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海洋运载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有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9026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海洋工程-科技发展-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海洋工程-运载工具-发展战略-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海洋运载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海洋运载工程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3
第一章 中国海洋运载工程与科技的战略需求3
一、海洋运载装备与科技是我国提升海洋空间拓展能力的基础3
二、海洋运载装备与科技是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强国的前提4
三、海洋运载装备与科技是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海洋权益的保证4
四、海洋运载装备与科技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4
五、海洋运载装备与科技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思路的重要抓手4
第二章 中国海洋运载工程与科技的发展现状6
一、中国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发展现状6
(一)世界第一的产业规模6
(二)日益增强的开发能力9
(三)不断完善的产品谱系10
二、中国渔船装备与科技发展现状11
(一)近海渔船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11
(二)近海渔船装备逐步向标准化方向发展11
(三)远洋渔船装备设计建造能力不断增强13
(四)高端渔船装备研制刚刚起步13
三、中国海上执法装备与科技发展现状14
(一)小吨位执法船数量众多,大吨位远洋执法船数量有限14
(二)海上特种执法装备正在开展研究14
四、中国海洋科考装备与科技发展现状14
(一)海洋调查船经历了建造高峰和平稳期,正进入新的建造时期14
(二)深海载人潜器技术取得突破,深海空间站研发已取得重要进展16
(三)具有自主设计建造自主无人潜器等深海作业装备的能力16
第三章 世界海洋运载工程与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18
一、世界海洋运载工程与科技发展现状18
(一)世界海洋运载工程与科技发展的现状18
(二)世界海洋运载工程与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21
(三)各类运载装备与科技发展现状24
二、面向2030年的世界海洋运载工程与科技发展趋势34
(一)绿色化35
(二)集成化36
(三)智能化37
(四)深远化39
三、国外海洋运载装备与科技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40
(一)欧洲——欧盟提出“LeaderSHIP 2015”和LeaderSHIP 2020”欧盟造船计划40
(二)日本——40年三阶段科研计划(2008—2020,2021—2040,2041—2050)41
(三)韩国——提出“绿色增长计划”42
(四)美国——“综合深水技术”43
第四章 中国海洋运载工程与科技面临的主要问题46
一、中国海洋运载装备与科技发展的主要差距46
(一)缺乏核心关键技术46
(二)关键配套能力薄弱46
(三)高端产品总体设计能力偏低46
(四)系统集成能力较差47
(五)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47
二、中国海洋运载装备与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47
(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47
(二)前瞻性的技术开发欠缺47
(三)标准建立和品牌建设重视不够48
(四)产业链发展不均衡48
(五)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大联盟48
(六)没有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的国家优势49
三、各类海洋运载装备与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49
(一)我国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49
(二)我国海洋渔船装备与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52
(三)我国海洋执法装备与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60
(四)我国海洋科考装备与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62
第五章 中国海洋运载工程与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与重点65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65
(一)战略定位65
(二)战略原则65
(三)发展思路65
二、战略目标66
(一)2020年66
(二)2030年67
(三)2050年69
三、战略任务与重点69
(一)总体任务69
(二)近期重点任务69
四、发展路线图70
(一)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发展路线图72
(二)我国海洋渔船装备发展路线图73
(三)我国海洋执法装备发展路线图74
(四)我国海洋科研运载装备发展路线图74
第六章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77
一、做好战略统筹,启动重大工程77
二、自主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77
三、以南海开发为契机,实现陆海统筹发展77
四、搭建高水平的创新研究平台78
五、加大海洋运载装备基础科技的投入力度78
六、加强标准研究和品牌能力建设79
第七章 重大海洋运载工程与科技专项建议80
