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未罪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未罪学
  • 夏吉先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48073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预防犯罪-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未罪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蟊蚂治歌(代自序)3

含苞的行为法学花朵——苏州河畔的三十年变迁4

作者简介5

对学术路径的简要回眸7

伍柳村“序”8

史焕章“序”9

刘家琛“序”11

曹建明“序”12

未罪学命名论13

题字:未罪学基本内容的标题式亮相15

书眼:防范象场菜单选项22

梦同书——预防犯罪新学科《未罪学》问世之回眸23

总论28

总论前语28

第一编 定位论31

定位论理论篇31

未罪学的学科定位与写作特点32

一、为什么要研究未罪学的学科定位?32

二、什么理论是未罪学的定位理论?33

三、是理论学科,更是行为学科33

四、犯罪源流理论的产生及其在《未罪学》中的实际运用34

五、未罪学的学科定位35

六、本书的写作方式与职业习惯35

定位论实证篇39

实证篇卷首语40

卷之一 社会学与未罪学41

问题41

一、社会学对“社会”的学术定义41

二、犯罪学对社会学“根依”的先河42

三、未罪学——犯罪社会学溯源——社会学42

四、转型社会——治罪方式的增型——学科的创新42

思考43

第一思 “社体”(社会体的简称)是个体的外化延伸延展体43

一、“人体”及“人体”结构学术图示43

二、“社体”及“社体”结构学术图示43

第二思 “社体”的“法”系统似人体的经络系统45

一、“人体”的脉系及其功能45

二、“社体”的法系统及其功能45

第三思 减少了“人体”的违法就必然会减少“社体”的犯罪45

一、没有边际的自由与法定范围的自由的永恒矛盾存在45

二、把违法行为的研究作为一门专门学科45

三、从战略层面的高度来研究46

第四思 确立预防犯罪新理念46

卷之二 中医学与未罪学48

问题48

一、向着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向游弋48

二、向着阴与阳关系的方向游弋48

三、向着动与静关系的方向游弋48

四、向着对抗与和谐关系的方向游弋49

思考49

第一思 预防医学与未罪学49

第二思 《鹖冠子》医学故事与未罪学50

第三思 经络学的人体穴位理论与未罪学50

卷之三 犯罪学与未罪学52

问题52

一、以弥补刑法学的不足而登场52

二、两个学派的论争53

三、恪守自身“疆域”的新中国犯罪学研究54

思考54

第一思 “预防犯罪”概念内涵的更新,与未罪学科学概念的确立54

第二思 未罪学是对接社会预防犯罪主体需要的学科55

第三思 犯罪学的分科研究问题56

卷之四 生态心理学与未罪学57

思考58

第一思 对于生态位的未罪学解读58

第二思 未罪学所关注的两条生态定律58

卷之五 刑法学与未罪学59

问题思考60

第一思 相对主动预防与相对被动预防的分工和协作60

一、刑法学相对被动预防的大作为60

二、未罪学相对主动预防的难作为60

三、未罪学的担当就是为刑法学“减负”60

第二思 法定未罪与未罪学的未罪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60

一、法定的未罪60

二、未罪学的未罪61

卷之六 监狱学与未罪学62

问题思考62

第一思 从图示“违法犯罪源流全图”而引起的思考62

第二思 监狱学的“外延”与未罪学的“内涵”63

卷之七 行政法学与未罪学64

问题64

一、政府的基本职能与社会的安全问题64

二、“管制型政府”与惩治犯罪的主要导向问题64

三、“服务型政府”与防治犯罪的主要导向问题64

四、服务与管理辩证统一的我国政府职能建设65

思考65

第一思 政府以预防犯罪产生为先导实现其社会安全65

第二思 增强公民预防犯罪的素质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66

第三思 行政法学研究与行政行为的未罪学研究66

一、学术境界与社会境界问题66

二、行政刑法学与行政未罪学的上下位关系问题66

三、学科关系矛盾间法益的公平正义及程序和谐原则67

四、以行政法学为依托,作好未罪学研究的加减法67

卷之八 法学、行为法学与未罪学68

问题68

一、宪法与法律部门一览表68

二、行为法学69

思考70

第一思 法学是未罪学存在与从事学术研究的路径“根依”70

第二思 行为法学的核心术语是未罪学研究用语中不可或缺的术语70

一、太极图标示70

