造成国家的灾难332

玁狁侵犯京师,武公命多友率部追逐,多有俘获而得武公赏赐,多友作鼎铭以记其事。记战争原委及献俘过程,交代人物关系清楚,行文严整334

?作匜铭,记牧牛与其师有狱讼,伯扬父审案,罚牧牛并使其起誓事335

因矢、散之间有土地之争而区画疆界、盟誓定约事,散氏作盘铭以记其事。文章铺叙典雅,高简峻整335

史颂受周王之命,省视姻友、里君、百姓并率而至于成周受璋、马之赐,史颂作鼎铭以记其事337

禹作记言之铭,叙噩侯驭方率南淮夷、东夷伐南国、东国,周王命西六师、殷八师征讨,不克。武公遣其率师伐噩侯、擒驭方事337

前841年 共和元年(共和当年改元) 鲁真公十五年 齐武公十年 晋靖侯十八年 秦秦仲四年 楚熊勇七年 宋釐公十八年 卫釐侯十四年 陈幽公十四年 蔡武侯二十三年 曹夷伯二十四年 燕惠侯二十四年338

共和摄位改元,号曰共和338

晋靖侯卒,釐侯立339

前838年 共和四年 晋釐侯三年339

楚熊勇卒,熊严立339

蔡武侯卒,夷侯立339

前835年 共和七年 楚熊严三年 蔡夷侯三年339

曹夷伯卒,幽伯立339

前832年 共和十年 曹幽伯三年340

陈幽公卒,釐公立340

前831年 共和十一年 陈釐公元年340

宋釐公卒,惠公立340

前828年 共和十四年 宋惠公三年340

厉王死于彘,子宣王立340

楚熊霜立340

前827年 周宣王元年 鲁真公二十九年 齐武公二十四年 晋釐侯十四年 秦秦仲十八年 楚熊霜元年 宋惠公四年 卫釐侯二十八年 陈釐公五年 蔡夷侯十一年 曹幽伯八年 燕惠侯三十八年340

流民自述辛劳而作《鸿雁》340

召穆公和乐宗室,抚慰公侯世卿而作《常棣》341

辅国大臣作《伐木》,以求增进友情342

宣王行冠礼,辅国大臣作《假乐》以为冠词343

召伯虎作《天保》,祝福宣王即政345

宣王燕群臣喜宾而有《鹿鸣》之作346

使臣叙其出使思归、博咨广询而有《四牡》、《皇皇者华》之作347

中兴大臣渴求贤才使仕于国而有《鹤鸣》之作348

燕惠侯卒,釐侯立348

前826年 周宣王二年 燕釐侯元年348

?作簋铭,记其正月丁亥受周王册命348

鲁真公卒,武公立349

曹戴伯立349

前825年 周宣王三年 鲁武公元年 曹戴伯元年349

颂作鼎铭,记五月甲戌受周王册命349

齐武公卒,厉公立349

前824年 周宣王四年 齐厉公元年350

宣王使秦仲伐西戎,为戎所杀350

王石秦仲子襄公,与兵七千人伐戎,破之350

前823年 周宣王五年350

兮甲作盘铭,记其三月庚寅从王伐玁狁,得马匹、驹车之赐及受王命治成周四方积以至于南淮夷事350

仍叔作《云汉》美宣王遇旱而惧,侧身修行351

晋釐侯卒,献侯立352

前822年 周宣王六年 晋献侯元年352

召穆公受王命伐淮夷,归来受赏而作《江汉》352

召穆公作《常武》美宣王平定徐之乱354

秦仲死于戎,庄公立354

楚熊霜卒,熊徇立354

前820年 周宣王八年 秦庄公二年 楚熊徇二年355

诗人作《斯干》咏宣王筑宫室寢庙;作《无羊》咏牧事有成牛羊众多355

不其作簋铭,记伯氏命其伐玁狁及所受弓、矢、臣、田之赐。行文富于变化,造语惊警356

前819年 周宣王九年356

诗人作《车攻》、《吉日》美宣王田于东都、西都356

宣王会诸侯于东都讲习武事,诸侯美之而作《瞻彼洛矣》;宣王美诸侯有威仪而作《裳裳者华》;宣王燕飨诸侯,诸侯作《桑扈》357

前816年 周宣王十二年358

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作盘铭,记其伐玁狁有功、受周王赏赐。以韵文行之,错落有致358

