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机交互 用户体验创新的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机交互 用户体验创新的原理
  • (韩)金振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7614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8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192页
  • 主题词:人-机系统-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机交互 用户体验创新的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HCI与UX1

1.1 何谓HCI3

1.2 HCI的重要性4

1.3 关于UX与HCI的概念6

1.3.1 用户界面6

1.3.2 交互6

1.3.3 用户体验7

1.4 HCI的目标:最佳体验8

1.5 最佳用户体验所需的三项条件9

1.5.1 有效性10

1.5.2 可用性11

1.5.3 感性12

1.5.4 三位一体的体验13

1.6 实现最佳用户体验的人机交互基本步骤14

1.6.1 从HCI观点看UX研究14

1.6.2 从HCI观点设计UX15

1.6.3 从HCI观点提升UX15

1.7 HCI的意义16

1.7.1 HCI的学术意义16

1.7.2 HCI的实用性意义20

第2章 交互22

2.1 交互的意义24

2.2 交互的四个程序25

2.2.1 表明阶段25

2.2.2 变换阶段26

2.2.3 表现阶段27

2.2.4 评价阶段27

2.3 交互的种类27

2.3.1 传送型28

2.3.2 登录型28

2.3.3 咨询型28

2.3.4 对话型28

2.4 交互的程度29

2.4.1 互惠性29

2.4.2 响应性30

2.4.3 迅速性30

2.4.4 多样性30

2.4.5 控制性30

2.5 交互的行为和模型32

2.5.1 指示与指令模型33

2.5.2 交谈与对话模型33

2.5.3 浏览和菜单模式36

2.5.4 操纵和直接操纵模式37

2.5.5 委托和代理人方式38

2.6 交互的发展趋势40

2.6.1 社会性交互40

2.6.2 创造性交互44

2.6.3 实体交互46

第3章 有效性的原理51

3.1 问题空间与设计空间53

3.1.1 问题空间53

3.1.2 设计空间与概念模型55

3.2 心理模型55

3.2.1 心理模型的特征56

3.2.2 心理模型的作用57

3.2.3 不恰当心理模型的副作用57

3.3 抽象化阶段划分的心理模型类型60

3.3.1 构造模型60

3.3.2 功能模型62

3.3.3 价值模型64

3.4 依据拥有视角不同划分的心理模型类型67

3.5 心理模型与行为理论69

3.5.1 执行鸿沟与评估鸿沟69

3.5.2 缩小执行鸿沟的三个阶段70

3.5.3 缩小评估鸿沟的三个阶段72

第4章 可用性的原理75

4.1 可用性的定义和重要性77

4.1.1 可用性的定义77

4.1.2 可用性的重要性78

4.2 可用性的属性79

4.2.1 有效性80

4.2.2 精确性83

4.2.3 意义性87

4.2.4 灵活性90

4.2.5 一致性96

4.3 可用性属性间的对立关系98

4.4 选择核心属性100

4.4.1 提供功能价值的系统中的重要核心使用属性100

4.4.2 提供享乐价值的系统中的重要核心使用属性101

4.4.3 提供社会价值的系统中的重要核心使用属性102

4.4.4 提供个人价值的系统中的重要核心使用属性103

第5章 感性的原理105

5.1 感性的重要性107

5.2 何为感性109

5.2.1 感性的定义109

5.2.2 感性的细节要素109

5.3 情绪111

5.3.1 喜悦112

5.3.2 悲哀112

5.3.3 兴奋112

5.3.4 惊吓113

5.3.5 愤怒114

5.3.6 恐怖114

5.3.7 羞耻115

5.3.8 厌恶115

5.4 美感印象117

5.4.1 BD(明亮vs.黑暗)117

5.4.2 CD(文静vs.活跃)119

5.4.3 SV(简明vs.多彩)119

5.4.4 LP(高级vs.普及)121

5.4.5 CF(复古vs.未来)121

5.4.6 OP(充满希望vs.阴沉)122

5.4.7 其他美感印象123

5.5 个性124

5.5.1 强弱度125

5.5.2 拘谨度126

5.5.3 开放度127

5.6 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感性128

5.6.1 感性和理性的关系128

5.6.2 感性的有用性和可用性的差异129

第6章 体验创新131

6.1 共同体验与体验创新133

6.2 共享体验136

6.2.1 共享体验的重要性136

6.2.2 共享体验的种类138

6.2.3 影响共享体验的核心原因141

6.2.4 促进共享体验的设计要素144

6.3 共创体验148

6.3.1 共创体验的重要性148

6.3.2 共创体验的种类151

6.3.3 影响共创体验的核心原因157

6.3.4 促进共创体验的设计要素160

6.4 共助体验164

6.4.1 共助体验的重要性165

6.4.2 共助体验的种类167

6.4.3 影响共助体验的核心原因168

6.4.4 促进共助体验的设计要素171

后记1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