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小动物临床诊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小动物临床诊断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4565786.jpg)
- 张海彬,夏兆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51595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动物疾病-诊断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小动物临床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小动物临床诊断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1
二、症状、诊断及预后的概念2
三、学习小动物临床诊断学的目的和要求4
四、我国小动物临床诊断学的发展和现状5
第一篇 临床检查9
第一章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与程序9
第一节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9
一、问诊9
二、视诊13
三、触诊14
四、叩诊17
五、听诊19
六、嗅诊21
第二节 临床检查的程序21
一、常规检查程序21
二、病历记录23
第二章 整体与一般检查27
第一节 小动物的接近与保定27
一、小动物的接近27
二、小动物的保定方法27
第二节 整体状态的检查31
一、精神状态31
二、体格与发育32
三、营养状况33
四、姿势与体态33
五、运动与行为34
第三节 表被状态的检查35
一、被毛的检查35
二、皮肤检查36
第四节 可视黏膜的检查43
一、眼结合膜的检查方法43
二、可视黏膜的病理变化43
第五节 浅在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44
一、浅在淋巴结的检查44
二、淋巴结的病理性改变及临床意义45
三、淋巴管检查45
第六节 体温、脉搏及呼吸的测定45
一、测定体温45
二、脉搏检查49
三、呼吸的测定50
第三章 头颈部检查51
第一节 头部检查51
一、头部外形观察51
二、耳的检查52
三、眼睛的临床检查53
四、鼻的检查58
五、副鼻窦的检查61
六、咳嗽的检查61
七、上呼吸道杂音63
八、口腔检查64
第二节 颈部检查68
一、颈部的一般检查68
二、咽和食管的检查69
三、喉及气管检查69
四、颈静脉的检查70
第四章 胸部及胸腔器官的检查72
第一节 胸廓的检查72
一、胸廓的视诊72
二、胸壁的触诊73
第二节 肺和胸膜的检查74
一、视诊74
二、叩诊77
三、听诊81
第三节 心脏检查85
一、心搏动的视诊与触诊85
二、心区的叩诊86
三、心音的听诊87
第五章 腹部及腹腔器官的检查92
第一节 腹部的一般检查92
一、腹部的视诊92
二、腹部的触诊93
第二节 消化器官的检查93
一、胃肠检查93
二、肝、脾的检查94
三、排便动作及粪便感官检查94
第三节 泌尿器官检查96
一、肾的检查96
二、肾盂及输尿管的检查97
三、膀胱的检查97
四、尿道检查98
五、排尿动作及尿液感官检查98
第四节 外生殖器官的检查102
一、雄性动物102
二、雌性动物103
第六章 神经及运动机能的检查105
第一节 头颅和脊柱的检查105
一、头颅部检查105
二、脊柱检查105
第二节 感觉机能的检查107
一、浅感觉的检查107
二、深感觉的检查108
三、特种感觉108
第三节 反射机能的检查109
一、反射种类及其检查方法109
二、反射机能的病理变化110
第四节 自主(植物)神经机能的检查111
一、交感神经紧张性亢进111
二、副交感神经紧张性亢进111
三、交感、副交感神经紧张性均亢进111
第五节 运动机能的检查112
一、强迫运动112
二、共济失调113
三、不随意运动的检查114
四、瘫痪(麻痹)115
第六节 四肢静止和运动状态的检查117
一、四肢静止状态的检查117
二、四肢运动状态的检查121
第七章 临床特殊器械检查123
第一节 动脉血压与中心静脉压的测定123
一、动脉血压的测定123
二、中心静脉压的测定126
第二节 内窥镜检查128
一、消化道内窥镜检查128
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29
第三节 穿刺检查131
一、腹腔穿刺术131
二、胸腔穿刺术131
三、膀胱穿刺术132
四、关节穿刺术133
第四节 心电图检查134
一、心电图基础134
二、正常心电图142
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152
四、心电图检查的新技术163
第二篇 实验室检验169
第八章 血液学检验169
第一节 血液的采集和处理169
第二节 血液学检查的方法与误差分析170
一、血细胞数量检查170
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172
三、误差分析173
第三节 红细胞评估174
一、红细胞形态174
二、红细胞数量181
第四节 白细胞评估185
一、白细胞形态185
二、白细胞数量189
第九章 临床生化检查192
第一节 肝指标检查192
一、血清酶活性192
二、肝检查常用的酶194
三、血清蛋白质195
四、血清胆红素195
五、血清胆汁酸196
六、血氨197
第二节 肾功能检查198
一、尿素氮198
二、肌酐200
三、尿酸200
四、尿蛋白/肌酐比率201
五、肾小球功能检测201
第三节 心肌损害指标201
一、肌酸激酶201
二、乳酸脱氢酶202
三、天门冬氨基转移酶202
第四节 胰损伤的指标202
一、α-淀粉酶203
二、脂肪酶203
三、胰蛋白酶203
四、胰脂肪酶免疫反应性(PLI)204
五、血清胰蛋白酶样免疫反应性(TLI)204
第五节 血糖及糖代谢指标205
一、血糖205
二、果糖胺206
三、糖基化血红蛋白207
四、葡萄糖耐量试验207
第六节 血清脂质208
一、血清胆固醇208
二、血清甘油三酯209
第七节 血清蛋白质209
一、总蛋白浓度的升高209
二、总蛋白或白蛋白浓度的降低210
第十章 血清电解质211
