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应用地球物理教程 地震勘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何樵登,熊维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08675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应用地球物理教程 地震勘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第一章地震波的动力学(熊维纲)3
§1 地震地质模型的理想化3
一、理想弹性介质和粘弹性介质模型3
二、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模型4
三、均匀介质、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模型4
四、单相介质和双相介质模型5
§2 地震子波的动力学参数5
§3 地震纵波和横波传播的动力学特点7
一、地震波的球面扩散7
二、地震波的能量10
三、地震波的波形图和波剖面11
四、地震波场的计算——克希霍夫(Kirchoff)公式12
五、地震波的吸收15
一、平面波的反射及透射18
§4 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18
二、球面波的反射和透射以及首波形成23
§5 地震面波25
一、瑞雷面波传播特点25
二、面波的波散现象26
§6 地震波的薄层效应27
一、地震薄层27
二、薄层的干涉效应28
三、薄层的调谐效应29
§7 地震波的绕射30
§8 地震波的波导效应33
§9 一个反射波记录道形成的物理机制34
一、地震波的透射损失34
二、一个地震反射波的记录道35
三、地震道褶积模型36
§10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6
一、层速度36
二、层速度的变化范围37
三、影响速度的因素38
小结41
第二章地震波的运动学(何樵登、杨有发)44
§1时间场和视速度定理44
一、时间场的理论44
二、费马原理45
三、时距图46
§2反射地震波的运动学47
一、两层介质的直达波和反射波时距图47
四、视速度定理47
二、水平多层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54
三、连续介质中波的时间场和反射波时距曲线56
四、转换反射波的时距曲线58
五、绕射波时距曲线59
六、多次反射波时距曲线60
§3折射地震波的运动学61
一、折射地震波传播的特殊性61
二、折射地震波时距曲线62
二、反射波垂直时距曲线66
§4垂直时距曲线方程66
一、直达波垂直时距曲线66
三、透射波的垂直时距曲线68
四、折射波垂直时距曲线69
§5 τ—p域内各种波的运动学特点70
小结71
第三章地震勘探数据的野外采集技术及方法(何樵登、杨有发)73
§1地震勘探中的有效波和干扰73
一、地震波波场的特点73
二、地震干扰波的类型及其特征74
§2地震波的激发78
一、炸药爆炸震源78
二、非炸药震源79
§3地震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系统82
一、地震检波器83
二、地震数据的数字记录系统简介86
一、观测系统的图示89
二、反射波法观测系统89
§4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89
三、折射波法观测系统94
§5地震信息的接收95
一、接收点间距的选择95
二、方向特性的利用96
三、检波器的安置条件102
四、共反射点多次叠加法(水平叠加法)102
一、地震速度测井110
§6地震波速度的野外测定110
二、声波速度测井(连续速度测井)111
三、低速带的测定111
§7地震勘探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技术112
一、地震勘探工作的经济效益112
二、地震勘探工作的组织113
三、试验工作114
四、地震勘探的工作技术116
小结117
一、动校正(正常时差校正)处理119
第四章地震勘探资料数字处理(姚姚)119
§1校正和叠加处理119
二、静校正处理123
三、叠加129
§2提高信噪比的数字滤波处理130
一、滤波器的基本概念131
二、一维频率滤波134
三、二维视速度滤波139
一、反滤波的基本概念142
§3提高纵向分辨率的反滤波处理142
二、最小平方反滤波144
三、预测反滤波147
四、反滤波中某些问题的讨论149
§4提高横向分辨率的偏移成象处理151
一、叠后偏移(自激自收记录剖面的偏移)的基本概念151
二、绕射扫描叠加偏移154
三、波动方程偏移155
§5速度参数的提取162
一、速度分析163
二、各种速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168
三、层速度的计算170
§6二维反射纵波多次覆盖资料的实际处理172
一、处理流程172
二、预处理173
三、修饰性处理174
§7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进展简介178
一、常规处理中的新方法178
二、二维反射纵波多次覆盖资料的特殊处理180
三、适应先进勘探方法要求的处理技术181
小结182
第五章地震资料解释(钱绍瑚)183
§1地震反射信息的构造解释184
一、时间剖面的对比184
二、地震波场分析186
三、时间剖面的地质解释194
四、深度剖面、构造图、等厚图的绘制197
一、地震层序划分199
§2地震反射信息的地震地层解释199
二、地震相分析200
三、地震相的地质解释205
四、用地震地层解释方法寻找非构造圈闭205
五、用地震地层解释方法评价生、储、盖条件207
§3地震信息的岩性解释与烃类检测技术208
一、用层速度计算地层的砂泥岩含量208
二、用振幅信息预测岩性体209
四、利用振幅信息检测油气——“亮点”技术211
三、利用薄层的振幅效应确定储集层的厚度211
五、用纵横波速度求泊松比214
六、岩石孔隙度、密度的测定214
§4地震折射信息的解释214
一、折射波的识别与对比215
二、折射波综合时距曲线的绘制215
三、折射界面的绘制216
小结219
参考文献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