一、深海空间站工程80
(一)深海空间站工程的必要性与意义80
(二)深海空间站工程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技术81
(三)预期目标82
二、海洋绿色运载装备科技专项83
(一)海洋绿色运载装备科技专项的必要性83
(二)海洋绿色运载装备科技专项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技术84
(三)海洋绿色运载装备科技专项的预期目标85
第二部分 海洋运载工程发展战略研究专业领域报告89
专业领域一:中国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89
第一章 中国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90
一、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发展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90
二、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发展是建设世界造船强国与航运强国的基础90
三、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发展对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91
四、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发展是尽快提高深海资源开发能力的支撑91
五、发展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是发展海军装备和维护安全的军民共用途径92
第二章 中国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发展的现状93
一、经济规模快速扩大93
(一)造船产量持续增长93
(二)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93
(三)船舶出口持续增长94
(四)船舶配套产业规模持续增长95
二、开发能力显著增强96
三、产品谱系不断完善96
四、主流船厂基本建立了现代造船模式97
第三章 世界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98
一、世界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98
(一)绿色概念引领船舶技术发展98
(二)气候变化催生冰区船舶研发热100
二、面向2030年的世界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发展趋势102
(一)2030年航运业技术发展预测102
(二)世界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发展趋势104
三、国外典型案例109
(一)欧洲——欧盟提出“LeaderSHIP 2015”欧盟造船计划109
(二)日本——40年三阶段科研计划(2008—2020,2021—2040,2041—2050)110
(三)韩国——提出“绿色增长计划”111
第四章 中国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面临的主要问题113
一、自主创新能力仍显薄弱113
二、极地与深海资源开发的竞争意识薄弱113
三、船舶配套业滞后于造船业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114
四、绿色船舶技术尚未开展系统研究114
第五章 中国海洋运输装备与科技发展战略与任务116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116
(一)战略定位116
(二)战略原则116
(三)发展思路116
二、战略目标116
(一)2020年(进入海洋强国初级阶段)116
(二)2030年(建设中等海洋强国)117
(三)2050年(建设世界海洋强国)117
三、战略任务与重点117
(一)总体任务117
(二)重点任务118
四、发展路线图131
第六章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133
一、关于绿色船舶开发的保障措施与建议133
(一)制定统一的绿色船舶研发战略规划133
(二)建立开放式合作的协同创新研发体系133
(三)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134
(四)主动参与国际新标准的制定134
(五)加强研发成果的推广应用134
(六)鼓励国内外的合作交流134
二、关于基础共性研究的保障措施与建议135
(一)加大对基础科研的投入135
(二)搭建高水平的创新研究平台135
(三)积极推进国际合作135
第七章 重大海洋运输工程与科技专项建议136
一、重大海洋运输装备工程136
(一)海洋绿色运输装备工程的必要性136
(二)海洋绿色运输装备工程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技术136
(三)海洋绿色运输装备工程的预期目标137
二、海洋运输重大科技专项138
(一)船舶设计与运营能效指数(EEDI、EEOI)技术专项138
(二)基于实船测试的船舶可靠性设计新技术体系专项138
(三)船舶节能环保动力设备技术专项138
(四)船舶节能环保配套设备技术专项138
(五)绿色内河船及江海直达运输船标准船型系列研发专项139
(六)船舶新型能源动力技术专项139
专业领域二:中国船舶动力与自动化发展战略研究142
第一章 国际船舶动力和自动化发展趋势145
一、国际船舶动力和自动化总体情况145
二、主要国家发展情况151
(一)日本——船用柴油机设计和制造强国151
(二)韩国——船舶柴油机制造大国152
(三)欧洲——垄断船舶柴油机研发技术153
(四)美国——船舶高速柴油机和电力推进技术强国153
三、主要技术发展趋势155
四、船舶动力和自动化发展需求157
(一)海洋运输船157
(二)科学研究船舶157
(三)海洋安全保障船158
(四)海洋工程运输船158
(五)大型客船和豪华邮轮158
(六)远洋渔船158
第二章 国内船舶动力和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60
一、国内船舶动力和自动化发展现状160
(一)产能快速提升,基本满足国内造船配套需要160
(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具备自主研发高指标中速机的能力161
(三)产业布局逐步合理,产品谱系不断完善,主机国产化率显著提升163
二、存在的问题164
