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4567098.jpg)
- 王海主编;胡剑锋,马红坤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31670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17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大学生-创造教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创新背景1
1.1 创新时代1
1.1.1 世界近代创新历史1
1.1.2 世界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情况2
1.1.3 当代世界的创新情况及特点8
1.2 创新国家12
1.3 创新教育13
第2章 创新基础15
2.1 创新的概念15
2.1.1 创新的由来15
2.1.2 创新的内涵16
2.2 创新的类型17
2.2.1 创新的分类17
2.2.2 体制创新17
2.2.3 文化创新19
2.2.4 科技创新23
2.2.5 教育创新28
2.3 创新体系32
2.3.1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32
2.3.2 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研发体系33
2.3.3 创新中介服务体系33
第3章 创新思维34
3.1 思维与创新思维34
3.1.1 思维的概念34
3.1.2 创新思维37
3.2 创新思维的特征39
3.2.1 独创性39
3.2.2 灵活性40
3.2.3 偶然性40
3.2.4 综合性41
3.3 5种形象思维41
3.3.1 形象思维41
3.3.2 联想思维43
3.3.3 灵感思维44
3.3.4 想象思维46
3.3.5 直觉思维46
3.4 3对方向性思维48
3.4.1 发散思维49
3.4.2 收敛思维50
3.4.3 正向思维51
3.4.4 逆向思维52
3.4.5 侧向思维54
3.4.6 转向思维55
3.5 创新思维障碍突破56
3.5.1 偏见思维56
3.5.2 定式思维56
3.5.3 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57
第4章 常见的创新方法60
4.1 设问检查法60
4.1.1 奥斯本检核表法60
4.1.2 5W2H法66
4.1.3 和田十二法68
4.2 列举分析法71
4.2.1 列举分析法概述71
4.2.2 属性列举法72
4.2.3 缺点列举法74
4.2.4 希望点列举法76
4.2.5 成对列举法77
4.3 组合创新法79
4.3.1 组合法概述80
4.3.2 形态分析法85
4.3.3 主体附加法86
4.3.4 信息交合法87
4.3.5 焦点法88
4.4 逆向思维法91
4.4.1 逆向思维概述92
4.4.2 逆向思维的类型93
4.4.3 逆向思维的技法95
4.5 智力激励法98
4.5.1 智力激励法概述99
4.5.2 改进型智力激励法102
第5章 TRIZ105
5.1 TRIZ基本知识105
5.1.1 TRIZ概述105
5.1.2 发明创造的等级划分107
5.1.3 TRIZ理论的应用与发展109
5.2 矛盾及解决方法110
5.2.1 技术矛盾及物理矛盾110
5.2.2 技术矛盾的解决方法111
5.2.3 39个工程参数及矛盾矩阵表113
5.2.4 40个发明创新原理及应用116
5.2.5 物理矛盾及其解决方法135
5.3 物质-场模型分析及ARIZ算法简介138
5.3.1 物质-场模型分析138
5.3.2 ARIZ算法简介141
5.4 TRIZ应用实例148
5.4.1 升降定位式燃气灶148
5.4.2 防弹衣150
5.4.3 飞机机翼的变革150
5.4.4 消防服的改进151
第6章 国内外创新教育实践155
6.1 国外高校的创新教育实践155
6.1.1 美国高校的创新教育实践155
6.1.2 德国高校的创新教育实践159
6.2 国内高校的创新教育实践161
6.2.1 重点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161
6.2.2 地方院校的创新教育实践163
6.3 江西科技学院的创新教育实践166
6.3.1 创新教育理念166
6.3.2 创新教育责任制167
6.3.3 成立创新学院167
6.3.4 成立创新班组167
6.3.5 创新导师工程167
6.3.6 知识产权工程168
6.3.7 大学科技园工程168
6.3.8 创新实践基地168
6.3.9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168
6.3.10 建立激励制度169
第7章 创新文化的内涵与建设170
7.1 创新文化的内涵170
7.1.1 创新文化内涵体系170
7.1.2 创新文化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171
7.1.3 创新文化建设的宏观思路173
7.2 校园创新文化建设174
7.2.1 高校创新文化的结构要素174
7.2.2 创新文化建设对策175
第8章 创新能力评价与应用178
8.1 创新能力评价178
8.1.1 创新能力评价的意义178
8.1.2 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原则180
8.1.3 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注意事项181
8.2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83
8.2.1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183
8.2.2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要素分析184
8.2.3 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187
第9章 知识产权战略197
9.1 知识产权基础知识197
9.1.1 定义197
9.1.2 知识产权出资198
9.1.3 工业产权199
9.1.4 著作权介绍199
9.1.5 知识产权的特征201
9.1.6 知识产权的作用202
9.1.7 历史202
9.1.8 知识产权战略203
9.1.9 世界知识产权日203
9.1.10 相关立法204
9.2 专利的申请204
9.2.1 专利的概念204
9.2.2 专利的种类204
9.2.3 专利的特点204
9.2.4 专利申请的原则205
9.2.5 受理专利申请的部门205
9.2.6 专利申请的审查流程206
9.2.7 申请专利所需的文件207
9.2.8 专利申请的注意事项208
9.2.9 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210
9.2.10 申请专利的重要性211
9.3 专利的保护211
9.3.1 专利保护的主体211
9.3.2 专利保护的客体212
9.3.3 专利权的终止情况214
9.3.4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214
9.3.5 专利侵权214
9.4 专利的转化216
9.4.1 专利技术交易216
9.4.2 专利合作216
9.4.3 自行转化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