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临床免疫诊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临床免疫诊断学
  • 罗明泉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750274856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临床免疫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临床免疫诊断原理1

第一章 免疫系统1

第一节 免疫器官2

一、中枢免疫器官2

二、外周免疫器官3

第二节 免疫细胞5

一、造血干细胞5

二、淋巴细胞及其临床意义6

三、抗原呈递细胞19

四、其他免疫细胞20

第三节 细胞因子22

一、干扰素22

二、白细胞介素22

三、集落刺激因子24

四、肿瘤坏死因子25

第二章 免疫应答25

第一节 概述25

一、免疫应答的类型26

二、免疫应答的过程26

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27

四、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27

第二节 体液免疫应答28

一、感应阶段28

二、反应阶段29

三、效应阶段30

第三节 细胞免疫应答31

一、CD?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32

二、CD?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34

三、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36

第四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36

一、免疫系统的内部调节37

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40

第五节 免疫耐受41

一、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42

二、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44

第三章 超敏反应45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46

一、参与反应的物质46

二、发生机制48

三、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50

四、诊断防治原则52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55

一、参与反应的主要细胞和成分56

二、发生机制57

三、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58

四、诊断防治原则60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61

一、发生机制61

二、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63

三、诊断防治原则66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66

一、发生机制66

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67

三、诊断防治原则69

第五节 各型超敏反应比较和相互关系70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73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73

第二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分布、特性和功能75

一、IgG75

二、IgM76

三、IgA76

四、IgD77

五、IgE78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异常79

一、多克隆高免疫球蛋白血症79

二、低(无)免疫球蛋白血症80

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80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及临床意义81

一、免疫球蛋白的水平81

二、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意义82

第五节 副蛋白及其临床意义86

第六节 冷球蛋白及其临床意义88

第七节 急性期蛋白及其临床意义89

第五章 补体系统93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及理化性质93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94