(一)研发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164
(二)主机二轮配套研发能力薄弱、专业化程度较低,核心配套部件受国外控制165
(三)技术储备不足,影响未来发展167
(四)产业布局零乱,低水平重复和追求短期利益并存167
第三章 发展战略思路168
一、发展思路168
二、发展目标168
三、发展方向和方式169
第四章 发展重点171
一、产品类171
(一)低速柴油机171
(二)中速柴油机171
(三)高速柴油机171
(四)气体燃料(柴油/LNG)发动机171
二、关键技术类172
(一)高效燃烧、排放和振动噪声控制技术172
(二)高增压技术172
(三)多种燃料发动机技术172
(四)电力和混合推进系统技术173
(五)船舶动力总能利用技术173
(六)关键制造和工艺技术173
三、配套部件及分系统技术174
(一)高压共轨燃油系统174
(二)智能化电控系统174
(三)船舶动力用增压器175
(四)船舶柴油机排放后处理装置175
(五)安全自动监测和防护装置176
(六)重要附件176
第五章 发展路线图177
一、船用低速机177
二、船用中速机177
三、船用高速机178
四、气体燃料(柴油/LNG)发动机179
五、关键技术179
六、配套部件及分系统180
第六章 重大工程与重大技术专项181
一、高指标船舶动力研发平台建设工程181
(一)建设目标181
(二)建设内容181
(三)研究方向182
二、电力和混合推进装置试验验证平台建设工程182
(一)建设目标182
(二)建设内容183
(三)研究方向183
三、关键和核心配套部件研发专项183
(一)研究目标183
(二)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184
第七章 政策措施建议186
一、着力提升我国船舶动力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186
二、研究制定我国船舶动力自主发展重大工程和技术专项186
三、研究制定并严格执行符合行业健康发展的产品和产业标准187
四、制定船舶动力自主发展的扶持政策187
五、培育并提升配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187
专业领域三:中国海洋渔业装备发展战略研究190
第一章 海洋渔业装备组成191
一、海洋渔船191
二、配套设备192
(一)捕捞设备192
(二)探渔设备193
(三)鱼加工设备193
(四)制冷和深冷系统193
(五)液压系统和起重机设备193
(六)自动监控和报警系统193
第二章 我国海洋渔业装备发展现状及问题194
一、中国海洋渔业装备发展现状194
(一)近海渔船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197
(二)近海渔船装备逐步向标准化方向发展197
(三)远洋渔船装备产品体系初步形成198
(四)初步具备远洋渔船装备设计建造能力200
(五)高端渔船装备研制刚刚起步200
二、我国海洋渔业装备发展存在的问题201
(一)近海渔业装备整体水平落后201
(二)近海渔业装备发展缺乏科学指导202
(三)远洋渔业高端装备依赖进口205
(四)远洋渔业装备研发严重滞后207
第三章 国外发展形势与趋势209
一、国外海洋渔业装备发展现状209
(一)政府出台政策扶持渔业装备发展210
(二)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渔业装备213
(三)形成多学科领域的联合研发模式215
(四)国际知名制造商占据关键配套市场216
(五)海洋渔船装备营运模式向全产业链发展216
二、国外海洋渔业装备发展趋势216
(一)大型化217
(二)专业化217
(三)自动化218
(四)信息化218
(五)高效、节能环保219
第四章 战略需求221
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亟须发展海洋渔业装备221
二、开发海洋生物资源,迫切需要发展海洋渔业装备222
三、安全能耗问题突出,迫切需要实施渔船升级改造223
四、满足国际安全环保要求,必须加快提升海洋渔业装备整体性能223
五、加强远洋渔业竞争力,迫切需要提升远洋渔业装备整体水平224
六、发展海洋渔业装备,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25
七、发展海洋渔业装备,具有重要的外交和军事战略意义226
第五章 渔业装备发展战略227
一、发展思路227
二、发展总体目标227
三、发展重点领域228
(一)大型远洋渔业装备研发设计制造228
(二)远洋渔业综合补给加工仓储船231
(三)大型远洋渔业综合基地231
(四)近海渔船升级改造及标准化233
(五)渔船安全环保和高效节能技术234
(六)先进渔机和渔具等捕捞装备236
四、发展路线图239
(一)近海渔业装备240
(二)中远海渔业装备240
五、工程科技专项240
(一)大型远洋专业化渔船研发专项240
(二)玻璃钢等新型材料渔船研制专项241
(三)高效节能船型技术专项241
(四)先进渔机和渔具研发专项241
(五)先进探鱼和捕鱼设备研发专项241
(六)系列标准化渔船研发专项242
第六章 措施与保障243
一、构建“中国海洋渔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43
二、成立不同层级(国家层面、省市地方层面)的研发平台243
三、形成若干海洋渔业装备产业园区243
四、加大联合研发项目的科研投入244
五、加大基础保障设施的建设244
六、培育海洋渔业综合捕捞龙头企业244
七、鼓励海上养殖渔船与休闲垂钓渔船拓展产业链244
八、完善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245
九、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45
专业领域四:中国海洋安全保障装备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47
第一章 海洋安全保障装备与科技的现状与战略需求248
一、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对海洋安全保障装备与科技的战略需求248
(一)我国的海洋国土主权从南到北面临严重挑战,需要海洋安全保障装备来保护248
(二)国家海洋权益屡遭侵犯,迫切需要安全保障装备来维护249
(三)我国海洋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需要强大的海洋安保装备来保障249
二、我国海洋安全保障装备与科技发展现状250
(一)我国小吨位执法船数量较多,大吨位的远洋执法船数量有限250
(二)部分海上特种保障发展刚刚起步,部分能力发展较快250
(三)海上执法装备建设步伐加快,但缺乏装备体系建设的科学论证和统筹规划252
