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贴针灸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贴针灸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510032.jpg)
- 谷世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1521478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贴针灸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贴针灸一砭石疗法的缘起与发展1
第一节传统中医学的完整体系1
第二节古砭疗法3
第三节古砭疗法发展的限制5
一、社会风气及地域限制5
二、佳石匮乏5
第四节古砭疗法的沉寂与针灸疗法的兴起7
第五节近代砭石疗法的发展9
第六节砭石的理化研究11
一、泗滨浮石的成因11
二、泗滨浮石的理化特性11
三、泗滨浮石的最新研究进展12
(一)感应增温效应检测12
(二)砭石疗法迎随补泻对经皮二氧化碳释放量影响的观察13
(三)泗滨浮石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13
第七节贴针灸疗法的诞生15
一、新砭石疗法的出现与特点15
二、贴针灸疗法的研发16
第二章 贴针灸的理论基础——经络23
第一节中医对人体的认识23
第二节经络理论27
第三节经络的生理功能31
一、联系脏腑肢节31
二、运行气血31
三、抗御外邪反映症状31
四、接受刺激调整虚实32
第四节经络系统概貌33
一、十二经脉33
(一)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34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34
(三)经脉气血流注顺序35
二、十二经脉走行分布36
(一)手太阴肺经36
(二)手阳明大肠经37
(三)足阳明胃经38
(四)足太阴脾经40
(五)手少阴心经40
(六)手太阳小肠经41
(七)足太阳膀胱经42
(八)足少阴肾经43
(九)手厥阴心包经44
(十)手少阳三焦经45
(十一)足少阳胆经46
(十二)足厥阴肝经48
(十三)奇经八脉48
第三章 贴针灸基础——腧穴53
第一节腧穴概念53
一、腧穴的分类53
二、腧穴定位方法54
三、特定穴55
四、腧穴的作用56
第二节肺经和大肠经主要腧穴的定位和应用57
一、手太阴肺经57
二、手阳明大肠经58
第三节胃经和脾经主要腧穴的定位和应用61
一、足阳明胃经61
二、足太阴脾经63
第四节心经和小肠经主要腧穴的定位和应用65
一、手少阴心经65
二、手太阳小肠经66
第五节膀胱经和肾经主要腧穴的定位和应用69
一、足太阳膀胱经69
二、足少阴肾经71
第六节心包经和三焦经主要腧穴的定位和应用73
一、手厥阴心包经73
二、手少阳三焦经74
第七节胆经和肝经主要腧穴的定位和应用75
一、足少阳胆经75
二、足厥阴肝经76
第八节任脉和督脉的主要腧穴与经外奇穴的定位和应用79
一、任脉79
二、督脉79
三、常用的经外奇穴82
第四章万众创新与互联网+83
第一节针灸的新型载体应时而兴83
第二节贴针灸突破三限85
第三节互联网+——移动针灸的实现91
第五章中医创新之路93
第一节糖针灸疗法93
第二节瘦针灸疗法95
第三节男人帮疗法97
第四节面魔疗法101
第六章贴针灸手法原理及操作103
第一节贴针灸手法的操作与应用103
第二节贴针灸手法的内涵和分类105
第三节八种贴敷推拿手法精解107
一、摩法107
二、指推法108
三、捏法109
四、拍法109
五、振法110
六、揉法111
七、按法112
八、点法113
第四节贴敷推拿手法的禁忌症115
第七章贴针灸防治常见病症117
第一节常见病症117
一、不孕117
二、不育123
三、便秘123
四、鼻塞流涕125
五、鼻血126
六、便血127
七、打呼噜128
八、胆囊炎129
九、盗汗130
十、耳鸣耳聋132
十一、肥胖134
十二、腹痛140
十三、腹泻140
十四、丰胸142
十五、妇科炎症143
十六、更年期综合症145
十七、感冒147
十八、高血压149
十九、高血脂150
二十、黄疸152
二十一、黑眼圈154
二十二、踝关节损伤155
二十三、经闭156
二十四、甲状腺肿大158
二十五、近视159
二十六、颈椎病型手麻160
二十七、颈椎病161
二十八、肩关节损伤162
二十九、咳嗽163
三十、口苦口臭164
三十一、口腔溃疡165
三十二、髋关节扭伤166
三十三、两肋疼痛167
三十四、卵巢囊肿168
三十五、落枕169
三十六、阑尾炎170
三十七、麦粒肿171
三十八、面部瘀斑172
三十九、面瘫173
四十、泌尿系统炎症175
四十一、呕吐176
四十二、皮肤瘙痒177
四十三、怕冷177
四十四、青春痘178
四十五、前列腺炎179
四十六、乳腺增生180
四十七、水肿181
四十八、腮腺炎183
四十九、三叉神经痛184
五十、失眠185
五十一、痛经186
五十二、头痛189
五十三、体质虚弱190
五十四、脱发191
五十五、糖尿病192
五十六、痛风193
五十七、胃痛194
五十八、腕关节损伤196
五十九、荨麻疹197
六十、眩晕198
六十一、哮喘199
六十二、下肢静脉曲张201
六十三、小儿食积202
六十四、小儿遗尿203
六十五、吸烟过度204
六十六、膝关节损伤205
六十七、心绞痛206
六十八、心悸207
六十九、晕车208
七十、阳痿209
七十一、遗精210
七十二、饮酒过度211
七十三、月经错后212
七十四、月经提前213
七十五、月经无规律214
七十六、牙痛215
七十七、眼红眼肿216
七十八、咽喉肿痛217
七十九、腰椎病218
八十、腰腿酸软219
八十一、中风后遗症220
八十二、早泄223
八十三、子宫肌瘤224
八十四、子宫下垂225
八十五、坐骨神经痛226
八十六、足跟痛227
八十七、肘关节劳损228
八十八、痔疮229
第二节十四经养护231
一、手太阴肺经231
二、手厥阴心包经232
三、手少阴心经233
四、手阳明大肠经234
五、手少阳三焦经235
六、手太阳小肠经236
七、足太阴脾经237
八、足厥阴肝经238
九、足少阴肾经239
十、足阳明胃经240
十一、足少阳胆经241
十二、足太阳膀胱经242
十三、任脉243
十四、督脉244
第三节二十四节气养生245
一、立春(2月3日至5日)245
二、雨水(2月18日至20日)246
三、惊蛰(3月5日至7日)247
四、春分(3月20日至21日)248
五、清明(4月4日至6日)249
六、谷雨(4月19日至21日)250
七、立夏(5月5日至7日)251
八、小满(5月20至22日)252
九、芒种(6月5日至7日)253
十、夏至(6月21日至22日)254
十一、小暑(7月6日至8日)255
十二、大暑(7月22日至24日)256
十三、立秋(8月7日至9日)257
十四、处暑(8月22至24日)258
十五、白露(9月7日至9日)259
十六、秋分(9月22日至24日)260
十七、寒露(10月8日至9日)261
十八、霜降(10月23日至24日)262
十九、立冬(11月7日至8日)263
二十、小雪(11月22日至23日)264
二十一、大雪(12月6日至8日)265
二十二、冬至(12月21日至23日)266
二十三、小寒(1月5日至7日)267
二十四、大寒(1月20日至21日)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