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进中国科技殿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进中国科技殿堂
  • 高奇编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75064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艺术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进中国科技殿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石器时代的科技萌芽1

一、石器的制造3

二、弓箭的发明4

三、火的使用5

四、农业的起源7

五、畜牧业的起源9

六、制陶11

七、养蚕与原始纺织技术12

八、原始建筑13

九、原始交通运输工具15

十、原始医药16

十一、大禹治水18

十二、科学知识的萌芽19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科技幼苗21

一、青铜冶铸技术23

二、耕作制度及技术24

三、畜牧兽医的进步26

四、百工及瓷器、酒、马车的发明28

五、商周计数法和商高定理32

六、《夏小正》及商周天文历法33

七、中医中药36

第三章 铁器时代降临时的科技奠基39

一、铁器时代到来41

二、《考工记》及合金配比规则43

三、鲁班和墨子46

四、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49

五、大型水利工程50

六、“九九歌”和筹算52

七、天文历法53

八、《山海经》和《禹贡》56

九、医祖扁鹊和医典《黄帝内经》59

第四章 壮大成型中的秦汉科技63

一、铁器化和新耕作法65

二、《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68

三、纺织、盐井、漆器及建筑70

四、蔡伦与造纸术75

五、度量衡的制度化76

六、《九章 算术》77

七、天文观测和论天三家79

八、张衡的伟大创造81

九、地图的出现82

十、《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八十一难经》84

十一、“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86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89

一、贾思勰的《齐民要术》91

二、灌钢、制瓷、造纸92

三、新机械的出现与大发明家马钧94

四、对煤、石油、天然气的认识与利用96

五、刘徽与《九章 算术注》98

六、中国剩余定理99

七、祖冲之父子100

八、炼丹术与化学103

九、地图学理论和《水经注》105

十、四大医家及其医药学经典107

第六章 隋唐科技揽胜113

一、《四时纂要》和《茶经》115

二、大运河和赵州桥118

三、雕版印刷120

四、数学教育122

五、天文学家一行124

六、医药学著作126

七、人命贵于千金130

八、火药的发明133

第七章 鼎盛的宋元科技135

一、陈旉和王祯的农书137

二、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器140

三、制盐、制瓷145

四、宋元机械及《梓人遗制》147

五、纺织业与黄道婆150

六、水利工程和名桥的建造153

七、木构建筑与《营造法式》156

八、宋元数学四大家157

九、梦溪园中的科技总括161

十、天文仪器及观测活动:苏颂、郭守敬162

十一、地理学的发展167

十二、医药学与金元四大医学流派170

第八章 传统科技的成熟和集成179

一、农业水利技术181

二、郑和下西洋及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185

三、冶炼技术和制瓷技术187

四、纺织印染和造纸印刷190

五、珠算术的兴盛194

六、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96

七、徐光启与《农政全书》198

八、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200

九、宋应星与《天工开物》201

十、茅元仪的《武备志》205

十一、“样房雷”对建筑学的贡献207

十二、医药学的成就208

第九章 西学东渐与国人回应215

一、西方传教士来华217

二、合译《几何原本》220

三、《崇祯历书》的编纂222

四、康熙朝的科学活动224

五、雍正、乾隆朝的科学活动226

六、对西学的态度和政策228

七、会通中西的王、梅230

第十章 近代科技的引进和传播233

一、林则徐和魏源的科技引进观235

二、外国人在中国的科学传播活动237

三、洋务运动中的科技创业239

四、洋务运动中的科技翻译243

五、维新运动前后严复的科学翻译和思想启蒙246

六、海外留学248

七、学制改革和兴办学校250

八、近代科技的开拓者252

第十一章 中国现代科技事业的开创259

一、新文化运动中的科学技术启蒙261

二、科学社团和科研机构的涌现262

三、科技教育与理工农医院校的建立265

四、数学领域中的探索269

五、物理学领域中的探索273

六、化学领域中的探索283

七、天文学领域中的探索285

八、地学领域中的探索288

九、生物学领域中的探索292

第十二章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和重大成就297

一、中国科学院的建立与发展299

二、归国潮和留苏潮302

三、科技政策的变化303

四、科技规划和发展战略307

五、哥德巴赫猜想研究312

六、层子模型314

七、生物大分子的人工合成316

八、长江三峡水利工程317

九、重大桥梁工程320

十、大庆油田的开发323

十一、原子弹、氢弹的研制324

十二、快速发展的航天科技326

十三、计算机的“三大巨头”331

十四、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332

十五、杂交水稻335

后记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