二、自我解读71

结论71

第二编 对象论75

对象论理论篇75

犯罪学学科体系新探构76

一、为什么要进行学科体系的新探构76

二、“犯罪学”的类学地位探讨81

三、广义“罪理学”论84

对象论实证篇87

实证篇卷首语88

卷之九 任务论89

问题90

提案呤90

中国两大传统文化形态发展演变图表92

思考93

第一思 学科生存的必要性之一:欢乐与痛苦如钟摆的两极93

一、追求欢乐没有顶93

二、排斥痛苦没有底93

三、求得平衡得求“医”93

第二思 学科生成的必要性之二:职权与授权像树根与树冠的关系94

一、权的来源——授权的理论和授权方式94

二、权职为民与服务型政府94

三、权职和谐在于廉94

第三思 学科生存的必要性之三:科学选择刑罚价值,充分启用防范“行违法”的防违法价值95

一、罪后防:刑罚的价值取向95

二、罪前防:防范“行违法”的价值取向95

第四思 学科生存的必要性之四:上游防范任务的有效完成,需要上游学科学术研究的担当96

一、对上游防务的解读96

二、未罪学——研究上游防范的学科96

卷之十 法源论97

思考98

第一思 立法预期程度与用法实效检验的互应关系98

一、实证研究法律责任施行状况的目的与路径98

二、法律责任种类的具体适用现状及立法建议99

第二思 立法人与用法人在不同时空上的协同效果关系101

第三思 行政执法官员在为政中与刑事司法法官的必要沟通关系102

卷十一 双“体”论104

问题104

越轨理论流派及观点一览表104

《犯罪学理论的11种结构》表107

思考108

第一思 把“社体”与“人体”及其辩证关系作为研究对象108

第二思 对“人体”与“社体”关系的西方理论解读111

一、以“人体”归位的列举111

二、以“社体”归位的列举111

三、以“关系”归位的列举111

四、以“处方”归位的列举111

第三思 以“人体”、“社体”为对象的东西方视角理论的运用112

一、借鉴西方视角理论的关联性和本土化问题112

二、中医的“微型宇宙观”与东西方理论运用于对象的具体结合114

卷十二 诚信与安全论116

问题思考116

第一思 “审计问责”应否过渡到政治问责116

第二思 民间的“问题居间”是否应追究其过失或失信的法律责任117

第三思 国家诚信法庭、安全法庭创设的思考122

一、“诚信问题”的解读122

二、“安全问题”的解读122

三、“诚信法庭”“安全法庭”创设的建议122

卷十三 项目论124

问题思考125

第一思 项目的图示及其说明125

一、图示125

二、说明125

第二思 民事问题转化为刑事犯罪的防范研究126

一、“民转刑”的概念126

二、状况及其原因126

三、良好的处方127

第三思 社会突发事件的现象、原因与预防研究128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129

二、突发事件的态势与原因12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130

第四思 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充分关注和研究131

一、文化视野中的“社会病”诊断131

二、经济视野中的“社会病”诊断133

三、食品安全难容“已罪”之后才谈安134

第五思 刑后须关注的“人体”、“社体”及其关系问题研究137

一、再犯的概念137

二、“中途之家”中的“过渡人”研究137

三、刑后之治,重在安治139

第六思 国家治理与职务犯罪研究140

一、国家治理要更加依靠法律140

二、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型141

三、渎职犯罪“人体”与管理机制问题142

第三编 方法论149

方法论理论篇149

论犯罪成本与防范方法的辩证法150

一、法益行为与法害行为(违法行为)的成本导向150

二、“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理论的启迪150

三、未然耗费与已然耗费的比价函数151

四、防范意志、防范知识与防范工具151

五、犯罪学尚还不是定型了的已知学科152

六、分力低能低效——论域边界难以限定的劣势152

七、合力高能高效的一面旗帜——联合国预防犯罪委员会153

八、刑法单一方法与刑事一体化方法的辩证法154

方法论实证篇155

实证篇卷首语156

卷十四 法律依据与法治防范157

问题思考158

第一思 法律依据——部门法涉违法涉犯罪行为的立法统计158

第二思 法治防范——从“软防”走向“硬防”的社会标志159

卷十五 防范大学——“社体”“人体”关系的和谐构建161

问题161

一、微观务实与宏观务虚的研究161

二、未罪先防与刑后防范的研究162

三、以“社体”为安和以“人体”为安的“诊治”163

思考164

第一思 “人体”与“社体”的学术图示164

第二思 生产与分配关系调适中的大局预防164

