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演化注意力经济学 注意力货币化与媒介职能银行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演化注意力经济学 注意力货币化与媒介职能银行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4527506.jpg)
- 张雷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7137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经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演化注意力经济学 注意力货币化与媒介职能银行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基因信息资产1
第一节 “好色的基因”1
一、基因本位论2
二、卵子对精子的诱惑3
三、生命的基本属性4
四、天然的性感奢侈品5
第二节 竞争的注意力规制7
一、亲代投资理论7
二、吸引力均衡8
三、性契约见证10
四、等级与制度形成12
第三节 代际注意力配置15
一、婴儿的博弈天赋16
二、家庭珍视的“财产”17
三、文化资产的获得19
四、“达尔文胡子”的价值20
第二章 专注化分工24
第一节 感官的经济职能24
一、视觉的生物经济学分析25
二、听觉的社会经济意义27
三、嗅觉的集约决策原理27
四、触觉的情感系统启动28
五、味蕾的食物选择机制30
第二节 声色需求的结构31
一、信息市场的生理地图31
二、人类对不同感官的倚重32
三、感官专业市场的开发35
四、感官经济的综合发展38
五、感官缺位的经济潜力40
第三节 群体效率的形成41
一、性别分工的影响41
二、社会生物的优势45
第三章 时间的内涵48
第一节 时间的注意力实质48
一、时间意识48
二、时间体验50
三、时间塑造51
第二节 记忆的生产与消费53
一、自传体记忆54
二、记忆的数字化生产55
三、记忆的消费58
第三节 “活在当下”的理解61
一、远古人类的生存常态62
二、多巴胺的产生过程63
三、“当下”的阶段性更迭65
四、历史与未来的平衡点66
第四节 进入当下的“未来”68
一、近忧远虑68
二、吸纳未来69
三、偏好差异70
第四章 环境的演进72
第一节 柔性的背景72
一、环境与注意力的相互影响73
二、自然界的物理信息与价值信息75
三、拟态经济的生物学基础76
第二节 想象的世界78
一、想象的现实性78
二、最初的虚拟世界81
三、媒介拟态环境82
四、幻觉创造的可能83
第三节 虚实的交叠86
一、似有似无的存在87
二、心灵交易的场所90
三、“网络”的历史性叠加92
第五章 从初民到网民96
第一节 天然网络与原始文明96
一、原生性网络97
二、道德“商誉系统”98
三、英雄崇拜的向心力100
第二节 熟人网络与农业文明101
一、精神养料102
二、熟人关系网103
三、观光农业104
第三节 商业网络与工业文明105
一、标准时间的专制105
二、职业化人格106
三、都市丛林生活107
四、存在的无聊109
第四节 数字网络与信息文明111
一、自由连接的社会111
二、快速变化的时代113
三、虚拟主导的世界114
四、数字原住民116
第六章 价值信息化运动119
第一节 价值虚化119
一、信息价值的生理效应119
二、“食”的价值转移121
三、“性”的价值前置123
四、身体信息的财产性质125
第二节 魅力竞争127
一、婚姻市场的颜值127
二、原始价值的流通128
三、魅力市场131
第三节 信息替代产品133
一、人体的信息仿真系统133
二、人类的日常信息产品135
三、信息产品的等价性136
第七章 注意力货币化139
第一节 信息社会的交易方式变革139
一、交易基本形态的演进139
二、信息媒介向交易媒介的转化142
三、新媒体时代的“后货币世界”143
第二节 注意力货币化过程144
一、注意力商品化144
二、注意力标准化145
三、媒介去货币化146
四、注意力货币化148
第三节 注意力与货币的功能比较149
一、注意力作为价值的尺度149
二、注意力作为流通的手段150
三、注意力作为价值储存的工具151
四、注意力作为支付的方式152
五、注意力作为网络世界的通货152
第四节 注意力货币与传统货币的竞争154
一、信息经济对物质经济的优势154
二、未来对历史的优势155
三、便捷性对稳定性的优势155
四、“穷人”对“富人”的优势156
五、跨界对产权的优势157
六、开源对版权的优势158
第八章 媒介职能银行化160
第一节 数字媒介的双重货币交易功能160
一、互联网时代的支付战争160
二、移动媒体的职能转变163
三、移动支付带来的变化164
四、注意力货币化的新制度主义165
第二节 数字媒介的注意力铸币功能168
一、称量注意力货币的功能168
二、供给注意力货币的功能169
三、配置注意力货币的功能170
四、扩大注意力货币流通的功能171
五、确立注意力交易信用的功能171
六、赋予注意力商业价值的功能172
第三节 数字媒介的注意力金融功能174
一、货币—注意力金融模式174
二、商品—注意力金融模式178
三、注意力—注意力金融模式180
第九章 混合市场的流变183
第一节 隐性市场183
一、“共享经济”的来源183
二、混沌未开的市场185
三、双边市场的形成187
四、互联网配对市场190
第二节 人格化交易191
一、社交人格对市场的影响191
二、两种市场对人格的影响193
三、双重货币人格195
第三节 复式市场的繁华198
一、零边际成本社会198
二、重构混沌市场200
三、象征性交换202
四、虚拟世界的“新丝绸之路”205
第十章 注意力交换理论207
第一节 注意力交易的心理系统207
一、荷尔蒙体系208
二、心理记账法209
三、交易的三重系统212
第二节 注意力交易模式215
一、注意力交易的基本模式215
二、主体支付模式与第三方支付模式217
三、货币化交易模式与商品化交易模式218
四、辅币交易模式与主币交易模式219
五、其他常见交易模式219
第三节 碎片化交易221
一、碎片化社会222
二、碎片化交易的成因223
三、碎片化生活的整合224
第四节 注意力交易的不确定性225
一、交易不确定性的表现225
二、注意力交易不确定性的规避228
三、人类对不确定性的追求230
第十一章 网络淘金潮233
第一节 网红时代233
一、注意力收入的不平等233
二、网红一族235
三、“芙蓉教”新伦理238
四、网红的颠覆性意义241
第二节 注意力竞争中的问题与机会243
一、注意力盗挖243
二、丑闻红利244
三、“黄色财富”246
四、“电子海洛因”247
第三节 数字世界精英阶层的崛起249
一、免费经济的先河249
二、网络世界的“引渡人”250
三、“注意力银行家”251
四、社交商业的开拓者252
五、布局中国注意力经济253
第十二章 模因与基因的博弈255
第一节 文化演进的模因理论255
一、文化基因的遗传与繁衍方式256
二、文化基因的排他性258
三、“软性基因”的软进化259
四、“基因利他”与“文化利他”261
第二节 基因信息市场的文化参与261
一、基因信息的显现方式262
二、“性别二态”的文化包装263
三、性别竞争的变异265
四、注意力经济的两极267
第三节 生命价值的文化定义268
一、偏离繁衍目标的选择269
二、生命的基因定义与文化定义271
三、性别资源的社会再分配272
四、生物多样性的文化启示274
五、超越生死的神圣交易276
参考文献278
索引284
后记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