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南旅游地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云南旅游地质
  • 杨世瑜,李波,袁希平,庞淑英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46701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81页
  • 文件大小:124MB
  • 文件页数:614页
  • 主题词:旅游资源-地质-研究-云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云南旅游地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云南旅游地质特征1

1.1 云南旅游地质景观展布的地质环境条件1

1.2 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的基本特征2

1.3 云南特色旅游地质景观4

1.4 云南特色旅游地质景观系列10

1.5 云南特色旅游地质景观展布特征与区划10

1.6 云南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13

2 旅游地质资源14

2.1 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14

2.1.1 云南旅游地质景观成景环境14

2.1.2 旅游地质景观类型17

2.1.3 云南旅游地质景观区划30

2.1.4 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特征50

2.2 云南岩溶旅游地质资源特征52

2.2.1 岩溶旅游地质资源52

2.2.2 云南岩溶旅游地质景观56

2.2.3 云南岩溶景观的成景地质作用60

2.2.4 云南特色岩溶旅游地质景观65

2.2.5 云南岩溶旅游地质景观系列71

2.3 三江并流地质遗迹与旅游地质景观特色74

2.3.1 卫星遥感显现的三江并流影像地质景观74

2.3.2 基于地质遗迹的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景观77

2.3.3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景观特色80

2.4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资源类型与区划81

2.4.1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类型81

2.4.2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区划86

2.4.3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单元旅游景观基本特征94

2.5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景观系列112

2 5.1 三江并流新构造运动旅游地质景观系列113

2.5.2 峡谷旅游地质景观系列115

2.5.3 岩溶(泉华)旅游地质景观系列123

2.5.4 三江并流雪山冰川旅游地质景观系列131

2.5.5 三江并流丹霞旅游地质景观系列136

2.5.6 三江并流高原湖泊旅游地质景观系列140

2.5.7 三江并流盆地旅游地质景观系列141

2.5.8 三江并流观赏石旅游地质景观系列142

2.5.9 三江并流矿床旅游地质景观系列142

2.5.10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文化景观系列142

2.6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中的旅游地质问题143

2.6.1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基本特征143

2.6.2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的地质遗迹145

2.6.3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的旅游地质资源146

2.6.4 地质资源环境脆弱性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环境隐患151

2.6.5 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的地质遗产与旅游地质资源展示154

2.7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景观数据挖掘156

2.7.1 旅游地质景观数据挖掘156

2.7.2 旅游地质景观信息156

2.7.3 旅游地质景观数字信息发掘158

2.7.4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景观数据挖掘161

2.7.5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景观决策树分类数据挖掘167

2.7.6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景观旅游价值评价171

2.7.7 旅游价值评价信息的可视化展示178

2.8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耦合系统183

2.8.1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系统185

2.8.2 丽江市人地关系系统192

2.8.3 丽江市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199

2.8.4 丽江市基本耦合单元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的耦合机制206

2.9 滇中林柱状地质景观旅游价值209

2.9.1 林柱状旅游地质资源(景观)的特质性209

2.9.2 林柱状地质景观的普遍性210

2.9.3 滇中林柱状地质景观的观赏性217

2.9.4 滇中林柱状地质景观的科学性217

2.9.5 滇中林柱状地质景观的社会性218

2.10 云南典型地质遗迹旅游地质景观遥感影像特征218

2.10.1 地质遗迹(旅游地质)景观遥感影像信息218

2.10.2 典型旅游地质景观类型遥感影像特征219

3 特色旅游地质景观226

3.1 云南古老的地质构造单元古陆滇中特色旅游地质景观226

3.1.1 古陆滇中特色旅游地质景观226

3.1.2 滇中林柱状特色旅游地质景观231

3.2 云南年轻的地质构造/造山带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景观247

3.2.1 三江并流新构造运动旅游地质景观域247

3.2.2 雪山冰川旅游地质景观系列249

3.2.3 峡谷旅游地质景观系列253

3.2.4 新构造运动旅游地质景观系列257

3.2.5 泉华旅游地质景观系列261

3.2.6 高原丹霞旅游地质景观系列263

3.3 云南璀璨的山原水域旅游地质景观269

3.3.1 腾冲火山地热旅游地质景观269

3.3.2 滇中温泉旅游地质景观269

3.3.3 滇中湖盆旅游地质景观271

3.3.4 磅礴乌蒙旅游地质景观273

3.3.5 滇东锥状峰林峰丛旅游地质景观276

3.4 云南秀丽的丽江山地城镇旅游地质景观280

3.4.1 云南山地城镇旅游地质景观280

3.4.2 丽江古城江-山-盆层圈结构旅游地质景观280

3.4.3 丽江断陷盆地菱形网络结构景观280

3.4.4 丽江古城周边旅游地质景观结构283

3.4.5 丽江城镇选址(布局)旅游地质景观284

3.4.6 丽江古城旅游地质文化286

3.5 云南久远的矿产地旅游地质景观290

3.5.1 锡都个旧·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291

3.5.2 大理石王国·大理苍山大理石矿床291

