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试验问题解答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试验问题解答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4371530.jpg)
-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2880
- 出版时间:1951
- 标注页数:92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160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试验问题解答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1章引 论1
1我国药物学史1
目 录1
第1章引 论1
1我国药物学史1
2.1药物的来源2
2.2较重要的植物药化学成分2
2药物的来源及植物药的成分2
2药物的来源及植物药的成分2
2.1药物的来源2
2.2较重要的植物药化学成分2
3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3
3.1药物的作用及药效学3
3.1药物的作用及药效学3
3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3
3.2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药物代谢动力学4
3.2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药物代谢动力学4
3.2.1药物的吸收(4) 3.2.2药物的分布(5) 3.2.3药物的代谢(5) 3.2.4药物的排5
泄(5) 3.2.5药物代谢动力学5
泄(5) 3.2.5药物代谢动力学5
3.2.1药物的吸收(4) 3.2.2药物的分布(5) 3.2.3药物的代谢(5) 3.2.4药物的排5
度(10)3.2.5.7临床给药方案的计算(10) 3.2.5.8体内药量的估计12
3.2.5.1生物膜及药物转运(6) 3.2.5.2房室概念及房室模型(7) 3.2.5.3 表观分布12
积(8)3.2.5.4速率常数及消除速率常数(8) 3.2.5.5半衰期(9) 3.2.5.6生物利用12
3.2.5.1生物膜及药物转运(6) 3.2.5.2房室概念及房室模型(7) 3.2.5.3 表观分布12
积(8)3.2.5.4速率常数及消除速率常数(8) 3.2.5.5半衰期(9) 3.2.5.6生物利用12
度(10)3.2.5.7临床给药方案的计算(10) 3.2.5.8体内药量的估计12
4.1 剂量13
4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3
4.1 剂量13
4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3
4.4病人的因素14
4.3联合用药14
4.2制剂及给药途径14
4.4病人的因素14
4.3联合用药14
4.2制剂及给药途径14
4.5其他因素15
5老年人用药15
5老年人用药15
4.5其他因素15
5.1 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17
5.1 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17
5.1.1吸收(17) 5.1.2分布(17) 5.1.3排泄(18) 5.1.4代谢18
5.1.1吸收(17) 5.1.2分布(17) 5.1.3排泄(18) 5.1.4代谢18
5…2某些药物对老年病人的影响19
6药物对胎儿的影响19
6药物对胎儿的影响19
5…2某些药物对老年病人的影响19
6.1.1 药物对胚胎期的不良影响(20) 6.1.2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20
6.2胎儿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20
6.1 药物对胎儿发育的影响20
6.1 药物对胎儿发育的影响20
6.3某些药物对胎儿的影响20
6.3某些药物对胎儿的影响20
6.2胎儿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20
6.1.1 药物对胚胎期的不良影响(20) 6.1.2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20
7药物相互作用23
7.2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治疗的影响23
7.1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23
7.1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23
7.2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治疗的影响23
7药物相互作用23
7.3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24
7.4药效学相互作用24
7.5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作用24
7.3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24
7.4药效学相互作用24
7.5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作用24
7.5.1影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25) 7.5.2 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25
7.5.1影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25) 7.5.2 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25
7.5.3影响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25
7.5.3影响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25
7.5.3.1酶(26) 7.5.3.2酶促剂26
7.5.4影响药物排泄的相互作用26
7.5.4影响药物排泄的相互作用26
7.5.3.1酶(26) 7.5.3.2酶促剂26
8.2用药的次数27
7.6掩盖不良反应27
8药物的用法及用量27
8.1药物的用法27
8.1.1 口服(27)8.1.2注射(27)8.1.3局部用药27
8.2用药的次数27
8.1.1 口服(27)8.1.2注射(27)8.1.3局部用药27
8.1药物的用法27
8药物的用法及用量27
7.6掩盖不良反应27
8.3药物的用量28
8.3药物的用量28
8.3.1 老幼剂量(29)8.3.2药物计量单位及计量方法29
8.3.1 老幼剂量(29)8.3.2药物计量单位及计量方法29
9.1药物的选择30
9.2用药注意事项30
9.2用药注意事项30
9药物的选择及用药注意事项30
9.1药物的选择30
9药物的选择及用药注意事项30
10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所致的危害31
10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所致的危害31
10.1药物的不良反应32
10.1药物的不良反应32
10.2药物的不合理使用36
10.1.1 系统的不良反应(32) 10.1.2 过敏反应(35) 10.1.3 耐受性、耐药性及依赖性(35)10.1.4致畸(36) 10.1.5致癌36
10.2药物的不合理使用36
10.1.1 系统的不良反应(32) 10.1.2 过敏反应(35) 10.1.3 耐受性、耐药性及依赖性(35)10.1.4致畸(36) 10.1.5致癌36
10.2.1抗生素(36) 10.2.2解热镇痛药(36) 10.2.3 中药(37) 10.2.4“补药”37
10.2.1抗生素(36) 10.2.2解热镇痛药(36) 10.2.3 中药(37) 10.2.4“补药”37
10.2.5激素及其他药物(38) 10.2.6联合用药38
10.2.5激素及其他药物(38) 10.2.6联合用药38
11.2固体制剂及半固体制剂39
11.1液体制剂及半液体制剂39
11药物的制剂39
11.2固体制剂及半固体制剂39
11.1液体制剂及半液体制剂39
11药物的制剂39
11.3.1 口服缓释或控释制剂(40) 11.3.2控释透皮贴剂(40) 11.3.3眼用控释制剂40
11.3控制释放的制剂40
11.3.1 口服缓释或控释制剂(40) 11.3.2控释透皮贴剂(40) 11.3.3眼用控释制剂40
11.3控制释放的制剂40
11.4药房制剂41
12药品的管理及贮存41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41
11.4药房制剂41
12药品的管理及贮存41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41
12.2药典及药品标准41
12.2药典及药品标准41
12.5药房的药品管理42
12.3国家基本药物42
12.4国家非处方药42
12.3国家基本药物42
12.6药品的贮存42
12.6药品的贮存42
12.5药房的药品管理42
12.4国家非处方药42
12.6.1密封贮存(42) 12.6.2低温贮存(43) 12.6.3避光贮存(43) 12.6.4防止过43
期43
12.6.1密封贮存(42) 12.6.2低温贮存(43) 12.6.3避光贮存(43) 12.6.4防止过43
期43
第2章抗微生物药物44
1.1概论44
1抗生素44
1.1概论44
1抗生素44
第2章抗微生物药物44
1.1.1 抗生素的分类(44) 1.1.2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44) 1.1.3 抗菌药物的临床选择应用(45) 1.1.4抗生素的计量单位47
1.1.1 抗生素的分类(44) 1.1.2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44) 1.1.3 抗菌药物的临床选择应用(45) 1.1.4抗生素的计量单位47
1.2青霉素类48
1.2青霉素类48
1.2.1分类(48) 1.2.2抗菌作用原理(48) 1.2.3过敏反应(48) 1.2.4青霉素类溶49
液的稳定性49
液的稳定性49
1.2.1分类(48) 1.2.2抗菌作用原理(48) 1.2.3过敏反应(48) 1.2.4青霉素类溶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