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生村官制度和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生村官制度和问题研究
  • 骆江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1627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农村-干部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学生村官制度和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开篇语1

第一章 导论2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2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3

三 研究框架4

四 技术路线图5

五 概念界定与理论路径6

(一)概念界定6

(二)理论路径7

六 研究方法8

七 创新与不足9

(一)研究创新9

(二)研究不足10

八 研究地点概况10

(一)北京调研地点概况11

(二)甘肃调研地点概况13

(三)江西调研地点概况14

(四)江苏调研地点概况15

(五)福建调研地点概况16

九 调研问卷对象的基本情况17

(一)大学生村官基本资料17

(二)村干部的基本资料21

(三)村民的基本资料23

第二章 文献述评26

一 大学生村官制度整体考虑的研究回顾27

(一)大学生村官制度去留争议的三种观点27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四个普遍问题28

(三)对大学生村官制度问题提出解决思路28

二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过程的研究回顾29

(一)大学生村官选聘的研究29

(二)大学生村官融入的研究30

(三)大学生村官赋权的研究31

(四)大学生村官培养的研究33

(五)大学生村官出路的研究34

三 大学生村官制度已有研究的评价和启示35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演进与相关制度分析38

一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历史演进38

二 相关政策制度的分析与启示43

小结47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层级的逻辑与问题50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层级的逻辑分析51

一 大学生村官制度整体推进的逻辑52

(一)大学生村官制度的真实性执行52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失真性执行53

二 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的层级逻辑54

(一)中央地方的运行逻辑54

(二)村庄层级的运行逻辑57

(三)大学生村官运行逻辑58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层级的相关问题62

一 制度存在的结构问题63

二 制度存在的具体问题65

(一)岗位有职无权65

(二)形式上进两委66

(三)任职时间太短66

(四)缺乏就业保障66

(五)缺乏女性视角67

三 县乡层面的共性问题68

(一)人才选拔与地方需求不一致68

(二)增加了基层政府的管理成本69

(三)借调大学生村官的时间过长69

(四)大学生村官考核导向有偏差70

四 村庄层面的共性问题71

(一)大学生村官融入乡村难71

(二)大学生村官创造实惠难72

五 大学生村官的问题72

(一)与村民沟通难74

(二)无心扎根农村75

(三)工资待遇较低75

(四)再就业出路难75

(五)管理中的问题76

小结77

第五章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实效分析80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整体实效80