一、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95

二、补体激活的旁路(替代)途径96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98

一、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98

二、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99

三、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99

四、炎症介质作用100

第四节 补体系统的异常及临床意义100

一、补体系统的异常100

二、补体的临床意义101

第六章 抗原106

第一节 抗原的性质107

一、异物性107

二、理化性109

三、特异性110

第二节 抗原的分类112

一、根据抗原的性能分类112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112

三、根据抗原的来源分类113

四、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分类113

五、超抗原(Sag)114

第三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114

一、病原微生物114

二、细菌外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115

三、嗜异性抗原115

四、白细胞分化抗原116

五、血型抗原118

六、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119

七、自身抗原119

八、肿瘤抗原120

第七章 自身抗体122

第一节 自身抗体及其种类122

第二节 抗核抗体及其临床意义123

第三节 抗甲状腺抗体及其临床意义126

第四节 抗胃壁细胞抗体及其临床意义128

第五节 抗平滑肌抗体及其临床意义130

第六节 抗线粒体抗体及其临床意义131

第七节 类风湿因子及其临床意义132

第八节 抗心脂抗体的临床意义134

第九节 抗心肌抗体的临床意义135

第十节 抗肾上腺抗体的临床意义135

第十一节 抗唾液腺抗体的临床意义135

第十二节 抗网硬蛋白抗体的临床意义136

第八章 皮肤试验136

第一节 皮肤试验的适应证136

第二节 皮试反应的机制137

一、速发型超敏感反应(Ⅰ型)137

二、阿尔图斯反应(Ⅲ型)138

三、迟发性超敏感性反应(Ⅳ型)138

四、肉芽肿性皮试反应138

第三节 皮试的临床应用139

一、速发型超敏感反应(Ⅰ型)139

二、阿尔图斯反应(Ⅲ型)139

三、迟发性超敏反应性(Ⅳ型)皮试139

第九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142

第一节 概述142

第二节 HLA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144

一、HLA分子的分布145

二、HLA分子的结构145

三、HLA分子的功能145

第三节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146

一、单倍型遗传146

二、多态性现象146

三、连锁不平衡148

第四节 HLA的临床意义148

一、HLA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148

二、HLA与输血反应的关系149

三、HLA与疾病的相关性149

四、HLA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154

第十章 肿瘤免疫学155

第一节 非特异性改变155

一、免疫力降低155

二、血清蛋白的改变156

第二节 特异性抗原的改变156

一、副蛋白156

二、癌胚抗原156

三、甲胎蛋白157

第十一章 免疫缺陷158

第一节 免疫缺陷类型158

一、B淋巴细胞缺陷158

二、T淋巴细胞缺陷158

三、T和B淋巴细胞混合缺陷159

四、噬细胞异常159

五、补体缺陷159

第二节 免疫缺陷的临床特征160

一、Bruton氏性联低丙种球蛋白血症161

二、婴儿一过性(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161

三、普通可变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162

四、选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162

五、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163

六、粘膜皮肤念珠菌病163

七、慢性肉芽肿性疾病163

八、吞噬作用缺乏164

第三节 免疫缺陷患者的实验诊断164

第十二章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165

第一节 HIV感染的免疫学效应166

一、靶细胞166

二、保护性免疫167

第二节 AIDS的免疫学168

第三节 AIDS的实验室诊断170

一、病毒检测171

二、抗体检测171

第十三章 传染病174

第一节 链球菌感染174

一、风湿热175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AGN)176

三、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学诊断178

第二节 布鲁氏菌病182

一、临床特征182

二、免疫学诊断183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病185

一、临床特征187

二、免疫学诊断187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190

一、临床特征190

二、免疫学诊断194

第五节 弓形体病202

一、感染方式202

二、临床特征203

三、免疫学诊断204

第六节 包虫囊病207

一、临床特征207

二、免疫学诊断207

第七节 梅毒210

一、临床特征210

二、免疫学诊断211

第八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8

一、临床特征218

二、免疫学诊断219

第九节 抗感染免疫222

一、非特异性免疫及其抗感染作用222

二、特异性免疫及其抗感染作用226

第十节 免疫学防治229

一、特异性免疫防治230

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233

第二部分 临床免疫诊断实验室常用方法237

第十四章 免疫学检验标本的收集及质量控制238

第一节 标本的收集和运送238

第二节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240

一、免疫学检验的特点240

二、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241

三、实验室安全与消毒244

第十五章 特异性免疫检测法245

第一节 凝集试验245

第二节 红细胞凝集试验(血凝试验)246

第三节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血凝抑制试验)248

第四节 间接血凝试验249

第五节 胶乳凝集试验250

第六节 补体结合试验252

第七节 免疫粘附血凝试验254

第八节 免疫沉淀试验255

第九节 免疫扩散试验256

第十节 对流免疫电泳法257

第十一节 放射免疫测定(RIA)259

第十二节 免疫荧光试验(IFT)260

第十三节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262

第十四节 免疫电镜技术(IEM)264

第十六章 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266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免疫学检验266

