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化史
  • 高桑驹吉原著;李继煌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32
  • 标注页数:526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周以前之中国文化概观1

历史概说1

太古的传说1

黄帝的一统2

唐虞之世2

夏之盛衰3

商之兴亡4

文化史5

中国国名的起原5

汉族之起原6

传说的诸军长7

三皇五帝之说8

黄帝之业9

尧舜之事迹10

禹的功业11

五帝的系统13

禅让与王位世袭14

汤王的事迹15

殷的国情16

革命的意义与放伐17

食物18

衣服18

住居19

婚姻20

丧葬20

祭祀20

器具21

绘画22

雕刻22

农业22

交易23

货币和商业23

第二章 周时代的文化24

历史概说24

周之基业24

周之盛时24

周之衰运25

春秋之世25

霸者26

五霸之业26

吴越之争28

战国之世29

战国的七雄29

合从与连衡30

六国的攻争31

秦之强盛32

六国之灭亡32

文化史33

周兴起之状态33

周文王之业33

周武王及周公之业34

封建制之起原35

周之封建制36

官制之起原36

周之官制37

周的地方制38

夏殷周之田制39

税法40

周的兵制41

周的法制42

选举44

学制45

中国文字之起原及其变迁46

古代的书籍47

文章诗歌48

学术兴起之原因49

儒学50

孔子的事迹50

子思孟子荀子51

道学51

老子的事迹51

列子与庄子52

杨家之学53

墨家之学53

法家之学54

名家之学54

兵家之学55

纵横家之学55

赋家56

天文学56

历法57

医术57

音乐58

绘画59

雕刻59

器物的制作59

织物59

农业59

商业60

人民的区别61

家族之关系61

祭祀62

丧葬62

冠礼63

婚礼63

乡饮酒之礼64

衣服64

冠冕65

杂佩65

头饰65

饮食65

住居66

第三章 两汉及三国时代之文化67

历史概说67

秦始皇帝之内政67

始皇帝之外征67

秦之失政与群雄之兴起68

秦之灭亡69

楚汉分争69

汉高祖的政策70

高祖与匈奴70

吕氏之乱71

文帝之治71

吴楚七国之乱72

武帝之文治72

朝鲜征伐73

南方经略74

匈奴征伐74

和西域的交通75

武帝之失政76

宣帝之治76

匈奴衰微77

西域的服属77

宦官外戚之专权78

王莽之篡位78

后汉光武帝之一统79

后汉之初政79

匈奴之分裂79

西域诸国之叛服80

和大秦的交通80

大月氏81

兴隆与佛教81

佛教东流82

高句丽百济新罗之建国82

后汉宦官外戚之专权83

党锢之祸84

后汉之衰乱84

群雄割据84

后汉之灭亡85

三国之交战86

诸葛亮之出征86

魏与高句丽87

司马氏之专权87

三国之灭亡88

文化史88

评秦始皇88

评汉高祖93

评后汉光武帝96

汉代人民的风气97

秦的官制98

汉的官制98

秦的郡县制99

汉的封建制100

汉的郡县制101

税制102

秦的兵制104

汉的兵制104

三国的兵制105

法制105

选举107

儒学的复兴108

经学的传统109

易110

尚书110

诗110

礼111

春秋111

儒学的大家113

文章赋114

诗115

史学115

天文学117

历法119

五行说119

谶纬学120

佛教121

道教123

音乐125

书126

绘画126

雕刻与石刻127

印刻127

建筑127

农业128

商业129

和外国的通商130

贷币131

祭祀132

婚姻132

丧葬132

衣服冠冕133

家族制134

第四章 两晋及南北朝时代之文化135

历史概说135

晋室之倾例之原因与八王之乱135

清谈之流行135

五胡之蜂起136

汉(前赵)之兴亡136

成(汉)之兴起137

前燕与高句丽137

后赵之兴亡137

东晋之治乱138

