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学的邀请 原书第9版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理学的邀请 原书第9版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4469397.jpg)
- (美)卡萝尔·韦德,(美)卡萝尔·塔佛瑞斯著;王建红,何江,应向东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8367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65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594页
- 主题词:心理学-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理学的邀请 原书第9版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心理学介绍1
第1章 什么是心理学1
1.1 心理学、伪科学和通俗观念2
研究特写:关于人类行为的一些错误认识3
1.2 批判而富有创造性地思考心理学5
1.3 心理学的过去:从扶手椅到实验室12
1.3.1 现代心理学的诞生13
1.3.2 三个早期心理学学派13
1.4 心理学的现状:行为、身体、意识和文化15
1.4.1 心理学的主要视角15
1.4.2 两场意义深远的心理学运动17
1.5 心理学家做什么18
1.5.1 心理学研究19
1.5.2 心理学实践20
1.5.3 社区中的心理学22
生物学和心理学:跨越边界23
让心理学伴随你:心理学可以为你做什么,及它不能做什么24
总结24
第2章 心理学家如何做研究26
2.1 什么使得心理学研究科学化27
2.2 描述性研究:建立事实30
聚焦研究:大学生“便利”样本30
2.2.1 个案研究31
2.2.2 观察研究32
2.2.3 测验33
2.2.4 调查35
2.3 相关性研究:寻找关系36
2.3.1 测量相关性36
2.3.2 谨慎对待相关性37
2.4 实验:捕捉原因39
2.4.1 实验变量39
2.4.2 实验和控制条件40
2.4.3 实验者效应41
2.4.4 实验的优势和局限41
2.5 评估发现43
2.5.1 描述统计学:发现“这是什么”43
2.5.2 推论统计学:询问“那又怎么样”44
2.5.3 解释发现44
2.6 保持职业伦理47
2.6.1 研究人类的伦理47
2.6.2 研究动物的伦理47
让心理学伴随你:用统计学说谎49
总结50
第二部分 生物学和行为53
第3章 基因、进化与环境53
3.1 揭开基因的秘密54
3.2 相似性遗传学56
3.2.1 进化与自然选择56
3.2.2 人类天生的特性58
3.3 我们人类的遗产:语言60
3.3.1 语言的性质60
3.3.2 天生的语言能力61
3.3.3 学习与语言63
3.4 我们人类的遗产:求爱与婚配64
3.4.1 进化与性策略64
3.4.2 文化与“基因束缚”66
聚焦研究:对约会和婚配的调查67
3.5 差异性的遗传基因69
3.5.1 遗传性的含义69
3.5.2 计算遗传性70
3.6 我们人类的多样性:以智力为例72
3.6.1 基因与个体差异72
生物学与智力:基因与多智的大脑73
3.6.2 群体差异的问题73
3.6.3 环境与智力74
3.7 超越先天与后天培养之争76
让心理学伴随你:基因测试与你77
总结79
第4章 大脑:意识和自我之源81
4.1 神经系统:一幅基本蓝图82
4.1.1 中枢神经系统83
4.1.2 外周神经系统83
4.2 神经系统的交流84
4.2.1 神经元的结构85
4.2.2 新闻里的神经元86
4.2.3 神经元如何交流87
聚焦研究:可塑的大脑88
4.2.4 神经系统中的化学信使90
4.3 绘制大脑图谱93
4.4 大脑的旅程96
4.4.1 脑干97
4.4.2 小脑97
4.4.3 丘脑98
4.4.4 下丘脑和脑垂体98
4.4.5 杏仁核99
4.4.6 海马99
4.4.7 大脑99
4.5 大脑的两个半球103
4.5.1 裂脑:一所房子分成两半103
4.5.2 大脑两半球:同盟抑或对手104
4.6 脑研究中两个棘手的问题106
4.6.1 自我在哪里106
4.6.2 是否存在“他的”和“她的”大脑108
4.7 使用我们的大脑来进行大脑研究110
让心理学伴随你:思维的食物——膳食和大脑111
总结112
第5章 生物节律和心理状态114
5.1 生物节律:潮汐的体验115
5.1.1 昼夜节律116