一、一个光辉的伟大生产者164

二、收入分配不公的“社会病”之源165

第三思 服务管理关系调适中的防范大局168

一、思维方式的变革与服务和管理的关系168

二、反位定理运用在服务与管理上的相得益彰169

三、服务与管理上尽职履责的两不疏169

第四思 现阶段应以适度的法律补救道德的“短腿”170

卷十六 防范主体与防范机制172

问题思考172

第一思 依法防范的主体分类172

一、从社会结构的存在视角分类172

二、从防范功能的不同视角分类172

三、横向“群体”与纵向“体系”的分类173

第二思 防范主体如何运用好防范机制的问题173

一、惩治体制与防治体制173

二、运用好“社体”“人体”的各种运作机制,是打开“三未”防范效果产生的阀门173

卷十七 量变质变防微杜渐174

问题思考174

第一思 从“三我”形成到“三我”制约过程的原理174

第二思 从量变转化为质变过程的原理175

第三思 从内在“心象”到外在“形象”形成的原理175

卷十八 “范式”应用与“象场菜单”177

问题思考178

第一思 防范“象场菜单”选项图示178

一、“象”的概念178

二、“象式”的概念178

第二思 防范“象场菜单”选项解读179

一、“人体”、“社体”与“互切”179

二、源头、流程与“互切”180

三、自由、法度与“互切”180

四、征象、犯因与“互切”181

五、“找穴”、“点穴”与“互切”181

六、被害、加害与“互切”182

七、扶正、去邪与“互切”183

八、治标、治本与“互切”183

卷十九 无“预”无“防”:大数据运用预测法与地理学制图预测法185

问题思考185

犯罪预测时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185

一、系统软件构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86

二、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和操作界面189

三、系统软件运行的初步效果193

四、关于推广应用和拓展FZYC—V1.0的设想194

城市街面犯罪的聚集分布与空间防控——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犯罪制图分析195

一、问题的缘起195

二、街面犯罪聚集分布的研究模式196

三、犯罪聚集分布的制图检验:以盗窃犯罪为样本200

四、基于犯罪聚集分布的防控模式反思204

五、余论:开展空间防控面临的挑战205

第四编 路径论209

路径论理论篇209

论“头顶公正、法内自由、法外道德”的路径210

一、路径选择的哲学思考210

二、必选的实证之路214

论依法预防与惩罚犯罪相对接的接轨路径215

一、人治预防与法治预防215

二、部门法的“负面”法定与法治预防215

三、上位空间的源头防治与流程救治215

四、本体刑法学与源流刑法学215

五、上位防治与下位惩治的相应对接216

六、部门法与刑法立法的功能匹配与协调发展216

路径论实证篇217

实证篇卷首语218

卷二十 个防群防——自然型犯罪的未罪防范路径219

思考220

第一思 打击犯罪的相对强势与预防犯罪的相对弱势220

第二思 防范路径上“三大机制”作用的提升221

一、着力提高个体的防范机制程度221

二、提高家庭、学校的防范机制要求223

三、提高社区防范的机制水平224

第三思 自然型犯罪与自然犯未罪防范路径225

一、自然犯与人类源于自然225

二、自然人与自然需求的与时俱进225

卷二十一 学法用法——法定型犯罪的未罪防范路径226

问题思考226

第一思 学法用法是防范的首入门槛226

一、法律是公平正义维护的强力手段226

二、择“食”用法是“病态”在身了227

第二思 重防源头,严查流向227

一、勿救“温州”——警惕高利贷危局绑架货币政策227

二、“地沟油”监管:目光放在技术之外227

第三思 法定型犯罪与法定犯的未罪防范路径228

一、德国康采恩的事前防范“设治”228

二、美国司法系统的事后高效裁制229

卷二十二 制度创新——职务型犯罪的未罪防范路径230

问题思考231

第一思 从“烂苹果”理论出发的自律创新防范路径231

第二思 从制度理论出发的监管制度创新防范路径231

第三思 从权利理论出发的公众参与防范路径232

一、权:权力、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解读232

二、参与防范与维护权利的密切关系232

第四思 职务型犯罪与职务犯的未罪防范路径233

一、从“行政刑法”说到“已罪”的上游研究233

二、立法防范、行政防范和司法防范233

分论236

分论概语236

第一编 公权度相对较高的职务型未然犯罪防范237

职务型未罪防范篇目238

卷二十三 举案论防——在法律的天平上:王立军案件庭审、案情始末及社评239

一、案件庭审:审理与判决239

