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藏象新论 中医藏象学的核心观念与理论范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藏象新论 中医藏象学的核心观念与理论范式研究
  • 张宇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914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12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脏腑-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藏象新论 中医藏象学的核心观念与理论范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中医藏象学的学术范畴与理论框架3

第一章 中医藏象学的学术范畴3

第一节 藏象学学科的形成与研究对象3

第二节 “藏象学”的概念内涵与学术特征4

第三节 藏象学的内容范畴与历史作用5

第二章 中医藏象学的理论范式8

第一节 对藏象学理论体系的再认识8

第二节 “范式”理论9

第三节 藏象学的理论范式11

第四节 现代中医学对藏象学的继承13

第三章 中医藏象学理论体系的内容结构15

第一节 五行藏象理论体系15

一、五藏六府16

二、藏府与阴阳五行16

三、藏府的功能与特性18

四、藏府之间的相互关系22

五、藏府与经络的关系22

六、气血津液理论23

第二节 太极阴阳藏象理论体系25

一、对人体之阴阳的认识26

二、对人体藏府理论的创新28

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31

第三节 其他不成系统的、孤立的藏象理论32

第四章 “象”的观念与藏象学34

第一节 “象”的观念与“象”思维34

第二节 东西方文明差异与“象”观念的起源34

第三节 “象”的概念内涵与性质37

第四节 “取象比类”的认知方法39

第五节 “象”的观念与藏象学41

第五章 藏象学与中医健康观44

第一节 中医学对健康观的认识44

第二节 中医健康观在藏象学理论构建中的作用46

第三节 中医健康观在藏象学中的体现47

一、形神合一48

二、正气为本51

三、动态平衡53

四、顺应自然58

下篇 中医藏象学的历史演进与学术源流63

第六章 “藏府”观念的初步确立(先秦至西汉初期)63

第一节 早期中医学对人体藏府的认识63

第二节 “五藏”与“六府”的出现67

第三节 五藏的五行配属问题71

第七章 藏象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建立(两汉时期)76

第一节 秦汉时期学术思想对藏象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76

一、《吕氏春秋》与藏象学77

二、黄老道家思想与藏象学78

三、两汉经学与藏象学79

第二节 《内经》与中医藏象学理论体系的建立83

一、《内经》藏象理论体系框架的结构特征83

二、“藏象”与“藏府”的概念84

三、整体观与形神观87

四、解剖学知识的积累89

五、藏府与阴阳五行90

六、藏府的生理功能与特性95

七、经络与藏府104

八、气血津液学说105

九、被边缘化的非主流藏象理论108

第三节 《难经》对藏象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创新111

一、藏府的解剖形态与功能111

二、命门与三焦113

第八章 五行藏象理论体系的发展、成熟与僵化(汉末至两宋时期)115

第一节 “以藏类方”思想的出现及对藏府理论的整理115

第二节 藏府“五行生克”理论的发展116

第三节 藏府理论在诊断学中的应用118

第四节 藏府图与解剖学的发展121

第五节 道教医学对人体的认识123

一、身神存想体系123

二、三尸与三魂124

三、精气神125

四、内丹学与丹田126

第六节 五行藏象体系的成熟与僵化127

第九章 新思想的出现与理论的转型(金元时期)130

第一节 宋代理学思想对金元时期藏象学发展的启迪130

一、新思想出现的条件与机遇130

二、理学思想与观念对藏象学的影响133

第二节 五行藏象体系的继承与突破136

第三节 阴阳思想对藏象学的影响与改造140

第四节 金元医家讨论的中心话题143

一、命门144

二、元气145

三、三焦146

四、相火147

第五节 理论范式转型的完成及其历史意义149

第十章 藏象学理论的多元化发展(明代至清代中期)151

第一节 对五藏理论的发展与总结151

一、解剖学的新发展152

二、对藏府功能与特性的总结与补充153

三、藏府间的相互关系159

第二节 太极阴阳藏象体系的发展与成熟161

一、太极阴阳藏象体系的框架161

二、对人体之阴阳的认识163

三、先天与后天171

四、命门学说的发展与成熟175

五、肾命合一的趋势与两种藏象学理论的合流194

第三节 温病学派对藏象学的新认识196

一、膜原学说196

二、卫气营血与三焦197

第十一章 西方医学对藏象学的影响与启迪(清代中期至民国)199

第一节 脑髓理论199

第二节 对胰腺的认识202

第三节 王清任与《医林改错》203

第四节 有关藏府与解剖学的争论204

参考文献2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