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外国刑法理论的思潮与流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外国刑法理论的思潮与流变
  • 陈家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群众出版社
  • ISBN:756533131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96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7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外国刑法理论的思潮与流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事立法的新动向1

第一节 刑事立法的活跃化1

一、刑事立法活跃化的主要表现1

二、刑事立法活跃化的社会背景5

三、刑事立法活跃化的刑法应对9

第二节 刑事制裁体系的三轨化12

一、单轨制时代的刑罚12

二、双轨制时代的保安处分13

三、刑事制裁第三轨可能性的探讨17

四、作为第三轨的没收18

第二章 社会变迁与刑法理论的演进26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近代刑法理论的诞生26

一、封建时代的刑法与刑法思想26

二、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启蒙刑法思想的萌芽27

三、古典刑法学派的形成28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刑法中的学派之争32

一、1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32

二、近代学派的兴起33

三、后期古典学派的坚持35

四、学派之争36

五、学派之争的扬弃39

六、战后早期的刑法学42

第三节 风险社会的到来与刑法理论的应对44

一、风险社会的概念44

二、风险社会的特征46

三、风险刑法的是与非51

四、敌人刑法的对与错55

第三章 罪刑法定主义的与时俱进60

第一节 罪刑法定主义的渊源60

一、罪刑法定主义的历史渊源60

二、罪刑法定主义的思想渊源62

第二节 罪刑法定主义形式内容的更新63

一、法律主义63

二、禁止事后法68

三、禁止绝对不确定刑70

四、禁止类推解释71

第三节 罪刑法定主义实质内容的进化77

一、实质内容产生的背景77

二、刑法法规的明确性原则77

三、刑法法规内容的适正原则80

第四章 刑法任务的重塑82

第一节 法益保护说和社会伦理秩序维持说的对立82

一、法益保护说的基本立场82

二、社会伦理秩序维持说的内涵与缺陷83

第二节 法益保护说的危机与规范维持说的兴起84

一、法益保护说的危机84

二、规范维持说的兴起90

第三节 法益保护说的改造92

一、法益精神化的处理92

二、法益概念内涵的扩充94

三、对规范作用的重视96

第五章 犯罪论体系的演化98

第一节 犯罪论体系的概念与类型98

一、犯罪论体系的概念98

二、犯罪论体系的类型99

三、犯罪论体系的优劣102

第二节 阶层的犯罪论体系的展开105

一、古典的犯罪论体系105

二、新古典的犯罪论体系106

三、目的行为论的犯罪论体系108

四、现代新古典的犯罪论体系109

五、目的理性的犯罪论体系110

第六章 行为理论的转换112

第一节 行为论的体系性地位112

一、行为的意义与机能112

二、行为论独立体系性地位的争论113

第二节 行为的学说116

一、因果行为论116

二、目的行为论118

三、社会行为论120

四、人格行为论121

五、否定的行为论122

六、行为论的走向126

第七章 构成要件理论的展开127

第一节 构成要件的概念127

一、狭义的构成要件127

二、广义的构成要件127

三、其他含义的构成要件128

第二节 行为构成要件理论128

一、行为构成要件理论的创立128

二、行为构成要件理论的现状129

第三节 违法构成要件理论130

一、认识根据说的提出130

二、存在(实在)根据说的发展131

第四节 违法有责构成要件理论133

一、违法有责构成要件理论的产生133

二、违法有责构成要件理论的分化134

三、违法有责构成要件理论的质疑135

第五节 构成要件要素的填充135

一、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的争议136

