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秦汉儿童的世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秦汉儿童的世界
  • 王子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13077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662页
  • 文件大小:196MB
  • 文件页数:685页
  • 主题词:儿童-生活状况-研究-中国-秦汉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秦汉儿童的世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彭卫1

引言:秦汉儿童史与秦汉儿童生活史1

一 出生权利和初生命运7

“子孙充实”,愿望与宗法秩序的基础7

1.“宜子孙”理想8

2.“宜子孙”与“传子孙”“留子孙”10

3.“宜子”、“宜子孙”印与“子孙”人名11

4.镜铭习用语“宜子孙”12

5.民间祈祝:“常宜子孙兮日番昌”19

6.宗法责任:“子子孙孙,卑尔炽昌”22

巫风鬼道文化生态中的求子技术26

1.“宜子孙”神秘生物26

2.求子医方27

3.老官山汉牍求子方式29

4.《日书》的预言:“生子”人生前景30

“有子”保障:风俗与制度36

1.无子娶妾,无子买妾36

2.无子出妻38

3.“将妻入狱”“任身有子”故事40

民间“讳忌产子”礼俗41

1.《论衡》揭示的生育禁忌41

2.产妇不吉43

3.“忌恶”“乳子之家”风习与“乳舍”设置45

4.王充论“世俗所讳妄”49

5.“清”与“污”:“讳忌产子”的意识背景52

6.生子“不完”与畸形儿命运54

《日书》“生子”健康状况预言57

1.“生子,男女必美”57

2.“子死”“子不产”58

3.“生子旬而死”59

“生子不举”行为与弃婴的命运60

1.袁元服故事60

2.生三子者,莫肯收举62

3.不举五月子64

4.爱妾生子不举67

5.“弃”的境遇67

“生子辄杀,甚可悲痛”70

1.“杀首子”风习70

2.但为乏衣食而杀伤之71

3.杀害女婴行为73

4.对于“杀子”行为的法律处罚和舆论批判75

二 婴幼儿健康与基本生存条件81

“婴儿”和“婴女”81

1.人始生曰“婴儿”82

2.非“始生”“初生”“新生”之“婴儿”86

3.“年十二”“婴儿”91

4.“女曰婴,男曰儿”93

5.秦汉“婴儿”称谓涵义复杂的文化背景95

6.《焦氏易林》:“爱我婴女”99

7.“婴女”“贱下”地位101

8.哺乳期“婴儿”102

儿童健康问题103

1.初生婴儿的死亡率103

2.《日书》所见婴幼儿疾病威胁106

3.《胎产书》婴儿保健巫术108

4.汉赋“伤夭”“悼夭”主题110

5.曹丕迁葬曹冲策113

6.曹植的“稚子”“哀辞”115

7.“夭没”儿童的碑刻纪念117

8.“痛哉可哀”:五岁童子许阿瞿的墓志119

“小儿医”与“婴儿方”124

1.扁鹊“为小儿医”124

2.《艺文志》著录“婴儿方”127

3.马王堆《五十二病方》“小儿医”经验130

4.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小儿”方133

5.秦汉文献遗存所见“小儿医”病例133

孤儿的社会救助形式135

1.“少孤贫”“少孤苦”现象135

2.帝王诏令:救济“孤儿九岁已下”137

3.禀给如《律》142

4.民政事务:“慈幼”“矜孤”143

5.民间社会孤儿扶助145

6.“养孤兄子”“姉子”147

7.“羽林孤儿”152

秦汉文献中的“易子而食”记忆154

1.《史记》“易子而食”追忆154

