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深部岩溶形成机理及工程适宜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深部岩溶形成机理及工程适宜性研究
  • 许模,毛邦燕,杨艳娜,张强,蒋良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3080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87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197页
  • 主题词:岩溶地貌-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深部岩溶形成机理及工程适宜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隧道工程中揭示的现代深部岩溶1

1.2 现代深部岩溶概念的厘定3

1.2.1 岩溶3

1.2.2 古岩溶、现代岩溶5

1.2.3 深部岩溶、现代深部岩溶6

1.3 深部岩溶研究状况7

1.3.1 岩溶发育深度问题8

1.3.2 深部岩溶及其形成机理9

1.4 主要成果概述12

第2章 现代深部岩溶发育条件及控制因素15

2.1 岩溶空间的形成与岩溶水的垂向分带15

2.1.1 岩溶空间的形成15

2.1.2 岩溶水的垂向分带17

2.2 现代深部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19

2.2.1 岩性条件19

2.2.2 通道条件23

2.2.3 场效应27

2.3 现代深部岩溶与浅部岩溶发育控制要素比较32

第3章 现代深部岩溶地质分类及特征34

3.1 现代深部岩溶地质分类34

3.2 巨厚层型现代深部岩溶特征37

3.2.1 层内现代深部岩溶37

3.2.2 河谷现代深部岩溶38

3.3 单一构造型现代深部岩溶特征40

3.3.1 开启向斜型现代深部岩溶40

3.3.2 封闭向斜型现代深部岩溶42

3.3.3 断裂带型现代深部岩溶44

3.4 复合构造型现代深部岩溶特征45

3.5 小结46

第4章 现代深部岩溶水循环模式及形成机制47

4.1 深部岩溶水循环模式47

4.2 厚层-径流型深部岩溶形成机制49

4.3 河谷-排泄型深部岩溶形成机制49

4.4 向斜-径流型深部岩溶形成机制51

4.4.1 向斜形成机制及应变状态51

4.4.2 向斜构造形成的储水空间及过水通道54

4.4.3 向斜-径流型水动力机制54

4.5 复合型深部岩溶形成机制55

4.6 小结55

第5章 向斜地下水循环模式及深部岩溶发育条件57

5.1 概述57

5.2 封闭型向斜单翼纵向循环模式58

5.2.1 基本特征58

5.2.2 广西合山向斜58

5.3 封闭型向斜单翼横向循环模式64

5.3.1 基本特征64

5.3.2 玉蒙铁路通海隧道五里箐向斜64

5.4 封闭型向斜绕轴深循环模式66

5.4.1 基本特征66

5.4.2 兴文县坪山水库建武向斜66

5.4.3 大瑞铁路保山隧道大宝盖向斜72

5.4.4 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街子坡复式向斜76

5.5 开启型向斜水循环模式80

5.5.1 基本特征80

5.5.2 贵昆线乌蒙山隧道树舍向斜81

5.5.3 渝湘高速公路隧道平阳盖向斜81

5.6 断裂-封闭型向斜循环模式84

5.6.1 基本特征84

5.6.2 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85

5.7 小结87

第6章 向斜型现代深部岩溶工程适宜性评价体系89

6.1 现代深部岩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89

6.2 隧道突水、突泥危险性分级评价体系91

6.2.1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数学模型92

6.2.2 指标体系的确定95

6.2.3 权重的确定97

6.2.4 隶属度的构造102

6.2.5 隧道突水、突泥危险性分级系统编制105

6.3 隧道突水、突泥灾害防治措施研究106

6.4 小结107

第7章 渝怀铁路毛坝向斜段深部岩溶形成机制分析109

7.1 毛坝向斜段地质条件概述110

7.1.1 地形地貌与水文110

7.1.2 毛坝向斜地质概况111

7.1.3 地表及地下岩溶发育特征119

7.1.4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122

7.1.5 岩溶水循环模式初判133

7.2 毛坝向斜现代深部岩溶发育特征134

7.2.1 1#溶洞135

7.2.2 2#溶洞136

7.2.3 3#溶洞137

7.3 毛坝向斜段深部岩溶水循环模式分析138

7.3.1 深部溶洞形成机理138

7.3.2 深部岩溶水循环模式140

7.4 毛坝向斜段地下水水动力场的数值模拟分析142

7.4.1 三维模型的建立142

7.4.2 模型校验144

7.4.3 模拟结果分析145

7.5 毛坝向斜段地下水水化学模拟分析146

7.5.1 模拟分析目的146

7.5.2 两翼间径流路径模拟分析148

7.5.3 切层顺轴径流路径模拟分析148

7.6 小结151

第8章 渝怀铁路毛坝向斜段隧道涌突水灾害评价152

8.1 毛坝向斜段隧道涌突水量预测方法适宜性探讨152

8.1.1 隧道涌水量计算分段152

8.1.2 地下水动力学法152

8.1.3 水均衡法157

8.1.4 Modflow数值模拟法160

8.1.5 层次分析-模糊数学方法164

8.1.6 神经网络预测167

8.1.7 毛坝向斜蓄水构造计算值与实际值对比分析176

8.2 毛坝向斜段隧道突水、突泥危险性评价179

8.2.1 评价因子信息提取179

8.2.2 隧道突水、突泥危险性模糊评价及分析179

8.2.3 隧道施工隧道突水、突泥危险性模糊评价及分析181

8.3 小结182

主要参考文献1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