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7/34360401.jpg)
- 李明山,左玉河主编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1531X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中国学术思想的历史演进1
(一)学术与学术思想1
目录1
(二)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分期与演进5
二 建国以来学术思想史的研究范围10
(一)建国以来学术思想史的分期10
(二)建国以来学术思想史的研究范围1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旧学批判19
与新学重建(1949~1956)19
一 建国初期的学术指导方针19
(一)《共同纲领》的文化(包括学术)方针19
(二)知识分子的改造方针与其实施20
(三)学习宣传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方针23
的确立23
(一)蔡尚思对儒家思想的总批判25
二 建国初期的学术思想批判运动25
(二)对电影《武训传》文艺思想的政治批判28
(三)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思想的政治批判31
(四)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36
(五)梁漱溟的学术思想及对他的批判运动41
(六)胡风的文艺思想及对他的批判运动48
(七)对建国初期学术思想政治批判的评析52
三 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学术思想重构55
(一)李达、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57
(二)郭沫若、范文澜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观69
(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旗帜的高扬和茅盾、周扬、冯雪峰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78
(四)中国经济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阐释94
四 建国初期的学术思想争鸣99
(一)关于过渡时期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讨论100
(二)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问题的论争104
(三)关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的讨论106
(1956~1966)111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111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11
第二章 学术思想的活跃与曲折发展111
(二)陆定一的诠释和毛泽东的解说113
二 学术思想的活跃118
(一)孙冶方、薛暮桥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18
(二)杨献珍唯物主义思想在逆境中的曲折发展129
(三)翦伯赞、吕振羽的史学思想133
(四)文学理论界学术思想的活跃与反复143
(五)熊十力对新儒学思想的拓展152
三 学术思想的争鸣与讨论160
(一)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和“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两场论争160
(二)关于价值规律作用的讨论166
(三)文艺理论界的学术思想论争175
和关于历史主义的论争182
(四)史学界开展的“为曹操翻案”的讨论182
(五)关于美学思想的讨论193
四 “左”倾思潮冲击下对学术思想的政治批判196
(一)对马寅初学术思想的批判196
(二)周谷城的学术思想及其被批判205
(三)冯友兰的学术思想及其被批判212
第三章 学术思想的禁锢(1966~1976)222
一 “文化大革命”对学术思想的“革命”222
(一)对学者的迫害及对学术思想的禁锢222
(二)对学术事业的践踏及对学术思想的扭曲230
二 “文化大革命”中学术思想的畸形发展234
(一)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獗234
(二)“四人帮”的反动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238
(三)“四人帮”的文艺创作思想剖析243
(四)“四人帮”的“一片黑暗”论和“评法批儒”中的影射史学247
(一)党的健康力量对学术人才和学术事业的保护250
三 逆境中的关怀与学者的学术思想250
(二)难以扼杀的理性256
(三)经济学家无悔的选择257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而获罪的哲人263
(五)史学家的傲骨与沉思267
(六)梁漱溟的“舍我求真”的思想270
第四章 学术思想的解放(1976~1984)283
一 学术思想的复苏与解放283
(一)“百家争鸣”学术方针的重新提倡283
(二)对“左”倾学术思想的清算291
(三)对建国以来学术思想的理性反思297
(四)对一些学术问题的争鸣与讨论305
(五)学术思想的转变320
二 学术思想的重新活跃323
(一)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323
(二)经济史学界对经济史领域的开拓330
(三)哲学史学界对中国哲学史的新探讨334
(四)金景芳对中国奴隶社会史的微观研究341
(五)王元化对若干文艺理论问题的思考345
第五章 学术思潮的嬗变与学术思想的347
空前活跃(上)(1984~1992)347
一 学术思潮的嬗变347
(一)海外学术思潮的涌入347
(二)中国学术思潮的嬗变357
二 哲学思想在挑战中发展361
(一)哲学思想的争鸣362
(二)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史体系的新思索368
(三)张岱年哲学思想在新时期的拓展375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建构381
三 史学思想的空前活跃386
(一)关于史学理论体系问题的讨论386
(二)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388
(三)关于历史发展道路多样性问题的争论391
(四)关于史学功能、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争论394
(五)关于“史学危机”的讨论397
(六)白寿彝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构401
四 经济改革思想的迅速发展407
(一)关于经济改革关键点问题的讨论408
(二)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问题的探索412
(三)经济学家关于经济改革的思想416
第六章 学术思潮的嬗变与学术思想的437
空前活跃(下)(1984~1992)437
一 文艺学思想的争鸣与发展437
(一)文艺学方法和观念的讨论与更新437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争鸣与建构441
(三)关于文学主体性问题的大论争449
(四)关于“重写文学史”问题的争论454
(五)钱钟书的文艺思想460
二 法学、政治学的重建与发展470
(一)法学的重建与发展470
(二)政治学的重建与发展480
三 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重建与发展489
(一)社会学的重建与发展489
(二)教育学等学科的恢复与发展496
四 考古学的兴盛与发展501
(一)新中国考古学体系的建立501
(二)“地层学”在考古学中的运用505
(三)苏秉琦的区系类型思想507
(四)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论争511
(五)其他考古学新理论的运用与发展514
结束语:坚持“双百”方针促进学术思想繁荣517
主要参考书目525
后记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