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脏象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钱承辉,王庆其主编;吴杰,胡文骏编写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100173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2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脏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概论1
一、脏象学的性质和基本内容1
(一)脏象学的性质1
(二)脏象学的基本内容1
(三)学习脏象学的目的意义2
二、脏象学的形成和发展3
(一)脏象学的形成3
1.长期的生活观察3
2.古代的解剖实践4
3.反复的医疗实践5
4.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和影响7
(二)脏象学的发展8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11
三、脏象学的主要特点11
(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12
(三)从“象”来把握内脏的生理活动规律13
第一章气、血、津液16
第一节气16
一、气的基本概念16
(一)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质16
(二)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17
(三)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17
二、气的生成19
三、气的生理功能21
(一)推动作用21
(二)营养作用23
(三)气化作用24
(五)固摄作用26
(四)温煦作用26
(六)防御作用27
四、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28
五、气的分布与分类30
(一)元气30
(二)宗气32
(三)营气34
(四)卫气35
(五)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37
附:[文献摘录]38
附:[气实质的现代研究]39
第二节血41
一、血的基本概念41
二、血的生成41
三、血的生理功能42
四、血的运行43
附:[文献摘录]45
第三节津液46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46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47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50
附:[文献摘录]51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51
一、气和血的关系51
(一)气能生血51
(二)气能行血52
(三)气能摄血52
(一)气能生津53
(二)气能行(化)津53
(四)血为气之母53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53
(三)气能摄津54
(四)津能载气54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54
附:[文献摘录]55
第二章经络57
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57
一、经络的概念57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58
(一)经脉58
(二)络脉59
(三)内属脏腑部分59
(四)外连体表部分61
一、名称62
第二节十二经脉62
二、循行部位63
(一)手太阴肺经63
(二)手阳明大肠经63
(三)足阳明胃经64
(四)足太阴脾经66
(五)手少阴心经67
(六)手太阳小肠经67
(七)足太阳膀胱经68
(八)足少阴肾经69
(九)手厥阴心包经69
(十)手少阳三焦经70
(十一)足少阳胆经72
(十二)足厥阴肝经73
三、走向与交接规律75
四、分布规律76
五、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78
附:[文献摘录]80
第三节奇经八脉82
一、督脉83
(一)循行部位83
(二)基本功能84
二、任脉84
(一)循行部位84
(二)基本功能85
三、冲脉85
(一)循行部位86
(一)循行部位87
五、跷脉87
(二)基本功能87
(一)循行部位87
四、带脉87
(二)基本功能87
(二)基本功能88
六、维脉89
(一)循行部位89
(二)基本功能90
附:[文献摘录]90
第四节经别、别络、经筋、皮部93
一、经别93
(一)基本功能93
(二)循行部位95
二、别络97
(一)基本功能97
(二)循行部位98
(二)循行部位100
(一)基本功能100
三、经筋100
四、皮部103
(一)概念103
(二)基本功能104
附:[文献摘录]104
第五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在病理上的作用107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107
(一)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107
(二)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109
(三)传导感应109
(四)调节机能平衡109
二、经络在病理上的作用110
(一)病邪传播的途径110
一、应用于诊断111
(一)分经辨证111
(二)反映病变111
第六节经络学说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111
(二)按腧穴112
二、应用于治疗112
(一)循经取穴112
(二)分经用药113
附:[经络的现代研究]113
第三章脏腑120
第一节脏腑的部位形态与基本功能120
一、心120
(一)部位与形态120
(二)基本功能120
(一)部位与形态123
二、肺123
附:〔心包络〕123
(二)基本功能124
三、脾胃、肠126
(一)部位与形态126
(二)基本功能127
四、肝、胆132
(一)部位与形态132
(二)基本功能132
五、肾、膀胱136
(一)部位与形态136
(二)基本功能137
(三)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概念及相互关系140
附:〔命门〕141
(一)部位与形态144
六、三焦144
(二)基本功能145
(三)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及功能146
七、脑147
八、女子胞148
第二节脏腑之间的关系149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50
(一)心与肺150
(二)心与脾150
(三)心与肝151
(四)心与肾151
(五)肺与脾152
(六)肺与肝153
(七)肺与肾153
(八)肝与脾154
(十)脾与肾155
(九)肝与肾155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156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157
(一)心与小肠157
(二)肺与大肠158
(三)脾与胃158
(四)肝与胆159
(五)肾与膀胱159
第三节脏腑与情志活动的关系160
一、脏腑对情志活动的影响160
二、情志活动对脏腑的影响161
附:[文献摘录]162
附:[五脏的现代研究]165
一、形体的概念175
第一节形体175
第四章形体、官窍175
二、形体的功能及其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76
(一)皮176
(二)肉178
(三)筋179
(四)骨181
(五)脉182
第二节官窍182
一、官窍的概念182
二、官窍的功能及其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82
(一)耳183
(二)目184
(三)鼻185
(四)口、舌186
(五)咽喉188
(六)前阴、后阴189
附:[文献摘录]190
第五章体质194
第一节体质的概念及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194
一、体质的概念194
(一)基本概念194
(二)体质的表现特点194
(三)体质与脏腑、气血的关系196
二、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197
三、学习研究体质学说的意义199
第二节体质的分类200
一、分类的方法200
二、分类体质的表现特点201
(一)阴阳平和质201
(二)偏阳质202
(三)偏阴质203
附一:《内经》的体质分类205
附二:希波克拉底的体质分类209
第三节体质的形成、定型与演化210
一、影响体质形成、定型、演化的因素210
(一)自然因素210
(二)社会因素211
(三)生活工作、饮食起居、劳倦房室等因素211
(四)其他因素212
二、体质的形成213
三、体质的定型214
四、体质的演化215
附:[文献摘录]217
附:[体质的现代研究]219
附录一:人体体表部位名称图表221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