前秦之兴亡138

江北之分裂与后魏之兴起139

东晋之末路140

后魏之统一江北142

宋之衰亡142

后魏之隆盛与分崩142

齐梁与东西魏143

陈北齐北周144

柔然之兴亡145

高句丽百济新罗之关系145

文化史146

南北风气之相异146

魏晋的思潮146

南方风气149

北方风气149

北朝残忍之风152

南北朝之篡弑153

尊尚门阀之风154

任用寒人之风155

两晋的官制156

南北朝的官制156

晋的田制及税法157

北朝之田制及税法157

晋之兵制158

北朝之兵制158

晋及南朝之法制159

北朝之法制159

选举160

学制161

两晋的儒学162

南朝的儒学162

北朝的儒学163

两晋的文章163

南北朝的文章164

两晋及南北朝之诗164

反切之学165

音韵之学165

史学166

天文及历法167

两晋及南北朝之佛教167

佛教之诸宗派170

佛教东渐所及于文艺之影响171

儒佛两教之流传于韩半岛171

道教172

清谈173

音乐176

书177

绘画177

农业177

商业178

贷币178

婚姻179

丧葬180

衣服及头饰180

舆马180

第五章 唐时代之文化181

历史概说181

隋文帝之治绩181

炀帝之业181

群雄并起182

隋之灭亡182

唐之一统183

太宗贞观之治183

隋与高句丽184

唐太宗之高句丽征伐184

百济高句丽之灭亡184

新罗之朝鲜半岛统一185

渤海之兴起185

突厥之兴起186

东突厥之灭亡186

西突厥之灭亡187

薛延陀回纥黠戛斯之兴亡188

吐蕃之盛衰189

波斯大食之兴亡190

武韦之祸190

玄宗开元之治191

节度使之设置192

玄宗之轿怠192

安史之乱193

藩镇之跋扈194

宦官之专权195

朋党之争195

唐末之大乱196

唐的灭亡196

文化史197

评隋文帝197

评隋炀帝198

评唐太宗202

唐中央政府的官制204

唐之地方官制210

六都护府211

十节度使212

唐的兵制214

唐的法制215

唐的田制及税法217

唐的选举制219

唐的学制220

唐的儒学221

汉唐经说之差异223

隋唐的文学226

唐文227

唐诗228

唐的史学229

唐的佛教230

唐代佛教的八宗233

律宗233

三论宗233

净土宗234

禅宗234

天台宗235

华严宗235

法相宗236

真言宗236

唐的道教236

祆教238

唐的祆教239

摩尼教240

唐的摩尼教241

景教241

唐的景教243

三夷寺244

景教碑的真伪245

回教250

隋的音乐251

唐的音乐251

五代的音乐252

唐的书法253

唐的画法254

唐的农业255

唐的内地商业256

东西陆路之交通及外国贸易257

海路之交通及贸易258

唐的货币260

养蚕术之西传260

第六章 宋时代之文化262

历史概说262

后梁262

后唐262

契丹的兴起263

后晋263

后汉263

后周264

宋太祖太宗的一统264

宋辽的冲突265

高丽的兴起265

宋与西夏之关系266

宋仁宗之治267

王安石的新法267

元佑的更化和绍圣的绍述268

建中靖国及徽宗的绍述269

辽的衰替和金的勃兴270

宋金连盟及辽的灭亡271

西辽的建国272

靖康之难272

宋室的南渡273

秦桧的和议273

金之极盛274

宋的叛盟274

高丽的盛衰275

西夏的衰微275

金的衰运275

西夏的灭亡276

金的灭亡276

宋的灭亡277

文化史278

评宋太祖278

宋人的风气281

宋的官制283

辽的官制286

金的官制287

宋的税法288

辽的税法289

金的税法290

宋的兵制291

辽的兵制292

金的兵制292

宋的法制293

辽的法制294

金的法制294

宋的选举法295

辽的选举法295

金的选举法295

宋的学制296

辽的学制296

契丹文字296

金的学制297

女真文字297

西夏文字297

宋的儒学发达之原因298

宋的儒学298

宋的文学301