第一节 血清钾211
一、血钾升高(高钾血症)211
二、血钾降低(低钾血症)212
第二节 血清钠212
一、血钠升高(高钠血症)213
二、血钠降低(低钠血症)213
第三节 血清氯213
一、血氯升高(高氯血症)213
二、血氯减少(低氯血症)214
第四节 血清钙214
一、血钙升高(高钙血症)214
二、血钙降低(低钙血症)215
第五节 血清磷215
一、血磷升高(高磷血症)216
二、血磷降低(低磷血症)216
第十一章 酸碱紊乱217
第一节 酸碱及其紊乱的概念217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218
一、体液缓冲体系218
二、呼吸系统218
三、肾219
四、电解质219
第三节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20
第四节 酸碱紊乱检测指标及分析221
一、常用检测指标221
二、常用参考范围223
三、酸碱紊乱分析223
第五节 酸碱紊乱的类型和代偿224
一、酸碱紊乱的类型224
二、酸碱紊乱的代偿224
三、单纯性和混合性酸碱紊乱225
第十二章 凝血功能评估226
第一节 凝血机制226
一、凝血的生理过程226
二、抗凝系统228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228
第二节 样本的采集与处理228
一、采血管229
二、血液采集及处理229
第三节 凝血评估检查项目229
一、血小板数目230
二、血小板形态230
三、平均血小板体积232
四、口腔黏膜出血时间232
五、活化凝血时间233
六、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233
七、凝血酶原时间234
八、凝血酶时间234
九、纤维蛋白原235
十、纤维蛋白降解产物235
第十三章 尿液检查237
第一节 尿样采集和贮存237
第二节 尿液分析操作流程238
第三节 尿液检查238
一、物理性质检查238
二、化学性质检查240
三、尿沉渣检查242
第十四章 粪便检查248
第一节 粪便采集和保存248
第二节 粪便常规检查操作流程248
第三节 粪常规检查249
一、物理性质检查249
二、化学性质检查250
三、粪渣检查252
第十五章 体腔液检查257
第一节 体腔液检查操作流程257
第二节 体腔液检查258
一、物理性质检查258
二、总有核细胞计数(TNCC)259
三、化学性质检查259
四、细胞学检查260
五、微生物检查261
六、动物接种试验263
七、RT-PCR检测263
第三篇 影像诊断267
第十六章 X线检查267
第一节 X线的产生、特性及其成像基本原理267
一、X线的产生267
二、X线的吸收与减弱267
三、X线的特性269
四、X线诊断的原理270
第二节 X线机的基本构造、使用及X线防护271
一、X线机的基本构造及其类型271
二、X线机的使用273
三、X线的防护275
第三节 X线的摄影、造影及暗室技术276
一、摄影的方位名称及表示方法276
二、摄影参数的调节276
三、造影检查技术277
四、暗室技术281
第四节 X线摄影的摆位技术282
一、头颈部检查的摆位282
二、胸部检查的摆位283
三、腹部检查的摆位284
四、胸椎、腰椎及骨盆检查的摆位285
五、四肢骨骼与关节检查的摆位287
第五节 X线片的读片与疾病诊断291
一、读片291
二、常见疾病的诊断293
第十七章 超声波检查308
第一节 超声波概述308
一、超声波的产生308
二、超声波的一般性质308
三、超声波的传播与衰减309
四、超声诊断方法的分类311
第二节 超声诊断原理312
第三节 B超诊断仪及其使用和维护314
一、超声诊断仪的构造314
二、超声检查步骤315
三、超声诊断仪使用注意事项315
四、超声诊断仪的维护315
第四节 小动物临床的超声检查技术316
一、超声扫查方式316
二、动物的摆位及切面方位316
三、扫查方法317
四、超声观察的基本内容318
第五节 声像图及其描述319
一、B超声像图的特点319
二、回声强度319
三、回声次数319
四、回声形态319
五、回声代表的意义命名320
六、其他的描述320
七、常见的超声伪影320
第六节 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323
一、肝的超声检查323
二、脾的超声检查325
三、泌尿系统的检查326
四、生殖系统的检查330
五、胃肠道的超声检查334
六、其他腹腔小器官的检查335
第四篇 建立诊断的方法与原则339
第十八章 建立诊断339
第一节 症状、诊断及预后的概念和分类339
一、疾病的症状及对症状的评价339
二、疾病诊断的概念及分类339
三、疾病预后的判断341
第二节 建立诊断的方法342
一、论证诊断法342
二、鉴别诊断法342
第三节 建立诊断的步骤343
一、调查病史、收集症状343
二、分析症状、建立初步诊断344
三、实施防治,验证诊断346
第四节 建立正确诊断的条件和产生错误诊断的原因346
一、建立正确诊断的条件346
二、产生错误诊断的原因347
第十九章 各器官、系统疾病的综合征349
第一节 循环器官、系统疾病的综合征349
一、心功能不全的综合症状349
二、外周血管衰竭综合症状349
三、心包疾病的综合症状349
第二节 呼吸器官、系统疾病的综合征349
一、上呼吸道疾病的综合症状349
二、支气管疾病的综合症状350
三、炎性肺病的综合症状350
四、非炎性肺病的综合症状350
五、胸膜疾病的综合症状350
第三节 消化器官、系统疾病的综合征350
一、口腔、咽、食管疾病的综合症状350
二、消化障碍性胃肠病的综合症状351
三、动物腹痛的综合症状351
四、肝病的综合症状351
第四节 泌尿器官、系统疾病的综合征351
一、肾疾病的综合症状351
二、尿路疾病的综合症状351
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的综合征352
一、脑病的综合症状352
二、脊髓病的综合症状352
第六节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的综合征352
一、贫血性疾病的综合症状352
二、出血性疾病的综合症状352
第七节 营养代谢病的综合征353
第八节 中毒病的综合征353
参考文献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