二、案情始末:王立军案6大关键节点239

三、社评:“王立军案”警示限制权力的迫切242

说防:243

论《老子的廉政“药方”》243

卷二十四 寓防于国家公权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权威、高效监督体制对公权运行中未罪防范的比较简介245

习近平: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45

中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246

一、建设之理念246

二、机构之完善246

三、制度之创新247

四、自律之期盼247

五、古人之训与今人之鉴248

六、检察官办案坚持的源头防范信念249

部分国家的比较简介249

美国的反腐败廉政建设249

德国的反腐败廉政建设249

新加坡的反腐廉政建设经验250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解读251

一、腐败存在的理论性问题251

二、腐败存在的普遍性问题253

三、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规定解读腐败犯罪的国际性防范253

南京市职务犯罪预防经验254

卷二十五 寓防于公职服务与行政治理——职务犯罪未罪预防的路径探索255

职务犯罪罪名型录255

一、贪污型犯罪名录255

二、贿赂型犯罪名录255

三、渎职型犯罪名录255

四、侵权型犯罪名录255

防范路径探索255

一、科学的权力观255

二、防范路径的探索256

第二编 社会度相对较高的法定型未然犯罪防范267

法定型未罪防范篇目268

卷二十六 寓防于服务与治理——公司法施行管理中的未罪防范269

国家法禁的入罪门槛269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270

富豪犯罪“十穴论”271

举案说防评点275

人行正道,业走正路275

承担责任,构建诚信275

卷二十七 寓防于服务与治理——企业产品质量法施行与管理中的未罪防范277

国家法禁的入罪门槛277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281

呻吟的土地啊——徐成章销售假种子案282

种子的诱惑282

发财梦破灭282

土地在呻吟282

法律的制裁283

举案说防评点284

第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84

第二,对控制理论的有效运用284

第三,传统文化的当代“活”用285

第四,公司、企业的普识措施。285

卷二十八 寓防于服务与治理——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施行管理中的未罪防范286

国家法禁的入罪门槛286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290

一、审计署的审计情况报道290

二、在卖单柜台工作的廖丰炒股案293

三、金融诈骗的特点与防范警示专栏295

举案说防评点304

金融法律管理服务的三分三角三元304

一、金融法律管理服务的三分304

二、金融法律管理服务的三角306

三、金融法律管理服务的三元307

卷二十九 寓防于服务与治理——税法施行管理中的未罪防范309

国家法禁的入罪门槛309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310

一、特点概况310

二、从个案解析看偷税手法的形形色色311

举案说防评点315

一、提高纳税人的国家观念和诚信纳税的人格品德315

二、从源头上防止偷税行为,在流程环节中截流偷漏税行为315

三、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税务干部队伍的业务技能316

卷三十 寓防于服务与治理——建筑法施行管理中的未罪防范317

国家法禁的入罪门槛317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318

“短命”的建筑与盲目的拆迁319

建筑“短命”源于GDP崇拜319

关注背后的社会问题319

57名厅干部被工程建设“砸倒”监察部昨公布20起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319

20起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纪典型案件320

举案说防评点323

千方百计解决产生问题的制度性原因323

卷三十一 寓防于服务与治理——环境保护法施行管理中的未罪防范325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327