一、沙门氏菌感染的特异性抗体检查266

二、外裴试验(斑疹伤寒凝集试验)271

三、布氏杆菌病凝集试验273

四、冷凝集试验276

五、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试验277

六、C-反应蛋白(CRP)测定284

七、淋病快速诊断(免疫荧光法)288

八、衣原体性病检查(免疫荧光法)290

第二节 螺旋体病免疫学检验291

一、梅毒血清学检查法291

二、钩端螺旋体病的血清学试验297

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免疫学检验301

一、棘球蚴(包虫)病301

二、血吸虫病303

三、疟原虫抗体免疫荧光检验306

第四节 真菌病的免疫学检验307

一、白色念珠菌病307

二、新型隐球菌病309

三、曲菌病(对流免疫法)311

第五节 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验312

一、嗜异性凝集试验及鉴别试验312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血凝抑制试验315

三、流行性出血热抗体免疫荧光检查法316

四、乙型肝炎标记物免疫学检验317

五、甲型肝炎的检测342

六、丙型肝炎的检测(ELISA法检测抗-HCV)345

七、丁型肝炎的检测347

八、戊型肝炎的检测(抗-HEA的检测)350

附 病毒性肝炎标记物检查的临床意义358

第十七章 细胞免疫检测法360

第一节 T淋巴细胞功能检查360

一、E玫瑰花形成试验360

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364

三、T细胞亚群的检查(间接免疫荧光法)368

第二节 B淋巴细胞功能检查371

一、补体玫瑰花形成试验371

二、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SmIg)测定373

第三节 吞噬细胞功能测定375

一、白细胞吞噬功能测定375

二、白细胞杀菌功能试验376

三、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377

四、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380

五、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试验382

六、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385

第四节 K、NK和ADCC功能测定387

一、K细胞检查387

二、NK活性测定(LDH释放法)390

三、ADCC活性测定392

第十八章 体液免疫检测法394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测定394

一、单向扩散法394

二、火箭免疫电泳法396

三、免疫比浊法399

第二节 补体溶血活性测定402

一、总补体(CH50)活性测定402

二、补体激活旁路溶血活性(Ap-CH50)测定404

三、CH50微量滴定法406

四、CH50简易单管比色法407

第三节 单个补体成分含量测定407

一、单向扩散法测定C3、C4含量407

二、火箭免疫电泳法测定C3含量409

第十九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410

第一节 抗核抗体(ANA)的测定410

一、间接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410

二、间接血凝法检查抗DNA抗体412

第二节 类风湿因子(RF)免疫学检查413

一、胶乳凝集试验413

二、间接血凝测定RF试验415

第三节 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查416

第四节 抗精子抗体检查法418

一、明胶凝集试验418

二、浅盘凝集试验420

第二十章 循环和局部免疫复合物测定420

第一节 聚乙二醇(PEG)沉淀法420

第二节 微量抗补体法422

第三节 Clq结合放射免疫测定法424

第四节 用类风湿因子(RF)检查425

一、单株类风湿因子(mRF)检查425

二、多株类风湿因子(pRF)胶乳凝集抑制检查426

第五节 局部免疫复合物检查法427

一、肾小球免疫复合物荧光抗体检查427

二、皮肤免疫复合物免疫荧光检查428

第二十一章 肿瘤免疫学检验429

第一节 甲胎蛋白(AFP)测定429

一、对流免疫电泳技术检测AFP429

二、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检测AFP430

三、ELISA法测AFP433

四、亲和交叉免疫电泳法测AFP异质体435

第二节 癌胚抗原(CEA)放射免疫测定436

第三节 鼻咽癌的血清学诊断439

第四节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440

一、胶乳凝集抑制法440

二、放射免疫测定法441

第二十二章 其他几项特殊免疫学检查442

第一节 肥大细胞和碱性细胞脱颗粒试验442

一、大白鼠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442

二、家兔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443

第二节 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444

第三节 本周氏蛋白尿检查和分型方法446

一、对甲苯磺酸沉淀试验446

二、加热法检测BJP447

三、BJP分形法(免疫电泳分型)448

第四节 皮肤试验Skintest449

第五节 溶菌酶测定451

一、比浊法451

二、琼脂平板打孔测定法452

第六节 艾滋病病原体HIV-1抗体蛋白印迹快速检测法454

附录457

附一 诊断传染病的免疫学试验457

附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部分)463

附三 法定单位与非法定单位间的换算关系466

附四 与医学有关的常用的许用单位和非许用单位468

附五 常用人体检验新旧单位参考值对照表473

附六 若干常用检验的血标本量513

附七 常用元素原子量表515

附八 医学及检验常用英文缩写的中文名称对照517

主要参考文献5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