2.《公羊传》宋“易子而食”事原本156

3.晋阳战役“易子而食”情节157

4.秦统一战争中的“易子而食”悲剧159

5.楚宋战争“易子而食”故事的社会关注度161

6.“析骸易子之祸”讨论之一:政治史的思考163

7.“析骸易子之祸”讨论之二:儿童史的发现165

8.“放麑啜羹”比较167

三 儿戏:游艺生活171

小儿遨戏171

1.掩雀·捕蝉171

2.挽满173

3.蹴鞠175

4.鸠车之乐178

5.竹马之欢181

6.玩具:“泥车、瓦狗”“诸戏弄小儿之具”184

战争“儿戏”185

1.细柳营:汉文帝的“儿戏”感叹186

2.以“军旅战陈”为主题的“儿戏”187

3.关于“童子佩刀”187

博弈:儿童智力竞争189

1.少年汉景帝和吴太子的博局189

2.弹棋、格五、六博190

3.六博口诀:“三辅儿童皆诵之”191

4.孔融儿女“弈棋”192

5.“意钱之戏”194

儿童游戏:成年生活的仿习196

1.少年刘备“羽葆盖车”志向196

2.“种树为戏”与“俎豆之弄”197

3.“劾鼠”故事198

4.牧童路温舒的行政预演200

5.管辂“画地”习天文200

6.“儿戏”与率军执政才具201

7.“儿童游戏集团”202

8.儿童和成人共同的游戏203

“戏或是戏”:少年汉昭帝的“弄田”204

1.少年汉昭帝“耕于钩盾弄田”204

2.弄田:“年幼”“戏弄”之田206

3.“弄田”在礼制体系中的地位207

4.重农宣传?勤政表演?耕作游戏?劳动实习?210

5.“戏弄”与童年学习实践211

四 童蒙教育215

儿童学习生活215

1.《四民月令》的民间蒙学记录216

2.承宫求学经历217

3.儿童初学年龄218

4.初级教育程式222

5.《二年律令·史律》“学童”身份223

“小学”的意义226

1.余子入小学226

2.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227

3.学术史的“小学”228

4.小学之科目230

5.“小学”成为学科方向230

蒙学书的遗存和“蒙学”的扩展性理解231

1.《流沙坠简》中的“小学”书231

2.居延出土《苍颉篇》、《急就篇》232

3.《九九术》232

4.蒙学教材成为成年人读物233

《列女传·母仪传》早期教育故事235

1.母仪:胎养子孙,以渐教化236

2.“邹孟轲母”榜样240

3.“孟母”事迹的文化影响242

4.汉代“明于教训”的“母仪”典范245

五 “神童”的出现249

“秦项橐”故事249

1.“秦项橐七岁为圣人师”249

2.“项橐”故事的早期记录250

3.“项橐”故事在汉代的流传254

4.名列神童榜的“项橐”255

5.关于“秦项橐”257

圣童·奇童·神童259

1.雄子神童乌260

2.曹冲的“智意”261

3.“慧心”与“教训”264

4.“神童”组合266

5.“神童”品德评价267

6.早而辩慧269

7.奇童“孔融女”270

“神童”成年表现271

1.郑玄“括囊大典”271

2.管辂“仰观如神”273

3.孔融“高明”“伟器”275

4.关于“大未必奇”277

5.“以幼慧为忌”278

六 劳动儿童与儿童劳动280

儿童“耕牧”生活280

1.“田中”“作业”281

2.“牧”“养”284

3.苏耽故事所见“童牧”劳动方式288

4.樵薪289

未成年人劳动生活体现的雇佣关系和依附关系291

1.劳动力“佣赁”292

2.“为人将车”293

3.“为人仆隶”294

汉代西北边塞军事生活中的未成年人295

1.“家属妻子”名籍296

2.“家属妻子”名籍中的未成年家庭成员298

3.未成年人与家庭人口结构302

4.战争背景下未成年人的生活情状303

5.“童儿”“上城”:未成年人直接的战争参与306

