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 侵权责任法教程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 侵权责任法教程 第3版
  • 程啸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4580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侵权行为-民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 侵权责任法教程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基础理论3

第一章 导论3

第一节 概述3

一、侵权责任法的概念与特征3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4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的法律渊源5

四、侵权责任法在民法中的地位8

第二节 侵权责任法的目标11

一、侵权责任法旨在协调自由与安全的关系11

二、侵权责任法协调自由与安全的方法13

第三节 侵权责任法的功能14

一、概述14

二、补偿功能15

三、预防功能18

第四节 侵权责任法的体系20

一、总则与分则的结构20

二、一般条款与类型化21

第五节 损害的综合补救体系22

一、损害综合补救体系的发展演变22

二、我国现行法上的损害综合补救体系23

第二章 侵权行为28

第一节 概述28

一、侵权行为的含义28

二、侵权行为的分类29

第二节 侵权行为与债的其他发生原因34

一、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34

二、侵权行为与无因管理39

三、侵权行为与不当得利40

第三章 保护范围44

第一节 概述44

一、民事权益的含义与区分44

二、民事权利45

三、民事利益47

第二节 人格权49

一、概述49

二、生命权51

三、身体权52

四、健康权52

五、姓名权53

六、名称权55

七、肖像权55

八、名誉权56

九、荣誉权58

十、隐私权59

十一、婚姻自主权60

十二、人身自由权60

十三、人格尊严权61

第三节 人格利益62

一、死者的人格利益62

二、遗体、遗骨上的人格利益64

三、特定物品上的人格利益64

四、其他人格利益65

第四节 身份权66

一、概述66

二、监护权66

三、继承权67

第五节 物权67

一、概述67

二、物权人与占有人的关系69

三、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赔偿请求权70

第六节 知识产权71

一、概述71

二、商标专用权71

三、专利权72

四、著作权72

第七节 社员权72

一、概述72

二、侵害社员权的行为73

第八节 债权74

一、概念74

二、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75

第九节 财产利益76

一、商业秘密76

二、占有76

三、纯粹经济损失77

四、其他财产利益78

第四章 归责原则81

第一节 概述81

一、损害承担的基本原理81

二、归责事由82

三、归责原则82

第二节 过错责任83

一、含义83

二、过错推定责任84

第三节 无过错责任84

一、概念与特征84

二、理论基础86

三、功能87

第四节 公平责任87

一、概念87

二、性质88

三、适用范围88

第二编 一般侵权行为91

第五章 加害行为、民事权益被侵害与损害91

第一节 加害行为91

一、概念与特征91

二、作为与不作为92

第二节 民事权益被侵害93

一、概念93

二、权益被侵害与损害94

第三节 损害95

一、损害的含义95

二、损害的类型95

三、损害的证明98

第六章 因果关系99

第一节 概述99

一、因果关系的意义99

二、两个层次的因果关系100

第二节 因果关系的判断理论101

一、条件说101

二、相当性理论102

第三节 复数因果关系103

一、聚合的因果关系103

二、修补的因果关系104

三、结合的因果关系104

四、择一的因果关系105

五、假设的因果关系105

第七章 过错107

第一节 概述107

一、过错的概念与本质107

二、我国法上未区分过错与违法性108

第二节 过错能力109

一、过错能力概述109

二、我国不承认过错能力110

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暂时没有意识或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时的侵权责任111