南仲伐玁狁,凯旋归来,作《出车》叙其事359

张仲作《六月》,咏尹吉甫帅师伐玁狁,有功而归362

诗人作《采芑》,咏方叔南征蛮荆,克敌致胜363

从军征伐玁狁的士兵在归家之时,感时伤事而作《采薇》364

宣王时燕飨、祝福而有《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之作365

从军战士之家室思念丈夫,有《杖杜》之作366

行役之徒咏召穆公奉王命为申伯营谢而作《黍苗》366

尹吉甫作《崧高》之诗,送申伯徙封于谢367

尹吉甫作《韩奕》之诗,咏韩侯入觐,受宣王策命赏赐,归国便道亲迎367

仲山父陈辞谏宣王立戏368

鲁武公卒,懿公立368

齐厉公卒,文公立368

前815年 周宣王十三年 鲁懿公元年 齐文公元年368

尹吉甫作《烝民》,送仲山甫受王命筑城于齐368

中兴大臣挽留贤臣而作《白驹》369

前813年 周宣王十五年370

卫釐侯卒,武公立370

前812年 周宣王十六年 卫武公元年370

克作钟铭,记其九月庚寅以王命率循泾东至于京师,受宣王赏赐370

晋献侯卒,穆侯立,自曲沃徙都绛371

前811年 周宣王十七年 晋穆侯元年371

此作鼎铭,记十二月乙卯受宣王册命371

前810年 周宣王十八年371

善夫克作盨铭,记其十二月庚寅受王命,作器祈福禄长寿371

吴虎作鼎铭,记十三月丙戌宣王重申先王之命,授其土地事372

蔡夷侯卒,釐侯立372

前809年 周宣王十九年 蔡釐侯元年373

?作鼎铭,记其四月辛卯受宣王册命373

前808年 周宣王二十年373

诗人作《庭燎》,美宣王勤于早朝373

前807年 周宣王二十一年374

鲁懿公卒,孝公立374

前806年 周宣王二十二年 鲁孝公元年 郑桓公元年374

宣王始封其弟友于郑374

前804年 周宣王二十四年374

虢文公谏宣王不籍千亩374

齐文公卒,成公立375

前801年 周宣王二十七年 齐成公三年375

伊作簋铭,记正月丁亥受宣王册命375

前800年 周宣王二十八年375

楚熊徇卒,熊咢立375

宋哀公卒,戴公立375

前798年 周宣王三十年 楚熊咢二年 宋戴公二年376

宣王三十年,有兔舞镐376

前797年 周宣王三十一年376

后二十七年,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376

前796年 周宣王三十二年376

周宣王伐鲁,诛伯御,立鲁孝公。诸侯不睦,诗人戒王而作《沔水》376

陈釐公卒,武公立377

曹戴伯卒,惠公立377

前795年 周宣王三十三年 陈武公元年 曹惠公元年377

周宣王三十三年,幽王生,有马化为狐377

齐成公卒,庄公立377

前792年 周宣王三十六年 齐庄公三年377

王伐条戎、奔戎,王师败绩377

前791年 周宣王三十七年378

楚熊咢卒,若敖立378

燕釐侯卒,顷侯立378

前790年 周宣王三十八年 楚若敖元年 燕顷侯元年378

晋人败北戎于汾隰,戎人灭姜侯之邑378

前789年 周宣王三十九年378

王征申戎,破之378

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军士怨而作《祈父》378

仲山父谏宣王料民379

前785年 周宣王四十三年379

王杀其臣杜伯379

晋穆侯卒,殇叔立,太子仇出奔379

前783年 周宣王四十五年 晋殇叔二年379

宋之正考父得《商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归以祀其先王379

前782年 周宣王四十六年380

诸侯朝见,颂美天子而有《蓼萧》之作;天子燕飨、赏赐诸侯而有《湛露》、《彤弓》之作380

天子视学,太学之士乐君子之育材而作《菁菁者莪》381

天子燕诸侯,诸侯美之而作《鱼藻》;天子赐命诸侯,并有《采菽》之作381

妇人被弃而有《黄鸟》、《我行其野》之作382

诗人咏幽王娶申后而作《鸳鸯》382

