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主要湿地区湿地保护与生态工程建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主要湿地区湿地保护与生态工程建设](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4572584.jpg)
- 刘兴土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2775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沼泽化地-自然资源保护-中国;沼泽化地-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工程-建设-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主要湿地区湿地保护与生态工程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我国主要湿地区湿地的动态变化与保护3
第一章 三江平原湿地的动态变化与保护3
第一节 三江平原湿地的动态变化3
一、三江平原湿地概况3
二、三江平原湿地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4
第二节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形成因素及类型特征5
三、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形成因素6
二、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类型特征7
第三节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环境调节功能11
一、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蓄水与调洪功能11
二、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净化水质功能13
三、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局地气候调节功能14
四、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碳汇功能15
第四节 加强湿地保护的对策与建议19
一、依法遏制湿地的开垦和破坏,落实湿地保护红线19
二、健全湿地自然保护区体系,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能力19
三、推进“两江一湖”工程建设,以地表水灌溉代替井灌种稻21
四、防治农田退水带来的湿地面源污染问题21
参考文献21
第二章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的保护与恢复23
第一节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概况23
一、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范围界定23
二、若尔盖高原沼泽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特征25
第二节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生态特征26
一、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生态结构组成26
二、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关键生态过程29
三、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31
第三节 若尔盖高原湿地现状分析33
一、湿地类型、面积及保护状况33
二、湿地退化状况及原因34
三、退化原因分析38
第四节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保护面临的挑战41
一、单一经济模式下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41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41
三、法律政策、协调机制的不完善42
四、退化趋势42
第五节 若尔盖湿地保护与恢复对策42
一、转变利用思路,更新发展观念42
二、完善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保护的经济保障机制和手段43
三、探索湿地确权,加强法制管理43
四、加强科学技术研究44
五、开展退化湿地综合治理,妥善解决保护与利用矛盾44
参考文献48
第三章 长江中下游湿地的保护与管理50
第一节 长江中下游基本概况50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湿地特征50
一、长江中下游湿地概述50
二、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与管理52
三、长江中下游湿地特点及分布规律54
第三节 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评价55
一、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现状评价55
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利用状况评价58
三、存在的问题与合理利用建议61
第四节 长江中下游湿地管理现状及其评价63
一、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和管理现状63
二、受威胁状况和存在的问题66
三、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建议68
参考文献70
第四章 大江大河三角洲湿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71
第一节 概述71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源72
一、滨海湿地范围的确定72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72
三、滨海湿地分类系统及解译标志73
四、数据分析方法74
第三节 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76
一、辽河三角洲概况76
二、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动态变化77
三、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变81
四、驱动因素分析84
第四节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动态遥感监测及驱动因素简析87
一、研究区范围及概况87
二、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面积变化89
三、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93
四、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97
第五节 长江三角洲滨海湿地时空演变与驱动因素分析99
一、长江三角洲滨海湿地概况99
二、长江三角洲滨海湿地时空演变分析101
三、长江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105
四、长江三角洲滨海湿地时空演变驱动因素分析109
第六节 珠江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111
一、研究区简介111
二、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时空演变分析112
三、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动态115
