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细菌学检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细菌学检验](https://www.shukui.net/cover/4/34429058.jpg)
- 唐非,黄升海主编;宋艳艳,罗红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9999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细菌学-医学检验-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细菌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细菌学检验的任务与内容1
一、细菌性传染病疫源检验1
二、国境口岸检疫检验3
三、食品、环境及健康相关产品的检验4
第二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及其防护要求5
一、细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原则6
二、细菌实验室生物安全控制措施6
第三节 细菌学实验室守则与操作方法9
一、细菌等微生物实验室守则9
二、细菌等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10
三、细菌检验中的注意事项13
第四节 细菌实验室质量控制14
一、运行全面的质量管理14
二、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17
三、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22
第二章 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25
第一节 样本的采集与送检原则25
一、采样一般原则25
二、样本运送原则25
第二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26
一、培养基制备26
二、细菌接种方法30
三、细菌培养方法32
四、细菌的生长现象35
第三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检查法36
一、显微镜检查37
二、细菌的形态观察37
第四节 细菌的生化反应检查法40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40
二、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代谢试验44
三、有机酸盐和铵盐代谢试验49
四、酶类试验50
五、其他试验54
第五节 细菌的血清学检验56
一、凝集试验57
二、制动试验59
三、荚膜肿胀试验59
四、沉淀试验60
五、补体结合试验60
第六节 细菌毒素的检测60
一、外毒素的检测61
二、内毒素的检测62
第七节 细菌数量的测定63
一、物理计数法63
二、生物计数法64
第八节 细菌L型检验65
一、概述65
二、细菌L型检验66
第九节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及保管68
一、菌种保藏的注意事项69
二、菌种的分类69
三、菌种的保藏方法69
四、各类细菌菌种的保藏72
五、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72
六、菌种的保管73
第三章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74
第一节 细菌染色体DNA的分析74
一、细菌DNA的提取74
二、细菌DNA中G+C摩尔百分比测定75
三、核酸杂交技术76
四、基因芯片77
五、RFLP、RAPD和AFLP技术79
六、脉冲场凝胶电泳80
七、DNA测序80
第二节 细菌质粒DNA的分析82
一、质粒的基本特点82
二、质粒DNA提取82
三、质粒指纹图谱分析83
四、质粒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83
五、实际应用84
第三节 细菌核酸体外扩增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84
一、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特点84
二、PCR基本操作及条件优化87
三、PCR的应用举例及注意事项89
第四章 细菌的分型及其检测技术91
第一节 细菌噬菌体分型技术91
一、概述91
二、细菌噬菌体分型的一般原则92
三、噬菌体的分离、纯化与增殖技术92
四、细菌的噬菌体分型技术94
五、噬菌体分型的优缺点96
第二节 细菌素分型技术96
一、概述96
二、细菌素分型方法97
第三节 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与分型99
一、概述99
二、纸片扩散法99
三、稀释法100
四、几种细菌的特殊药敏试验102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103
一、核糖体分型103
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104
三、序列分型105
四、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106
第五节 色谱和质谱技术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107
一、概述107
二、气相色谱方法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108
三、液相色谱方法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110
四、毛细管电泳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111
五、飞行质谱技术113
第六节 细菌的自动化鉴定技术115
一、VITEK-Ⅱ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116
二、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117
三、MicroSca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118
第五章 消毒与灭菌121
第一节 消毒与灭菌的基本概念及要求121
一、消毒与灭菌121
二、消毒剂与灭菌剂122
三、抗菌剂、防腐剂与保存剂123
四、抑制作用与杀灭作用123
五、消毒的种类123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方法124
一、消毒与灭菌方法124
二、消毒与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134
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136
一、消毒剂136
二、环境因素137
三、微生物138
第六章 消毒学试验技术140
第一节 消毒药械鉴定测试的项目140
一、消毒剂鉴定测试的项目140
二、消毒器械鉴定测试的项目142
三、消毒药械鉴定测试的要求142
第二节 菌悬液与菌片的制备及活菌计数143
一、菌悬液与菌片的制备143
二、活菌培养计数技术145
第三节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147
一、除药的目的和原则147
二、除药的方法147
三、中和剂鉴定试验148
第四节 细菌定量杀灭试验151
一、试验分组151
二、定量杀菌试验种类151
三、定量杀菌试验的评价规定153
四、注意事项153
第五节 病毒灭活试验153
一、病毒灭活滴度测定154
二、残留消毒剂化学中和法的鉴定试验155
三、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157
四、噬菌体f2灭活试验158
第七章 细菌学卫生检验种类及标准161
第一节 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细菌学检验161
一、血液标本细菌学检验161
二、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162
三、穿刺液和引流液标本细菌学检验162
四、尿液标本细菌学检验163
五、脓液和分泌物标本细菌学检验164
六、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164
七、生殖道标本细菌学检验165
八、粪便标本细菌学检验166
第二节 食品细菌学检验及卫生标准167
一、样本的采集与送检167
二、细菌学检验167
三、卫生标准168
第三节 药品细菌学检验及限度标准170
一、样本的采集与送检170
二、细菌学检验171
三、卫生标准172
第四节 化妆品细菌学检验及卫生标准173
一、样品的采集与送检173
二、细菌学检验173
三、卫生标准174
第五节 生活饮用水细菌学检验及卫生标准174
一、标本的采集与运送174
二、细菌学检验174
三、卫生标准175
第六节 公共场所及用品细菌学检验及卫生标准175
一、空气细菌学检验175
二、公共卫生用品细菌学检验176
三、卫生标准176
第七节 消毒及卫生用品细菌学检验及卫生标准177
一、医疗用品细菌学检验及卫生标准177
二、生活卫生用品细菌学检验及卫生标准179
第八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182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原则182
一、细菌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182