二、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之认可140

第八章 实行行为论的新发展143

第一节 实行行为概念的确定143

一、实行行为的概念和功能143

二、传统的实行行为理论144

第二节 实行行为概念的演变145

一、实行行为与危险概念的挂钩145

二、实行行为概念的危机145

第三节 一连串行为论147

一、一连串行为论的出现147

二、一连串行为论的展开147

第九章 危险犯理论的新趋势152

第一节 危险概念的多义性152

一、行为人的危险152

二、行为的危险153

三、主观的危险与客观的危险154

第二节 危险犯的扩张155

一、危险犯的概念155

二、抽象危险犯的争议156

三、过失危险犯的争议158

第十章 从因果关系论到客观归属论159

第一节 因果关系概说159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159

二、因果关系的体系地位159

第二节 条件关系160

一、条件关系的公式160

二、合法则的条件公式165

第三节 条件说167

一、条件说的含义167

二、对条件说的批评及反驳167

第四节 相当因果关系说169

一、相当因果关系说的概念169

二、相当因果关系说的类型170

三、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危机172

四、相当因果关系说的修正173

第五节 客观归属论175

一、客观归属论的概念与沿革175

二、客观归属论的体系地位177

三、客观归属论的内容178

四、客观归属论的争议183

五、对客观归属论的评价186

第十一章 不作为犯理论的深化188

第一节 不作为概说188

一、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188

二、不作为犯的概念和种类190

三、不作为犯和罪刑法定主义191

第二节 不真正不作为犯成立条件概说194

一、不真正不作为犯成立条件之争论194

二、作为义务的体系地位195

第三节 形式的作为义务论向实质的作为义务论的转换197

一、形式的作为义务论197

二、实质的作为义务论198

三、形式、实质综合的作为义务论202

第十二章 故意理论的发展203

第一节 故意体系地位的变动203

一、责任要素说203

二、作为违法要素的构成要件要素说204

三、作为责任要素的构成要件要素说(二重的故意说)205

第二节 故意的认识内容206

一、需要认识的内容206

二、故意中事实认识的程度208

第三节 故意的本质209

一、可能性说、盖然性说与风险理论210

二、希望说与容认说212

三、实现意思说213

四、动机说215

第四节 故意的种类215

一、侵害故意与危险故意216

二、确定的故意与不确定的故意216

三、事前的故意、事后的故意、附条件的故意218

第十三章 过失理论的演变221

第一节 过失犯概述221

一、过失的概念221

二、过失犯的例外处罚原则222

第二节 过失的理论224

一、旧过失论224

二、新过失论225

三、新新过失论226

第三节 注意义务228

一、注意义务的内容228

二、预见可能性230

第四节 被允许的危险理论与信赖原则233

一、被允许的危险理论233

二、信赖原则235

第五节 过失犯的实行行为239

一、过失犯实行行为的行为形态239

二、阶段的过失中实行行为的认定240

第六节 过失的种类241

一、有认识的过失与无认识的过失241

二、单纯过失、重过失与业务上过失242

三、管理、监督过失243

第十四章 错误论的铺陈245

第一节 错误的概念和种类245

一、错误的概念245

二、错误的类型246

第二节 具体的事实错误247

一、方法的错误247

二、客体的错误249

三、因果关系的错误249

第三节 抽象的事实错误254

一、抽象的事实错误概述254

二、抽象符合说255

三、法定符合说256

第十五章 违法性论的发达259

第一节 违法性概说259

一、违法性的概念259

二、违法性的本质260

第二节 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对立263

一、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概念263

二、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主要区别266

三、结果无价值论面临的主要质疑268

四、行为无价值论面临的主要挑战272

第三节 可罚的违法性理论的兴衰273

一、可罚的违法性理论的概念与体系地位273

二、可罚的违法性理论的理论前提274