5.1.2 心境和长时节律117
聚焦研究:心境与“经前期综合征”(PMS)119
5.2 睡眠节律121
5.2.1 睡眠领域121
5.2.2 我们为什么睡觉124
5.3 探索梦的世界127
5.3.1 梦是无意识的愿望127
5.3.2 梦是处理问题的努力128
5.3.3 梦是思考128
5.3.4 梦是大脑活动的解读129
5.3.5 评价梦的理论130
5.4 催眠之谜131
5.4.1 催眠的本质132
5.4.2 催眠的理论133
生物学和催眠:现在你看到它了135
5.5 改变意识的药物137
5.5.1 药物分类137
5.5.2 药物的生理作用140
5.5.3 药物的心理作用141
5.5.4 药物争论143
让心理学伴随你:怎样在夜晚睡个好觉144
总结145
第6章 感觉和知觉148
6.1 我们的感官感觉149
6.1.1 感觉分离之谜149
6.1.2 感觉测量151
6.1.3 感觉适应153
6.1.4 没有察觉到的感觉154
6.2 视觉155
6.2.1 我们看到的是什么156
6.2.2 看世界的眼睛156
6.2.3 为什么视觉系统不是一个照相机159
6.2.4 我们怎样看到颜色160
6.2.5 构建视觉世界161
6.3 听觉166
6.3.1 我们听到了什么166
6.3.2 听世界的耳朵167
6.3.3 构建听觉世界169
6.4 其他感觉169
6.4.1 味觉:美味的感觉169
6.4.2 嗅觉:对气味的感觉171
聚焦研究:嗅觉的行为172
6.4.3 皮肤的感觉173
6.4.4 痛觉的秘密173
疼痛生物学及展望:积极思维及安慰剂的力量175
6.4.5 内在的环境175
6.5 知觉能量:起源和影响177
6.5.1 天生能力177
6.5.2 关键期177
6.5.3 心理和文化影响178
6.6 知觉的难解之谜181
6.6.1 阈下知觉:如何令人信服181
6.6.2 超感知觉:现实还是幻觉182
让心理学伴随你:与疼痛一起生活184
总结185
第三部分 环境和行为189
第7章 学习和条件作用189
7.1 经典条件反射190
7.1.1 在旧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反射190
7.1.2 经典条件反射的原理191
7.1.3 从经典条件反射中究竟能学到什么193
7.2 现实生活中的经典条件反射194
7.2.1 学会喜欢194
7.2.2 学会恐惧195
7.2.3 关于味道196
7.2.4 对医疗措施的反应197
生物学与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与花生酱198
7.3 操作性条件反射200
7.3.1 激进行为主义的诞生200
7.3.2 行为的结果200
7.4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203
7.4.1 斯金纳:人类和神话206
7.5 现实生活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207
7.5.1 惩罚的正面和负面作用208
7.5.2 奖赏的问题210
聚焦研究:如何消除内在动机211
7.6 学习与意识213
7.6.1 潜在的学习214
7.6.2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215
让心理学伴随你:改进!218
总结219
第8章 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行为222
8.1 角色和规则223
8.1.1 服从的研究225
8.1.2 监狱的研究226
8.1.3 人们为什么服从228
8.2 社会对信念的影响230
8.2.1 归因230
8.2.2 态度232
生物学和信念:基因影响我们的态度吗233
8.3 群体中的个体237
8.3.1 从众237
8.3.2 群体思维238
8.3.3 匿名的人群239
8.3.4 利他和异议241
8.4 我们vs.他们:群体认同243
8.4.1 种族认同243
8.4.2 本族中心主义245
8.4.3 刻板印象246
8.5 群体冲突和偏见247
8.5.1 偏见的起源247
8.5.2 定义和测量偏见249
聚焦研究:深究无意识偏见250
8.5.3 减少冲突和偏见252
8.6 人类本性的问题254
让心理学伴随你:跨文化旅行255
总结256
第四部分 思维和感觉259
第9章 思维与智力259
9.1 思想:运用我们所知道的260
9.1.1 认知的元素260
9.1.2 思维有多少意识262
9.2 理性推理264
9.2.1 正式的推理:算法与逻辑推理264
