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影像学 中医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影像学 中医 第2版
  • 王芳军主编;李平,张东友,许茂盛,车艳玲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22477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131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影像学 中医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影像学概述1

第一节 学科定义及发展简史1

一、定义及涵盖范围1

二、发展简史1

第二节 学习目的及学习方法2

一、学习目的2

二、学习方法3

第三节 影像阅读原则及诊断步骤3

一、影像阅读原则3

二、影像诊断步骤4

第四节 影像“危急值”解读4

一、“危急值”定义及其意义4

二、影像“危急值”报告的范围5

三、影像“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5

第五节 辐射防护基础知识5

第六节 影像检查申请单的规范填写6

一、申请单的规范填写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6

二、申请单的规范填写对影像诊断的重要性6

三、影像检查申请单的填写规范6

四、申请单填写的常见缺陷7

第二章 影像检查技术9

第一节 X线成像9

一、成像原理与设备9

二、检查技术与要点10

三、图像特点与限度12

四、临床应用与选择12

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13

一、成像原理与设备13

二、检查技术与要点14

三、图像特点与限度15

四、临床应用与选择15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16

一、成像原理与设备16

二、检查技术与要点17

三、图像特点与限度18

四、临床应用与选择19

第四节 超声成像19

一、成像原理与设备20

二、检查技术与要点21

三、图像特点与限度22

四、临床应用与选择22

第五节 核医学显像22

一、成像原理与设备23

二、检查技术与要点23

三、图像特点与限度23

四、临床应用与选择24

第三章 数字化影像及远程放射学26

第一节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26

第二节 放射信息系统27

第三节 医学影像电子教学资源中心27

第四节 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28

一、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建设的意义28

二、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建设的关键28

第五节 远程放射学29

第四章 影像学与中医学31

第一节 影像学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31

一、影像学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直接客观依据31

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影像学具有良好发展空间31

三、影像学与中医学结合研究加快中医现代化进程32

第二节 影像学与中医学结合的研究思路32

一、影像学在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32

二、影像学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32

三、影像学在针灸临床与理论研究中的应用33

四、影像学在中医中药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33

五、中医中药在提高影像技术质量方面的应用33

六、中医辨证论治与针灸在介入放射学的应用33

第三节 脑功能成像针灸脑效应研究进展34

一、经络fMRI研究34

二、穴位效应的fMRI研究34

三、针刺患者与健康人fMRI比较研究34

四、针灸优势病种疗效脑机制fMRI研究34

第四节 影像学与中医学结合的发展趋势35

一、藏象和经络实质研究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35

二、证本质及病证规范化研究有可能达成共识35

三、中医脉诊研究有可能获得创新发现35

四、有可能整体提高人类对疾病的调节控制能力36

第二篇 X线、CT、MRI诊断39

第五章 骨骼肌肉系统39

第一节 检查方法的选择39

一、X线检查39

二、CT检查40

三、MRI检查40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40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40

二、长骨41

三、脊柱43

四、关节44

五、软组织46

第三节 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46

一、骨与软组织基本病变47

二、关节基本病变53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57

一、骨关节创伤57

二、椎间盘突出60

三、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61

四、骨关节感染性疾病67

五、慢性骨关节病74

六、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7

七、痛风78

第六章 呼吸系统80

第一节 检查方法的选择80

一、X线检查80

二、CT检查80

三、MRI检查81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81

一、正常X线表现81

二、正常CT表现84

三、正常MRI表现85

第三节 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85

一、气管、支气管病变85

二、肺组织病变86

三、胸膜病变92

四、纵隔病变95

五、横膈病变96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97

一、肺炎97

二、支气管扩张症101

三、肺结核101

四、肺肿瘤105

五、纵隔肿块病变109

第七章 循环系统113

第一节 检查方法的选择113

一、X线检查113

二、CT检查113

三、MRI检查113

四、心血管造影114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114

一、X线表现114

二、CT表现115

三、MRI表现118

四、心血管造影表现118

第三节 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119

一、心脏位置异常119

二、心脏大小异常120

三、心脏形态异常122

四、大血管异常122

五、肺循环异常123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124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4

二、主动脉夹层125

三、肺动脉栓塞127

四、高血压性心脏病128

五、先天性心脏病129

六、风湿性心脏病131

第八章 消化系统133

第一节 检查方法的选择133

一、普通X线检查133

二、X线造影检查133

三、CT检查133

四、MRI检查134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134

一、腹部平片表现134

二、X线造影表现134

三、CT表现138

四、MRI表现138

第三节 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139

一、普通X线表现139

二、X线造影表现140

三、CT、MRI表现141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143

一、急腹症143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148

三、消化道肿瘤149

四、肝硬化155

五、原发性肝癌156

六、胰腺癌159

第九章 泌尿系统与肾上腺162

第一节 检查方法的选择162

一、X线检查162

二、超声检查162

三、CT、MRI检查162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163

一、X线表现163

二、CT表现163

三、MRI表现164

第三节 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164

一、肾及肾上腺的数目、大小、形态和位置的异常164

二、肾脏及肾上腺结节或肿块164

三、异常钙化影165

四、肾盂、肾盏和输尿管异常165

五、肾血管异常165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166

一、泌尿系统结石166

二、肾囊肿与多囊肾168

三、泌尿系统肿瘤168

四、肾上腺腺瘤171

第十章 生殖系统与乳腺174

第一节 检查方法的选择174

一、X线检查174

二、CT检查174

三、MRI检查175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175

一、X线表现175

二、CT表现176

三、MRI表现176

第三节 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177

一、生殖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177

二、乳腺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177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178

