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最新工伤认定规则与适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科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7169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工伤事故-伤害鉴定-法律适用-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最新工伤认定规则与适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工伤认定的基本原则1
第一节 合法原则1
第二节 倾斜保护原则3
第三节 利益衡量原则6
第四节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8
第二章 工伤认定中的用人单位与职工10
第一节 用人单位11
一、用人单位的基本构成要件11
二、双重劳动关系中的用人单位确定14
三、建筑或矿山等领域违法发包、转包情况下的用人单位确定15
四、挂靠关系中的用人单位确定19
五、劳务派遣中的用人单位确定22
六、其他情形中的用人单位确定29
(一)承包(租赁)关系29
(二)企业分立、合并、转让及分支机构30
(三)居委会、村委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31
(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33
第二节 职工36
一、职工的构成要件36
二、非法使用的童工38
三、实习生和勤工助学人员39
四、家政公司的家政服务人员40
五、退休工人41
第三章 工伤认定中的劳动关系54
第一节 劳动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54
一、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54
(一)劳动关系与承揽关系55
(二)劳动关系与狭义的雇佣关系58
二、劳动关系与承包关系59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认定60
一、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61
二、特别情况下的事实劳动关系认定66
(一)挂靠关系66
(二)劳动合同无效时的劳动关系66
(三)劳务派遣关系67
(四)双重用工关系67
(五)虽无劳动关系,但因单位利益受伤67
第三节 劳动关系认定程序的冲突与解决67
第四章 工伤认定的标准77
第一节 工伤认定标准的不同理解77
第二节 工作原因84
一、工作原因的解说84
二、法定的工作原因89
(一)从事与工作有关的准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89
(二)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92
(三)职业病98
(四)因工外出99
三、非法定的工作原因102
(一)职工从事本职工作或者用人单位临时指派工作的103
(二)职工工作过程中满足吃饭、喝水或工间休息等人体正常生理、生活需要的104
(三)职工参加本单位或者经本单位同意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的107
(四)职工为了用人单位的(正当或合法)利益(在处理重大、紧急情况的活动中)从事相关活动的110
第三节 工作时间112
一、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约定或用人单位规定且实际履行的工作时间113
二、完成用人单位临时指派工作的时间115
三、各种加班加点延长工作的时间115
四、在工作场所,职工从事与工作有关的准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所需的时间115
五、在工作场所,因满足吃饭、喝水或工间休息等人体正常生理、生活需要的必要时间116
六、在工作场所,换班、代班或者备班的时间117
七、松散型管理企业职工为完成工作任务、从事与本单位工作性质相关的活动的时间117
八、因工外出期间118
第四节 工作场所120
一、与职工工作相关的,用人单位能够对其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区域以及自然延伸的合理区域123
二、职工为完成其特定工作所涉及的单位内或单位以外的相关区域以及自然延伸的合理区域125
三、因工外出所涉及的区域以及自然延伸的合理区域126
四、职工来往于多个与其工作相关的工作场所之间的必经区域126
第五节 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司法解释对一些特殊情形的规定128
一、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受到伤害,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没有证据证明是非工作原因导致的128
二、职工参加用人单位组织或者受用人单位指派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活动受到伤害的129
三、在工作时间内,职工来往于多个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工作场所之间的合理区域因工受到伤害的129
四、其他与履行工作职责相关,在工作时间及合理区域内受到伤害的130
第六节 视为工伤的认定与排除工伤认定130
一、视为工伤的认定130
(一)必须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131
(二)如何理解“突发疾病”的问题135
(三)如何理解“48小时”的问题135
(四)如何理解“死亡”的问题137
(五)主动放弃治疗是否认定工伤的问题138
二、排除工伤140
第五章 工伤认定标准的法律适用142
第一节 工伤认定的法律解释142
一、文义解释142
二、体系解释144
三、目的解释和法意解释147
四、合宪性解释151
五、社会学解释——社会效果之考量152
六、选择解释方法的规则158
第二节 工伤认定的法律冲突161
第三节 工伤认定的法律漏洞填补163
一、目的性限缩164
二、目的性扩张165
三、类推167
第四节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的法律适用168
一、上下班途中规定的概况168
二、上下班规定的文义解释170
(一)空间因素171
(二)时间因素178
(三)目的因素184
(四)合理因素187
(五)几种法定的上下班途中情形193
三、上下班规定的社会学解释195
四、上下班法律规定的并存与冲突197
五、上下班规定的法律漏洞填补202
第六章 工伤认定的事实依据215
第一节 工伤认定举证责任的分配215
一、职工的举证责任215
二、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217
三、职工与用人单位在特别情况下的举证责任分配221
第二节 工伤事实证据的调查核实225
第三节 对特殊工伤事实证据的审核认定228
一、认定或者视同为工伤证据的审核认定228
(一)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审核认定229
(二)职业病的审核认定229
(三)突发疾病的审核认定231
(四)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的审核认定232
二、不得认定或者视同为工伤证据的审核认定232
(一)本人主要责任235
(二)醉酒或者吸毒236
(三)自残或者自杀237
(四)故意犯罪238
三、有关法律文书的排除问题240
四、无法获得法律文书或者法律文书未作出明确认定的处理241
第四节 对工伤事实的判断规则242
第七章 工伤认定的法律程序246
第一节 工伤认定机构246
(一)“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如何理解246
(二)由社会保险基金中心承担工伤认定工作的特别情况247
(三)用人单位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不在同一统筹地区时的工伤认定机构247
(四)企业的分支机构与企业不在同一地区时的工伤认定机构248
(五)异地劳务派遣的工伤认定机构248
第二节 工伤认定的申请248
一、申请主体248
