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研究 基础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研究 基础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4547536.jpg)
- 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ISBN:978750668026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27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244页
- 主题词:制造工业-质量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制造质量强国战略研究 基础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国家质量基础建设1
一、引言1
二、国家质量基础的产生1
(一)国家质量基础的概念1
(二)国家质量基础的产生1
(三)国家质量基础的运作机理2
三、国家质量基础的战略地位10
(一)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10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11
(三)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11
四、国家质量基础促进产业质量升级:案例分析12
(一)案例:国家质量基础支撑国家坚强智能电网建设12
(二)案例分析小结21
五、国家质量基础的国际发展状况及趋势22
(一)国家质量基础的国际发展现状及特征22
(二)国家质量基础的国际发展趋势29
产业质量技术基础战略研究32
一、产业质量技术基础的战略作用32
(一)基本内涵、特征和作用机理32
(二)重要作用37
二、我国产业质量技术基础的现状及国际发展趋势44
(一)建设成效45
(二)主要问题50
(三)国外产业质量技术基础的发展与启示56
三、产业发展对质量技术基础的需求分析61
(一)产业发展需求宏观分析61
(二)13个领域的需求分析64
四、产业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的战略对策69
(一)提高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69
(二)增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能力76
(三)推进产业质量技术基础的国际化进程81
五、产业质量技术基础发展的政策建议85
(一)制定国家质量基础建设中长期规划85
(二)实施支持制造产业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的重大专项86
附表 13个领域对产业质量技术基础的需求88
我国制造质量强国的计量战略研究102
一、引言102
二、计量的内涵、范围和重要性103
(一)计量工作的内涵103
(二)计量工作的范围103
(三)计量工作的重要性104
三、我国计量工作发展的现状107
四、国外计量工作发展的趋势108
五、中外计量工作的对比112
六、制造质量强国与计量发展的关系114
七、我国计量战略的论证115
八、实施我国制造质量强国计量战略的建议115
我国制造质量强国的标准化战略研究117
一、引言117
二、标准在制造质量强国战略中的作用和意义117
(一)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依据118
(二)标准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杠杆119
(三)标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120
(四)标准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手段121
三、国外制造业标准化发展经验和启示121
(一)国外制造业标准化战略121
(二)国外制造业标准化战略的启示124
四、我国制造业标准化现状和问题125
(一)我国制造业标准化发展基础125
(二)我国制造业标准化存在问题129
五、我国制造业标准化发展路径131
(一)制造业标准化发展趋势分析131
(二)我国制造业标准化发展路径的要素分析134
(三)我国制造业标准化发展的战略构想136
六、我国制造业标准化发展目标和任务139
(一)发展目标139
(二)发展策略140
(三)主要任务141
(四)重点领域143
七、我国制造业标准化发展的对策建议144
我国制造质量强国的认证认可战略研究146
一、引言146
二、认证认可的范围、内涵和重要性147
(一)认证认可的范围147
(二)认证认可的内涵149
(三)认证认可的重要性150
三、我国认证认可发展的现状、特色和差距152
(一)我国认证认可发展概况152
(二)我国的认证认可制度155
(三)我国认证认可的发展现状160
(四)我国认证认可制度的特点162
(五)我国认证认可发展存在的差距165
四、国外认证认可发展的趋势167
(一)认证认可作为质量基础日益重要,作用更趋多元167
(二)认证认可制度设置与发展阶段和国情相适应168
(三)认证认可日趋国际化,认可制度由分散走向统一168
(四)认证机构专业背景突出、性质多样、集中度高169
(五)市场监管制度完善且严格170
(六)认证认可向行业化方向发展171
五、国际认证认可的发展与启示172
(一)国际认证认可的发展172
(二)国际认证认可活动发展的启示175
六、制造质量强国与认证认可发展的关系179
(一)制造质量强国对认证认可发展的需求179
(二)认证认可发展对制造质量强国的支撑作用180
七、我国制造质量强国认证认可战略的论证182
(一)认证认可的发展目标182
(二)认证认可的发展原则183
(三)认证认可的发展定位184
(四)认证认可的发展模式184
八、实施我国制造质量强国认证认可战略的建议185
(一)大力推进认证认可制度创新,更好地满足制造质量强国发展需求185
(二)完善法制保障和监管体系,系统提升认证有效性185
(三)强化认证认可技术基础体系,提升认证认可持续发展能力186
(四)完善认证认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186
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与创新研究188
一、引言188
二、质量管理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189
(一)质量管理的定义189
(二)质量管理的范围189
(三)质量管理的重要性190
三、我国质量管理发展的历史191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探索中的质量管理191
(二)改革开放至今:全面质量管理192
四、我国质量管理的创新195
(一)质量管理理念创新195
(二)质量管理方法和实践创新196
(三)质量管理推进创新202
五、我国质量管理发展的经验203
(一)“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是我国推行质量管理独具特色的指导方针204
(二)把质量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确立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204
(三)国家重视、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对深入、广泛推行质量管理起到了关键作用204
(四)广泛开展培训教育是推行质量管理、保证质量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205
(五)发挥质量组织的作用是推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205
六、国内外质量管理对比研究205
(一)日本质量管理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06
(二)美国质量管理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08
(三)欧洲质量管理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09
(四)我国质量管理的引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10
(五)值得借鉴的两项质量推进方式213
七、我国质量管理发展的问题215
(一)质量管理成熟度不高215
(二)质量责任未完全落实215
(三)体系方法未充分发挥作用216
(四)教育培训投入严重不足216
(五)质量工具方法应用效果有待提高216
(六)设计开发质量管理亟待加强216
(七)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依然薄弱217
(八)技术创新优势尚未显现217
(九)质量改进的广深度远远不够217
八、通过质量管理促进制造质量强国的建议217
(一)加强质量法制建设,优化质量提升环境217
(二)深化管理体系实践,提高体系运行质量219
(三)加大质量教育投入,落实素质提升工程220
(四)深入推广质量方法,促进实施质量经营223
(五)突破制造技术瓶颈,推动产业质量升级224
(六)加强研发质量管理,提高自主创新效率225
(七)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强化质量保证能力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