9.2.2 非形式推理:启发和辩证思维265
9.2.3 反省判断266
9.3 理性推理的障碍268
9.3.1 夸大不可能的(最小化可能的)268
9.3.2 避免损失269
9.3.3 公平偏误270
生物学与经济选择:拒绝不公平的提议270
9.3.4 事后聪明偏误271
9.3.5 确认偏误271
9.3.6 心理定式272
9.3.7 需要认知一致性272
9.3.8 克服认知偏误274
9.4 测量智力:心理计量学方法275
9.4.1 IQ测试的发明276
9.4.2 文化与测试277
9.5 解剖智力:认知方法279
9.5.1 三元理论279
9.5.2 智力的范畴281
9.5.3 关于(各种)智力的批判性思考281
9.5.4 动机、努力和智力的成功283
聚焦研究:成绩、IQ和自律283
9.6 动物的头脑285
9.6.1 动物的智力285
9.6.2 动物和语言287
9.6.3 思考动物的思维289
让心理学伴随你:变得更有创造力290
总结291
第10章 记忆293
10.1 重构过去294
10.1.1 记忆的制造295
10.1.2 逐渐消失的闪光灯295
10.1.3 虚构症的条件296
10.2 记忆与暗示的力量298
10.2.1 审讯中的目击者298
10.2.2 儿童的见证299
研究特写:如何避免以错误的方式询问儿童300
10.3 追寻记忆301
10.3.1 测量记忆301
10.3.2 记忆的模型302
10.4 记忆的三箱模型304
10.4.1 感觉登录器:稍纵即逝的印象304
10.4.2 短时记忆:记忆的便笺本305
10.4.3 长时记忆:最终的目的地306
10.5 记忆的生物学基础309
10.5.1 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的变化309
10.5.2 定位记忆310
10.5.3 激素与记忆311
10.6 我们如何记忆312
10.6.1 有效的编码313
10.6.2 复述313
10.6.3 记忆术314
10.7 我们为什么忘记315
10.7.1 衰退316
10.7.2 替代316
10.7.3 干扰317
10.7.4 线索依赖性遗忘317
10.7.5 压抑的矛盾318
10.8 自传式记忆320
10.8.1 童年期失忆症:那些缺失的岁月320
10.8.2 记忆与叙述:我们生活的故事322
10.8.3 记忆与神话323
让心理学伴随你:如何……呃……记忆324
总结325
第11章 情绪327
11.1 情绪的元素1:身体328
11.1.1 情绪的面孔328
11.1.2 大脑与情绪333
11.1.3 激素与情绪335
生物学与欺骗:能在大脑和身体中测出谎言吗337
11.2 情绪的元素2:思维339
11.2.1 思想如何产生了情绪339
研究特写:错误估计了将来的感受340
11.2.2 认知与情绪的复杂性342
11.3 情绪的元素3:文化343
11.3.1 文化如何塑造情绪343
11.3.2 文化与情绪表达345
11.4 情绪与性别347
让心理学伴随你:“发泄”还是“抑制”,愤怒的两难处境351
总结352
第12章 动机354
12.1 饥饿的动物:吃的动机355
12.1.1 体重的生物学355
12.1.2 文化、性别和体重358
12.1.3 把身体当作战场:饮食障碍360
12.2 社会性动物:爱情的动机362
12.2.1 爱情生物学362
12.2.2 爱情心理学363
12.2.3 性别、文化和爱情365
12.3 情色动物:性的动机366
12.3.1 欲望生物学367
12.3.2 欲望心理学368
12.3.3 欲望文化371
12.3.4 性别、文化和性372
生物学和性取向:难以捉摸的原因,最近的线索373
12.4 有能力的动物:成功的动机376
12.4.1 动机对工作的影响377
研究特写:驱使孩子(和我们自己)去学习378
12.4.2 工作对动机的影响380
12.5 动机、价值、幸福感382
让心理学伴随你:动力十足!384
总结385
第五部分 发展的人389
第13章 人格理论389
13.1 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390
13.1.1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391
13.1.2 其他心理动力学理论394
13.1.3 评价心理动力学理论395
13.2 人格的现代研究397
13.2.1 流行的人格测试397
13.2.2 核心人格特质398
13.3 基因对人格的影响400
生物学与动物的特质:小狗有“人格”吗401
13.3.1 遗传和气质401