6.边塞少数民族未成年人307

“贩”“卖”经营与其他劳作308

1.“卖履舍长”刘备308

2.“年十五”“酒家胡”文学形象309

3.辅助型服务型劳作312

七 社会灾难、社会犯罪与受害儿童314

“略卖”人口犯罪与未成年受害者314

1.窦少君“为人所略卖”故事315

2.“奴虏”身份316

“劫质”犯罪与未成年受害者316

1.劫·劫执·劫质317

2.赵苞等“战不顾亲”故事中的未成年人质牺牲320

3.赵月之死324

4.桥玄少子人生悲剧325

5.“勿顾质”:桥玄与曹操共同的强硬327

6.《日知录》说桥玄少子事330

“卖子”“鬻子孙”现象与“卖人法”332

1.“卖子”“鬻子孙”史事332

2.汉高帝政策疑议:“令民得卖子”?“令民无得卖子”?334

3.贾谊和晁错的警告335

4.《淮南子》与《政论》的政治批判337

5.“僮”的普遍存在与“卖子”“鬻子孙”现象339

6.汉光武帝诏与“卖人法”“略人法”341

7.沈家本说辨议346

8.刘邦时代“卖子”现象的再讨论347

八 社会上层儿童生活考察349

秦二世胡亥童年故事及相关问题349

1.童年胡亥的恶作剧349

2.关于“胡亥少习刻薄之教”353

3.“指鹿为马”事与胡亥的知识层次356

4.胡亥早期教育的缺失与秦朝行政体系的覆败359

5.秦二世教训与汉初的太子教育362

深宫悲剧童年:“短折”皇子·“夭摧”少帝·“劫迁”幼主365

1.“孝惠子”疑案366

2.赵飞燕姊妹暗杀皇子案例372

3.少帝·殇帝·冲帝377

4.“幼主劫执”现象:生命威胁和精神迫害380

汉代社会上层婚姻中的“待年”女子382

1.皇室贵族早婚现象382

2.女童“待年”情形385

3.政治变局与少年女后的“伤哀”388

4.“待年”与“后世童养媳之俗”390

东汉的“小侯”392

1.“大国”与“小侯”393

2.东汉“四姓小侯”、“四姓及梁邓小侯”394

3.“小侯学”:特殊的贵戚少年学校397

4.“小侯”身份解说400

九 未成年人的赋役责任与身份继承402

秦“小子军”402

1.秦兵制“小子军”说402

2.秦征役年龄考论405

3.“年十五”:人生的界标407

4.十五受兵409

5.文物资料所见秦少年士兵411

6.“小子军”说由来413

里耶秦简所见“小上造”“小女子”415

1.“小上造”“小女子”简例415

2.关于“楚有‘小上造’之爵称”推想419

3.“小爵”及相关制度422

4.走马楼竹简参考资料423

两汉社会的“小男”“小女”427

1.使男·使女——未使男·未使女427

2.“七岁为断”430

3.“小男”,和“小女”的待遇差别432

关于“小女子”称谓435

1.“小女”还是“小女子”435

2.云梦漆器文字“大女子”的参考意义437

3.名字资料的对照分析438

附论:走马楼简所见未成年“公乘”“士伍”439

1.未成年人拥有爵名情形439

2.“士伍”身份446

一○ 少年吏:未成年人的参政机会448

甘罗童冠立功故事辨议448

1.《战国策》《史记》甘罗事迹448

2.甘罗事志疑451

3.与甘罗并说的“子奇”452

4.与甘罗并说的“张辟彊”454

5.甘罗“声称后世”455

6.“甘罗相秦”传说458

两汉的少年吏461

1.中枢机关和皇家近卫机构的少年从政者461

2.地方官府中的少年吏员464

3.少年军吏468

4.少年吏入仕年龄469

5.少年求仕路径473

6.少年吏的从政能力476

7.少年吏的行事风格477

8.两汉少年吏现象的政治史考察481

汉代“童子郎”身份与“少为郎”现象485

1.“童子郎”史例485

2.“少为郎”情形488

3.未成年“郎”的家族出身490

4.未成年“郎”的人生出路494

5.宫中少男:“郎”的特殊身份与特殊境遇497

6.“老郎”特例500

