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社会学 明清诗文研究的问题与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社会学 明清诗文研究的问题与视角
  • 罗时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12982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66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诗歌研究-中国-明清时代;古典散文-古典文学研究-中国-明清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社会学 明清诗文研究的问题与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家族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问题视阈1

一、家族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2

二、家族文学研究的问题视阈9

三、家族文学研究的认知角度和学术路向27

明清诗界的“差序混层”与“众层化创作”35

一、差序混层:文人身份与社会关系的流变35

二、底边社会:“小传统”下的特殊文学样态42

三、藩府宫廷:文人集聚与创作的重要场域49

四、余论55

地域社群:明清诗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58

一、地域社群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团流派59

二、公共事件和文学空间中的文人性情60

三、地域共同体和家族共同体的出场状态63

四、明清地域文学社群研究的路向66

基层写作:明清地域性文学社团考察69

一、地方性基层写作应受到关注70

二、明清地域文学社团的基本特征72

三、明清地域文学社团之地缘与亲缘关系75

四、明清地域文学社团的地方特色与文人心态80

五、明清地域文学社团研究的意义85

“文在布衣”:明清创作主体嬗变88

一、“布衣权”的存在88

二、“穷而在下者操文柄”90

三、“布衣权”的文学表达91

作为清代文学批评形式的“岁末祭诗”94

一、祭诗活动的肇起与演变94

二、清代岁末祭诗的“文学现场”类型100

三、清代岁末祭诗的文学批评特征110

四、结语115

清代江南士林的文字缘及其文字力量崇拜118

一、文字饮:江南士林的交流惯习118

二、文字业:箫与剑的双重意义127

三、文字功:江南文人的崇拜与追求136

四、结语142

《四壬子图》与清代诗人图像题咏现象144

一、《四壬子图》的内容及绘图意旨144

二、《四壬子图》题咏揭示的“节义坚守”与“诗道质朴”150

三、方文其他征题作品与清代诗人绘画题咏现象156

科举:最好的制度,最坏的制度?163

一、“示天下之公”:一个最好的制度163

二、是什么导致科举“恶谥”缠身166

三、科举文化,我们难以说“告别”169

八股文异名述论171

一、八股文、八比文171

二、经义、制义、制艺173

三、时文、时艺175

四、四书文177

五、帖括、程墨、房稿等179

八股文长期沿用的文化机制181

一、统治思想与科举考试结合一体181

二、体现出一定的选拔人才功能185

三、建立了八股文化学术体系190

八股文的消亡:时代必然取向与文体自我否定196

一、八股文消亡的时代性取向196

二、八股文文体的自我否定200

三、关于八股文的余论207

焚稿烟燎中的明代文学影像211

一、焚弃:文学观念的内省更变211

二、燬灭:品质与价值的俟善坚持218

三、焚馀:碎锦照映的存弃心态225

四、结语230

社会意念与文学行动:清人焚稿现象的历史还原234

一、“焚诗谢是非”:走出“紧张”的社会关系235

二、“诗多焚稿兴逾深”:重新审视文学生产244

三、“至人之迹神其灭”:决绝之焚与惜护之辩253

四、清人焚稿的几个新特点260

五、余论264

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相关文献考述266

一、钓鱼岛诗歌作者身份266

二、琉球册封使的钓鱼岛诗歌270

三、琉球册封使团从客的相关作品288

清嘉庆赵文楷钓鱼岛诗歌写作述论——以赵朴初先生二通书札为中心295

一、关于赵朴初致艾中全的信札295

二、赵文楷写作钓鱼岛诗考298

三、同行者李鼎元钓鱼岛诗述录303

清代江南文学发展中的“舅权”影响308

一、“舅权”的演变与文学史之“渭阳”意象308

二、清代江南文化家族中“舅权”的文学介入314

三、“舅甥关系”对清代江南文学环境及其创作的影响319

清初诗人李沂及其昭阳李氏家族326

一、昭阳李氏家族与李沂其人326

二、李沂创作的气格与精神祈向330

三、李沂的艺术宗尚与诗歌影响336

论晚清语溪徐氏姊妹诗歌创作340

一、闺阁吟咏:家族文化熏陶下的早期诗歌340

二、巾帼铁笔:近代变局下的姊妹诗歌345

三、诗风新变:以古典形式介入时代350

金山高氏家族与前南社时代354

一、高氏家族清末反清思想的酝酿355

二、《觉民》杂志与高氏家族362

三、寒隐社与高氏家族367

明清江南市镇及其文学群落的形成374

一、明清江南市镇的兴起与空间分布375

二、江南人,外来者:明清江南市镇文人的流动与汇聚382

三、生于斯,长于斯:明清江南市镇的环境与生态392

四、余论400

湖畔水滨:清代江南文学社团的创作现场402

一、水环境与江南文人的耦合关系402

二、清代江南文学社团的特定文化空间409

三、清代江南文学社团的自然书写418

清代“淮海文学圈”及其诗学谱系425

一、“淮海”版图及其文化特征426

二、“淮海文学圈”的历史形成432

三、淮海文学圈的几大纲维438

四、结语445

清代海虞诗歌文献对虞山诗派研究的意义447

一、“虞山诗派”概念再辨析447

二、《海虞诗苑》:虞山诗派研究的基础文献455

三、关于《海虞诗苑续编》与《海虞诗话》461

清代阳湖骈文之兴盛及其原因466

一、阳湖骈文兴盛局面的形成466

二、清代阳湖骈文兴盛的外部语境470

三、阳湖骈文兴盛的地域、家族文化助力474

清代浙西平湖文学社群考述——以“东湖”、“洛如”、“艺舫”为中心482

一、陆葇“当湖七子”“东湖唱和集”“平湖真率会”483

二、陆奎勋“洛如吟社”“鹦湖花社”“赓花雅集”486

三、张云锦“艺舫诗课”“续艺舫诗课”“续洛如吟社”489

四、朱逢盛结社以及张定闰“艺舫续课”与“竹林诗社”492

五、郁载瑛“古欢社会”、丁彭年等“洛如嗣音集”494

六、余论496

典范型人格建构与地方性知识书写——论清代全祖望的诗学品质和文本特点498

一、文心:典范型人格建构499

二、文本:地方性知识叙写506

三、诗风:自立于唐宋之外513

宫廷文人的“在场”与“走出”——以清代诗人窦光鼐为中心519

一、作为宫廷文人的“在场写作”519

二、走出宫廷后的诗性抒写527

三、“宫廷文人”的困境与突破537

从晚清走向民国的诗心映射——以徐兆玮《虹隐楼诗集》为中心544

一、甲午与辛亥:晚清社会变局的浓墨呈现545

二、归来虞山:民国士人生活的真实影像551

三、肩随西昆:聊借古辞,用伸今愫558

后记5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