二、申请期限249
(一)申请的法定期限250
(二)申请期限的起算点250
(三)申请期限的延长、中止、中断、扣除251
三、工伤认定的申请材料258
第三节 工伤认定的受理259
一、解除劳动关系后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263
二、存在双重劳动关系的263
三、撤回工伤认定申请后,在法定申请期限内再次提出申请的263
四、达成和解协议后又在法定期限内再次申请工伤认定的264
五、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决定,但未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的264
第四节 工伤认定的决定及送达程序267
一、工伤认定的决定期限267
二、社会保险部门的中止和终止决定程序267
三、工伤认定决定的形式与送达269
(一)工伤认定决定的形式269
(二)工伤认定决定的送达270
附录 有关工伤认定的法律规定272
一、司法解释及答复272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72
2.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如何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及第十六条第(一)项如何理解的请示274
3.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焦作爱依斯万方公司诉焦作市劳动局工伤认定案件的请示》的电话答复275
4.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工伤保险条例时间效力问题的答复275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276
6.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276
7.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外出学习休息期间受到他人伤害应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77
8.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77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非固定居所到工作场所之间的路线是否属于“上下班途中”的答复278
10.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国家机关聘用人员工作期间死亡如何适用法律请示的答复278
11.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理解和适用问题请示的答复279
12.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279
13.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280
14.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无证驾驶机动车导致伤亡的,应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80
15.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因公外出期间死因不明应否认定工伤的答复281
16.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无照驾驶无证车辆在上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伤害死亡能否认定工伤请示的答复281
1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无证驾驶机动车导致伤亡应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82
18.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公伤亡的,能否认定工伤的答复282
二、法律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摘录)283
三、行政法规、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复函285
1.工伤保险条例285
2.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四川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职工退休后被诊断为职业病应如何解决工伤待遇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295
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违章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的请示》的复函296
4.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对〈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六十四条关于工伤认定申请时限问题的请示》的复函297
5.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能否对2003年工伤认定行为重新作出认定的请示》的复函298
6.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重新进入劳动生产领域的离休人员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请示》的复函298
7.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职工参加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受到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的请示》的复函299
8.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对〈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四条的法律溯及力问题的请示》的复函299
9.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职工违反企业内部规定在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的请示》的复函300
10.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请解决有关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问题的函》的复函301
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规定301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301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工伤保险有关规定处理意见的函》303
3.工伤认定办法304
附:工伤认定申请表307
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309
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309
认定工伤决定书310
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310
4.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311
5.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312
后记315
案例索引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