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互联网场域的语言安全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互联网场域的语言安全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4508992.jpg)
- 刘大明著;李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978750437817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5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158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华文化-文化传播-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互联网场域的语言安全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语言张力与国家安全关系1
二、语言与技术进步关系3
三、虚拟网络空间的“语言暴动”文化7
第一章 互联网场域内的语言传播现状9
第一节 网络使用的规模与使用群体特征10
一、网民的规模10
二、群体结构偏年轻化11
三、网络语言传播的狂欢与反抗13
第二节 网络语言传播的创制形态15
一、政策法规及领导人传播的流行词语15
二、以吏治反腐话题的传播形态依然火爆20
三、网民积极参与强势模因式流行语的传播23
第三节 网络语言创制与热点新闻事件29
一、关注社会腐败事件30
二、对突发公共事件现象关注32
三、对娱乐事件关注33
第四节 网络语言的社会语境形态分析35
一、旧瓶装新酒36
二、性别来源37
三、外语与汉语杂揉38
四、方言引申40
五、古为今用41
六、市场经济形态42
第五节 网络语言的社会传播特征43
一、从虚拟社区的广场喇叭向大众传媒传播,呈现了媒介融合的语言特征43
二、网络语言与社会现实呈现互动趋向49
三、从虚拟的非正式交际走入部分正式的交际场域50
第二章 互联网语言舆情的热点事件分析52
第一节 网络语言舆情传播的现状与特征53
一、网络语言舆情的自由性与匿名性54
二、网络语言舆情的交互性与即时性55
三、网络语言舆情的多元性与局限性55
四、网络语言舆情的偏差性与可控性55
五、网络语言舆情的突发性与蔓延性56
第二节 网络语言舆情的传播趋势56
一、网络舆情形成与传播的载体不断丰富57
二、“意见领袖”式的裂变式传播58
三、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58
四、虚拟空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逐渐增强59
第三节 网络语言舆情心理分析61
一、普遍的社会焦虑和压力61
二、群体表达主流思想的身份认同63
三、尖叫效应式的围观心理63
四、超然洒脱,与已无关的心理64
五、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的精神面貌64
第四节 网络语言舆情效果分析65
一、网络低俗语言呈现凝聚性的自我认同感65
二、呈现出去中心化、权威解构现象66
三、反映了民生社会诉求67
四、发挥舆论监督作用68
五、去政治化、偏娱乐化的特征68
第三章 网络语言舆情传播的风险分析69
第一节 网络语言的暴力事件问题70
第二节 网络低俗语言对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冲击77
一、缺乏对民族文化与历史的认同感77
二、缺乏伦理道德自律意识78
三、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80
四、对传统语言文字的冲击83
第三节 网络语言冲击中华民族认同感问题85
一、网络语言引发少数民族语言岐视问题86
二、网络语言冲击方言保护问题87
三、网络语言与媒体传播外来语问题89
第四节 网络语言问题安全化对国家安全的挑战90
一、危及我国国家安全的外部威胁91
二、危及我国国家安全的内部威胁95
第四章 互联网语言安全治理与中华文化传播97
第一节 互联网语言安全政策制定与推行98
一、制定网络语言安全规划建设的顶层设计99
二、推进网络语言的法律法规建设101
三、推进具有中国特色新型语言文字智库建设103
四、发展网络语言过虑的“把关人”技术104
五、媒体推进语言纯洁与健康的宣传105
六、设置国家级的禁用网络语言数据库106
第二节 网络语言安全与加强中华民族语言文化认同感107
一、制定避免网络语言冲击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政策107
二、推进民族语言的信息化建设108
三、建设文明的网络语言生态,传承民族传统文化110
四、协调网络语言与民族语言安全关系111
五、媒体做好网络语言的引导工作,重建母语价值观112
六、个人使用网络语言的社会责任感114
第三节 构建网络语言服务国家安全价值114
第四节 网络语言与中华文化传播121
一、从国家层面上,运用网络语言讲好中国故事121
二、树立互联网场域内的国家语言自信122
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讲好中国故事124
第五节 网络语言安全的时代价值125
余论132
参考文献136
附录142
附录1 《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142
附录2 《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146
一、社会生活类的禁用词146
二、法律类的禁用词147
三、民族宗教类的禁用词148
四、涉及我领土、主权和港澳台的禁用词149
五、国际关系类禁用词150
附录3 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151
附录4 《外来语滥用,不行!》152
附录5 李昌禹:《对汉字多一份敬畏(新语)》153
附录6155
致谢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