第二章 我国海洋安全保障装备与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53
一、安全保障装备体系不健全,难以满足我国所有海域安保需求253
二、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海洋安全保障装备持续发展能力弱254
三、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装备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当前的迫切需求254
四、部分海上特种保障能力发展较快,但总体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255
第三章 国外海洋安全保障装备与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256
一、国外海洋安全保障装备的整体发展态势256
(一)美、日、韩、澳等海军强国组建单一建制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一支高效、精练的海上安全保障力量256
(二)海洋安全保障装备成体系发展,满足不同海洋安保需求257
(三)重视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海洋安全保障装备的升级换代262
(四)加强海洋安全保障装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提升安保装备的技术水平264
(五)重视发展海上特种保障装备,提升海上综合安全保障能力264
二、国外海洋执法装备的技术特点268
(一)满足快速反应的需要268
(二)满足执法和准军事行动的态势感知需要268
(三)满足长时间海上执法的需要269
(四)满足执行多种任务的需求269
第四章 我国海洋安全保障装备与科技发展战略定位、目标与重点270
一、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270
(一)战略定位270
(二)发展思路270
二、战略目标271
(一)近期目标(2013—2015年)272
(二)中期目标(2016—2020年)274
(三)远期目标(2021—2030年)275
三、战略任务与重点275
(一)战略任务275
(二)发展重点276
第五章 我国海洋安全保障装备与科技发展路线图286
第六章 我国海洋安全保障装备与科技体系设想291
一、空中装备291
(一)卫星292
(二)固定翼巡逻机292
(三)舰载直升机292
(四)舰载无人机293
二、海上执法与保障装备293
(一)海上执法装备293
(二)保障装备301
三、水下安保装备306
第七章 重大海洋工程——我国海上执法船装备体系及大型浮式保障基地309
第八章 重大科技专项311
一、执法船标准化及高性能中远海执法船研制专项311
二、执法船用攻防装备研发和应用311
三、水下安保体系研制专项312
四、海洋环境监测治理装备研制专项312
第九章 我国海洋安全保障装备与科技发展对策与措施建议313
一、结合需求长远规划,建立完善的海上安保体系313
二、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安全保障装备与科技的研发和建设313
三、走系列化、标准化发展道路,促进装备的可持续发展313
四、营造创新环境,激励成果转化314
五、加强国际间技术交流合作,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314
专业领域五:海洋科学研究运载装备发展战略研究316
第一章 科学研究运载装备发展需求316
一、海洋资源探测与开发、资源管理的需求316
二、海洋科技发展的需求317
三、建设海洋科学研究人才队伍的需求317
第二章 国外科学研究运载装备发展现状319
一、发展现状319
(一)海洋调查船319
(二)深海空间站328
(三)水下无人潜航器337
二、发展特点349
(一)海洋调查船349
(二)深海空间站355
(三)水下无人潜航器356
第三章 我国海洋科学研究运载装备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358
一、海洋调查船359
(一)发展现状359
(二)存在的问题363
二、深海空间站366
(一)深海空间站研发刚刚起步,正逐步形成完整的发展目标366
(二)深海载人潜器技术取得突破,部分技术指标居世界前列367
三、水下无人潜航器368
(一)具有自主设计建造遥控潜器、自主无人潜器等深海作业装备的能力368
(二)水下无人潜航器的发展研究缺乏统一规划,一些专项技术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368
第四章 我国科学研究运载装备发展战略思路与总目标369
一、发展思路369
(一)建立“一个跨部门的顶层协调机构和投资平台”369
(二)形成“一个完整的科考装备体系”369
(三)完善“一个资源共享使用平台”370
(四)有针对性地重点发展一批关键技术370
二、总目标370
第五章 我国科学研究运载装备发展体系设想372
一、调查船系列373
(一)极地考察船373
(二)远洋调查船373
(三)近海调查船373
(四)沿岸调查船373
二、深海空间站系列373
(一)载人深潜器373
(二)小型深海移动空间站374
(三)深海空间站374
三、水下无人潜航器系列375
第六章 我国科学研究运载装备发展重点376
一、调查船领域376
(一)船型设计技术376
(二)动力定位技术376
(三)配套设备376
二、深海空间站领域377
(一)深海空间站总体技术377
(二)超大潜深结构安全性与设计技术377
(三)非常规外形线型与水动力性能技术377
(四)深海空间站作业潜器搭载与收放设计技术377
三、水下无人潜航器378
(一)导航定位技术378
(二)通信技术378
(三)能源与推进技术378
(四)自主控制技术379
第七章 我国科学研究运载装备发展路线图380
第八章 重大工程专项——深海空间站382
一、深海空间站工程的必要性与意义382
二、重点内容与关键科技问题382
(一)深海空间站工程的重点内容382
(二)深海空间站工程的关键技术383
三、预期目标383
第九章 我国科学研究运载装备发展对策与建议385
一、调整海洋科学研究运载装备管理与使用体系385
(一)明确装备发展需求,统筹各单位的装备需求,制定顶层发展计划385
(二)以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批量研制建造科考船并出资支持其运行维护385
(三)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海洋科学研究运载装备高效利用385
二、加强海洋科研运载装备设计、建造和配套产业等工业基础能力建设385
三、尽快开展深海空间站重大科技工程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