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土与红旗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延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习出版社
- ISBN:978751470488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研究-1935~1948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土与红旗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的历史因由3
(一)新文化运动前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国传统文化3
(二)早期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6
(三)对延安时期以前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历史检讨11
二、延安时期、传统文化:本书若干概念的界定13
三、为何研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本书的价值和意义14
(一)学术价值14
(二)理论与现实意义14
四、学术史综述14
(一)宏观研究15
(二)专题研究17
(三)不足与前瞻22
五、本书的创新点24
(一)材料上24
(二)内容上24
(三)研究视角上24
第一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传统文化的原因25
一、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的需要25
(一)反对教条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5
(二)借鉴传统文化,补益革命运动29
二、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前提31
三、与国民党进行思想文化斗争及扩大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要求34
(一)与国民党进行思想文化斗争的需要35
(二)反对唯心主义哲学史观,扩大马克思主义阵地的要求36
四、抗日战争的民族文化呼唤37
(一)凝聚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38
(二)回击日本侵略者的文化侵略理论,提高民族自信心39
五、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化思潮时势的影响41
(一)20世纪30年代文化论战的刺激42
(二)民族主义思潮勃兴的影响42
(三)新启蒙运动的影响43
第二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儒家思想的研究与批判45
一、对原始孔学的认识和研究45
(一)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总体评价45
(二)对孔子名实观的剖析46
(三)对孔子知行观的评判47
二、对儒家经学的研究48
(一)对经及经学本质的认识48
(二)对经学史的系统梳理49
(三)对经学的辩证考量51
三、对儒家“中庸”思想的研究与改造53
(一)对“中庸”概念的新诠释54
(二)对“中庸”积极因素的发掘55
(三)对“中庸”消极因素的批判57
(四)对“中庸”思想研究的评价59
四、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批判、研究与借鉴60
(一)对孔子道德观的批判与研究60
(二)对封建伦理文化的研究62
(三)对“忠”、“孝”观念的新厘定63
(四)儒家道德与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64
五、对儒家思想方法和教育方法的改造和利用73
(一)儒家思想方法73
(二)儒家教育思想74
第三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墨家、道家、宗教的研究与批判77
一、对墨家思想的研究77
(一)墨家哲学基本问题78
(二)墨家“中庸”思想79
(三)墨家伦理思想81
(四)墨家社会历史观82
(五)墨家科学思想84
(六)墨家思想局限性84
(七)对墨家思想研究的意义85
二、对道家与道教思想文化的研究与批判86
(一)道家的名实观、知行观87
(二)道家的自然观87
(三)道家的社会历史观88
(四)对道教迷信的批判89
三、对佛教思想文化的研究90
(一)“佛教是中国文化重要的构成部分”90
(二)唐代佛教研究90
(三)“宋学是儒佛道的混合物”91
第四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古代兵学文化的研究92
一、对战例、战史的发掘和研究92
(一)战例93
(二)郭化若对战例的研究94
(三)毛泽东对农民战争史的研究97
二、对古代兵学——以《孙子兵法》为中心的研究99
(一)高度重视学习和研究《孙子兵法》99
(二)批判继承《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101
(三)重点探讨《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104
三、从古代文史典籍中吸收军事营养108
四、对古代军事思想研究的方法和意义110
(一)研究方法110
(二)研究意义110
第五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与利用112
一、对传统文艺的认识——以“民族形式”讨论为中心112
(一)“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源流112
(二)“民族形式”问题讨论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资源的重视116
二、“推陈出新”:对传统戏曲的改造与应用121
(一)重视利用传统戏曲进行抗战动员121
(二)平剧改革122
(三)对陕北秧歌剧的推广和利用125
(四)对传统戏曲研究的评价126
三、对民族音乐的收集、整理、改造、吸收129
(一)对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129
(二)民间音乐的整理、借鉴与中国新音乐132
四、对民间传统美术的批判继承——以延安木刻为例134
(一)对中国传统美术的看法135
(二)延安木刻艺术的兴盛136
(三)对民间窗花剪纸的搜集与整理140
(四)延安木刻重视对民间艺术形式研究与借鉴的意义141
第六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物保护与红色祭祀143
一、文物保护政策143
二、文物保护政策在根据地与解放区的影响147
(一)薄一波1942年在晋南与日本侵略者抢夺佛教文物《赵城金藏》149
(二)解放军保护孔府、孔陵与孔庙150
(三)保护马兰峪古迹及古森林150
三、红色祭祀: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153
(一)黄帝陵祭祀153
(二)成吉思汗祭祀156
第七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封建反动文化的批判162
一、对蒋介石政府封建复古主义的认识和批判162
(一)对蒋介石政府封建复古主义的认识163
(二)对尊孔读经的批判165
(三)对《中国之命运》的批判166
二、对日本文化侵略理论及汉奸理论的揭露与批判175
(一)对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利用腐朽文化本质的认识175
(二)对日本文化侵略理论及汉奸理论的研究与批判176
三、对迷信问题的认识与批判180
(一)对迷信问题的研究181
(二)反迷信的实践184
(三)反迷信斗争的意义191
(四)反迷信斗争的经验与启示192
第八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研究的环境194
一、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提倡194
二、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宽松的学术氛围196
三、传统文化研究团队、平台的初步形成200
第九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研究的历史评述207
一、传统文化研究的理论原则和方法207
(一)批判继承:重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贯通208
(二)古为今用:重视实用性与兼顾科学性209
(三)推陈出新:强调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212
二、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213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环节213
(二)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216
(三)中华民族新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218
(四)抗日战争的重要战线和民族团结的基础220
(五)民众动员的桥梁和纽带221
(六)与国民党斗争的重要战线和中国共产党学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23
三、传统文化研究的局限性224
(一)政治运动影响到传统文化研究的进程225
(二)政治功利性影响到研究的科学性227
(三)资料的缺乏制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228
四、传统文化研究的历史定位与现实启示229
(一)历史定位229
(二)经验与启示231
参考文献235
后记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