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脊柱和脊髓疾病影像诊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许乙凯,陈建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4998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05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脊柱和脊髓疾病影像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CT检查技术1
第一节CT定义和基本构造1
一、CT定义1
二、CT基本构造1
目 录1
第二节CT基本原理2
第三节CT值、CT图像、窗位、窗宽、空间分辨率、密度3
分辨率和部分容积效应3
一、CT值3
二、CT图像、窗位与窗宽4
第四节 CT分代和螺旋CT5
一、CT的分代5
四、部分容积效应5
三、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5
二、螺旋CT6
三、多层面螺旋CT9
第二章 MRI检查技术11
第一节MRI发展史和几个物理学概念11
一、磁共振成像发展史11
二、物理学基本概念11
第二节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12
一、T1值14
二、T2值14
三、射频系统15
二、梯度线圈15
四、采集处理和图像显示15
一、磁体15
第三节磁共振成像设备构造15
第四节磁共振成像技术过程16
一、选择层面16
二、选择层面内信号的空间定位16
第五节磁共振成像参数17
一、基本成像参数17
二、新的对比度参数18
第六节磁共振成像序列21
一、基本概念21
二、经典磁共振成像序列22
三、快速磁共振成像序列25
四、其他快速扫描方法33
五、预置饱和技术34
六、脂肪抑制技术35
第七节磁共振图像的评价指标36
一、信噪比36
二、对比度/噪声比36
三、分辨率36
四、伪影36
第八节磁共振成像反映正常和病变组织特性37
一、脂肪37
二、肌肉和韧带38
三、钙化38
四、软骨38
五、气体38
六、血流38
七、水肿38
十一、出血39
十、囊变39
九、坏死39
八、变性39
十二、肿瘤40
第九节磁共振成像基本优缺点及禁忌证41
一、MRI基本优点41
二、主要缺点41
三、MRI检查禁忌证41
第十节磁共振成像的发展42
一、脑功能磁共振成像42
二、磁共振波谱学43
三、磁共振血管造影50
四、磁共振灌注成像54
五、扩(弥)散成像55
一、磁共振造影剂的作用机制57
第一节磁共振造影剂的作用机制及特性57
第三章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和X线CT造影剂57
二、MR造影剂浓度与MR信号的关系58
第二节MR造影剂的分类59
一、分类59
二、Gd类小分子造影剂59
第三节X线造影剂61
一、常用X线造影剂简介61
二、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的生物安全性和毒副68
作用机制68
笫四章 脊柱及脊髓临床解剖学73
第一节椎骨73
一、椎骨一般形态73
二、各部椎骨主要特征74
一、椎体间的连结80
第二节椎骨的连结80
二、椎弓间的连结81
三、椎骨与肋骨的连接83
四、脊椎骨与骨盆环的连接84
第三节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84
第四节脊柱的骨化85
第五节椎管86
一、硬膜87
二、蛛网膜88
三、软脊膜89
四、齿状韧带89
五、脊髓89
六、脑脊液97
第六节神经通道98
七、椎静脉系98
一、颈椎间管99
二、盘黄间隙100
三、侧隐窝100
四、胸腰段椎间管(孔)101
第五章脑脊液的实验检查102
第一节外观和压力102
第二节脑脊液细胞学检查103
一、白细胞103
二、红细胞103
三、其他异常细胞104
第三节脑脊液生化检查104
一、蛋白质104
二、葡萄糖104
三、聚合酶链反应105
二、细茵培养105
四、抗结核抗体测定105
第四节脑脊液的病原学检查和特殊实验检查105
三、氯化物105
一、涂片镜检105
五、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106
六、脑脊液免疫球蛋白106
第六章脊髓病变的临床定位诊断107
第一节病理生理改变107
一、急性压迫107
二、慢性压迫108
二、病变在髓内还是髓外109
五、左右定位109
三、上下定位109
四、腹背定位109
一、是否为脊髓病变109
第二节脊髓病变节段性定位的基本原则109
三、亚急性压迫109
六、脊髓横断面的定位110
七、脊髓病变的节段定位原则110
第三节常见部位的脊髓病变定位分析110
一、颈髓受损节段定位110
二、胸髓受损节段定位111
三、腰膨大、脊髓圆锥、马尾损害的定位诊断112
四、脊髓髓内与髓外病变的定位113
五、根据病变部位推测脊髓疾病性质115
第七章脊柱的影像学检查及正常表现117
第一节X线平片检查117
一、正位117
二、侧位117
八、X线放大片118
七、X线断层片118
第二节正常X线表现118
三、张口位118
六、过伸过屈功能位片118
五、特殊体位投照118
四、斜位118
一、颈椎特征120
二、胸椎特征121
三、腰椎特征123
四、骶尾椎特征124
五、脊柱影像中的常见变异124
第三节脊髓造影126
一、造影剂126
二、脊髓碘水造影方法127
三、脊髓碘水造影正常表现128
第四节髓核造影129
一、髓核造影方法129
二、髓核造影技术130
三、正常表现131
四、异常表现131
第五节椎静脉造影131
一、骨内椎静脉造影131
二、经股静脉、腰升静脉插管硬膜外椎静脉造影132
第六节脊髓血管造影132
一、DSA的基本原理132
二、DSA的减影方式133
一、检查方法134
第七节脊柱CT检查技术和正常表现134
