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 带犯罪发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大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7481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青少年-被害者-研究;青少年-安全教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 带犯罪发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框架与网络1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1
一、问题的提出1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5
二、理论框架与网络9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23
一、问卷调查法23
二、文献研究法25
三、理论分析法26
四、个案分析法27
五、比较研究法27
第一节 中小学生被害人的概念30
一、中小学生被害人概念框图30
第一章 犯罪侵害的被害方——中小学生被害人30
二、刑法与犯罪32
三、中小学生33
四、被害人34
五、预防37
第二节 被害人理论研究39
一、被害人理论研究的“H 结构”39
二、被害人、刑事被害人与犯罪被害人40
三、被害人概念分类标准45
四、刑事被害人学与犯罪被害人学46
五、中国的被害人研究51
六、西方的被害人研究56
第三节 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61
一、西方儿童被害研究61
二、西方中小学生被害研究63
三、我国中小学生被害研究64
一、被害性概念65
二、要素与关系65
第四节 中小学生被害性65
三、被害性与可防性68
第二章 犯罪侵害的行为与表现——犯罪侵害中小学生的调查72
第一节 犯罪行为72
一、概念72
二、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73
第二节 调查方法74
一、调查阶段74
三、中小学生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的抽样方法75
二、中小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的组织与实施75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生犯罪被害的现状76
一、“受到别人威胁、打骂”一题的发现76
二、“被别人勒索钱财”一题的发现81
三、“自己的东西被偷”一题的发现84
第四节 我国中小学生面对犯罪侵害的反应86
一、“面对勒索的反应”一题的发现86
二、“女生怎样保护自己”一题的发现88
一、“安全防范知识主要来源”一题的发现91
第五节 防范知识来源的欠缺91
二、教师对有关法律知之甚少92
第六节 侵害规律94
一、侵害的性别聚集94
二、侵害的地域递增97
三、侵害的家庭差异99
第三章 犯罪侵害的加害方——校园内的犯罪人102
第一节 犯罪侵害的加害方102
一、概念102
二、加害方分析103
第二节 教师犯罪人106
一、对传统观念的反思106
二、警惕性公式107
三、教师犯罪人的特点108
四、教师犯罪侵害的主要类型110
五、教师犯罪的成因与对策113
一、外国青少年犯罪概念120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概念120
二、我国青少年犯罪概念122
第四节 中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127
一、统计数字比较127
二、犯罪特点127
第五节 青少年犯罪成因131
一、四次犯罪高峰与青少年犯罪132
二、社会震荡理论133
三、青少年犯罪成因的层级论136
第六节 青少年犯罪的对策149
一、家庭对策150
二、学校对策156
三、社会对策158
四、就业对策160
第七节 青少年犯罪与中小学生犯罪被害的关系163
一、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163
二、加害与被害的相互作用172
三、被害人与加害人的角色互换180
四、犯罪的免疫力182
第四章 犯罪侵害的规律——犯罪时空分布与对策187
第一节 预防侵害教育的欠缺187
第二节 犯罪的时空分布规律191
一、犯罪自然环境191
二、犯罪时间分布理论研究193
三、我国犯罪时间分布的特点198
四、犯罪空间分布理论研究211
五、侵害中小学生犯罪的时空分布220
第三节 主要犯罪与对策227
一、犯罪侵害对策模式227
二、主要犯罪类型229
三、性侵害类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类型)231
四、盗窃抢劫类财产犯罪(侵犯财产罪类型)240
五、拐骗类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类型)245
一、被动他救技防模式249
第一节 防范模式249
第五章 犯罪侵害的防范——预防与救助体系249
二、主动自救观念模式252
三、预防与救助体系的原则258
第二节 中小学生法制课260
一、新的挑战与新的要求261
二、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的欠缺262
三、开设相关法制课程的设想263
第三节 创立多种形式的宣传机制265
一、西方宣传的特点与启迪265
二、免费宣传品266
三、儿童护身符系列270
四、电视广播节目与中小学维权网站271
第四节 开展中小学学校安全活动271
一、学校安全活动271
二、校外安全活动274
一、西方青少年的法律保护276
第五节 法律救助与保护276
二、我国保护中小学生的立法分析279
三、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283
第六节 创立中小学生被害人救助机构284
一、西方中小学生被害人救助机构284
二、我国中小学生被害人救助机构284
三、被害人救助的理性思考286
结论 被害人太极论288
一、被害人太极图289
二、犯罪八卦理论290
三、罪与非罪的转化293
四、带犯罪发展论与犯罪免疫力294
五、儒教文化圈与低犯罪圈298
观点回放301
核心词索引318
参考文献331
后记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