3.5.3 新平大红山铜铁矿床293

3.6 云南蕴涵寓意的旅游地质文化景观293

3.6.1 三江观赏石——地域地质事件的佐证294

3.6.2 石质文化——石刻石窟石雕石牌坊294

3.6.3 沙雕文化295

3.6.4 山水文化297

3.6.5 地质景观实景演艺/影视文化298

3.6.6 地质遗产文化298

3.6.7 盛世铜业·滇铜文化299

4 旅游地地质环境300

4.1 基于资源环境的云南旅游地景观结构类型300

4.1.1 旅游景观结构及其基本类型300

4.1.2 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结构基本类型301

4.1.3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景观结构302

4.1.4 昭通旅游景观结构310

4.1.5 旅游景观结构研究意义312

4.2 丽江旅游地生态地质环境演化与脆弱性314

4.2.1 丽江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分析314

4.2.2 丽江生态地质环境演化319

4.2.3 丽江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320

4.3 丽江市地质环境脆弱性及其对策327

4.3.1 丽江地质资源环境327

4.3.2 丽江主要地质环境问题327

4.3.3 多源信息叠加的丽江地质环境特征333

4.3.4 丽江地质环境脆弱性333

4.3.5 丽江市地质环境脆弱性分区335

4.3.6 丽江地质环境脆弱性对策340

4.4 岩溶石山区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348

4.4.1 岩溶石山区岩溶水348

4.4.2 泸西小江流域地质环境条件349

4.4.3 泸西小江流域岩溶水循环及赋存特征351

4.4.4 泸西小江流域岩溶水源地353

4.4.5 泸西小江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集成357

4.5 公路沿线山地环境地质变化遥感信息361

4.5.1 昆磨公路沿线地质环境361

4.5.2 公路沿线山地环境变化遥感监测363

4.5.3 环境地质变化驱动机制与人为驱动作用365

4.5.4 地形要素处理及环境地质脆弱性367

4.6 复杂地质环境山地公路地质病害诱发机理及对策379

4.6.1 公路地质对云南旅游的重要意义379

4.6.2 云南公路生态地质环境复杂性380

4.6.3 公路地质病害381

4.6.4 公路地质病害防治技术386

4.6.5 公路地质病害对策模式392

4.7 山地公路水渗流机制效应及对策395

4.7.1 公路对旅游的影响395

4.7.2 水对公路的危害396

4.7.3 公路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398

4.7.4 建立公路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模型400

4.7.5 公路路基路面降雨入渗机制模型400

4.7.6 公路工程保护与水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405

5 旅游地质文化407

5.1 旅游地质文化的哲学思想407

5.1.1 旅游地质文化的逻辑框架407

5.1.2 旅游地质文化的哲学内涵412

5.1.3 旅游地质文化的基本构成与客观表象418

5.2 滇西北旅游地质文化概略423

5.2.1 滇西北旅游地质文化的地质环境423

5.2.2 基于旅游资源类型属性的旅游地质文化423

5.2.3 郁闭的生存环境下自成体系的峡谷文化430

5.2.4 雪域山原的旅游地质文化436

5.2.5 遗产地旅游地质文化效应发掘441

5.3 三江并流带石文化概略446

5.3.1 观赏石446

5.3.2 宝玉石和彩石454

5.3.3 观赏石材456

5.3.4 石质文化景观456

5.4 陆良彩色沙林旅游地质与沙文化459

5.4.1 陆良彩色沙林成景地质环境条件460

5.4.2 陆良彩色沙林旅游地质景观特征462

5.4.3 陆良彩色沙林成景地质作用463

5.4.4 滇中淋蚀型旅游地质景观赏析/类比464

5.4.5 滇中淋蚀型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生命周期466

5.4.6 陆良彩色沙林旅游地质文化/沙文化467

5.4.7 陆良彩色沙林旅游价值469

5.4.8 淋蚀型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旅游地开发与保护470

5.4.9 陆良彩色沙林旅游开发471

5.5 丽江宝山石头城旅游地质文化472

5.5.1 墩台状残山472

5.5.2 丽江宝山砾岩472

5.5.3 城堡状古村落476

5.5.4 随岩依石的村落宅居476

5.5.5 围城就势的层带梯田480

5.5.6 险危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481

5.5.7 久远的璀璨文化481

6 旅游地质资源开发483

6.1 地质遗迹与旅游地质景观影像地质信息标志483

6.1.1 地质遗迹地质调查中的地质遗迹/景观遥感解译功能483

6.1.2 重要地质遗迹/景观遥感解译的若干问题485

6.1.3 重要地质遗迹(景观)类型遥感影像地质信息标志486

6.2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人地关系模式构架489

6.2.1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环境基本问题489

6.2.2 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中人地关系的基本问题492

6.2.3 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模式构架493

6.3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精品开发构想495

6.3.1 三江并流地质景观旅游价值495

6.3.2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策略501

6.3.3 三江并流旅游地质精品开发502

6.4 云南东南部旅游温泉时空结构与整合开发512

6.4.1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类型与特征513

6.4.2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的空间结构519

6.4.3 旅游温泉评价523

6.4.4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的整合开发策略525

6.5 基于资源环境的昭通旅游资源结构与整合开发530

6.5.1 昭通旅游资源类型及展布特征532

6.5.2 昭通旅游资源结构与区划542

6.5.3 昭通特色旅游资源550

6.5.4 昭通旅游资源/景观整合开发策略556

6.6 构架云南接壤地域特色旅游地质主题游构想568

6.6.1 云南特色旅游地质主题游品牌系列构思568

6.6.2 云南与邻国/中南半岛特色旅游地质主题游品牌系列构思569

6.6.3 中南半岛旅游地质资源及与云南合作开发框架构思569

6.7 云南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产业化概略574

6.7.1 地质资源/景观旅游功能的客观性574

6.7.2 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产业化的社会效应575

6.7.3 旅游地质文化577

6.7.4 旅游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578

参考文献579

后记5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