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大学十类关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大学十类关系研究
  • 陆军恒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910858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大学十类关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把高等教育导向可持续发展轨道1

第一章 大学之形与大学之魂5

第一节 模样是大学之形6

一、中外名家“说”大学6

二、追根溯源看大学8

三、大学的模样之形9

第二节 理念是大学之魂10

一、澄清大学理念之源10

二、理念缺失则大学不兴16

三、明晰大学理念之道17

第三节 形神兼具方为大学之基18

一、大学之形是大学发展的物质基础19

二、大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根本之源19

三、形神兼具的大学才能名副其实20

对策建议21

第二章 品性修炼与空间构建23

第一节 大学必须走“大师之大”的道路24

一、大师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24

二、学科是大学特性的内在支撑27

三、追求学问永远是大学的第一要义29

第二节 空间要素凝固着大学文化31

一、大学建筑凝固着特定的“场所精神”31

二、空间环境具有“筑巢养凤”的功能32

三、将绿色大学的理念注入大学校园建设33

第三节 大学应守住生命的重心35

一、守持文化理性当为大学本色35

二、大学需要“建筑的眼睛”,校园建筑需要“大学的表情”36

三、大师要用好大楼,大楼要为成就大师而存在37

对策建议38

第三章 育人为本与制器为端41

第一节 育人是大学的原点42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42

二、培养心智健全的人44

三、高质量的教育是重中之重46

第二节 大学不能把人训练成“机器”49

一、防止“雕刻式”的大学教育49

二、警惕“流水线式”的大学教育51

三、力戒“应试式”的大学教育52

第三节 育人与制器的整合协调53

一、传授知识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导向53

二、技能培养必须由人文精神来滋养56

三、超越制器,达至育人57

对策建议60

第四章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63

第一节 通识教育旨在涵养人的生命之源64

一、澄清通识教育的文典之惑64

二、探寻通识教育的真谛67

三、实施通识教育任重而道远70

第二节 专业教育为职业生涯蓄积能量73

一、专业教育的源流梳理73

二、把握专业教育的精髓75

三、实施专业教育需合理定位78

第三节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82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82

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齐抓并举83

三、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要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85

对策建议87

第五章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91

第一节 基础研究的形而上魅力92

一、基础研究正负效应的历史警示92

二、由认识自觉而行动自觉94

三、甘于坐冷板凳是一种境界96

第二节 应用研究的形而下促动98

一、应用研究让“知识”更“有用”98

二、应用研究让大学更“有为”100

第三节 求知与求用相依相促102

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交融共赢103

二、做好“明天”的科研和“今天”的科研104

三、重塑学术研究的科学精神106

对策建议109

第六章 个人钻研与团队攻关113

第一节 学人的劳动方式具有特殊性114

一、个体性表象,多元化风格114

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16

第二节 以多方互助的方式共同工作118

一、“1+1>2”的团队智慧118

二、中国大学团队建设仍在路上120

三、探索团队协作的有效路径121

第三节 创新型学术团队是这样炼成的123

一、优秀创新团队的构成要件123

二、寻找跨学科组合的最佳结合点126

三、健康的学术生态是学术团队成长的阳光128

对策建议131

第七章 文章高低与道德曲直135

第一节 学术乃大学之本分136

一、文章不写半句空136

二、学术传承是大学的重要使命138

第二节 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的生命线139

一、功利主义盛行成为学术道德走向低谷的推手140

二、学术腐败在葬送着学术精神141

第三节 由学术而达至修养143

一、净化学术环境,筑牢“道德围墙”143

二、坚持学术为本,回归学术精神146

三、正德笃行做学术147

对策建议150

第八章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153

第一节 大学行政权力的本真154

一、大学治理中“行政化”的困境154

二、依法治校是大学管理之方略156

三、大学更适合“握沙式”管理159

第二节 大学应当彰显学术本位161

一、学术至上是大学的本质属性161

二、学术权力的行使离不开教授治学163

三、教授治学“治”什么165

第三节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和谐共舞166

一、厘清权力边界,找准各自定位167

二、规制管理行为,用权不能任性168

三、行政与学术的适度张力与耦合169

对策建议172

第九章 象牙之塔与外王之道177

第一节 “象牙塔”气质是大学的内圣标识178

一、学术精神的堡垒179

二、社会前行的灯塔181

三、“和而不同”的魅力183

第二节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使命担当185

一、大学要联姻社会185

二、大学要当好社会智库189

第三节 大学理应走到社会的前头192

一、建立大学与社会的磁链影响192

二、组建产学研发展的联盟194

三、大学发展助推大国崛起197

对策建议201

第十章 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205

第一节 走向开放是现代化大学的通途206

一、中国大学走向国际化势在必行206

二、大学国际化的基本路径选择208

第二节 中国气派是中国大学的根脉211

一、本土性和民族性是国际化的基石212

二、中国大学本土教育的觉醒与重构213

三、教育的本国特色是客观存在,也是追求215

第三节 大学的国际化过程亦本土化过程216

一、把握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平衡点216

二、在坚守本土化的基础上走向国际化217

三、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之路218

对策建议220

余论223

参考文献230

索引240

后记2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