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外预防犯罪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外预防犯罪比较研究
  • 冯树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7465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预防犯罪-对比研究-中国、外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外预防犯罪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比较研究的必要性、方法和意义1

第一节 比较研究的必要性1

第二节 比较研究的方法3

一、纵向比较4

二、横向比较4

三、宏观比较4

四、微观比较4

五、异同比较4

六、定量比较5

第三节 比较研究的意义6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7

二、“前车之覆,后车之鉴”8

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10

四、警惕比较借鉴中的误区11

五、评估与比较12

第二章 预防犯罪概念比较研究13

第一节 预防犯罪概念内涵比较13

一、前苏联和俄罗斯关于预防犯罪概念的界定13

二、欧美主要国家关于预防犯罪概念的界定15

三、日本关于预防犯罪概念的界定18

四、中国学者对预防犯罪概念的界定18

五、联合国关于预防犯罪概念的战略性指导20

六、中外预防犯罪概念异同比较23

第二节 预防犯罪概念外延比较24

一、国外的一些观点24

二、我国的经验25

第三节 犯罪概念比较26

一、自然犯罪与法定犯罪27

二、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与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30

三、黑色犯罪与灰色犯罪32

第三章 预防犯罪模式比较研究35

第一节 综治模式37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概念38

二、我国对综合治理模式的创造性发展42

三、与一些国家相比较,我国推行综治模式中的优势与差距47

第二节 防控模式51

一、社会控制与社区控制53

二、条件控制与情景控制58

三、环境控制62

四、自我控制与心理控制64

五、基因控制69

六、“科学灭罪”控制73

七、道德和法律控制75

第三节 防治模式76

一、边发展边治理77

二、从社会政策入手78

三、道德的作用80

四、法律威慑82

五、改善警民关系,加强基层建设83

第四节 混合(交叉)模式84

第五节 过渡模式89

第六节 模式评价90

第一节 研究预防犯罪规律的意义94

第四章 预防犯罪规律比较研究94

第二节 规律和预防犯罪规律的概念及分类97

一、规律的概念及分类97

二、预防犯罪规律的概念及分类99

第三节 刑事犯罪现象规律100

一、犯罪的起伏律101

二、犯罪的消长律116

三、犯罪的辐射律124

四、犯罪的因果律127

五、犯罪的时空规律129

第四节 预防犯罪的指导规律133

一、矛盾规律138

二、人本规律142

三、基础规律149

四、综治规律153

五、兼治规律161

第五节 自然规律与预防犯罪173

一、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义173

二、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性177

三、违背自然规律所造成的严重后果180

四、按规律办事的新启端182

第五章 预防犯罪理论发展比较研究186

第一节 什么是预防犯罪理论186

一、预防犯罪理论的界定186

二、基本内容187

三、理论体系190

四、具体意义191

第二节 西方关于预防犯罪理论的经典192

论述及其哲学基础192

一、西方哲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192

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195

三、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哲学和19世纪德国197

古典哲学时期197

四、现代西方哲学时期201

第三节 东方关于预防犯罪理论的经典202

论述及其哲学基础202

一、古代哲学202

二、中世纪哲学203

三、近现代哲学204

经典论述及其哲学基础206

第四节 中国历代关于预防犯罪理论的206

一、我国先秦时期(奴隶制和封建制形成时期)207

二、秦汉到隋唐时期(封建社会前期)213

三、宋、元、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216

(封建社会后期)216

四、鸦片战争后时期219

(中国转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219

第五节 中外关于人的本质与预防犯罪221

关系的经典论述221

一、不同的切入点221

二、人性善恶或人性趋利避害222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227

四、科学时代,殊途同归228

预防犯罪的经典论述229

第六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犯罪与229

一、社会性质与犯罪230

二、立法、司法不公与犯罪231

三、道德堕落与犯罪232

四、贫困、失业、分配不公与犯罪233

五、金钱利欲与犯罪235

六、刑罚与犯罪预防236

七、规律与犯罪预防237

第七节 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关于239

犯罪与预防犯罪的经典论述239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预防犯罪理论240

二、邓小平理论中的预防犯罪理论243

三、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中的预防犯罪理论251

一、有中外共识的专业理论259

第八节 预防犯罪的专业理论259

二、有中国特色的专业理论271

第九节 预防犯罪的相关理论284

一、什么是相关理论284

二、社会学理论285

三、心理学、生物学理论286

四、经济学理论288

五、文化学理论289

六、法学理论290

第六章 预防犯罪实践进程比较研究291

三、研究预防犯罪实践的意义293

二、实践的分类293

一、什么是实践293

研究预防犯罪实践的意义293

第一节 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分类,293

第二节 什么是战略、战役、战术及其294

规律和原则294

一、战略、战役、战术的定义294

二、战略、战役、战术的规律和原则300

三、战略、战役、战术的互动关系303

第三节 20世纪的国际预防犯罪战略303

一、社会防卫战略304

二、社会发展战略305

三、综合实施战略307

一、战略支点311

第四节 21世纪国际预防犯罪战略构想311

二、当今国际化暴力恐怖犯罪的特点312

三、预防21世纪国际暴力恐怖犯罪战略314

第五节 有中国特色的预防犯罪战略319

——“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319

一、实践性特征319

二、理性特征321

三、策略特征324

四、价值论特征325

五、前瞻性特征327

第六节 战略、战役、战术的最佳328

结合点——“打、防、控”一体化328

一、“打、防、控”一体化的科学内涵328

二、“打、防、控”一体化的运作模式329

三、“打、防、控”的互动互补关系332

一、伟大的决策333

第七节 有中国特色的“严打”战役333

二、20年回眸的评价337

三、前瞻未来的构想340

第八节 论善战342

一、何谓善战342

二、善战的基本内容和原则343

三、善战的三大结构层次及其发展趋势348

四、智在善战中的地位及其本源349

第七章 预防青少年犯罪比较研究352

第一节 什么是青少年352

一、“三体并存”的特点354

第二节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指导思想和特点354

二、“惩教结合,以教为主”的特点355

三、顺应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356

四、少年司法制度特点365

第三节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预防368

一、我国家庭教育的基本现状369

二、中外家庭教育中的共同教训371

三、中外家庭教育中的共同经验381

第四节 家庭状况与青少年犯罪预防392

一、两方社会家庭解体趋势对青少年犯罪393

增长的影响393

二、我国现代家庭变迁与青少年犯罪增长396

一、优化校园环境的意义404

第五节 校园环境、法制教育与青少年犯罪预防404

二、法制教育的意义409

第六节 青少年自我防范411

、什么是自我防范411

二、怎样防犯罪411

三、怎样防被害413

第八章 预防有组织犯罪和恐怖主义比较研究419

第一节 什么是有组织犯罪419

第二节 中国目前是否存在黑社会421

一、阶段论422

二、规模论428

三、本质论430

一、不同的特点433

第三节 不同的特点,共同的趋势433

二、共同的趋势435

第四节 预防有组织犯罪的战略思考435

一、忧患论435

二、危害论437

三、抗衡论440

四、立法论441

第五节 恐怖主义与反恐战略443

一、国际恐怖主义的定义443

二、国际恐怖主义组织444

三、新世纪重大恐怖主义袭击事件446

四、恐怖主义的起因449

五、国际反恐合作449

六、反恐战略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