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列宁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列宁传
  • 黄楠森,曾盛林编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04805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768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7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列宁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盲列宁是人不是神1

第一章革命观点的形成17

(一) 社会时代造就的伟大人物17

(二) 列宁的父母和哥哥22

(三) 童年和少年时期27

(四) 革命活动的开始33

(五)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35

(六) 开始反对民粹派思想的斗争38

(七) 《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43

(八)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49

第二章彼得堡的无产阶级革命家57

(一)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57

(二) 驳斥所谓俄国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市场63

(三) 揭露“人民之友”的真面目68

(四) 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石73

(五) 揭露“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实质80

(六)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86

(七) 克鲁普斯卡娅92

(八) 在彼得堡监狱里98

第三章在西伯利亚流放地105

(一) 流放舒申斯克村105

(二) 俄国社会民主党纲领和策略的初步论述110

(三) 对民粹派理论的深入批判114

(四) 创立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体系123

(五) 反对俄国的伯恩斯坦主义137

(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运用143

(七) 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计划150

第四章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155

(一) 全俄政治机关报——《火星报》的筹备155

和创办155

(二) 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中心159

(三) 奠定新型政党的思想基础163

(四)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67

(五) 政治斗争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决定作用171

(六) 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176

国翻转过来176

(七)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关于土地问题的理论180

(八)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186

筹备与召开186

(九) 反对孟什维克组织路线的斗争194

(十) 在党内斗争中曲折前进200

第五章在第一次俄国革命时期210

(一) 俄国革命的开始和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210

(二) 全面论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策略215

(三) 在革命的旋风时期222

(四) 回到革命的俄国228

(五) 莫斯科武装起义233

(六) 在第四次(统一的)党代表大会上240

(七) 艰难而卓越的秘密革命工作245

(八) 在第五次党代表大会上的胜利249

(九) 六三政变以后255

第六章在革命低潮时期262

(一) 总结革命的历史教训262

(二) 重新审查党的土地纲领267

(三) 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272

(四) 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贡献279

(五) 对物理学新发现的哲学总结289

(六) 提出哲学的党性原则295

(七) 反对取消派和召回派的斗争301

(八) 艰苦的侨居生活305

(九) 反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317

第七章在新的革命高涨年代323

(一)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工人阶级323

(二) 维护和巩固无产阶级政党328

(三) 列宁和《真理报》335

(四) 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342

(五) 指导杜马党团348

(六) 主持两次重要的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353

(七) 论证布尔什维克关于民族问题的纲领359

(八) 为党和工人阶级的真正统一而斗争365

(九) 反对第二国际领导者的调和主义370

第八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375

(一) 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列宁主义宣言375

(二) 大战年代的革命工作380

(三) 为建立第三国际而斗争387

(四) 彻底批判社会沙文主义395

(五) 研究帝国主义的科学结晶403

(六) 关于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411

(七) 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和贡献416

(八) 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策略426

(九) “我们是未来的名副其实的主人”432

第九章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40

(一) 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440

“四月提纲”440

“四月代表会议”448

(二) 用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武装党——448

(三) 教育和争取劳动群众的斗争454

(四) 七月事变之后464

(五) 迁居赫尔辛福斯470

(六) 国家与革命475

(七) 不走向社会主义就不能前进482

(八) 号召武装起义486

(九) 直接领导武装起义491

(十)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496

第十章工农苏维埃国家的创立者501

(一) 捍卫十月革命成果的战斗501

(二) 解散立宪会议,巩固苏维埃政权507

(三) 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513

(四) 布列斯特和约518

(五) 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524

(六) 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529

(七) 实行粮食垄断制以战胜饥荒535

(八) 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初步骤540

(九) 无产阶级国家的新型领导人546

第十一章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554

(一) 武装保卫苏维埃政权的领导者554

(二) 捍卫苏维埃政权的理论战斗560

(三)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567

(四) 联合国际无产阶级574

(五) 制定新党纲,论证新政策580

(六) 红军在1919年的决定性胜利586

(七) 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理论问题594

(八) 1920年的和平喘息时机601

(九) 批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倾错误609

(十) 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616

(十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其评价622

第十二章在新经济政策时期630

(一) 经济建设的电气化计划630

(二) 探索新经济政策636

(三) 加强党的统一,向新经济政策过渡643

(四) 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论证651

(五) 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657

(六) 实行新经济政策一年后的总结664

(七) 文化建设问题670

(八) 关于国民教育、科学技术和文艺677

工作的指示677

(九) 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685

(十) 反对官僚主义696

(十一) 用榜样表明共产主义的意义701

(一) “后来这种机会再没有了”710

第十三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710

(二) 对民族问题的莫大的忧虑718

(三) 捍卫对外贸易垄断制725

(四) 探索社会主义的命运和道路731

(五) 被曲解了的合作制思想738

(六) 怎样改进非常可悲的国家机关745

(七) 列宁“遗嘱”之谜751

(八) 从哥尔克到红场7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