毛公厝作鼎铭,记周王令其夹辅王室之命辞。其文记叙有法而崇奥浑穆,可与《尚书》中文字并列383

琱生作簋铭,记其以物请君氏使召伯虎息土地之讼,召伯虎平定狱讼之事。行文富于变化,造语凝练385

克作鼎铭,先言其祖夹辅王室之功德,次记周王册命之辞386

逨作盘铭,记周王之册命,并历述其先祖辅佐文、武、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王之功绩及明德,为西周铭文之佳篇387

宣王崩389

前781年 周幽王元年 鲁孝公二十六年 齐庄公十四年 晋殇叔四年 秦庄公四十一年 楚若敖十年 宋戴公十九年 卫武公三十二年 陈武公十五年 蔡釐侯二十九年 曹惠公十五年 郑桓公二十六年 燕顷侯十年389

幽王即位389

晋太子仇袭殇叔而自立,是为文侯390

陈武公卒,夷公立390

前780年 周幽王二年 晋文侯元年 陈夷公元年390

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390

前779年 周幽王三年390

晋文侯二年,周厉王子多父伐郐,克之,乃居郑父之邱,名之曰郑,是曰桓公390

幽王宠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391

柞作钟铭,记其四月甲寅受周王册命391

前778年 周幽王四年392

秦庄公子世父自将击戎392

秦庄公卒,襄公立392

陈夷公卒,平公立392

前776年 周幽王六年 秦襄公二年 陈平公二年392

史伯硕父作鼎铭,记其八月己巳作器祈福392

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392

周大夫作《十月之交》,刺幽王宠褒姒、用小人393

周之士作《北山》,刺役使不均,己独劳于从事393

行役劳苦而忧思者感时伤乱作《无将大车》394

周之大夫自伤久役、思归怀友而作《小明》394

征夫苦其行役而作《何草不黄》395

前774年 周幽王八年395

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395

王以郑伯友为司徒395

申后作《白华》之诗,自伤被黜395

周之大臣深恶幽王废申后、宠褒姒,思得贤女以配君子而作《车舝》396

卫武公作《青蝇》之诗,刺幽王信谗言,废申后、放太子397

前773年 周幽王九年397

史伯向郑桓公纵论古今历史及当时形势,总结经验教训,推测发展局势,高屋建瓴,颇多警辟之论。文中提出“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的观点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397

周大夫作《小旻》之诗,刺幽王任用小人398

周宗族有人作《角弓》之诗,刺幽王不亲九族399

太子宜臼奔放在申,作《小弁》之诗以抒其忧399

苏信公作《何人斯》以绝暴公,伤于谗言而作《巧言》400

前772年 周幽王十年401

周幽为太室之盟,戎狄叛之401

幽王作乐淮上,君子忧伤,诗人作《鼓钟》以刺之401

幽王十年九月,桃杏实402

东夷作乱,兴师征讨,征夫有《蓼莪》、《四月》、《渐渐之石》之诗歌402

征夫行役,逾时不归,怨妇忧思而作《采绿》404

幽王东征西伐,用兵不息,诗人感周室将亡而作《苕之华》404

凡伯刺幽王嬖褒姒乱政作《瞻卬》,刺幽王内乱地削作《召旻》405

家父作《节南山》之诗,刺王用尹氏以致乱406

周之大夫作《小宛》,刺幽王以小智而登高位407

寺人孟子遭谗言而作《巷伯》407

天下俗薄,朋友道绝而有《谷风》之作408

周之同姓大臣忧孤危将亡而作《頍弁》409

妇人喜见君子而有《隰桑》之作409

周之大夫刺幽王而作《瓠叶》410

前771年 周幽王十一年410

申侯与缯人、犬戎杀幽王、王子伯服及郑桓公,西周亡410

西周文学综论4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