三、可罚的违法性的量与质276

第四节 违法性阻却的一般原理279

一、目的说与社会相当性说279

二、法益衡量说和优越的利益说280

第十六章 违法性阻却事由的扩展282

第一节 违法性阻却事由概说282

一、违法性阻却事由的概念282

二、违法性阻却事由的分类283

第二节 正当防卫284

一、正当防卫概说284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285

三、特殊情况下正当防卫的成立与否298

四、防卫过当309

五、假想防卫与假想防卫过当314

第三节 紧急避险318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318

二、紧急避险的本质319

三、紧急避险的成立要件324

四、特殊情况下紧急避险的成立与否331

五、假想避险与避险过当333

第四节 被害人承诺与危险接受334

一、被害人承诺334

二、危险接受341

第五节 其他违法性阻却事由346

一、法令行为346

二、正当业务行为351

三、安乐死、尊严死358

四、自救行为364

五、义务冲突365

第十七章 有责性的变革368

第一节 责任理论概述368

一、责任的概念368

二、责任主义的含义368

三、责任主义的贯彻370

第二节 责任观念的演变371

一、责任非难本质的演变371

二、责任非难对象的分歧372

三、责任要素内容的演进373

第三节 责任能力378

一、责任能力的概念378

二、责任能力的体系地位378

三、责任能力的判断标准380

四、无责任能力与限定责任能力381

五、部分责任能力385

第四节 原因自由行为385

一、原因自由行为的概念385

二、原因自由行为可罚性否定说386

三、原因自由行为可罚性肯定说387

四、实行行为开始后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定责任能力情况的处理393

第五节 违法性意识及其可能性394

一、违法性意识及其可能性概说394

二、违法性意识的学说395

三、违法性的错误400

四、违法性的错误与事实的错误的界限402

第六节 期待可能性403

一、期待可能性概说403

二、期待可能性的适用范围404

三、期待可能性的体系地位406

四、期待可能性的种类408

五、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410

六、期待可能性的错误413

第十八章 未遂犯论的嬗变416

第一节 未遂犯的存在领域416

一、未遂犯的存在阶段416

二、未遂犯的成立范围417

第二节 未遂犯的处罚根据420

一、传统的主观未遂论与客观未遂论420

二、现代的客观未遂论与主观未遂论421

三、未遂犯的处罚根据与处罚强度422

第三节 未遂犯的成立条件423

一、犯罪的决意424

二、实行的着手425

三、未达既遂426

第四节 实行着手的认定427

一、实行着手与行为人的主观427

二、实行着手的判断标准428

三、几种特殊犯罪的着手439

第五节 不能犯441

一、不能犯概述441

二、不能犯的学说442

三、不能犯理论争论的实质459

第十九章 中止犯论的争讼462

第一节 中止犯的法律性质462

一、政策说463

二、法律说466

三、并合说471

四、行为变更说472

五、责任履行说473

六、单独的处罚解放事由说474

七、危险消灭说475

第二节 中止犯的成立条件475

一、任意性475

二、中止行为481

第二十章 犯罪参与体系的争鸣488

第一节 单一正犯体系488

一、单一正犯体系的概念与发展脉络488

二、单一正犯体系的类型490

三、单一正犯体系的理论基础491

四、单一正犯体系的优势492

五、对单一正犯体系的质疑494

第二节 正犯、共犯分离体系496

一、正犯、共犯分离体系的基本内涵496

二、正犯的概念与种类497

三、共犯的概念与种类499

四、正犯与共犯的区别501

第二十一章 共犯基础理论的建构507

第一节 共犯的处罚根据论507

一、共同正犯的处罚根据507

二、狭义共犯的处罚根据511

第二节 共犯的本质516

一、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516

二、共犯的从属性说与共犯的独立性说520

第二十二章 间接正犯理论的突围527

第一节 夹缝中的间接正犯理论527

一、间接正犯概念的补救性527

二、间接正犯否定论528

第二节 间接正犯的正犯性529

一、工具理论529

二、实行行为性说530

三、行为支配说530

四、规范的障碍说531

五、自律的决定论532

第三节 间接正犯的类型533

