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演化机理与调控 以北京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演化机理与调控 以北京为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4571717.jpg)
- 刘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1027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77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192页
- 主题词:城乡结合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北京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演化机理与调控 以北京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3
1.1 何谓城乡结合部3
1.2 为什么要研究城乡结合部4
1.2.1 区域经济空间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地域单元5
1.2.2 中国城市空间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5
1.2.3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受多元要素影响变化剧烈而倍显研究价值5
1.3 如何研究城乡结合部7
1.3.1 已有研究综述7
1.3.2 已有研究评析与本研究视角10
1.3.3 研究内容12
第2章 城乡结合部的产生、发展与功能演变17
2.1 城乡结合部的产生与发展17
2.1.1 西方国家城乡结合部的产生与发展17
2.1.2 中国城乡结合部的产生与发展17
2.2 城乡结合部的地域功能19
2.2.1 西方国家城乡结合部的功能定位19
2.2.2 中国城乡结合部的地域功能20
2.3 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过程21
2.3.1 农业、生态与边界约束功能逐渐丧失21
2.3.2 独特的经济、社会与空间运行体系日益形成22
2.3.3 结构、效率与各种利益关系趋于恶化22
2.4 本章小结23
第3章 北京城乡结合部空间分布与发展概况27
3.1 北京城乡结合部空间范围与演进27
3.1.1 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演化历程27
3.1.2 现阶段北京城乡结合部空间范围界定28
3.2 北京城乡结合部发展现状30
3.3 北京城乡结合部改造与建设32
3.3.1 城中村改造33
3.3.2 城乡结合部建设规划35
3.4 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地位与作用38
3.4.1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38
3.4.2 建设国际城市的关键区域之一39
3.4.3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39
3.5 本章小结40
第4章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宏观视角分析43
4.1 城乡结合部人口构成与分布特征43
4.1.1 人口构成特征43
4.1.2 人口分布特征45
4.2 城乡结合部产业结构、布局及空间演替46
4.2.1 城乡结合部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46
4.2.2 城乡结合部产业与经济分布特征47
4.2.3 城乡结合部产业发展演化特征50
4.3 城乡结合部就业结构与空间分布53
4.3.1 就业行业分布特征53
4.3.2 就业空间分布特征54
4.3.3 就业人员素质特征54
4.4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与变化55
4.4.1 土地利用结构与分布特征55
4.4.2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59
4.5 城乡结合部人口—产业—土地空间耦合关系59
4.5.1 新城新区开发背景下的人口—产业—土地空间耦合关系59
4.5.2 城中村人口—产业—土地的空间耦合关系61
4.6 本章小结62
第5章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微观视角分析67
5.1 城乡结合部居民经济行为特征67
5.1.1 案例区域与样本数据67
5.1.2 城乡结合部居民经济行为特征68
5.2 城乡结合部居民经济行为的空间效应72
5.2.1 低端生产与消费促进特定经济要素空间集聚72
5.2.2 以居住地为中心的多功能重叠空间团块割裂区域空间体系73
5.2.3 自服务体系制约区域空间等级74
5.2.4 生存需求影响区域空间拓展形态75
5.3 城乡结合部居民经济活动空间重构75
5.3.1 城乡结合部居住空间重构75
5.3.2 城乡结合部就业空间重构77
5.3.3 城乡结合部居民日常活动与消费空间重构78
5.4 本章小结79
第6章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形成与演化机理83
6.1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形成的宏观背景83
6.1.1 经济地理区位奠定了其动态性和复杂性83
6.1.2 传统城镇化模式加剧了其发展困境83
6.1.3 低价值判断与机会主义固化了其发展劣势84
6.2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84
6.2.1 经济因素85
6.2.2 制度因素85
6.2.3 规划因素88
6.2.4 历史因素89
6.2.5 影响因素相互关系与作用机理90
6.3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演化趋势91
6.3.1 从被动、盲目发展到主动、改造提升91
6.3.2 从土地开发到功能带动、产业支撑92
6.3.3 从边缘、割据到新区、融合92
6.4 本章小结93
第7章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与其他空间的关系97
7.1 城乡结合部社会空间97
7.1.1 城乡结合部社会空间特征97
7.1.2 城乡结合部社会空间形成机制99
7.1.3 城乡结合部社会空间演化趋势99
7.2 城乡结合部绿色空间100
7.2.1 城乡结合部绿色空间特征100
7.2.2 城乡结合部绿色空间形成机制104
7.2.3 城乡结合部绿色空间演化趋势107
7.3 城乡结合部文化空间107
7.3.1 城乡结合部文化空间特征107
7.3.2 城乡结合部文化空间形成机制109
7.3.3 城乡结合部文化空间演化趋势110
7.4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与社会空间、绿色空间与文化空间的关系111
7.4.1 社会空间特征形成的经济背景111
7.4.2 绿色空间建设与保护中的经济问题111
7.4.3 文化空间与经济空间的融合与协调113
7.5 本章小结114
第8章 国外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经验借鉴117
8.1 城乡结合部区域特征与形成动力117
8.1.1 动态、混杂、松散式结构特征显著而普遍117
8.1.2 郊区化和城市功能外溢推动了城乡结合部的形成与发展117
8.1.3 市场分配机制与所有者行为机制影响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118
8.2 城乡结合部功能定位与地域结构118
8.2.1 在城乡及区域发展中承担重要功能118
8.2.2 具有经济、生态、社区、美学与历史等多重功能119
8.2.3 空间结构变化进入相对稳定阶段119
8.3 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理念与政策措施120
8.3.1 规划管理理念不断更新、提升120
8.3.2 从土地利用规划转向更综合的空间规划121
8.3.3 注重景观管理研究与实践122
8.3.4 多功能农业规划与政策促进城乡结合部优化发展123
8.3.5 重视城乡结合部各群体利益124
8.3.6 政策实施到位,法律保障有力124
8.4 中外城乡结合部发展比较126
8.4.1 空间范围与变动态势比较126
8.4.2 发展特征比较126
8.4.3 形成与发展机制比较128
8.4.4 存在问题与治理对策对比130
8.5 本章小结131
第9章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优化与调控135
9.1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的优化目标135
9.1.1 环境优美、生态等功能多元化135
9.1.2 居民安居乐业136
9.1.3 经济活动正规有序138
9.1.4 区域文化特色显著139
9.2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优化策略139
9.2.1 加强城乡结合部规划与管理139
9.2.2 保护城乡结合部居民利益140
9.2.3 积极探索合理的空间开发与改造模式141
9.3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优化调控政策建议142
9.3.1 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并明确法律约束142
9.3.2 制定农业保护与创新发展措施143
9.3.3 整合优化经济资源144
9.3.4 开辟多元化公众参与渠道145
9.4 本章小结146
第10章 结语149
附录153
参考文献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