四、滨海湿地动态变化驱动因素分析118
第七节 大江大河三角洲地区滨海湿地保护对策121
一、湿地资源监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122
二、完善滨海湿地管理与保护法律体系123
三、逐步制定和完善滨海湿地保护体制与协调机制124
四、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与教育宣传124
五、开展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逐步构建滨海湿地补偿制度125
参考文献126
第二篇 我国湿地保护的若干战略与对策131
第五章 我国湿地保护立法战略研究131
第一节 湿地立法的必要性131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131
二、湿地面临的威胁132
三、湿地立法对湿地保护管理的重要性134
第二节 世界各地湿地保护立法状况137
第三节 我国的湿地保护立法140
一、地方湿地立法进展140
二、中央层面的湿地立法144
第四节 我国湿地立法的主要内容145
一、湿地开发利用许可证制度145
二、湿地生态用水保障制度147
三、管理决策公众参与制度147
四、湿地保护部门合作制度148
五、国家湿地公园制度148
六、其他制度149
参考文献152
第六章 加强湿地生态需水研究与建立湿地长效补水机制153
第一节 湿地生态需水基础理论和方法153
一、湿地生态需水概念及特征153
二、湿地生态需水研究进展154
三、湿地生态需水研究的关键问题156
四、湿地生态需水研究的必要性158
第二节 湿地生态补水机制的构建159
一、湿地生态补水159
二、湿地长效补水机制161
三、国外湿地长效补水机制的经验教训162
四、我国湿地长效补水机制的构建164
第三节 我国湿地生态补水案例165
一、湖沼湿地生态补水165
二、河滨湿地生态补水166
三、滨海湿地生态补水166
参考文献167
第七章 实施湿地生态补偿对策173
第一节 湿地生态补偿173
一、湿地生态补偿的必要性173
二、湿地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涵174
三、湿地生态补偿原则175
四、湿地生态补偿措施176
第二节 不同情形的湿地生态补偿177
一、负外部性的湿地生态补偿177
二、正外部性的湿地生态补偿178
第三节 湿地生态补偿的国际经验180
一、国外湿地生态补偿的发展历程180
二、国外湿地生态补偿实践经验181
三、美国湿地生态补偿的主要制度182
第四节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的政策及问题184
一、湿地生态补偿的政策184
二、湿地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186
第五节 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187
一、加快立法进程,建立湿地占用补偿制度187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提高补偿标准187
三、明确补偿主体,拓展资金来源,探索市场机制188
四、构建多元化补偿方式188
参考文献189
第八章 气候变化下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191
第一节 概述191
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191
二、湿地是陆地表层重要的生态系统191
三、气候变化对湿地保护管理提出新的挑战192
第二节 气候变化对我国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193
一、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方式193
二、气候变化对湿地分布及面积的影响194
三、气候变化对湿地水文过程的影响196
四、气候变化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98
五、气候变化对湿地碳循环的影响199
第三节 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策略200
一、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内容200
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要点202
第四节 适应气候变化的未来研究重点205
一、1990年,IPCC将适应与减缓列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两项基本策略205
二、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205
参考文献207
第三篇 湿地生态工程建设215
第九章 长江上游湿地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实践215
第一节 湿地农业工程的发展背景215
第二节 湿地农业工程的框架体系216
一、湿地农业工程的框架体系216
二、湿地农业资源利用方式216
第三节 长江上游湿地农业工程案例220
一、以荷花为核心的丘区湿地农业220
二、以莼菜为核心的山地湿地农业222
三、水质净化与生物生产互利共生的城郊型湿地农业224
四、适应水位变化的水库消落带湿地农业225
五、农家乐生活污水处理的微型湿地生态经济系统230
第四节 湿地农业工程发展展望233
参考文献233
第十章 松嫩平原西部湿地农业生态工程研究与示范——苇-蟹(鱼)-稻复合生态工程235
第一节 区域背景及研究区概况235
第二节 退化芦苇湿地的恢复238
一、退化芦苇湿地恢复的目标与原则238
二、退化芦苇湿地恢复的水文调控239
三、退化芦苇湿地的植被恢复240
第三节 湿地苇-蟹(鱼)-稻复合生态工程模式研究与示范243
一、苇田养蟹243
二、苇田养鱼246
三、重度盐碱地种稻技术248
第四节 退化芦苇湿地恢复和合理利用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分析251
一、芦苇湿地恢复的经济效益251
二、苇-蟹(鱼)模式的经济效益252
第五节 退化芦苇湿地恢复的生态监测253
一、芦苇湿地的蒸散发监测253
二、芦苇湿地的局地气候调节功能254
三、芦苇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256
四、芦苇湿地的光合能力256
五、芦苇湿地的土壤CO2源-汇变化257
参考文献258
第十一章 湿地净化污水生态工程259
第一节 湿地净化污水生态工程的发展背景259
第二节 湿地净化污水生态系统的分类与特点260
一、表面流型湿地261
二、潜流型湿地261
三、垂直流型湿地262
第三节 湿地净化污水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263
一、各种透水性的基质263
二、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264
三、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265
第四节 湿地净化污水生态工程案例266
一、松嫩平原西部自然芦苇沼泽湿地的污染净化能力267
二、松嫩平原西部盐碱芦苇沼泽净化工程机理研究268
第五节 湿地净化污水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展望272
一、湿地净化污水生态工程的优势272
二、湿地净化污水生态工程的不足273
三、湿地净化污水生态工程展望275
参考文献278
第十二章 红树林湿地地埋管道原位生态养殖工程280
第一节 我国红树林湿地现状及面临的问题280
一、我国红树林湿地资源现状280
二、我国红树林面临的问题280
第二节 红树林湿地衰退的根本原因与战略需求282
第三节 已有红树林原位养殖模式及缺陷283
一、毁林养殖284
二、基围养殖284
三、围网养殖284
四、增殖保育285
五、地埋管道原位生态养殖285
第四节 地埋管道红树林原位生态养殖系统285
一、理论基础285
二、研发历程286
三、原理结构288
四、养殖种类289
五、效益291
参考文献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