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农民土地权利的实现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农民土地权利的实现机制研究
  • 刘英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7851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农民-土地所有权-保护-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农民土地权利的实现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土地权利的基本理论11

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土地制度及权利研究11

(一)英国的土地制度及权利演变过程11

(二)美国的土地立法、权利构成与制度特点16

(三)法国的土地制度及土地权利分类20

(四)德国土地制度及权利构成23

(五)日本的土地制度及土地权利25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土地制度与权利29

(一)马克思土地理论的内涵及其价值29

(二)列宁解决土地问题的理念43

(三)斯大林的土地理论及实践52

三、我国目前土地权利的构建及其特点56

(一)我国农民土地权利理论的立法体系57

(二)影响我国农民土地权利体系形成的因素61

(三)我国农民土地权利呈现出的特点63

四、土地权利的本质及核心地位67

(一)土地权利的本质68

(二)土地权利呈现出的一般特点70

(三)土地权利是我国农民的基础性权利72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前后土地权利的演变过程75

一、新中国成立前不同政权的土地政策76

(一)孙中山提出的土地政策主张76

(二)蒋介石统治时期的土地政策80

(三)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和土地政策81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获得短暂的土地私有权84

(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84

(二)土地改革政策的出发点:阶级解放、巩固政权85

(三)土地改革实现了土地的农民私有86

三、合作化是农民土地权利性质改变的开始87

(一)农民土地私有权在社会主义阶段的不适应性88

(二)合作化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土地私有困境的有效方式90

(三)农民土地权利变革是集体化的必然要求91

(四)人民公社彻底改变了农民土地权利的性质95

四、改革开放前后,农民对土地权利的创新探索97

(一)人民公社对国家经济的影响98

(二)1978年前对土地承包合法性的探索101

(三)权力与权利的最终契合:家庭土地承包的合法兴起105

五、权力扩张与权利缺失引发农民土地权利的变动108

(一)农业和农村发展导致人地关系出现疏离108

(二)土地的财产属性是征地冲动的诱因109

(三)权力与资本的合作是产生征地冲动的深层原因111

(四)权利的缺失导致农民成为土地关系中弱势一方113

六、农民的土地权利是国家土地政策的核心焦点114

第三章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分析与重构117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础理论117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演变过程117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一般规定119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理论问题120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120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发展权能缺失123

(三)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界定模糊124

(四)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存有争议125

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问题根源在于其权利属性的“国家化”126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属性的“国家化”原因分析126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国家化”引发的社会问题129

四、重构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实现农民土地权利的逻辑起点131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回归私权属性的现实意义131

(二)重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理论前提133

(三)重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民事权利结构135

第四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探索与完善138

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理论138

(一)资本主义的土地两权分离理论及制度设计138

(二)马克思主义的土地所有权分离理论140

(三)土地两权分离理论的社会主义实践143

(四)我国实践土地两权分离理论的历史及发展143

(五)实现土地两权分离的推动力分析146

二、“联产承包”向“土地承包”转变的再探索147

(一)家庭联产承包制确立的过程148

(二)从“联产承包”到“土地承包”148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构建缺陷分析151

(一)现行法律的强制规定与制度设计的目的不符151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属性仍待推敲156

(三)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限制侵犯了农民权利160

(四)国外土地流转方式的启示171

四、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174

(一)明确土地承包制度的参与主体175

(二)促进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176

(三)推进两权分置中经营权的“债权化”178

(四)设定符合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181

五、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障机制的完善187

(一)完备的立法体系是维权的基础187

(二)建立土地行政管理追责机制188

(三)建立村规民约与规范性法律冲突协调机制189

(四)建立健全多元化土地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191

(五)建立农地财产保障机制192

第五章 集体土地增值收益权的研究与改革194

一、集体土地增值收益权相关基础理论阐释194

(一)地租、地价理论阐释195

(二)集体土地增值收益权研究范围的界定203

(三)我国当前集体土地增值收益权归属的基本观点207

二、当前集体土地增值收益权的现状及分析209

(一)当前享有集体土地增值收益权的主体分析209

(二)实现集体土地增值收益权的阶段分析212

(三)当前集体土地增值收益权属分配的实质215

三、集体土地增值收益权的重构216

(一)重构集体土地增值收益权的理论价值216

(二)重构集体土地增值收益权归属的理论依据219

(三)国外相关经验和做法220

(四)重构集体土地增值收益权的具体措施222

四、以实现农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权为核心的征地制度改革226

(一)对现行征地制度理论的反思226

(二)对现行征地制度的改革231

第六章 非农用地融资权的研究与重构236

一、非农用地融资权基础理论236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236

(二)非农用地融资权是农民的基本权利237

(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农业金融制度经验239

(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农民利益的新型融资权240

二、宅基地使用融资权241

(一)宅基地使用权相关概念及特征241

(二)限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所引发的问题243

(三)限制宅基地流转的原因分析245

(四)增强宅基地使用权的流通性以构建农民的非农用地融资权247

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融资权255

(一)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256

(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制度特点257

(三)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融资权259

第七章 实现农民土地权利的整体机制研究266

一、对几种主要土地权利改革理论的评析267

(一)集体土地变革为“国有化”或“私有化”理论267

(二)取消“二元”户籍制度是对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273

(三)赋予农民平等的“宪法权利”以解决“三农”问题276

二、世界其他国家在农业改革过程中农民权利实现的情况研究280

(一)成功的农业改革促使农民权利的实现280

(二)农业改革失败导致农民权利的缺失284

(三)各国在现代化农业改革中呈现的经验教训287

三、农民土地权利实现的整体思路与关联制度重构292

(一)土地制度改革需确定的指导思想293

(二)推动农业发展需进行的视角转变299

(三)实现农民的土地权利是法治社会的价值目标303

(四)实现农民土地权利的关联制度重构305

结 语314

参考文献316

后记3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