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和水资源研究理论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和水资源研究理论与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4347306.jpg)
- 武强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3087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和水资源研究理论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理论1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1
第二章 空间数据信息的采集4
第一节 空间数据信息源4
第二节 空间数据信息的质量与精度6
第三节 空间信息的采集途径7
第四节 空间信息的输入7
第三章 空间数据结构及相互转换10
第一节 空间数据结构10
第二节 矢量数据结构及其编码方法11
第三节 栅格数据结构及其编码方法16
第四节 矢栅一体化数据结构22
第五节 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相互转换23
第四章 空间数据库26
第一节 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的概念及特点26
第二节 数据库结构26
第三节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30
第五章 空间数据分析31
第一节 数字地形模型分析31
第二节 基于矢量结构和栅格结构的空间分析32
第六章 空间数据共享36
第七章 GIS模型库38
第一节 模型库的概念与模型包的区别38
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库的主要研究内容38
第八章 地理信息系统成果的输出40
第九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42
第一节 设计流程42
第二节 软件设计43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评价46
第二篇 GIS与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耦合系统(GIS-FEM)的研制与应用——以新疆塔里木盆地为例50
第一章 塔里木盆地水资源概况50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50
第二节 塔里木盆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50
第三节 塔里木盆地水资源概况50
第四节 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54
第二章 GIS与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耦合系统(GIS-FEM)的开发与研制55
第一节 系统开发技术背景55
第二节 系统总体设计55
第三节 系统功能设计58
第四节 数据库设计与建立65
第五节 应用分析数学的建模66
第三章 系统主要开发技术与功能增强简介69
第一节 主要开发技术69
第二节 Mapinfo的不足与本系统的功能增强70
第三节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方法和数据可视化技术71
第四章 GIS与地下水流数值模拟耦合系统应用示例79
第一节 呼图壁地区自然地理概况79
第二节 呼图壁地区水文地质背景80
第三节 基于Mapinfo的地下水流数值仿真模拟81
第三篇 GIS在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与发展趋势预测中的应用——以山西临汾市为例88
第一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88
第一节 位置与交通88
第二节 气象和水文条件89
第二章 地质条件概述90
第一节 区域地层90
第二节 区域构造91
第三章 临汾市地裂缝的展布与发育动态特征94
第一节 临汾主要地裂缝发育规模及分布94
第二节 临汾地裂缝力学性质及活动水平96
第三节 临汾地裂缝灾害状况98
第四章 地理信息系统在研究区的应用分析99
第一节 GIS支持下的临汾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的技术方法99
第二节 临汾地裂缝各主要单影响因素分析99
第三节 各单因素的Coverage生成与AHP法的应用118
第五章 模型的建立、识别与检验129
第一节 模型的建立129
第二节 模型的识别与检验130
第六章 地裂缝灾害敏感性综合评价131
第一节 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模型131
第二节 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131
第七章 地裂缝灾害发展趋势预测137
第一节 预测模拟137
第二节 预测分析137
第四篇 GIS在海水入侵灾害研究中的应用——以泰皇岛市洋戴河地区为例141
第一章 自然地理141
第一节 位置与交通141
第二节 气象、水文和地貌141
第二章 地质与水文地质背景143
第一节 地质背景143
第二节 水文地质背景145
第三章 海水入侵灾害在时、空域的演变与分布特征148
第一节 时间域上的演变特征148
第二节 空间域上的分布特征148
第四章 海水入侵灾害的致灾因素分析153
第一节 自然因素153
第二节 人为因素153
第五章 应用于海水入侵研究的GIS技术思路155
第一节 地下水模型研究的传统步骤155
第二节 海水入侵的传统建模方法155
第三节 GIS应用于海水入侵灾害研究的技术思路156
第六章 地下水流模型建立与模拟识别158
第一节 GIS与有限元法结合建立水流模型的工作程序158
第二节 地下水流模型的建立与识别159
第七章 海水入侵的GIS溶质运移模型建立与识别预测172
第一节 海水入侵的GIS溶质运移模型建立的技术思路172
第二节 海水入侵的GIS溶质运移模型建立与模拟识别174
第三节 海水入侵灾害发展趋势和减灾调控效果预测176
第五篇 GIS在煤矿井底板突水灾害研究中的应用——以焦作演马庄矿为例187
第一章 自然概况187
第一节 位置交通187
第二节 自然地理187
第二章 地质与水文地质背景189
第一节 地质背景189
第二节 水文地质背景192
第三章 矿井底板突水规律分析194
第一节 矿井突水灾害基本灾情194
第二节 矿井底板突水规律196
第三节 底板突水灾害的致灾因素分析197
第四章 底板突水灾害预测预报的数据预处理201
第一节 GIS在煤层底板突水灾害预测中的主要工作步骤201
第二节 多源信息复合叠加技术简介202
第三节 底板突水灾害控制因素的数据采集和图件编制202
第五章 煤层底板突水灾害模式建立与灾情预测206
第一节 单因素分析206
第二节 多因素复合与煤层底板突水灾害灾情预测207
参考文献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