一 大学生村官制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83

二 对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效的整体评价84

(一)改变农村干部的年龄和文化结构85

(二)发挥现代化知识对农村管理作用86

(三)增加基层政府与农村管理的人手86

(四)一定程度丰富了农村的文娱生活87

第二节 农村治理的实效分析88

一 对农村治理的整体实效分析88

(一)农村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88

(二)对农村治理实效的整体评价89

二 对村两委工作的实效分析91

(一)留住和用好人才的重要途径93

(二)补充人才与提高信息化水平94

三 对乡村党建工作的实效分析95

(一)基层政府的重要助手97

(二)梳理党建工作的文案98

(三)补充村支部新鲜血液99

四 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实效分析99

(一)参与创办合作社的各项活动100

(二)积极宣传合作社相关的政策101

第三节 农村发展的实效分析103

一 对农村发展的整体实效分析103

(一)农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103

(二)对农村发展的整体实效分析104

二 对农村文化发展的实效分析105

(一)村干部高度肯定110

(二)村民的高度肯定111

(三)大学生村官肯定112

三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效分析114

(一)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不明显(从基层政府角度分析)117

(二)缺乏地方资源难于发挥作用(从村干部的角度分析)117

(三)掌握知识难于贡献农村发展(从大学生村官角度分析)119

四 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实效分析120

(一)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有贡献(从基层政府角度分析)121

(二)对农村发展的整体贡献不大(从村干部的角度分析)121

(三)缺乏处理农村事务的村资源(从大学生村官角度分析)123

(四)外地村官难处理本村的事务(从村民角度分析)124

第四节 缓解就业的实效分析125

一 大学生村官制度缓解就业的情况126

二 对缓解就业的整体实效分析126

(一)缓解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126

(二)对缓解就业实效的整体评价127

第五节 人才培养的实效分析134

一 大学生村官培养的基本情况134

(一)中央层面的培养计划135

(二)县乡层面的培养计划136

二 对人才培养的整体实效分析139

(一)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139

(二)对人才培养实效的整体评价140

小结143

第六章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问题分析145

第一节 农村治理方面的问题分析145

一 参加村两委工作的问题分析146

(一)基本情况146

(二)重要问题149

二 参加乡村党建工作的问题分析150

(一)基本情况150

(二)重要问题151

三 参加农村合作社工作的问题分析151

(一)基本情况151

(二)重要问题152

第二节 农村发展方面的问题分析153

一 农村文化发展的问题分析153

(一)基本情况153

(二)重要问题154

二 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154

(一)基本情况154

(二)重要问题155

三 农村社会发展的问题分析155

(一)基本情况155

(二)重要问题156

第三节 缓解就业方面的问题分析156

一 鼓励留村任职工作存在的问题157

二 招录乡镇和公务员存在的问题158

三 扶持自主创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58

四 引导另行选择出路存在的问题159

五 支持继续学习深造存在的问题159

第四节 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分析160

一 基本情况161

(一)培训的内容161

(二)培训的方式162

(三)培训的周期162

(四)培训的机构和地域163

二 重要问题166

小结167

第七章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延伸讨论168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借调情况分析168

一 村干部对借调的态度169

(一)多数村干部反对借调169

(二)部分村干部赞成借调171

(三)借调对各项工作的影响(村干部访谈)171

二 大学生村官对借调的态度173

(一)多数大学生村官赞同借调173

(二)部分大学生村官反对借调174

(三)借调对各项工作的影响(大学生村官访谈)175

第二节 女性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分析177

第三节 大学生村官再教育体系分析182

一 “再教育”概念解析及启示183

二 “再教育”针对群体及效果184

三 拟构建的大学生村官再教育体系的框架187

(一)大学生村官再教育的三个原则187

(二)大学生村官再教育的主要内容187

(三)大学生村官再教育体系的设想189

第八章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相关性与差异性分析191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相关性分析191

一 大学生村官性别的相关性分析192

(一)大学生村官性别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193

(二)大学生村官性别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193

(三)大学生村官性别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194

二 大学生村官年龄的相关性分析195

(一)大学生村官年龄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195

(二)大学生村官年龄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196

(三)大学生村官年龄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197

三 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197

(一)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198

(二)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198

(三)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199

四 大学生村官学科门类的相关性分析200

(一)大学生村官学科门类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200

(二)大学生村官学科门类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201

(三)大学生村官学科门类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202

五 大学生村官家庭所在地的相关性分析202

(一)大学生村官家庭所在地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203

(二)大学生村官家庭所在地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203

(三)大学生村官家庭所在地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204

六 大学生村官所在村富裕水平相关性分析205

(一)大学生村官所在村的富裕水平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205

(二)大学生村官所在村的富裕水平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206

(三)大学生村官所在村的富裕水平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207

七 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所住地点的相关性分析207

(一)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所住地点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208

(二)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所住地点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209

(三)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所住地点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210

八 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的相关性分析210

(一)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210

(二)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211

(三)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212

九 大学生村官借调的相关性分析213

(一)大学生村官借调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213

(二)大学生村官借调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214

(三)大学生村官借调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214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差异性分析215

一 大学生村官招聘存在差异216

(一)具体差异216

(二)差异分析217

二 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存在差异218

(一)具体差异218

(二)差异分析219

三 大学生村官创业支持存在差异220

(一)具体差异220

(二)差异分析221

四 大学生选择当村官的目的存在差异221

(一)具体差异221

(二)差异分析222

五 大学生村官就业方式存在差异222

(一)具体差异223

(二)差异分析223

小结223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225

第一节 主要结论225

一 总体上促进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225

(一)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大225

(二)对农村人才培养效果不太显著226

(三)对农村文化发展效果较为显著226

(四)对就业起到了缓冲带的作用227

二 未进一步固化国家在乡村的权力227

三 基层政府受益于大学生村官制度228

(一)大学生村官制度弥补了基层政府人手不足228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乡镇之间和村庄之间的隔离228

四 大学生村官难于融入乡村229

(一)大学生村官存在依附性229

(二)乡村秩序排斥大学生村官230

五 大学生村官职位更多的只是职业跳板231

(一)期满后的出路保障不足231

(二)大学生村官是职业跳板231

第二节 建议232

一 注重与农村发展的其他制度相衔接232

二 为大学生村官创设条件,助推农村发展232

三 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与程序233

(一)人才招聘应严格把关233

(二)设岗定责与强化培养235

(三)适度赋权,可采取实习村书记制度235

(四)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考核应进一步完善236

四 健全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运行机制236

(一)理顺借调机制236

(二)增加女性视角237

(三)建立再教育体系237

结束语238

附录239

附录1 大学生村官问卷239

附录2 村民问卷248

附录3 村干部问卷251

附录4 县委组织部访谈提纲258

附录5 乡镇部门访谈提纲261

附录6 村干部访谈提纲263

附录7 大学生村官访谈提纲263

附录8 村民访谈提纲264

参考文献265

后记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