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为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为医学
  • 杨德森主审;李凌江主编;郝伟,黄炽荣,肖水源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577023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146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行为医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为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2

第一章 概论2

第一节 什么是行为医学2

一、行为医学的起源与发展2

二、行为医学的大体框架4

第二节 行为的基本特征与行为障碍的分类9

一、行为的基本特征9

二、行为障碍的分类与特征13

第三节 行为医学研究中的知情同意15

一、知情同意的基本要素15

二、精神或行为障碍受试者的知情同意16

三、涉及儿童的研究18

第二章 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20

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动物学起源20

一、摄食与觅食行为20

二、性行为21

三、抚幼行为21

四、攻击和自我防御行为22

五、探究与追求刺激行为22

六、社群行为22

七、利他行为23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遗传学基础23

一、进化与自然选择23

二、基因、基因型变异与行为24

第三节 脑可塑性、应激与行为的生物适应性32

一、发育期应激对发育可塑性的影响及疾病易感性33

二、应激相关精神病理的脑可塑性机制34

第三章 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基础38

第一节 心理活动的几个基本概念38

一、心理活动的定义38

二、心理活动的倾向性39

三、心理活动的特征40

第二节 个性的形成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43

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43

二、社会性行为的形成与发展49

第三节 应激、应付与心理控制感54

一、应激与应激原55

二、应激的心理应付方式与防御机制56

三、心理控制感58

第四章 人类行为的社会学基础64

第一节 人类行为的社会化65

一、什么是社会化65

二、社会化的目的66

三、社会化的场所67

四、社会化的心理机制69

第二节 人类行为的社会控制70

一、什么是社会控制70

二、社会控制的种类71

第五章 行为的动物实验方法75

第一节 动物行为学模型的理论基础76

一、条件反射76

二、奖励与惩罚77

第二节 动物实验的伦理与操作规范78

一、动物实验伦理79

二、实验操作规范79

第三节 实验设计原理80

一、设计的艺术80

二、生物学统计81

三、行为学动物实验观测的一般指标82

第四节 学习记忆和痴呆症模型82

一、记忆的分类83

二、空间记忆模型83

三、工作记忆模型86

四、非陈述性记忆动物模型93

第五节 精神疾病模型97

一、抑郁症模型98

二、焦虑症模型100

三、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模型102

四、精神分裂症模型103

五、毒品成瘾模型104

第六章 人类行为障碍的评估与诊断方法109

第一节 行为障碍诊断与评估的基本程序109

一、确定目标行为109

二、获取行为信息110

三、所获信息的处理与分析110

四、诊断决策110

第二节 行为诊断评估技术110

一、行为访谈110

二、行为观察112

三、自我监控115

四、生理心理测量116

五、神经影像学检查117

第三节 行为诊断评估中常用的心理测验118

一、智力测验119

二、人格测验121

三、神经心理测验125

第二篇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132

第七章 精神应激的致病机制132

第一节 精神应激致病机制的几个基本观点132

一、精神应激致病机制的共同通路:内稳态失衡132

二、精神应激致病的分化机制:个体素质还是应激原特征135

第二节 精神应激的神经内分泌机制136

一、肾上腺素137

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138

三、皮质内固醇139

四、其他与应激反应有关的重要神经递质或调质142

第三节 精神应激的神经解剖学机制147

一、前额叶147

二、下丘脑腹侧核148

三、杏仁核149

四、海马150

五、大脑的偏侧性151

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153

第一节 急性应激障碍153

一、临床特点154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154

三、治疗155

第二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156

一、临床特点157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158

三、治疗158

第三节 适应性障碍159

一、临床特点160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160

三、治疗161

第四节 严重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与干预161

一、严重躯体疾病的心理反应162

二、影响患者心理反应的有关因素162

三、心理干预方法163

第九章 神经症165

第一节 神经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66

一、病因166

二、神经症发生的心理学机制167

第二节 神经症的临床表现171

一、脑功能失调症状171

二、情绪症状171

三、强迫症状173

四、疑病症状174

五、躯体不适症状174

六、睡眠障碍175

第三节 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176

一、神经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76

二、神经症的治疗177

第四节 神经症的常见类型178

一、焦虑症178

二、强迫症181

三、恐怖症183

四、神经衰弱185

五、癔症188

六、疑病障碍192

第十章 功能性躯体障碍与心身疾病194

第一节 功能性躯体障碍194

一、概述194

二、分类、诊断和治疗196

三、常见的功能性躯体障碍198

第二节 心身疾病210

一、概念210

二、心身疾病的历史与现状211

三、心身疾病的相关因素研究212

四、心身疾病的分类214

五、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215

六、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215

第三篇 适应不良行为218

第十一章 进食行为及其障碍218

第一节 概述218

第二节 神经性厌食220

一、流行病学220

二、病因学220

三、临床表现221

四、病程和预后222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223