一、子宫肌瘤178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180

三、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181

四、卵巢囊肿与卵巢癌182

五、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184

六、乳腺增生与乳腺癌185

第十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189

第一节 检查方法的选择189

一、X线平片189

二、造影检查189

三、CT检查190

四、MRI检查190

五、超声检查190

第二节 正常影像表现191

一、脑脊髓CT表现191

二、脑脊髓MRI表现191

三、眼部CT、MRI表现192

四、耳部CT、MRI表现193

五、鼻与鼻窦部CT、MRI表现193

六、喉部CT、MRI表现194

七、颈部CT、MRI表现195

第三节 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195

一、病灶显示195

二、脑结构改变196

三、椎管、脊髓改变196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196

一、脑外伤196

二、脑血管疾病199

三、颅内肿瘤202

四、椎管内肿瘤205

五、眼部疾病206

六、耳部疾病209

七、鼻部疾病210

八、咽和喉部疾病212

九、甲状腺疾病213

第三篇 超声诊断217

第十二章 超声诊断概述217

第一节 超声医学及进展217

一、超声成像基本知识217

二、超声医学进展217

第二节 超声检查技术及图像分析218

一、超声检查技术218

二、常规超声图像分析219

第十三章 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220

第一节 肝胆脾胰220

一、脂肪肝221

二、肝硬化222

三、肝囊肿223

四、肝血管瘤224

五、肝癌224

六、胆囊结石227

七、胆囊胆固醇沉着症228

八、阻塞性黄疸229

九、脾破裂230

十、急性胰腺炎232

十一、胰腺癌232

第二节 泌尿系统233

一、肾盂积水234

二、肾囊肿235

三、肾癌236

四、慢性肾功能不全236

五、膀胱肿瘤237

六、前列腺癌237

七、尿路梗阻性疾病238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241

一、子宫肌瘤242

二、卵巢囊肿243

三、卵巢癌243

四、正常妊娠244

五、异位妊娠244

第四节 心脏和血管246

一、先天性心脏病250

二、心脏瓣膜疾病252

三、心肌病255

四、心包疾病257

五、外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258

六、肢体深静脉血栓259

第五节 浅表器官260

一、乳腺疾病260

二、甲状腺疾病263

第四篇 介入放射学269

第十四章 介入放射学基础269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概述269

一、概念与分类269

二、设备与器材270

三、常用药物270

第二节 介入诊断技术271

一、经皮穿刺术271

二、选择性插管技术272

三、血管造影术273

四、经皮活检术274

第三节 介入治疗技术275

一、经导管药物灌注术275

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276

三、经皮腔内成形术277

四、经皮穿刺引流术279

五、经皮穿刺消融术280

六、支架置放术281

七、经皮药盒及输液港植入术282

八、腔静脉滤器置放术283

第十五章 常见疾病介入治疗286

第一节 原发性肝癌286

一、介入治疗方法286

二、临床疗效评价289

三、中医药介入治疗289

第二节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290

一、介入治疗方法290

二、临床疗效评价292

三、中医药介入治疗292

第三节 外周血管疾病292

一、介入治疗方法293

二、临床疗效评价295

三、中医药介入治疗295

第四节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296

一、介入治疗方法296

二、临床疗效评价299

三、中医药介入治疗299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299

一、介入治疗方法299

二、临床疗效评价301

三、中医药介入治疗301

附篇 心电图诊断303

第十六章 心电图概述303

第一节 心电图形成的基本原理303

第二节 心电图导联体系304

第三节 心电图的分析和正常心电图305

一、心电图的命名305

二、心电图的测量307

三、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309

第四节 心电图的临床运用拓展310

一、动态心电图310

二、运动负荷试验311

三、腔内电生理311

第十七章 异常心电图313

第一节 心房肥大313

一、右房肥大313

二、左房肥大313

三、双心房肥大315

第二节 心室肥大315

一、左室肥大315

二、右室肥大316

三、双心室肥大317

第三节 心肌缺血317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317

二、缺血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318

第四节 心肌梗死319

一、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基本图形及机制319

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321

三、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诊断322

第五节 心律失常323

一、概述323

二、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323

三、期前收缩325

四、异位性心动过速326

五、扑动与颤动327

六、传导异常329

附录 影像学常用术语英汉、汉英对照表337

主要参考书目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