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亚太经济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亚太经济概论
  • 赵江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4603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亚太经济-经济概况-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亚太经济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导论篇3

第一章 亚太经济发展概况3

第一节 亚太地区的概念3

第二节 “二战”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概况及其特点5

一 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5

二 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12

三 亚太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变化15

第三节 东亚地区“雁形模式”的发展与变化18

一 有关东亚模式的争议18

二 东亚模式的发展与变化21

第四节 本书的特点与结构安排24

一 本书的特点24

二 结构安排25

思考题27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亚洲金融危机30

第一节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和原因30

一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过程及其传染性特征30

二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33

第二节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36

一 亚洲金融危机对危机爆发国家的影响37

二 亚洲金融危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40

三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43

第三节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政策44

一 危机爆发初期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44

二 IMF领导下的一揽子救助方案45

三 银行体系和公司部门的结构重组46

四 资本管制47

思考题48

第三章 经济制度安排的现状与特点51

第一节 亚太地区经济制度建设的发展与现状51

一 区域经济制度51

二 亚太地区区域经济制度安排的主要特点与进展52

第二节 亚太地区主要的双边经济制度安排56

一 中国签署的主要双边自由贸易区协议57

二 日本签署的主要双边自由贸易区协议60

三 韩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议62

四 新加坡一美国自由贸易协定65

五 东盟一印度自由贸易区协议65

第三节 亚太地区主要的多边经济制度安排66

一 亚太贸易协定(Asia-Pacific Trade Agreement)66

二 东盟自由贸易区(ASEAN Free Trade Area,AFTA)67

三 “10+1”、“10+3”、“10+6”和“10+8”68

四 亚太经合组织(APEC)70

五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73

六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73

第四节 亚太地区区域经济制度发展的前景74

思考题76

第二编 结构篇81

第四章 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特征81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81

一 亚太地区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81

二 亚太地区不同产业变化的基本特征84

第二节 亚太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动87

一 主要产业结构的演变进程87

二 亚太地区制造业的结构变化89

三 亚太地区服务业的结构变化91

第三节 亚太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92

一 对制造业相对下降的一般解释92

二 制造业的成熟化与经济开放使制造业相对下降93

三 成本成为影响制造业转移的决定因素96

思考题98

第五章 贸易发展与结构变动100

第一节 亚太地区贸易发展的总体特点101

一 亚太地区是世界上贸易活动最活跃、也是变化最快的地区之一101

二 亚太地区贸易的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调整,主要是向工业品方向迈进101

三 东亚内部贸易结构的变化是亚太地区贸易发展 变化最重要的副产品103

第二节 东亚地区贸易结构的演进与变化趋势103

一 东亚地区贸易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104

二 东亚贸易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13

第三节 亚太地区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117

一 亚太地区贸易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118

二 地区贸易发展的趋势122

思考题129

第六章 资本流动的变化与特点132

第一节 亚太地区资本流动的总体特点132

第二节 外援与东亚经济发展135

一 美国对东亚的经济援助135

二 日本对东亚的经济援助137

第三节 外债与东亚经济发展141

一 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使用外债的总体情况141

二 外债在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中的作用143

第四节 外资与东亚经济发展146

一 亚太地区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147

二 外资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153

思考题158

第七章 国际生产网络161

第一节 国际生产网络的特点161

一 国际生产网络的概念与类型161

二 日本式国际生产网络的特点164

三 美国式国际生产网络的特点166

四 华商式国际生产网络的特点168

第二节 亚太地区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69

一 日本式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69

二 美国式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71

三 华商式国际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74

第三节 亚太地区国际生产网络的未来175

一 亚太地区生产网络面临的挑战176

二 亚太地区国际生产网络的调整方向178

思考题181

第三编 要素篇185

第八章 能源与经济发展185

第一节 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85

一 有关能源的基本概念185

二 能源在经济中的作用187

第二节 亚太能源概况188

一 亚太地区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位置189

二 亚太地区的能源储量190

三 亚太地区的能源结构191

第三节 能源供求关系的发展趋势197

一 高增长国主要改变地区能源增量结构197

二 能源技术发展可改变能源存量结构199

第四节 亚太地区的能源合作201

一 区域能源合作的基本内涵201

二 能源合作的主要领域203

三 能源合作的进展与障碍205

思考题208

第九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气候210

第一节 基本概念210

一 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210

二 东亚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211

三 气候变化与东亚碳排放问题212

第二节 东亚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216

第三节 东亚环境问题的解决218

一 库兹涅茨环境曲线与改善环境政策措施219

二 积极主张《公约》及《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原则,主动应对“气候变化”219

