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理性王国的思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永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7504318787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7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向理性王国的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理性王国”的思考1
一 古老而又常新的“理性王国”1
二 哲学是探索主体与客体、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学说2
三 哲学的使命在于导引人们去追求和创造真善美的世界5
四 哲学的贫困、繁荣及功能的强化8
五 当代中国哲学的时代课题、时代使命和应塑造的时代精神13
第二章 实在王国的思考16
一 实在世界的客观性及其表述16
(一)问题的提出16
(二)客观性的含义19
(三)客观性含义的层次性及其表述21
二 人类活动尚未触及的天然世界25
三 人类活动创生的人为世界28
四 划分天然世界和人为世界的哲学意义32
五 马克思哲学最关注“感性世界”35
六 马克思哲学的“感性世界”理论38
(一)感性世界的范围和内涵38
(二)感性世界的类别及其统一性40
(三)感性世界的现实基础45
(四)感性世界的基本特性47
七 人态化世界与异态化世界51
八 结束语55
一 说不完的故事——人是什么?57
第三章 人的王国的思考57
二 揭开人的本质的方法论59
三 人区别于他物的基本特性62
四 实践是人的特性生成的基础66
五 人是自我创造着的实践动物73
六 人性与阶级性76
第四章 实践王国的思考80
一 实践活动论论纲80
(一)引言80
(二)中西哲学史上的实践观81
(三)马克思的实践理论83
(四)实践活动的根据85
(五)实践活动的本质87
(六)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90
(七)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内容和过程92
(八)实践活动的基本尺度94
(九)实践活动的负态效应96
(十)当代人类“发展困境”的哲学实践论探讨97
(十一)坚持科学形态的实践观99
二 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的灵魂100
(一)引言100
(二)超越旧哲学101
(三)用实践方式审视对象世界105
(四)实践观的确立是新哲学崛起的根本标志110
三 马克思的实践对象化理论112
(一)实践对象化的一般规定113
(二)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唯物主义基础116
(三)现实的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117
(四)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22
(五)对象化活动的基本特点125
(六)对象化与异化129
(七)对象化与共产主义社会132
(八)结束语136
(一)当代中国实践的认识论启示137
四 研究实践规律,发展实践认识论137
(二)研究实践规律,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认识论140
(三)实践认识论与当前认识论研究145
(四)附录:实践规律讨论会纪要148
第五章 认识王国的思考154
一 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二重地位和作用154
二 对认识含义的探讨160
(一)应消除“认识”概念的多义性161
(二)对传统认识定义的质疑162
(三)认识定义之我见166
(一)认识对象的层次173
三 对认识对象的探讨173
(二)认识对象的含义179
(三)精神现象也是认识对象181
四 知性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184
(一)为什么知性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阶段185
(二)知性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90
五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活动的中间环节初探194
(一)为什么理性认识不能直接指导实践活动194
(二)事实的证明197
(三)哲学史的证明200
(四)实践观念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活动的中间环节204
(五)实践观念的特点207
(六)实践观念的地位和功能209
(七)附录212
六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活动的转化过程再探213
(一)理性认识具有转化为实践观念的根据214
(二)由“是什么”向“要什么”的转化216
(三)由“要什么”向“要怎样”的转化219
(四)由实践观念向实践活动的转化221
七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223
(一)问题的提出223
(二)对被改造的客体、实践活动矛盾特殊性的认识224
(三)对实践活动的价值认识230
(四)对实现目的的途径、方法的认识235
(一)问题的范围和根据238
八 理论可行性条件探讨238
(二)理论可行性的基本条件240
(三)几点结论252
九 意识反作用的物质条件255
(一)意识反作用的人脑条件255
(二)意识反作用的人体和体力条件258
(三)意识反作用的中介工具条件261
(四)新科技的发展可能引起意识反作用的物质条件的伟大变革263
十 意识的实践本性265
十一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三层意识关系272
(一)问题的提出272
(二)认识、评价和观念改造的三层意识273
(三)三层意识的相关性277
(四)三层意识的顺序性278
十二 十年来我国认识论研究和发展述评280
(一)认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280
(二)认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283
(三)认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287
(四)认识论发展给我们的几点启示290
(五)当前认识论研究和发展的基本态势292
(六)近期认识论发展趋势展望294
第六章 真理王国的思考297
一 真理客观性含义之我见297
二 客观真理的第一层含义也不能成立303
三 相对真理之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308
四 再说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310
(一)“绝对真理”、“相对真理”指的是什么?310
(二)为什么相对真理构成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314
(三)恩格斯肯定过这种绝对真理吗?318
(四)列宁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绝对真理”的?322
五 应放弃“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的提法326
(一)是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还是相对真理、绝对真理?326
(二)承认绝对真理、相对真理违背了真理的唯物辩证观329
六 真理和谬误互含性根据新探333
(一)真理和谬误的质、量分析334
(二)真理和谬误都有不完满性337
(三)恩格斯肯定了真理和谬误有互含性339
七 对真理和谬误互含性的再探讨342
(一)什么是真理和谬误的互含性342
(二)对“真理质的规定性”质疑的质疑345
(三)对“真理量的规定性”质疑的质疑348
(四)经典作家没有真理和谬误互含性的思想吗?351
八 对某些真理有阶级性的新探讨355
(一)讨论这一问题的方法论355
(二)真理的阶级性指什么?357
(三)哪些真理可能会有阶级性?359
(四)真理是主体与客体观念的内在一致性363
(五)结论365
九 价值真理、实践真理与真理的阶级性366
(一)真理、真理的阶级性366
(二)认识过程的阶段性与真理的类型367
(三)价值真理和实践真理才会有阶级性375
(四)真理的定义与真理的阶级性378
(五)经典作家们否定过真理有阶级性吗?381
第七章 价值王国的思考386
一 价值哲学论纲386
(一)价值哲学的研究对象386
(二)价值思想史387
(三)价值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389
(四)价值存在的根据390
(五)价值本体论391
(六)价值认识论392
(七)价值目标论394
(八)价值创造论395
(九)价值实现论398
(十)结束语400
二 价值的含义、要素和生成的根据401
(一)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意义401
(二)价值的基本要素404
(三)人活动的目的性是价值生成的根据414
三 “事实检验”与“价值检验”415
(一)价值论研究与思维模式创新419
四 “价值王国”里的新探索419
(二)“价值”的基础性与“基础”的有效性423
(三)价值的评价与评价的实质426
(四)超越鸿沟与填平鸿沟429
第八章 自由王国的思考433
一 对待自由问题上的两种错误倾向433
二 讨论自由含义的方法论435
三 自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达到的真善美的统一440
四 自由的要义在于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和发挥449
五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产生以前有几种自由观?451
(一)引言452
六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思想452
(二)自由是做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主人”454
(三)自由是自主性和约束性的统一455
(四)自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458
(五)自由是社会和个人的统一460
(六)自由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62
(七)自由是权利和能力的统一464
(八)自由是全人类性和阶级性、无国界和有国界的统一466
(九)自由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468
(十)“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高境界和历史使命469
(十一)结束语473
后记475