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跨文化视域下的爱默生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跨文化视域下的爱默生思想研究
  • 龙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9679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38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147页
  • 主题词:爱默生,R.W.(1803~1882)-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跨文化视域下的爱默生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1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3

第三节 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4

第二章 爱默生思想形成的渊源6

第一节 哲学影响之源6

一、苏格兰常识哲学的“道德感”7

二、格兰多哲学的关联认知8

三、斯多葛哲学的理性之维9

四、康德哲学与道德自律11

五、黑格尔哲学与普世精神12

第二节 文学影响之源14

一、柏拉图:文学的总体认识14

二、柯勒律治、卡莱尔、华兹华斯:文学的创作思维15

三、歌德:文学的“人性”写作18

四、蒙田:文学的创作策略20

五、钱宁:文学的民族性21

第三节 小结21

第三章 爱默生的文学创作伦理准则与作者的“伦理化存在”24

第一节 作者创作的伦理责任25

一、作者的伦理使命25

二、人格化书写27

第二节 作品伦理思想的表现过程28

一、基于生活的直觉式表述28

二、基于生活的道德理性30

三、“伦理化存在”主题的意指31

第三节 文学伦理效果的实现策略32

一、基于自然的想象与象征33

二、人物性格的典型化36

第四节 爱默生的传记创作实践理念40

一、传记文学的功能40

二、传记创作中实现精神性表述的要素41

三、叙事的主观性与历史的客观性的平衡42

第五节 小结44

第四章 爱默生的文学阅读伦理准则与存在意识的读者建构47

第一节 读者阅读的伦理使命48

一、读者的阅读态度48

二、自主化阅读50

第二节 读者的伦理导向性阅读的理解层次51

一、基于生活经验的审美情感52

二、基于伦理道德的理性思考53

三、“伦理化存在”的道德感悟55

第三节 文学伦理内涵的剖析策略56

一、阅读的想象性体验57

二、读者的自我阐释:自主性与自律性58

第四节 小结61

第五章 爱默生的文学文本伦理预设与文学的“公共之善”65

第一节 文学文本的“整体伦理功能”66

一、“审美合力”的文本意图67

二、伦理精神的传承68

三、文学的“整体性”内涵与意义69

第二节 文学文本基于“社会伦理功能”的伦理预设71

一、和谐:人与自然间的伦理存在73

二、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存在75

三、责任:人与社会间的伦理存在77

第三节 文学伦理文本的“公共之善”79

一、文本与“伦理化存在”的意义80

二、“个人之善”走向“公共之善”82

第四节 诗歌的伦理预设:从“天地自然”走向“人化自然”85

一、“人化自然”诗歌的构成与内涵86

二、从“天地自然”走向“人化自然”:以《杜鹃花》为例87

三、“人化自然”诗歌的意义91

四、“人化自然”与“道法自然”的文化启示92

第五节 小结95

第六章 爱默生的普世价值理念与文化启示97

第一节 普世价值理念的内涵97

一、文学中普世价值的共鸣98

二、普世价值与共识民主99

第二节 爱默生“世界大同”的构想100

一、国家的民主化存在101

二、国家:作为“世界公民”的伦理责任104

第三节 世界主义视域下文学和文化的交往模式106

一、文学从“意境”到“意蕴”的诗学反思与对话融合106

二、世界主义视域下民族文学的阅读模式110

三、全球化背景下由“点”向“域”的文化思考112

第四节 小结113

第七章 结论117

参考文献122

附录爱默生作品中译本135

后记1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