三、脊髓血管DSA134
二、脊髓和脊柱的正常CT表现135
第八节脊柱的MRI检查技术及正常表现140
一、MRI检查方法140
二、脊柱和脊髓的正常MRI表现141
第八章 脊柱和脊髓先天性异常146
第一节脊柱先天性畸形146
一、脊柱裂146
二、移行椎151
三、椎体融合152
四、先天性齿突异常153
五、椎体畸形153
八、枕椎155
七、椎体冠状裂155
六、裂椎155
九、寰椎枕骨化156
十、椎弓崩裂与脊髓滑脱156
十一、Kippel-Feil综合征159
十二、脊柱侧弯159
第二节脊髓先天性异常160
一、脊髓纵裂和脊髓双干160
二、脊髓圆锥牵拉症161
三、Chiari畸形163
四、脊髓空洞症164
五、终丝脂肪瘤166
六、背部皮毛窦168
七、神经纤维瘤病168
八、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171
九、脊索分裂综合征173
十、肠源性囊肿和支气管源性囊肿174
十一、椎管内脊膜囊肿175
第九章椎管内肿瘤180
第一节病理与临床表现180
一、髓外硬膜内肿瘤180
二、硬脊膜外肿瘤181
三、髓内肿瘤181
四、马尾肿瘤182
第二节椎管内肿瘤的X线平片基本表现182
一、椎弓根的变形和骨质破坏182
二、椎弓根间距增加182
三、椎体的改变182
七、横突、肋骨改变和椎旁软组织块影183
一、髓内肿瘤183
第三节椎管内肿瘤的脊髓造影、CT和MRI表现183
四、椎板变薄、侵蚀183
六、椎间孔扩大183
五、椎管内钙化、骨化183
二、髓外硬膜内(下)肿瘤194
三、髓外硬膜外肿瘤209
第十章脊柱肿瘤和肿瘤样病变218
第一节脊柱肿瘤病变218
一、血管瘤218
二、骨岛222
三、骨样骨瘤222
四、骨母细胞瘤224
五、骨软骨瘤226
六、椎骨巨细胞瘤227
七、脊索瘤233
八、骨肉瘤238
九、软骨肉瘤239
十、骨髓瘤242
十一、尤文肉瘤246
十二、淋巴瘤249
十三、转移性骨肿瘤251
第二节肿瘤样骨病258
一、动脉瘤样骨囊肿258
二、嗜酸性肉芽肿260
三、脊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63
四、脊椎畸形性骨炎265
五、椎骨骨囊肿266
一、病理与临床269
二、影像学表现269
第一节脊髓囊虫病269
第十一章 寄生虫感染269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270
第二节脊柱包虫病270
一、影像学表现271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271
第十二章脊柱退行性病变272
第一节椎间盘突出272
一、病理学272
二、腰椎间盘突出278
三、颈椎间盘突出293
四、胸椎间盘突出296
五、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296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297
一、影像学表现297
六、老年性椎间盘突出297
第二节椎体后缘软骨结节297
第三节椎缘骨299
第四节椎管狭窄300
一、分型300
二、临床表现301
三、影像学表现302
第五节脊椎退行性变308
一、病理308
二、临床表现309
三、影像学表现309
第六节小关节面综合征310
第七节椎间关节旁囊肿311
一、颈椎病的发病机制312
第八节颈椎病312
二、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诊断313
第九节后纵韧带骨化316
一、病理316
二、临床表现316
三、影像学表现317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319
第十三章 非化脓性关节炎321
第一节类风湿性关节炎321
一、病理321
二、临床表现321
三、影像学表现322
第二节强直性脊柱炎324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324
二、临床表现325
三、影像学表现325
一、病理325
第三节致密性骨炎330
第十四章 脊柱感染性疾病331
第一节脊柱结核331
一、病因学331
二、病理学332
三、脊柱结核的病理分型335
四、临床表现336
五、影像学表现337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341
第二节脊柱化脓性骨髓炎344
二、临床表现345
一、病理345
三、影像学表现346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347
第三节术后椎间盘炎348
一、影像学表现349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349
第四节布鲁菌性脊椎炎350
一、临床表现350
二、影像学表现351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352
第五节硬膜外脓肿352
一、临床表现353
二、影像学表现353
第六节硬脊膜下脓肿354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354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355
第七节脊髓内脓肿355
一、影像学表现355
第八节椎管内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瘤)356
一、病理与临床356
二、影像学表现356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359
第九节急性脊髓炎360
一、病理360
二、临床表现360
三、影像学表现362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362
二、病理特点365