一、利用他人非刑法上的行为533

二、利用无故意的行为者533

三、利用有故意的工具536

四、利用无责任能力者的行为538

五、利用合法行为者的行为539

六、利用被害者自身的行为541

第四节 正犯后正犯与间接正犯542

一、正犯后正犯概念的提出542

二、正犯后正犯的学说543

第五节 间接正犯的实行着手546

一、利用者标准说546

二、被利用者标准说547

三、个别化说548

四、实行行为、实行着手分离说548

第二十三章 共同正犯的实质化549

第一节 共同正犯的概述549

一、共同正犯的概念与性质549

二、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550

三、共同正犯的种类概说553

第二节 共谋共同正犯556

一、由判例衍生的共谋共同正犯概念556

二、从否定到肯定的通说变迁558

三、成为少数说的否定说563

第三节 片面的共同正犯564

一、片面的共同正犯的概念564

二、片面的共同正犯否定说564

三、片面的共同正犯肯定说565

第四节 过失的共同正犯566

一、问题之所在566

二、过失的共同正犯肯定说567

三、过失的共同正犯否定说569

第五节 承继的共同正犯571

一、承继的共同正犯的概念571

二、判例中的承继的共同正犯571

三、承继的共同正犯的肯定说572

四、承继的共同正犯的否定说574

五、限定的肯定说及其课题575

第六节 不作为的共同正犯578

一、不作为的共同正犯的概念578

二、不作为的共同正犯的全面否定说578

三、不作为的共同正犯的全面肯定说579

四、不作为的共同正犯的限定肯定说581

第二十四章 教唆犯的成立586

第一节 教唆犯的概念与成立条件586

一、教唆犯的概念586

二、教唆犯的成立条件586

第二节 教唆犯的类型589

一、过失的教唆与对过失犯的教唆589

二、片面的教唆591

三、共同教唆592

四、未遂的教唆与教唆的未遂593

五、不作为的教唆与教唆不作为犯598

六、对预备罪、阴谋罪的教唆599

七、间接教唆与再间接教唆600

八、独立教唆犯602

第二十五章 帮助犯的成立604

第一节 帮助犯的概念与成立条件604

一、帮助犯的概念604

二、帮助犯的成立条件604

第二节 帮助犯的因果关系606

一、因果关系不要说607

二、正犯结果引起说608

三、促进的因果关系说608

四、实行行为促进说609

五、心理的因果关系说609

第三节 帮助犯的类型610

一、过失的帮助与对过失犯的帮助610

二、片面的帮助犯与共同的帮助犯611

三、未遂的帮助与帮助的未遂612

四、不作为的帮助与帮助不作为犯613

五、对预备罪、阴谋罪的帮助614

六、间接帮助、再间接帮助与教唆犯的帮助615

第四节 中立行为与帮助犯616

一、典型判例616

二、理论学说618

第二十六章 共犯与身份、错误论的交错629

第一节 共犯与身份629

一、共犯与身份概说629

二、真正身份犯与共犯630

三、不真正身份犯与共犯631

四、消极的身份犯与共犯632

第二节 共犯与错误633

一、同一共犯形式内的错误633

二、不同共犯形式内的错误636

三、狭义共犯与间接正犯之间的错误637

第二十七章 罪数论的演变639

第一节 罪数论与竞合论的异同639

一、罪数论的意义639

二、罪数决定的标准640

三、竞合论的含义643

四、罪数论与竞合论的比较643

第二节 本来的一罪645

一、本来的一罪的概念645

二、单纯一罪645

三、法条竞合646

四、包括一罪649

第三节 科刑上的一罪652

一、科刑上的一罪的概念和性质652

二、观念的竞合653

三、牵连犯656

四、钩环现象660

第四节 并合罪661

一、并合罪的概念661

二、并合罪的处理原则662

第二十八章 刑罚理论的时代性663

第一节 刑罚正当化根据论的对立663

一、报应刑论的基本思想663

二、目的刑论的基本思想666

三、并合刑论的基本思想671

第二节 积极的一般预防理论的兴起672

一、积极的一般预防理论的内涵672

二、积极的一般预防理论的利弊676

第三节 死刑制度的争议678

一、死刑的概念与死刑犯罪678

二、死刑的存废与死刑的适用状况679

第四节 死刑适用的具体标准——日本的实务经验682

一、所谓永山基准683

二、“光市母子杀害案件”与永山基准685

三、裁判员时代的死刑适用标准685

第五节 死刑替代刑罚的设想688

一、死刑替代刑罚提出的必要性688

二、绝对的无期刑689

三、相对的无期刑690

四、不定期刑691

五、有期刑691

六、死刑执行延期制度692

主要参考文献6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