矿难警歌328

环境污染事故案列举328

举案说防评点331

李克强、刘振亚在全国“两会”上的环境论332

卷三十二 寓防于服务与治理——航空法施行管理中的未罪防范334

一、航空法的内涵、条约和特征334

二、航空法的发展335

三、违法犯罪的入罪门槛336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336

一、历史的回顾图表336

二、在国际社会中航空犯罪目的的分类337

三、劫持与反劫持338

举案说防评点341

完善航空法律体系341

第三编 自然度相对较高的自然型未然犯罪防范345

自然型未罪防范篇目346

卷三十三 寓防于社会细胞:婚姻家庭——在践行《婚姻法》法律责任等问题中的未罪防范347

国家法定的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347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348

举案说防评点350

关于“反家庭暴力”的立法352

卷三十四 寓防于家庭、学校教育与社会治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施行中的未罪防范353

行政处罚与涉罪门槛353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354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状况354

手机网络扫“黄”与“防范象场菜单选项”354

部分国家网上治“黄”招数简介356

中国的治“黄”与栽“绿”并举357

一、做人教育与做事教育的相对论358

二、引导心路的教育与打骂强制的教育的相对论358

三、知识教育与悟道教育的相对论359

四、人格教育与性格教育的相对论359

举案说防评点359

分级制的联想359

卷三十五 城市社区的服务与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中的未罪防范362

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362

一、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清涧居委会社区调解工作的剪影362

二、社区中的警务防范与“防范象场菜单选项”366

地球村:中国法官、律师化解国内诉讼矛盾的风采369

一、中国浙江桐乡进出口有限公司获胜诉的判决消息从美国飞来。369

二、外诉官司内诉打,三审定案论是非370

三、充分说理是赢得司法明断的关键所在374

四、关于一致对外追索货款的协议书374

卷三十六 乡村、小城镇社区的服务与建设——在“三农”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未罪防范376

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立国之本的“三农”政策376

防范象场菜单选项与农村犯罪问题观察377

射洪美378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举案说防评点379

一、消除社会产生犯罪土壤的广义论379

二、预防发案的函数规律研究380

三、城镇化进程与犯罪产生问题的学术预警381

卷三十七 被害人(自然人、单位、法人、国家)的被害防范——特别关注衣、食、住、行、游、财、性、命的日常未被害防范382

一、未罪防范国家法定罪名参照一览表382

二、源头防范——流程救治——终端惩罚392

三、加害人的对应面——被害人393

第四编 战略度与技术度相对较高的未然犯罪防范401

战略型、技术型、网络信息型未罪防范篇目402

卷三十八 罪因世界的防范战略403

一、未罪预防的战略特征和目标403

二、战略预防与预防规律404

三、战略防范的对象:罪前的“罪因因子世界”408

四、战略预防与防范理论408

五、战略防范与社会治理410

六、战略防范与实证防范的相对论410

卷三十九 自然型犯罪实证防范防术论——从吴晶晶被害案说起412

案发412

对激情犯罪的人性解析412

表征412

激素413

犯因413

对激情犯罪的防术解析414

以前人为鉴415

以他人为鉴415

以案为镜照社会416

卷四十 法定型犯罪实证防范防术论——从张云良因“投机倒把罪”而改变人生一案说起417

案发417

投机、诈骗的人性解析418

人性特征418

变“形”的犯因418

金融骗术与防术420

金融骗术420

金融防术420

以案为镜照社会421

形形色色的社会行为人421

卷四十一 职务型犯罪实证防范防术论——从朱宗发(化名)滥用职权案说起422

案发422

权的特征423

滥用职权罪的特征423

犯因治理简析423

开放与治理中权力配置的调适424

一、治安治理与未罪学424

二、公司企业治理与未罪学424

三、行政治理与未罪学425

卷四十二 网络信息型未然犯罪防范426

一、扼住网络犯罪“七寸”426

二、对网络信息型犯罪的专科未罪综合治理426

书末结语428

一、读“流”而思“源”428

二、读经典作家的论述428

三、读“防·救·惩”三字经429

四、读“天地人合一论”与“犯罪三原因论”430

五、读宪法和各部门法及“治未病法”431

岁月留痕432

一、离别山村432

二、以校为家433

三、浪花朵朵433

四、蓝鹏律师433

五、诗舞琴体乐434

六、行为法学4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