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方自治通论 再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方自治通论 再版
  • 陈顾远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泰东图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27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方自治通论 再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本论3

第一章 地方自治之定名3

(甲)关于自治之解释4

(A)辩别其相反之称谓4

(a)自治与他治4

(b)自治与官治6

(B)辩别其相混之称谓6

(a)自治与自主7

(b)自治与分权8

(乙)关于地方之解释9

(A)地方团体在社会上之地位9

(a)与国家之区别9

(b)与非独立国家之区别12

(B)地方团体在法律上之地位14

(a)与其他公法人之区别14

(b)与官厅之区别16

第二章 地方自治之观念17

(甲)哲学上之观察18

(A)国家之反应说18

(B)个人之同感说20

(C)社会之需要说21

(乙)政论上之说明23

(A)英国学派24

(B)大陆学派26

(C)并合学派27

(丙)法理上之解释28

(A)被治为前提说29

(B)他治为前提说29

第三章 地方自治之性质30

(甲)钦定主义31

(乙)保护主义33

(丙)折衷主义34

第四章 地方自治之范围36

(甲)以区域言37

(A)地方自治与国家自治37

(B)地方自治与世界自治39

(乙)以地位言41

(A)地方自治与公共组合自治41

(B)地方自治与公共营造物法人自治42

第五章 地方自治之要素43

(甲)地方之色彩43

(乙)平民之色彩45

(丙)群众之色彩47

(丁)社会之色彩50

第六章 地方自治之由来51

(甲)人民知识之发展52

(A)各种主义之传播53

(B)诸家学说之鼓动55

(乙)群众能力之养成55

(A)专制组织之利用56

(B)阶级战争之磨练57

(丙)经济问题之影响58

(A)强者财力之竭蹶59

(B)实业制度之勃兴60

(C)物质文明之进化61

(丁)原有政治之失败61

(A)贤人政治之破产62

(B)官僚政治之遗害62

第七章 地方自治之运动64

(甲)地方自治运动与自治主义64

(A)谋居民自决之实现65

(B)谋群众政治之实现65

(乙)地方自治运动与运动方法67

(A)蓄特久之能力谋同志之增加67

(B)具冷静之态度履宣传之程序68

(C)以共同之意识为自治之根据69

(丙)地方自治运动与各种问题70

(A)与联邦运动问题71

(B)与民族自决问题74

(C)与阶族战争问题76

第八章 地方自治之主体76

(甲)地方自治团体之区划78

(A)通则78

(a)地方区域划分之缘由79

(b)地方区划采用之标准80

(c)地方幅员广狭之规定82

(B)实例83

(a)英制83

(b)法制85

(c)德制87

(d)美制89

(e)日制90

(乙)地方自治团体之组织90

(A)通则91

(a)机关91

(b)制度95

(c)人员100

(B)实例103

(a)英制103

(b)法制108

(c)德制112

(d)美制117

(e)日制119

第九章 地方自治之内容122

(甲)权限表现之范围123

(A)固有事务与委任事务之理论124

(a)先天赋与说124

(b)团体具有说125

(c)原始成立说126

(d)自治对象说127

(B)固有事务与委任事务之现志128

(a)固有事务之界限128

(b)固有事务之种类132

(c)委任事务之范围134

(乙)权限分配之原理134

(A)纵面之观察135

(a)基于沿革者136

(b)基于法定者138

(c)基于条理者139

(B)横面之观察143

(a)基于当然者143

(b)基于偶然者144

(丙)权限据有之形式144

(A)立法权146

(B)司法权148

(C)执行权150

(D)业务权155

第十章 地方自治之维持157

(甲)地方财政之概念158

(A)理论上之根据158

(a)以财政范围为区别159

(b)以财政性质为区别159

(B)事实上之根据160

(a)沿革关系160

(b)法律关系162

(乙)地方财政之徵收163

(A)反面之讨论164

(a)关税及消费税164

(b)所得税及财产税165

(B)正面之讨论167

(a)通常税167

(b)特别税167

(丙)地方财政之补充168

(A)中央代为者169

(a)中央协款制169

(b)指拨制170

(c)附加税制171

(B)地方自为者172

(a)公债之发行172

(b)营业之所得172

第十一章 地方自治之限度173

(甲)国家监督权174

(A)监督权之性质174

(B)监督权之范围175

(C)监督权之机关176

(D)监督权之行使176

(乙)中央节制权179

(A)立法方面之节制权180

(B)司法方面之节制权182

(C)行政方面之节制权183

(D)对外方面之节制权185

(E)业务方面之节制权186

(F)财政方面之节制权187

第十二章 地方自治之派别189

(甲)原有之派别190

(A)大陆派191

(a)行政监督191

(b)司法分立196

(B)英美派198

(a)立法监督198

(b)司法统一201

(乙)挽近之趋向201

第十三章 地方自治之进程204

(甲)酝酿期205

(A)胚胎时代205

(B)试验时代207

(乙)发展期210

(A)集中时代210

(B)反动时代212

(丙)成熟期213

(A)合理时代213

(B)进化时代214

第十四章 地方自治之价值215

(甲)消极方面215

(A)免却官僚政治之弊害215

(B)除去集权分割之弊害216

(C)补救政党政治之弊害217

(乙)积极方面218

(A)为立宪政治之基础218

(a)发展人民对于政治之责任218

(b)养成人民负荷政治之能力219

(B)为经济政策之要着219

(a)人民负担租税可得公平之表现219

(b)人民支使款项可望节俭之实行220

(C)为行政刷新之依据220

(a)分区治事专则易行220

(b)风俗谙然熟则生巧221

(c)休戚与俱切则自勤221

(d)安心治事久则能精221

(e)群众谋政轻则易举221

(f)局成对持抗则必进221

(D)为社会进化之阶梯222

(a)可引政治以达于全民222

(b)可由统一而至于大同223

结论2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