第十节脊蛛网膜炎365
一、病因学365
三、分型366
四、影像学表现367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370
第十一节其他骨感染性疾病370
一、梅毒370
二、骨雅司病371
三、麻风病371
第十五章 脊栏损伤373
第一节颈椎损伤373
一、上颈椎损伤373
二、下颈椎损伤384
一、分类394
第二节胸腰椎骨折脱位394
二、影像学表现395
三、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399
第三节骶尾骨骨折401
一、骶骨骨折401
二、尾骨骨折401
第四节脊髓损伤401
一、病因401
二、脊髓损伤的病理402
三、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403
四、脊髓损伤的影像学表现404
第五节臂丛神经损伤410
一、臂丛的解剖410
二、臂丛损伤的病因与临床表现410
三、臂丛损伤的影像学表现411
第十六章脊髓及脊柱其他疾病413
第一节 脊髓多发硬化413
一、概述413
二、脊髓多发性硬化414
第二节脊髓血管病变417
一、病理417
二、临床表现419
三、影像学表现419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424
第三节脊髓萎缩426
第四节脊髓缺血性疾病427
一、引起脊髓血液循环障碍的原因427
二、临床表现428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429
三、影像学表现429
第五节放射性脊髓病430
一、病理430
二、临床表现430
三、影像学表现431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432
第六节白血病性脊髓病433
一、病理改变433
二、临床表现433
三、影像学表现433
四、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434
第七节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434
第八节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435
二、影像诊断方法437
一、概述437
第九节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437
三、有关椎骨骨质疏松的影像学检查方法438
四、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439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442
第十七章骨髓磁共振成像444
第一节骨髓的组织结构444
一、骨髓的血管444
二、骨髓的神经444
三、骨髓的实质细胞445
第二节骨髓的生理性转变445
第三节正常骨髓MRI表现446
一、黄骨髓和红骨髓的MR信号特点446
二、正常椎体的骨髓信号447
第四节骨髓病变448
一、白血病449
二、淋巴瘤450
三、骨髓瘤451
四、骨髓纤维化症452
五、再生障碍性贫血453
六、镰状细胞性贫血453
七、骨髓水肿454
第十八章 脊柱及脊髓术后影像学观察455
第一节 脊柱融合术后影像学观察455
第二节 脊柱内固定术后影像学观察456
一、钢丝456
二、螺丝钉456
四、叶片状钢板457
三、骨钩457
第三节脊柱病变手术治疗观察458
一、脊柱结核的术后观察458
二、不稳定性脊柱骨折的术后观察459
三、椎间盘突出术后观察459
四、脊柱及脊髓肿瘤术后观察461
第十九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462
第一节 概述462
第二节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463
一、原理463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464
三、术前准备465
四、设备与器材465
五、定位与穿刺468
六、手术操作472
七、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476
八、术后康复477
九、疗效评价478
第三节经皮椎间盘胶原酶溶解术479
一、原理480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480
三、器械与设备481
四、手术操作481
五、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482
六、疗效评价483
第四节经皮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术484
一、原理484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485
三、术前准备485
四、器械与设备485
五、手术操作486
六、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488
七、优势488
八、疗效评价489
第五节经皮腰椎间盘激光消融术489
一、原理489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490
三、器械与设备491
四、手术操作491
五、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492
六、疗效评价492
第六节腰椎间盘微创治疗术的选择及联合应用493
一、治疗方法的选择493
二、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493
参考文献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