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句法的类型转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语句法的类型转变
  • (法)徐丹(XUDNA)著;沈家煊,完权导读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ISBN:978751008248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汉语-句法-研究-英文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语句法的类型转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词序和词序演变3

1.0 概说3

1.1 上古汉语的词序5

1.1.1 名词作宾语5

1.1.2 代词作宾语8

1.1.3 否定+宾动>否定+动宾(“之知”与“知之”)15

1.1.4 讨论18

1.2 宾动结构和动宾结构19

1.2.1 “名词词组+以”和“以+名词词组”20

1.2.2 “是+动词”和“动词+是”22

1.2.3 上古汉语和上古汉语后期的“是以”和“以是”24

1.2.4 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对比27

1.2.5 传世文献及后世注释文本的对比30

1.2.6 “是”的演变:从指示代词到系词31

1.3 前置词与后置词35

1.3.1 “於/于”在“地点词+於/于”里的地位36

1.3.2 “中”在“中+地点词”里的地位38

1.3.2.1 “名词[+时间]+中”和“中+名词[+时间]”38

1.3.2.2 “名词[+地点]+中”和“中+名词[+地点]”41

1.4 趋向动词的语序43

1.4.1 趋向动词及其语法化45

1.4.2 去+名词[+地点]:“离开某地”>“去某地”48

1.4.3 “東去”和“向東去”51

1.4.4 “?、去”和动词的体54

1.5 暂时的结论60

第二章 上古汉语里动词的指向62

2.0 概说62

2.1 语音与形态方面的证据63

2.2 词序的作用68

2.3 “於”标记动词时的指向76

2.3.1 “於”、“于”的来源77

2.3.2 “於”的功用81

2.3.3 “於”的隐与现85

2.3.4 从音位学的角度讨论96

2.3.5 初步解释97

2.4 被动标记98

2.4.1 “施受同辞”98

2.4.2 一个句式,两个指向102

2.4.3 被动句的形成108

2.5 结论110

第三章 上古汉语的使动结构112

3.0 概说112

3.1 上古汉语中不同手段的并存113

3.1.1 上古汉语中语音和形态表示使动113

3.1.2 词汇表示使动117

3.1.3 句法表示使动120

3.2 比较“使”和“令”124

3.3 比较“使”和“讓/叫”129

3.4 动词“使”的语法化133

3.5 与使动相关的新兴句式(“把”字句和“被”字句)138

3.5.1 使动与“把”字句139

3.5.2 使动与“被”字句141

3.6 结论145

第四章 补语结构的形成146

4.0 概说146

4.1 前人的论述147

4.2 现代汉语“动词1+动词2”的分布150

4.2.1 出现在“动词1”位置的动词151

4.2.2 不能出现在“动词1”位置的动词152

4.2.3 “动词1”的句法及语义限制154

4.2.4 出现在“动词2”位置的动词156

4.3 上古汉语里的单音节动词和两个单音节动词连用157

4.4 “动词2”的语义特征对动补结构形成的影响161

4.4.1 汉代时“动词2”的语义特征161

4.4.2 中古汉语时期“动词2”的语义特征169

4.5 “动词1+宾语+动词2”句式172

4.6 谈“破”174

4.6.1 “破+名词”与“名词+破”174

4.6.2 “破”的重新分析:从动词到形容词179

4.6.3 “动词1+动词2”中“破”的句法位置181

4.6.4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里的“破”186

4.7 结论187

第五章 上古汉语里的否定式189

5.0 概说189

5.1 上古汉语里的否定系统191

5.1.1 p/f系列的否定式191

5.1.2 m/w系列的否定式196

5.2 否定系统的简化204

5.3 比较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無”替代“亡”206

5.4 “無”与“毋”的合并216

5.5 “勿”替代“毋”223

5.6 否定词“莫”229

5.7 从表达时间到表达情态231

5.8 从形态的角度讨论问题234

结论239

附录:中国历史纪年简表242

参考文献243

例句来源255

索引2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