二、细菌的分类单位和命名183
第二节 细菌分类方法183
一、生物学特性分类法184
二、遗传学分类法184
第三节 细菌分类系统185
一、需氧及兼性厌氧致病细菌分类185
二、厌氧性细菌分类191
三、与人类感染有关的支原体分类193
四、与人类感染有关的衣原体分类193
五、与人类感染有关的螺旋体分类193
六、与人类感染有关的立克次体分类193
七、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分类193
第九章 革兰阳性球菌195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195
一、分类195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195
三、细菌学检验197
四、细菌鉴别200
五、防治原则201
第二节 链球菌属203
一、分类203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03
三、细菌学检验205
四、细菌鉴别207
五、防治原则209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209
一、分类209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10
三、细菌学检验211
四、细菌鉴别212
五、防治原则213
第四节 肠球菌213
一、分类213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13
三、细菌学检验214
四、细菌鉴别215
五、防治原则217
第十章 革兰阴性球菌218
第一节 脑膜炎奈瑟菌218
一、分类218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18
三、细菌学检验219
四、细菌鉴别220
五、防治原则220
第二节 淋病奈瑟菌221
一、分类221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22
三、细菌学检验223
四、细菌鉴别224
五、防治原则224
第十一章 革兰阳性杆菌225
第一节 炭疽芽胞杆菌225
一、分类225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25
三、细菌学检验227
四、细菌鉴别228
五、防治原则230
第二节 蜡样芽胞杆菌230
一、分类230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30
三、细菌学检验231
四、细菌鉴别232
五、防治原则233
第三节 肉毒梭菌233
一、分类233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34
三、细菌学检验235
四、细菌鉴别236
五、防治原则237
第四节 白喉棒状杆菌237
一、分类238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38
三、细菌学检验239
四、细菌鉴别240
五、防治原则240
第十二章 革兰阴性杆菌242
第一节 埃希菌属243
一、分类243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44
三、细菌学检验245
四、细菌鉴别248
五、防治原则251
第二节 变形杆菌属252
一、分类252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52
三、细菌学检验253
四、细菌鉴别254
五、防治原则255
第三节 志贺菌属255
一、分类256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56
三、细菌学检验257
四、细菌鉴别260
五、防治原则261
第四节 沙门菌属261
一、分类262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62
三、细菌学检验264
四、细菌鉴别269
五、防治原则269
第五节 耶尔森菌属269
一、分类270
二、鼠疫耶尔森菌270
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74
四、假结核耶尔森菌276
五、其他耶尔森菌277
第十三章 弧菌属278
第一节 霍乱弧菌278
一、分类278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79
三、细菌学检验282
四、细菌鉴别285
五、防治原则288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288
一、分类288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88
三、细菌学检验290
四、细菌鉴别292
五、防治原则293
第十四章 其他细菌295
第一节 军团菌属295
一、分类295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95
三、细菌学检验296
四、细菌鉴别297
五、防治原则298
第二节 假单胞菌属298
一、分类298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298
三、细菌学检验299
四、细菌鉴别301
五、防治原则302
第三节 伯克霍尔德菌属302
一、分类303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303
三、细菌学检验304
四、细菌鉴别305
五、防治原则305
第四节 李斯特菌属306
一、分类306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306
三、细菌学检验307
四、细菌鉴别308
五、防治原则309
第五节 布鲁菌属309
一、分类309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309
三、细菌学检验310
四、细菌鉴别312
五、防治原则312
第六节 弯曲菌属312
一、分类313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313
三、细菌学检验314
四、细菌鉴别315
五、防治原则316
第七节 气单胞菌属316
一、分类317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317
三、细菌学检验318
四、细菌鉴别320
五、防治原则321
第八节 分枝杆菌属321
一、结核分枝杆菌322
二、非结核分枝杆菌329
三、细菌鉴别331
四、防治原则333
第九节 放线菌属333
一、分类334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334
三、细菌学检验335
四、防治原则336
第十节 螺杆菌属336
一、分类336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337
三、细菌学检验338
四、细菌鉴别340
五、防治原则340
第十五章 螺旋体属343
第一节 分类343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属343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34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344
三、微生物学检验344
四、防治原则348
第三节 密螺旋体属348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34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349
三、微生物学检验350
四、防治原则352
第四节 疏螺旋体属353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35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353
三、微生物学检验354
四、防治原则355
第十六章 立克次体356
第一节 概述356
一、分类356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357
第二节 立克次体的微生物学检查359
一、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359
二、检验程序359
三、检验方法与结果359
四、防治原则362
第三节 重要的致病性立克次体362
一、普氏立克次体362
二、莫氏立克次体363
三、恙虫病东方体363
四、贝纳柯克斯体363
第十七章 衣原体365
第一节 概述365
一、分类365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365
第二节 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367
一、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367
二、检验程序368
三、检验方法与结果368
四、防治原则370
第十八章 支原体372
第一节 概述372
一、分类372
二、主要生物学特性372
第二节 支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374
一、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374
二、检验程序374
三、检验方法与结果374
四、防治原则377
附录 主要培养基及制备方法379
参考文献402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