13.3.2 遗传和特质402
13.3.3 评价遗传理论403
13.4 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404
13.4.1 情境和社会认知404
13.4.2 父母的影响及其局限性405
13.4.3 同龄人的力量407
13.5 文化对人格的影响408
13.5.1 文化、价值观与特质408
研究特写:文化和睾丸酮410
13.5.2 评价文化因素的研究方法412
13.6 内在体验413
13.6.1 人本主义方法413
13.6.2 自述方法415
13.6.3 评价人本主义和自述方法415
让心理学伴随你:如何避免“巴纳姆效应”417
总结418
第14章 毕生的发展421
14.1 怀孕后的第一年422
14.1.1 产前发育422
14.1.2 婴儿的世界423
14.1.3 依恋425
14.1.4 最初几年有多关键428
14.2 认知的发展429
14.2.1 语言429
14.2.2 思维431
14.3 学习做个好人436
研究特写:自我控制和良心438
14.4 性别发展440
14.4.1 性别认同440
14.4.2 性别发展的影响因素441
14.5 青春期445
14.5.1 青春期生理学445
生物学和青少年的大脑:由于青春期的原因而更少内疚446
14.5.2 青春期心理学447
14.6 成人期448
14.6.1 阶段与年龄448
14.6.2 生命的转变450
14.6.3 老年452
14.7 恢复力的源泉454
让心理学伴随你:培养孩子455
总结456
第六部分 健康和障碍459
第15章 健康、应激与应对459
15.1 应激,疾病的奥秘460
15.2 应激生理学461
15.2.1 应激与身体462
15.2.2 心理-身体的联结463
15.3 应激心理学465
15.3.1 情绪与疾病465
15.3.2 管理负性情绪467
15.3.3 乐观与悲观468
15.3.4 控制的感觉470
15.4 应对应激472
15.4.1 冷静473
15.4.2 解决问题474
15.4.3 反思问题474
15.4.4 利用社会支持475
研究特写:拥抱与健康476
15.4.5 通过助人治愈479
15.5 在健康方面我们可控的范围有多大480
让心理学伴随你:活在健康习惯里481
总结482
第16章 心理障碍484
16.1 定义和诊断障碍485
16.1.1 定义的两难485
16.1.2 诊断的两难486
16.1.3 测量的两难489
16.2 焦虑症491
16.2.1 焦虑和惊恐492
16.2.2 恐惧和恐惧症493
16.2.3 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494
16.3 心境障碍496
16.3.1 抑郁症496
16.3.2 双相障碍497
16.3.3 抑郁症的起源497
研究特写:穷思竭虑与反省的对比498
16.4 人格障碍500
16.4.1 有问题的个性500
16.4.2 罪犯和精神变态者500
16.5 药物滥用和成瘾503
16.5.1 生物学和成瘾503
16.5.2 学习、文化和成瘾504
16.5.3 成瘾原因的争论507
16.6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508
16.7 精神分裂症511
16.7.1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511
16.7.2 精神分裂症的起源512
16.8 精神障碍和个人责任515
让心理学伴随你:当一位朋友要自杀516
总结517
第17章 通往治疗的途径和治疗的方法520
17.1 精神障碍的生物学治疗521
17.1.1 药物的问题521
17.1.2 直接的大脑介入525
17.2 心理治疗的种类526
17.2.1 心理动力治疗527
17.2.2 行为和认知治疗528
17.2.3 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治疗530
17.2.4 家庭和夫妻治疗531
17.3 对心理治疗的评估534
17.3.1 治疗的同盟535
17.3.2 科学家-实践者的鸿沟536
研究特写:危机事后解说有效吗538
17.3.3 当治疗有效时539
生物学与心理治疗:如何对待心智改变大脑541
17.3.4 当治疗有害时542
17.4 心理治疗的价值和价值观545
让心理学伴随你:怎样评估自助团体和书籍546
总结547
后记 让心理学伴随你549
术语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