词曲的发达305

小说戏曲及杂戏305

辽的文学306

金的文学306

宋的史学307

宋的佛教311

宋的道教312

宋的书风313

宋的绘画313

书藉的印刷314

宋的音乐317

宋的农业318

宋的海外贸易318

货币和交钞321

第七章 元时代之文化322

历史概说322

蒙古之勃兴322

太祖的西征323

子弟之分封324

太宗的南征325

拔都的西征325

大汗嗣立之争327

大理吐蕃交趾的降服327

宪宗及世祖的南征328

旭烈兀的西征329

世祖的东侵329

世祖的南侵330

蒙古大帝国之版图331

东西的交通331

世祖的治积332

海都之与亡333

继承之争及大臣之专恣334

元的衰微335

元的灭亡336

文化史337

元时代的评论337

元的官制339

元的税法341

元的兵制342

元的法制343

元的选举制344

元初任用外国人之例345

元的学制347

蒙古文字348

元的儒学349

元的诗文350

元的戏曲及小说351

元的史学354

元的科学355

元的喇嘛教356

元的道教358

元的伊斯兰教359

元的基督教360

元的音乐362

元的书画362

元的农业363

元的工商业363

元的漕运364

元时代的东西交通及通商365

元的交钞370

第八章 明时代之文化372

历史概说372

明太祖的经略372

太祖的政策372

靖难之役373

成祖的南征373

成祖的北伐374

宣宗之治375

土木之变375

宦官嬖幸的跋扈376

大礼大议376

蒙古复兴377

俺答入寇378

交趾的叛服379

缅甸与暹罗380

明初的倭寇和日明的交通381

倭寇的猖獗381

朝鲜之兴起383

万历朝鲜之役383

满洲的兴起384

东林的党议385

明的衰微386

满洲的强盛386

流贼蜂起及明之灭亡387

文化史388

评明太祖388

明的官制390

明的兵制392

明的税制及役法393

明的法制395

明的选举制396

明的学制398

明的儒学399

明的诗文400

明的戏曲及小说402

明的史学404

明的科学405

明的佛教406

明的喇嘛教406

明的道教408

明的基督教408

明王太后之遣使罗马413

明的音乐415

明的书画416

明的农业417

明的商业418

明的外国交通420

明的币制422

第九章 清时代之文化424

历史概说424

世祖的一统424

圣祖之业425

平三藩426

征服台湾426

缔结尼布楚条约427

亲征准噶尔428

镇定西藏429

圣祖的文德429

世宗的西北征伐430

高宗之业430

征伐金川准噶尔回部430

缅甸和暹罗431

安南433

廓尔喀和台湾433

清朝衰替之兆433

回部之乱434

英清通商435

鸦片战争436

长发贼之兴起438

阿罗号事件439

英法的北清侵伐440

长发贼的平息441

清俄的关系442

新疆之乱与伊犂纷议444

安南的一统与法兰西446

安南法兰西交战447

清法战争448

朝鲜日本的交涉449

琉球问题和台湾事件450

朝鲜的变乱451

清日战争453

朝鲜和日本及俄罗斯之关系456

列国之压迫清国及获得权利457

北清事变458

俄罗斯之满洲占领460

日英缔结同盟462

日俄之争464

日英同盟扩张与日法及日俄协商468

日本之韩国合并470

清朝的灭亡472

中华民国的建设473

文化史474

评清圣祖及高宗474

清的中央官制477

清的地方官制483

清的兵制485

清的税制486

清的法制487

清的选举制489

清的学制491

考证学492

清圣祖高宗之奖学495

清的诗文496

清的小说498

清的戏曲500

批评501

清的史学501

清的科学506

清初基督教徒之事业507

清的音乐511

清的书画512

清的佛教514

清的喇嘛教514

清的道教515

清的回教516

清的基督教516

清的农业522

清的商业523

清的制造业524

清的币制5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