三 加强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降低能源强度,减少碳排放223

四 加强环境合作224

思考题225

第十章 技术发展的现状与问题227

第一节 技术发展现状227

一 东亚产品贸易中技术含量的提升227

二 与技术有关的服务贸易状况改善231

三 东亚专利规模不断增大233

四 东亚研发投入的增长235

第二节 东亚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38

一 东亚对资本品进口的依赖238

二 东亚长期存在的技术贸易赤字240

三 东亚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不合理性242

第三节 世界技术供给格局与东亚可持续经济增长244

一 世界技术格局244

二 东亚对世界技术的依赖245

思考题247

第十一章 劳动力流动的特点与前景249

第一节 劳动力资源的基本状况249

一 人口总量与增长率249

二 劳动力总量与就业情况250

第二节 亚太地区劳动力流动现状及特点256

一 亚太地区劳动力流动现状256

二 亚太地区劳动力流动特点259

第三节 亚太地区劳动力流动政策措施259

一 GATS框架下的自然人流动政策260

二 亚太地区劳动力移民政策261

三 亚太地区国际劳务输出政策262

第四节 亚太地区劳动力流动的问题与前景264

一 亚太地区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264

二 亚太地区劳动力流动趋势265

思考题267

第四编 国别篇273

第十二章 美国经济273

第一节 美国经济发展概况273

一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273

二 美国经济的特征275

三 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76

四 美国经济增长机制和局限性278

第二节 美国与亚太地区经济关系282

一 随着时代发展的经济关系282

二 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283

三 存在的问题285

第三节 美国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政策演变288

一 “二战”以来美国对亚太地区经济政策的演变过程288

二 21世纪以来美国对亚太地区经济政策的演化291

思考题294

第十三章 日本经济295

第一节 日本经济奇迹的产生与经济停滞295

一 从战争废墟中实现自立296

二 高速增长与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297

三 稳定增长与“鼎盛时期”的到来298

四 泡沫经济与长期萧条300

五 近期经济运行状况与结构性矛盾303

六 大地震、大海啸、核泄漏对日本经济的影响304

第二节 日本与东亚地区的经济关系305

一 日本与东亚地区的贸易关系305

二 日本与东亚地区的投资关系307

第三节 日本的东亚区域政策308

一 日本的东亚区域政策演变308

二 中日在区域合作中的博弈312

思考题313

第十四章 亚洲“四小龙”经济315

第一节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及后续发展315

一 亚洲“四小龙”崛起的国际背景条件315

二 亚洲“四小龙”各经济体崛起的历程及发展316

第二节 亚洲“四小龙”在亚太地区中的经济地位325

一 经济规模325

二 贸易与投资地位326

第三节 亚洲“四小龙”的地区经济政策329

一 韩国329

二 中国台湾330

三 中国香港332

四 新加坡333

思考题334

第十五章 东南亚经济337

第一节 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337

一 殖民化与现代经济338

二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经济波动339

三 “二战”后东南亚的经济发展341

第二节 东南亚在亚太地区经济中的地位344

一 “二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工业化344

二 东盟在亚太经济中的地位349

第三节 东南亚经济一体化及东盟国家的亚太经济政策351

一 东盟与东南亚经济一体化352

二 东南亚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实践352

三 经济共同体目标与东盟一体化的未来355

四 东盟国家的亚太经济政策355

思考题358

第十六章 印度经济361

第一节 印度经济发展历程361

一 1947—1979年印度的计划经济与“许可证国度”的建立362

二 渐进的经济自由化改革365

三 印度自由化改革以来的经济发展状况367

四 当前印度经济存在的问题371

第二节 印度与亚太地区的经济联系374

一 印美经贸联系374

二 印中经贸关系375

三 印日经贸的发展378

四 印韩经贸关系380

五 印度与东盟381

第三节 印度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政策382

一 印度对外经济政策的变迁382

二 重视亚太地区384

思考题387

第十七章 中国经济的崛起及其影响389

第一节 中国经济在亚太地区中的地位变化389

一 “经济小国”与“经济大国”389

二 中国在亚太地区中的身份变化:从地区“经济小国”向“经济大国”迈进390

第二节 中国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392

一 中国与地区贸易关系的调整392

二 中国对外投资与地区资本流动方向的变化395

第三节 中国的地区政策399

一 亚太经合组织400

二 “10+1”、“10+3”和“10+8”(“10+6”)402

三 其他地区组织405

思考题406

附录 亚太地区经济体主要经济指标408

后记一421

后记二4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