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情感与理性 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及调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情感与理性 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及调和
  • 贺方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9719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30页
  • 主题词:康德(Kant, Immanuel 1724-1804)-宗教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情感与理性 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及调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选题依据1

二 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7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24

第一章 康德宗教哲学的思想背景34

第一节 恩典先于信仰?——奥古斯丁恩典观的认识论困境35

一 奥古斯丁的恩典观36

二 奥古斯丁的信仰观37

三 “恩典—信仰”观的认识论困境39

四 产生“恩典—信仰”观困境的原因41

五 恩典的意义在于更新理解力43

第二节 路德的“双重权威”问题44

一 来自“神”的权威45

二 源自“良心—理性”的权威46

三 两种权威的对抗48

第三节 康德恩典观的逻辑盲点50

一 人的本性之善50

二 本性(或本质)中的趋恶倾向52

三 康德恩典观的逻辑盲点53

第二章 康德宗教哲学的内在张力58

第一节 人自身(现象与本体)的分裂所导致的张力58

一 “人是什么?”58

二 从对“物”的分析到对“人”的分析61

第二节 人的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张力63

一 感性之于认识、道德和宗教63

二 理性之于认识、道德和宗教66

三 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张力67

第三节 人实现至善的自助与神佑之张力68

一 自助乃实现至善之根本68

二 神佑是实现至善不可缺少的环节70

第三章 情感指向对调和康德哲学张力的奠基作用73

第一节 从“期望”情感到“信任”情感74

一 亚里士多德以期望情感为基础的可能性74

二 奥古斯丁以信任情感为出发点的可能性77

第二节 从“感觉”到“对象”——康德的“对象”概念对贝克莱“实在”学说的完善79

一 贝克莱“存在(或实在)就是被感知”的提出及存在的问题80

二 康德“对象”概念的提出对贝克莱问题的解决85

第三节 情感之于贝克莱的上帝论证与情感指向在物自体中的作用89

一 贝克莱上帝论证中的“情感”之作用89

二 康德在“情感指向”中呈现物自体91

三 智性直观与情感指向95

四 反思活动对情感指向之确证100

第四节 “纯粹理性”中的情感指向功能104

一 纯粹理性的定义104

二 纯粹理性的运用108

三 情感指向在先验理念产生中的作用111

第五节 情感指向与道德敬重感116

一 敬重感的对象116

二 敬重感的作用121

三 敬重感的来源125

第四章 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之调和(上)130

第一节 哲学部门的划分对调和宗教哲学内在张力的影响133

一 领域、基地和领地的三分法133

二 三分法对概念界定的影响135

第二节 反思判断力的产生136

一 《纯粹理性批判》里的“反思”与“(规定性)判断”137

二 《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判断”139

三 《判断力批判》中的反思性判断力142

第三节 反思判断力在调和张力中的作用——从反思性判断到“作为哲学入门”的审美判断(反思判断与情感指向)144

一 情感对“实践的实在性”之确认144

二 审美情感与反思性判断力146

三 反思性判断力在调和张力中的作用148

第五章 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之调和(中)152

第一节 主观合目的性之于调和153

一 为自身提供规律的主观合目的性153

二 作为先验原则的主观合目的性155

第二节 主观合目的性与美158

一 “审美无利害”的提出159

二 “快适”因其“有利害”而不是审美160

三 “善”因其“有利害”而不是审美162

四 快适、善与美之异同164

第三节 美乃德性之象征166

一 崇高感与道德166

二 美的兴趣与道德168

三 美象征着德性170

第四节 艺术的天才——神—人之间的使者172

一 天才为艺术立法172

二 天才对美的阐释173

第六章 康德宗教哲学内在张力之调和(下)178

第一节 客观合目的性之于调和178

一 作为准构成性原则的客观合目的性178

二 体现客观合目的性的有机物180

第二节 自然终极目的181

一 大自然的目的性181

二 自然目的论的二律背反183

第三节 自然目的——理性神学的入门185

一 理性宗教对自然神学的超越186

二 目的论对理性宗教的奠基作用188

第七章 理性宗教何以可能191

第一节 上帝存在的道德证明191

一 以道德为前提的上帝存在证明191

二 道德目的论中的上帝192

第二节 理性宗教的核心——心灵改善,重建向善的禀赋195

一 人性的善恶之辨196

二 恶之根本性与普遍性的根据在于自由199

三 弃恶从善的基础——重建向善的原初禀赋201

结语:理性宗教之所“能”与“不能”204

一 理性宗教之所“能”者204

二 理性宗教之所“不能”者205

参考文献207

致谢218

后记2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