六、治疗224

第三节 神经性贪食225

一、流行病学226

二、病因学226

三、临床表现227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228

五、病程和预后228

六、治疗229

第四节 神经性呕吐230

第五节 肥胖症231

一、流行病学231

二、病因学231

三、临床特征232

四、病程和预后232

五、治疗232

第十二章 性行为及其障碍234

第一节 对人类性行为的一般认识234

一、性驱力的产生234

二、性行为235

三、人类正常的性反应周期237

四、影响性行为动机的因素238

五、男女性欲需求的差异239

六、倡导正确的性态度和健康的性行为239

第二节 性的禁锢240

一、性禁锢的历史240

二、性禁锢的表现形式243

三、性禁锢的危害244

第三节 性的放纵246

一、性放纵的历史246

二、性放纵的常见表现形式247

三、对性放纵行为的理论解释249

四、性放纵的危害250

第四节 性功能障碍251

一、病因251

二、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类型252

三、性功能障碍的治疗254

第五节 性心理障碍258

一、性心理障碍常见的表现形式259

二、性心理障碍的治疗与处理264

第十三章 自杀行为和暴力攻击行为266

第一节 自杀行为266

一、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266

二、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267

三、自杀行为的危险性评估269

四、自杀行为的预防270

五、自杀行为的处理271

第二节 暴力攻击行为272

一、流行病学资料272

二、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273

三、暴力攻击行为的评估和预测275

四、暴力攻击行为的处理276

第十四章 成瘾行为279

第一节 概述279

一、成瘾279

二、精神活性物质280

三、戒断状态281

四、耐受性281

五、滥用281

六、强化281

第二节 精神活性物质成瘾282

一、历史与现状282

二、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相关因素282

三、药物依赖解释模型288

四、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检查与诊断290

五、阿片类药物成瘾291

六、中枢神经兴奋药成瘾296

七、酒成瘾298

第三节 非化学物质成瘾305

一、网络成瘾305

二、病理性赌博310

三、拔毛癖313

四、偷窃狂315

第十五章 迷信与神秘行为318

第一节 迷信行为318

一、迷信的概念318

二、迷信活动的心理社会背景320

三、迷信活动的群体特征321

四、迷信的主要表现形式322

五、迷信与健康325

六、迷信行为的历史作用327

七、迷信行为的危害与控制328

第二节 神秘行为328

一、巫术328

二、催眠术332

三、人体特异功能335

第十六章 儿童青少年常见行为障碍337

第一节 注意缺陷障碍337

一、概述337

二、病因337

三、临床表现339

四、病情发展过程与预后341

五、诊断343

六、鉴别诊断345

七、治疗346

第二节 品行障碍350

一、概述350

二、病因351

三、临床表现352

四、病程与预后353

五、诊断353

六、鉴别诊断354

七、治疗355

第四篇 行为医学中的治疗学358

第十七章 认知行为治疗的起源与发展358

第一节 行为治疗的起源与发展360

一、“行为论”崛起前的背景360

二、“行为治疗”的先驱人物364

三、行为治疗在英国的发展367

四、行为治疗在美国的发展369

五、美国行为治疗和英国行为治疗发展的相互影响372

第二节 “认知行为治疗”的起源与发展373

一、“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整合373

二、“行为论”和传统理论的整合374

三、动物实验对传统行为定律的挑战374

四、对Wolpe系统脱敏治疗的剖析377

五、治疗师对行为治疗的质疑379

六、艾理斯(Albert Ellis)和贝克(Aaron T.Beck)的“认知疗法”380

七、行为治疗和认知疗法的整合382

第十八章 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实证医学中的地位386

第一节 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386

一、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86

二、认知行为治疗的当代理论389

第二节 认知行为治疗的实证研究395

一、认知行为治疗实证研究的提出395

二、什么是认知疗法的科学证据396

三、认知疗法的临床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397

四、确定实证性的心理治疗方法398

第三节 如何看待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401

一、“研究效应(efficacy)”和“临床疗效(effectiveness)”401

二、“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401

第十九章 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404

第一节 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原则404

一、良好的治疗同盟是认知行为治疗的成功条件404

二、治疗要通过医生与患者的共同努力405

三、认知疗法强调“现在”为首要405

四、认知疗法是针对患者的问题为主导406

五、认知疗法是短程及有时限的406

六、认知行为治疗是规格化和指导性的407

七、认知疗法是建立在情感障碍基础上的认知理论407

八、认知行为治疗依仗归纳方法,并采用“苏格拉底”的逻辑提问408

九、认知行为治疗是本于教育的模式409

十、家庭作业是认知疗法的核心手段之一410

第二节 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方法和技巧410

一、认知行为治疗的步骤411

二、认知行为治疗过程中改变患者谬误思想的10个方法415

三、认知行为治疗中常用的其他技巧416

四、小结418

第二十章 几种重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技术420

第一节 急性精神创伤事件的危机干预420

一、概述420

二、紧急事件应激管理421

三、紧急心理救援(psychological first-aid)425

四、小结430

第二节 心理技能训练430

一、心理技能的概念431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目的和意义432

三、心理技能训练的形式和方法433

四、思维方式训练434

五、情绪调节技术435

六、社交技能训练437

七、应激处理训练437

第三节 道家认知疗法437

一、道家认知疗法的发展437

二、道家处世养生原则438

三、道家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440

四、道家认知疗法操作方法441

五、道家认知疗法的适应证及疗效4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