第三节 故意113

一、构成要素113

二、在侵权法中的意义114

第四节 过失115

一、构成要素115

二、过失的类型116

三、过失的判断标准117

第八章 免责事由119

第一节 概述119

一、概念119

二、立法模式120

三、免责事由的范围120

第二节 具体的免责事由121

一、不可抗力121

二、正当防卫122

三、紧急避险122

四、自助行为124

五、受害人同意125

六、行使权利126

七、执行职务127

八、受害人故意127

九、第三人原因129

第三编 多数人侵权133

第九章 共同加害行为133

第一节 多数人侵权责任133

一、多数人侵权责任的含义133

二、多数人侵权责任的体系133

第二节 共同加害行为的概念与构成要件135

一、概念与规范目的135

二、构成要件136

第三节 共同加害行为的法律后果137

一、连带责任的含义与类型137

二、侵权责任法中连带责任的效力137

第十章 共同危险行为140

第一节 概述140

一、概念与规范目的140

二、与共同加害行为的区别141

第二节 构成要件141

一、基本构成要件141

二、不存在共同故意142

三、数人实施了危险行为142

四、因果关系不明144

第三节 法律后果145

一、连带责任145

二、免责事由145

第十一章 教唆帮助行为146

第一节 概述146

一、概念与规范目的146

二、类型146

第二节 构成要件与法律后果147

一、构成要件147

二、法律后果148

第十二章 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150

第一节 概述150

一、规范目的150

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与共同侵权行为的区别150

第二节 构成要件与法律后果151

一、构成要件151

二、法律后果154

第四编 特殊侵权行为159

第十三章 监护人责任159

第一节 概述159

一、概念、特征与规范目的159

二、归责原则160

第二节 构成要件160

一、加害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60

二、造成了他人损害161

第三节 法律后果162

一、责任主体162

二、责任的承担165

三、责任的减轻166

第十四章 用人者责任168

第一节 概述168

一、概念与特征168

二、类型169

三、理论基础170

四、用人者责任与其他制度的关系171

五、归责原则173

第二节 构成要件174

一、加害人是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劳务的个人174

二、工作人员、提供劳务一方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178

三、因执行工作任务或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179

第三节 法律后果181

一、用人者责任的承担181

二、用人者的追偿权182

第四节 工作人员或提供劳务一方自身受害之赔偿182

一、概述182

二、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自身遭受损害184

三、提供劳务的一方因劳务自身遭受损害的赔偿186

第十五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189

第一节 概述189

一、网络侵权行为的特点189

二、网络侵权责任的规范目的190

三、网络侵权责任的类型192

四、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类型与侵权责任193

第二节 构成要件195

一、网络用户须承担侵权责任195

二、网络技术服务提供者具有过错195

第三节 法律后果200

一、就损害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200

二、就全部损害承担连带责任200

第十六章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202

第一节 概述202

一、安全保障义务的含义202

二、安全保障义务的功能205

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的类型205

第二节 构成要件207

一、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207

二、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208

三、他人遭受了损害209

第三节 法律后果210

一、责任主体210

二、追偿权211

第十七章 教育机构的侵权责任213

第一节 概述213

一、教育机构侵权责任的立法目的213

二、教育机构侵权责任的含义214

三、教育机构侵权责任的类型与归责原则218

第二节 构成要件219

一、受害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19

二、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了人身损害220

三、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的职责221

第三节 法律后果222

一、校园事故责任的承担222

二、免责事由223

第十八章 产品责任224

第一节 概述224

一、产品责任的含义224

二、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227

第二节 构成要件228

一、产品228

二、缺陷233

三、因果关系239

第三节 法律后果241

一、责任主体241

二、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关系242

三、产品的运输者、仓储者等第三人243

四、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243

五、免责事由244

六、责任承担方式245

第十九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249

第一节 概述249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含义249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251

第二节 构成要件253

一、造成了他人损害253

二、机动车处于运行中253

三、损害是因机动车的运行所致254

四、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行为人应具有过错255

第三节 责任主体255

一、机动车一方的含义255

二、机动车一方的认定256

第四节 减责与免责事由263

一、减责事由263

二、免责事由265

第五节 强制责任保险与救助基金266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266

二、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270

第二十章 医疗损害责任272

第一节 概述272

一、医疗损害责任的概念与意义272

二、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275

第二节 构成要件277

一、加害人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277

二、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278

三、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280

四、医疗鉴定285

第三节 法律后果285

一、责任主体285

二、免责事由286

第二十一章 环境污染责任288

第一节 概述288

一、环境污染的含义288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291

三、环境污染责任的含义与归责原则291

第二节 构成要件292

一、污染环境的行为292

二、造成他人损害294

三、存在因果关系295

第三节 法律后果296

一、多数人的侵权责任296

二、免责与减责事由297

第二十二章 高度危险责任299

第一节 概述299

一、高度危险责任的概念与类型299

二、高度危险责任的构成要件302

三、高度危险责任的责任主体303

四、高度危险责任的免责事由303

第二节 民用核设施致害责任304

一、概念与归责原则304

二、构成要件与责任主体305

三、赔偿保障机制与最高赔偿限额305

第三节 民用航空器致害责任306

一、概念与类型306

二、构成要件308

三、责任主体309

四、减轻与免除责任的事由310

五、最高赔偿限额311

第四节 高度危险物致害责任311

一、概念311

二、构成要件312

三、减责与免责事由313

四、责任主体314

第五节 高度危险活动致害责任316

一、概念与类型316

二、高压电致害责任317

三、铁路运营致害责任319

第六节 高度危险区域致害责任323

一、高度危险区域致害责任的概念与归责原则323

二、高度危险区域致害责任构成要件323

三、高度危险区域致害责任的减免责事由324

第二十三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326

第一节 概述326

一、规范目的326

二、归责原则326

第二节 构成要件328

一、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328

二、绝对责任的构成要件330

三、过错推定责任的构成要件331

第三节 法律后果331

一、责任主体331

二、免责事由332

第二十四章 物件损害责任334

第一节 概述334

一、物件损害责任的概念与类型334

二、物件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335

第二节 不动产致害责任336

一、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致害责任336

二、林木致害责任339

三、地面施工致害责任340

四、地下设施致害责任343

第三节 动产致害责任343

一、搁置物、悬挂物致害责任343

二、抛掷物、坠落物致害责任344

三、堆放物致害责任345

四、妨碍通行的物品致害责任346

第五编 侵权责任的承担351

第二十五章 导论351

第一节 概述351

一、侵权责任法律关系的主体351

二、多样化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352

三、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类型353

四、防御型请求权与行为保全制度354

第二节 绝对权请求权355

一、停止侵害355

二、排除妨碍356

三、消除危险357

四、返还财产358

第三节 损害赔偿请求权359

一、目的、原则与方法359

二、恢复原状与金钱赔偿361

三、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361

第二十六章 财产损害赔偿364

第一节 概述364

一、含义与类型364

二、性质与原则365

第二节 人身伤亡的损害赔偿365

一、特征365

二、赔偿范围366

三、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371

四、同一侵权行为致多人死亡的,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373

五、损害赔偿金的支付方式374

第三节 侵害其他人身权益的损害赔偿374

一、概述374

二、损失难以确定时的赔偿375

第四节 侵害财产权益的损害赔偿376

一、含义与赔偿范围376

二、赔偿方式379

三、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380

第二十七章 精神损害赔偿382

第一节 概述382

一、概念与特征382

二、功能383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385

一、适用范围385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人386

三、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387

第二十八章 损益相抵与过失相抵391

第一节 损益相抵391

一、概述391

二、构成要件393

三、损益相抵的具体适用394

第二节 过失相抵396

一、概念与特征396

二、与相关制度的区别397

三、构成要件399

四、适用的主体401

五、适用的限制401

主要参考文献403

索引4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