7.未成年郎的精神:“年少励锋气”,“血气方盛”501

8.“郎君”与后世“儿郎”“少年郎”称谓502

汉代宫廷的“小儿官”504

1.《汉旧仪》所见“小儿官”504

2.“少为侍中”,史例506

3.金日?父子故事508

4.汉代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509

5.历史旁证:唐代宫廷“小儿”512

一一 “少年”“恶少年”与社会秩序514

“少年”与社会不安定因素514

1.“少年唯印”514

2.“闾巷少年”·“闾里少年”516

3.“少年”,“不避法禁”518

4.“少年”与社会暴乱518

关于“恶少年”520

1.“恶少年”,“悍少年”521

2.“恶少年”的平民生活背景522

3.“恶少年”犯罪523

“少年”与“恶少年”:游侠的社会基础524

1.“少年”,“任侠”风气524

2.“游侠儿”称谓525

3.五陵少年527

执政者的“恶少年”政策528

1.尹赏“虎穴”528

2.发“恶少年”远征戍屯530

3.“尽力有效者”“用之为爪牙”532

“少年”“恶少年”的社会文化形象533

1.社会之“祸”533

2.“少年”的年龄与社会身份534

3.“恶少年”的社会文化形象535

4.“背公死党”精神:时代意义和历史影响536

一二 未成年人的社会地位538

秦汉“小儿”称谓538

1.“小儿”本义538

2.“小儿”亲昵义:指代成年人的“小儿”称谓之一542

3.“小儿”轻蔑义:指代成年人的“小儿”称谓之二543

4.“苍头儿客”和“苍头庐儿”546

5.鄙语“儿”547

6.“人道未成”:“小儿”地位低下的解说548

“竖子”“竖小”称谓与未成年人歧视551

1.“竖子”“竖小”“小竖”551

2.关于“贾竖”552

3.“奴竖”与“僮竖”554

4.“牧竖小人”555

“乞儿”与“乞小儿”556

1.“乞儿”称谓的社会史意义556

2.说“乞小儿”558

3.“乞儿”身份的历史流变560

4.文化考察视野内的“乞儿”562

“孺子”鄙称与“孺慕”现象563

1.先秦“孺子”称谓564

2.钱大昕“贵者之称”说565

3.《说文》:“孺,乳子也”568

4.“孺子”鄙称成年人史例569

5.关于“孺,弱也”571

6.“孺慕”及相关现象572

民间意识中的“小儿鬼”573

1.关于“鬾”573

2.与“鬾”相关禁忌生成的可能缘由575

3.“鬼婴儿”和“哀乳之鬼”579

4.“射鬾”,“避邪”,方术582

5.传统幼科医学知识中的“小儿鬼”583

一三 朦胧情性586

“金屋藏娇”童话586

1.“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587

2.长门哀怨587

早婚现象590

1.婚龄问题:世俗嫁娶太早590

2.汉简婚龄资料593

未成年人的畸形家庭和畸形情爱597

1.童养媳与指腹为婚之习的滥觞597

2.“妖童”,和“弄儿”600

一四 “童男女”的神异地位603

神秘主义信仰体系中的“童男女”603

1.徐市为什么“将童男女入海”?604

2.歌儿们的合唱608

3.东海黄公“少时”表演612

4.侲子与傩614

5.求雨仪式中的“小童”617

6.“童男女”的神性619

“游童之吟咏”624

1.童谣:社会批评625

2.童谣:政治预言629

3.王充的童谣发生说632

长安“小女陈持弓”大水讹言事件635

1.“小女陈持弓”异常行为与“大水”灾害636

2.“小女陈持弓”“妖人”说638

3.“小女陈持弓”故事的社会意识史分析640

4.王商“固守”与鲍宣等“讹言”应对643

本课题前期成果和阶段性成果646

主要参考文献650

后记6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